《活法》

6,408 阅读16分钟

我正在参加「掘金·启航计划」

稻盛和夫

1684987803547-c2e76543-2b8d-4ca0-8c5b-33ab9be86904.jpeg

一句话总结

活法就是人生观。人生在世就是一个磨炼灵魂,提升心志的过程。稻盛和夫就是使用人人都知道的人生观(诚实、谦虚、努力、勇气、博爱、公平、正义等)实现了日航重建等重大商业奇迹。追根究底,人生观是一种哲学。正确的人生观可以指导一个人摆脱命运的束缚去实现很多不可能的事情。

脑图

1685272733436-9bbe67c0-992e-46f9-8096-75d064a5e74c.jpeg

详情

自序

阐述了“活法”的含义:活法就是人生观,立足于做人最基本的伦理观与道德观。

推荐序

作者从旁观者视角看待稻盛哲学:稻盛哲学的核心指针就是“作为人,何为正确”,追求做人的正确准则。做人的正确准则就是正直、勤奋、谦虚、坚强、节制、自利利他等,做人不能太自私,不能虚伪、懒惰、傲慢、卑怯、贪婪、不能骗人,不能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这些简单的准则就是人类长期培育的智慧的结晶。让自己拥有一颗纯洁的心灵,发挥自己天赋的才能,倾注自己全部的热情,这就是人生获得巨大成果的秘诀,就是人生成功的王道。

序言

混乱的时代中追问人生的意义

当前社会鄙视劳动,投机取巧的风气愈演愈烈,如果不从根本的价值观上解决和思考问题,社会必将越来越动荡。因此在混乱的时代中保持单纯的心灵及价值观越来越重要。

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在哪里?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单纯的原理原则就是不可动摇的人生指针

人的灵魂可以被磨炼,也可以被污染,人的精神可以变得高尚也可以变得卑微。这取决于我们的人生态度。因此我们的人生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指针:追求做人的正确的准则——作为人,是正确还是错误,是符合还是违反基本的伦理道德。 人格 = 性格(先天的,不容易改的) + 哲学(后天学习养成的,容易改的)

人生真理在勤奋工作中领会

提升人格不必专门去深山中修炼,在世俗的工作中勤奋劳作就够了。劳动不仅创造经济价值,而且提升人本身的价值。

改变“思维方式”,人生将发生180度转变

人生.工作的结果 = 思维方式 x 热情 x 能力 能力:才能、智商等多半是天生的资质,包括健康及运动神经(0-100分) 热情:工作的干劲与努力程度,这是后天的要素,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来掌控(0-100分) 思维方式:人的心态、对待人生的态度(-100-100分)。正确的思维方式:总是积极向上;有建设性;有感恩之心;有协调性,善于与人共事;性格开朗、对事物保持肯定态度;充满善意与同情心;勤奋;知足;不自私;不贪欲。 总结一下:先天的资质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弥补;思维方式如果错了,能力越强危害越大。

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则

佛教里有“思念造业”的说法,业就是产生现象的原因。换句话说,心中所想就是事物发生的原因即“心不唤物物不至”。你心中描绘的怎样的蓝图,决定了你讲度过怎样的人生。强烈的意念将作为现象显现。当然这个显现的过程不是接着就显现的,而是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如果你心中想的是善念,你的人生将非常美好,反之你的人生就不会顺畅。

不断带给人类睿智的“智慧的宝库”

稻盛哲学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智慧之井”。即在宇宙的某个地方存在着智慧的宝库(或者叫造物主的睿智),我们在无意识中从那里汲取了隐藏的智慧,激起我们思想的闪光和创造的灵感。而打开智慧之井的方式只有倾注燃烧般的热情,持续付出真挚的努力。

第一章:实现理想

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一条人生法则

“心不唤物物不至”,只有内心非常渴望某件事情,才能将它呼唤道可能实现的射程之内。首先要明白“心不想,事不成”。一个人心中描绘的事情或者心中的愿望,会如愿地在其人生中出现。

睡也想,醒也想,持续强烈的愿望最重要

“如果能那样应该多好呀”这种淡然的、可有可无的、不迫切的愿望不行。强烈的愿望会促使你睡也想,醒也想,一天24h不间断的思考,透彻地思考,这才是成功的原动力。能力与努力程度几乎相同的人,有人成功了,有人失败了,原因就在于他们所持有的愿望在高度、深度、热度、大小程度上的差异。

将要实现的状态以“彩色”在头脑中呈现

事业成功的母体是强烈的愿望。持续的思考、透彻的思考,你就会在事情还未发生之前,就已经“看见了”她的结果。

要思考到每个细节,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你想要做某件事情,产生这种愿望本身就是一个证据:证明你具备将这种愿望变成现实的潜在能力。人们不会去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不会产生超越自身能力、不切实际的愿望。 闭上眼睛想象成功的景象,如果它在你脑海中能形成清晰的、符合逻辑的印象,那么你就一定能成功,你的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成功需要缜密的计划和精心的准备

“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执行”是成就事业、变理想为现实时必须的态度。

生病领悟真理

讲述了自己得肺结核时心态消极,命运也消极,后面心态改变后命运随之改变的故事证明了一个原则:人生随心态的变化而变化。众人凡人的可悲之处在于不会改变自己的心态与心相,所以坎坷、曲折的人生仍将继续。

心态决定命运

稻盛刚毕业时进入一家濒临倒闭的陶瓷生产厂家,最后他决定改变心态,积极工作,研究成功开始显现,有了好的成果后会得到上司的表扬,这让他更加投入,于是产生了更好的结果,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并成就了自己。在改变自己的心态的瞬间,人生就出现了转机,此前的恶性循环被切断,良性循环开始。 思想是画笔,人生是画布,人的思想不同,人生的画卷也不同。改变你的心态,你人生的色彩可以绚烂夺目。

锲而不舍干到底,结果只能是成功

要以未来的能力去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可行,而不是现在的能力,只凭现在的能力去判断行还是不行就永远无法成就新的事业。 目标看似高不可攀,但绝不退缩,倾注热情,拼命钻研。这样做,就会把我们的能力提高到连我们自己都吃惊的地步,换句话说,沉睡在我们身上的巨大潜能迸发出来了。

持续努力,变平凡为非凡

与其莫名其妙的为明天而烦恼,与其冥思苦想去制定长远的计划,那还不如全力过好今天这一天。这才是实现理想最切实的方法。

天天钻研创新,孕育巨大的飞跃

在昨天努力的基础上再下功夫改进,今天比昨天稍稍进步一下。想把事情越做越好,这种态度持之以恒,就能产生巨大的进步。不走老路,这就是走近成功的秘诀。

倾听工作现场的“神灵之声”

“答案永远在一线”,要从现场获得答案。现场无声的生命与产品会给我们提示,所谓“物应心愿”。

人生要时时“有意注意”

我们集中力有限度,始终将意识集中于某一事物相当困难。但是我们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培养自己有意注意的好习惯,这样我们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与核心,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描绘梦想使人生飞跃

见闻同一件事,有人获得重要的启示,有人糊涂错过。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日常有无“问题意识”。看到苹果落地的人数不胜数,但是只有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第二章: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

人生和经营的原理原则以单纯为好

真理之布由一根纱线织成。因此,把事情看的越单纯,就越接近真实,也就越接近真理。抓住复杂现象背后单纯的本质,这样的思考方式极为重要。

迷茫时的航标——人生哲学

人生就是判断的积累,就是决断的延续。过去的判断积累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生,今后如何选择,将决定我们今后的人生。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而是将他人的利益放到首位,贯彻这一经营原理原则,最终使我们走向成功。——这就是共赢的力量!

绝不随波水流,死守原理原则

当走到人生的岔路口时不知道该选哪条路时:选择那条“本来该走的路”。用长远的眼光看,正确的哲学引导的行为不会带来损失,即使有一时的损失后面必有回报,并且可以避免大错。

仅是知道不行,贯彻落实才有意义

凡事“知易行难”。原理原则必须以坚强的意志力贯彻落实才有意义。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方向

还是上面的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 = 思维方式 x 热情 x 能力

自己的人生之戏如何编演

与困难正面对峙,把自己逼进极限,这样的精神状态就能打破“认为不可能”的偏见。

不在现场流汗什么也学不到

实践出真知,不要以为知道就是会了。之间有一条鸿沟,只有靠现场的经验才能填补。

拼搏在当下一刻

认真过好今天,这是最重要的。

“喜欢”燃起热情

成就事业需要“自燃型”的人。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就能使自己成我自燃型的人。 人可以分成:自燃型、可燃型、不燃型。不燃型的人需要从团队中剔除出去,团队中的人至少应该是可燃型,最好的自燃型。

战胜自我向前,人生大变样

不管什么工作,一定要喜欢才能产生正向循环。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如果不肯努力奋斗,不能发挥自己的天赋之才,那就是缺乏发挥自己能力的能力。

抓住本质,复杂问题简单化

要做出公正、准确的判断,关键是有一双纯净不带偏见的眼睛,不被细枝末节所蒙蔽,直奔问题的根源。 日本数学家广中平佑在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往往通过提高一个次元来解决。比如:一个平面交叉的十字路口,如果没有信号灯,车辆从四面同时开过来,有的要左转,有的要直行,那将陷入混乱。如果只在一个平面看待问题,那这个问题无法解决,但是如果加上高架桥,从立体的角度看待此问题,那这个问题将迎刃而解。即:我们应该具备把事情简单化,直接抓住事物本质的“高层次的眼光”。

国际问题也不妨简单化

国际问题的存在就是因为各个国家都代表着自己国家的利益,都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对方,因此无法达成一致,如果都为对方考虑,那问题将迎刃而解。

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日本人为什么丢失了“美好的心灵”

谦卑本是日本人的传统美德,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彰显自我”等观点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很多人认为自己的才能出众从而骄傲自满,社会越发浮躁。稻盛认为“才能”只不过是上天借用了你的躯壳而已,才能并不是你自己的而是上天借来之物,因此不要骄傲。

对领导的要求是德重于才

西乡隆盛说过:德高者升官位,功多者厚俸禄。如果对领导者的素质有要求,那么: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

时时反省,不忘磨砺人格

为人正直,不能骗人、不能贪心等极其简单的道德规范,在这个时代显得格外重要。

磨砺心志的“六项精进”

  •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 谦虚戒骄
  • 天天反省
  • 还活着就要感谢
  • 积善行,思利他
  •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不要老是愤愤不平,不要有忧愁支配自己情绪,不要烦恼焦虑。

要感谢刻于童心的“隐蔽念佛”

时刻都要怀有感恩之心,不要骄傲自满。

时刻准备说谢谢

常怀感动,知足常乐

喜悦要直率表露

即使有再小的成就也要开心,要善于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激励自己继续向前。

托尔斯泰的感叹

通过一则寓言故事:一个人在前有猛虎、下有恶龙,卡在万丈深渊时仍然想吃蜂蜜。说明人性是被贪欲控制的。抑制贪欲特别重要。

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

佛陀说,人的烦恼有 108 种之多,特别是其中的“贪”“瞋”“痴”即:欲望、恼怒、妒忌及憎恨。 想要比别人过的好,想早日出人头地。这一类的物质欲钱藏在每个人的心里。当这种欲望无法实现时就转为恼怒:为什么自己不能如愿以偿?同时反过来妒忌那些有钱有名的人——大多数人每天都会受到这些情绪摆布。 切断蛊惑人心的这些毒素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做一个决定之前设置一个缓冲时间,冷静地思考接下来的决断是基于欲望还是基于理性。

拔“正剑”成功,拔“邪剑”灭亡

基于利他之心,事情最后一定会成功。基于私利私欲的“浑浊的愿望”,即使一时能实现,最后也必然以失败告终。

劳动的喜悦是人世最大的喜悦

劳动有苦根甜果,日常的劳动就是修行

释迦的“六波罗蜜”

这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是世间运行的通用模型。

1685265475054-d6d9d64e-f617-48e9-9a92-3f78d4c84867.png 1685265508768-2488de83-3dec-4fc9-9803-18eef1a0302e.png

重新认识劳动与勤奋的价值

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如果能在工作中磨炼心性以及提高自我,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更美好。

第四章:以利他之心度过人生

怎能忘记珍贵的美德

孙中山在1924年在日本神户的演讲中对比了欧美与东亚文化:王道与霸道。

从自然界中学习知足

狮子吃饱以后就不会再捕捉新的猎物,这既是本能也是造物主赐予的知足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们人类在意识上总是觉得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总是想要更多,更富裕,这种赤裸之心最终会威胁到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第五章: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

主宰人生的两只看不见的手

这两只手是:命运与因果报应。 人生超脱命运的轨迹,那是因为因果法则这个力量在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善行有时不会立即产生善果,那是因为命运的力量在干扰。

不必担心结果,因为因果必报

因果必报,但需要时间。不要因为一时不见效果而焦躁,重要的是平日里不驰不倦,积德行善,坚持不懈。

宇宙的意志促进森罗万象生生不息

稻盛从生命的起源分析:物质是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介子构成。质子与中子都是由基本粒子构成。想象一下,从基本粒子到现在森罗万象的生命,是一步一步进化来的,这种复杂的进化过程背后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推动。因此宇宙的意志是和谐共生。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也应该遵循这个原理,从利他的思维出发考虑问题。

不完美不要紧,贵在持续“精进”

提升心志的愿望并付诸实践的过程才是真正可贵的,不要以为现在没成功就自暴自弃,持续的精进才能取得最后的辉煌。

心中存在真理的“内核”

1685268159405-27b5fe4b-bd3a-4ae5-9ce3-bda2dd73b138.jpeg 人在成长过程中,心灵会从中央向外拓展,形成多层结构。相反,随着年龄的衰老,由外向内一层层“剥落”。比如老年痴呆就是先从知识、道理、逻辑推理等知性功能衰退,随后老人变得像孩子一样感情外露。接着感情、感性逐步衰退,本能凸显,再后来本能衰退,慢慢进入死亡。

灾难消业该庆贺

灾难是之前造就的业所表现出来的结果,我们应该感谢,因为这些业也随之消失了。坦然接受这些,然后用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