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 2023 至 2025 年是 Web3 的 iPhone 时刻 文章的一些看法

205 阅读3分钟

Hi, 我是来自 Web3Hacker.World 的 Bruce, Web3Hacker.World 的核心理念就是 万物皆可 Web3(这和星爷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认为未来 万物即可 NFT,这一轮 Web3 的浪潮和 10 多年前的移动互联网是类似的。避免不了一些投机取巧的庞氏出现,但是我们以 熵减定律 来思考并持续投入 Web3 的发展。

本文主要对 Hash Global 创始人:2023 至 2025 年是 Web3 的 iPhone 时刻[1] 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文章大的方向我是非常认可的,但是里面举例会有点牵强,这里并不是批判其举例,仅仅是对于更远期的场景的一些思考。

就和 10 多年前移动互联网爆发时一样,当时我还在大学时,接触了 PHP 的开发教程的书,花了一个月写了一整套的的网络电商系统,后面还去找了福州当地的批发市场找货源,然后批发到学校宿舍里(最终批发了一车的泡面到宿舍),并在计算机系的 18 号楼印了传单宣传当时的电商网站。不过当时大家觉得楼下学校超市非常方便,为啥要打开网页在上面下单呢?只是后面没有继续投入精力进一步运营,可能能力有限,最终泡面是靠同班同学晚上想吃泡面自己投币到钱箱自助拿货结束(现在的无人超市雏形吗?)。

如今,互联网已经嵌入到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连原本玩不动电子产品的老人家都被迫学会了。

而 Web3 的到来,我认为核心在于 资产的区块链化,而其他的所有用户体验应该是无缝的。

例如,你玩的游戏,你点的外卖,你用的银行系统的应用(其实已经到来,就是你用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对于普通用户是无感的,Web2 的体验是怎样的,最终普通用户的体验还是一样的。

唯一区别是背后的个人资产会都区块链化,不管是你的房产、点的外卖订单、买的衣服,无论资产大小,都会上链。

这引发另一个问题,如果你点了个外卖或者 pdd 买了个 9 毛 9 的东西,这数据也给你扔到以太坊上,那 gas 费就超过了你的订单总额。

因为我提出了 Web3 的 App Store 的逻辑,基于此思路,我构建了 BuidlerProtocol,其实现逻辑是万物皆可 NFT,其中主要分两大类 NFT。

完整内容则放在付费部分。付费部分我将未来几天也放到 Web3NFT.Social 平台上,届时可以通过 Mint OTP-NFT 来一次性付费阅读,也可以通过 Mint 该专栏的 NFT 来获得其他文章的阅读权限,以实践在 Web3 上的 NFT 解锁阅读逻辑。这里付费 200 微信豆大约和最终在平台上付费 5 $BST 等值(仅大约,并不是绝对等于),但是早期用户可以通过空投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