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沐洒(ID:musama2018) 关注我,带你学点有用的
69天前,我写下了第一篇公号文章。
而这个号,是我在9年前注册的:
从萌生想法,到迈出这一步,我足足拖了9年。
更有意思的是,公众号如果超过210天不使用,就会被冻结,也就是说,为了保住这片小小的自留地,我每隔一阵子就需要登上来看一眼。
看一眼,便转身离去。
有几次忙忘了,导致账号被冻结,我也会想方设法把它申诉回来。
再把它放着,离开。
我在倔强地坚持着什么?
又在畏畏地逃避着什么?
我为什么现在开始写东西?而不是3年前,5年前,抑或9年前?
这事儿不好说清楚,也没必要说太清楚,不过从我的过往,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我从小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镇做题家,从小学到初中,成绩基本上都能保持在全校Top3(多半时候是Top2,最好一次是全县第一,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差不多三年级开始,我便疯狂的看课外书。我记得当时县图书馆有一套“百部世界文学名著”,我差不多都看过了,诸如《茶花女》《巴黎圣母院》《简爱》《雾都孤儿》《百万英镑》等等,大仲马小仲马,马克吐温,都是常读的作者。
当然我最爱的还是三国,从三年级的连环画小人书开始,到五年级的白话文精简版,再到六年级的文言文版,我花了一整个学期,抱着新华字典把原著给啃了下来,并且后来又陆续反复读了很多遍。
这个阅读习惯我一直坚持到高中,而后在大学期间及毕业几年里断档了,好在最近几年又再次拾起。
我阅读很杂,文哲史政经,我都看,只要是我不知道的知识,我都感兴趣。
可能电充多了总是需要放的吧,所以我也很爱表达,只是不同年龄阶段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罢了。
小学和初中期间我交了两个笔友,一个距离我70公里,而另一个则距离我2000公里。
我现在都很难想象,在那个诺基亚称霸地球的年代,我竟然能靠着一纸书信,跨越时空维系着两段单纯的笔友关系。
书信的一个来回至少就是一个月,但这种极致低下的效率并没有影响我们各自的表达欲望,恰恰相反,正因为每一个来回都需要等待很久,所以每一封信我们都会竭尽全力的把彼此的表达满满的塞进一个个小小的信封里。
到了高中,QQ空间盛行,我开始频繁的拿它当树洞,肆意挥霍着稚嫩又莽撞的青春。但说实话,那段日子的表达,更多是情绪的宣泄,谈不上有什么实质性内容。
大三那年,我在北邮创业基地做了一次讲座,给校友们介绍前端开发,这算是我第一次公开表达。(内容好不好另说,我PPT写的是真的好,就算十年后的今天来看都觉得不错哈哈哈)
我记得当时我通过现场教大家花10分钟写一个简单的弹球小游戏,吸引了不少学弟妹们加入前端大家庭。(原图找不到了,网上随便找了个类似的意思一下,大家小时候应该都玩过吧)
毕业后几年,一直疲于奔命的创业,反倒是沉默了几年。
直到进入腾讯后,才又恢复输出:
是的,你没看错,我作为一个开发,去给产品培训 “如何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产品经理”,哈哈哈。
腾讯内部有一个非常热闹的类似知乎的问答社区,我也时常会在上面和同事交流想法,或者对一些遭遇难处的同事施以精神上的援手,所以我很早就拿到了“千赞达人”的称号。
早期这个称号含金量比较高,社区里都是有质量的内容。
达人们会受到公司文化部的关注,会有小范围的达人群直接和管理层对话(我就在里面),会被邀请参加各种公司级圆桌会,逢年过节还有点手信啥的。
后来公司疯狂扩张,文化被稀释,就出现很多人用段子和抖机灵拿高赞,这种称号也就渐渐失去了意义。再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我进入了“沉默的3年”。
除了一些团队内部的技术分享,我不再跟周围人表达过多的东西(这一部分涉及当前工作不方便聊,以后如果换工作了咱再聊吧)。
再然后,就回到了文章开头,今年2月23日,我写下了公众号第一篇文章《代码优雅性反映出你的思维高度》,开始面向更广大的人群输出我的经验和观点。
所以你看,除了个别特殊时期,我其实一直在“创作”,在表达,并不是突然兴起,也不是某些人所谓的“副业”,我至今没有从我的观众身上获取过一丝一毫的收益。
哦不对,有朋友给我打赏过。
但其实也没几块钱,说实话,我本职工作的收入是打赏钱的成千上万倍(高压线警告),如果是为了钱,我没必要为这几块钱熬夜写东西。
而真正驱使我乐此不疲创作表达的,是帮助别人带来的成就感!
但凡谁从我的表达中收获一点帮助,我都会很开心,不管是技术,职场,情感,还是什么。
很荣幸,过往这几年,我确实帮到了不少人。
帮助学生做职业规划。
帮助工程师新手梳理技术图谱。
帮助职场新人学会“低头做事,抬头看路”。
帮助情感和生活受挫的人调整心态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一辈子很短,打工赚钱只是为了让我有能力保证全家人的吃喝拉撒,以及有能力抵抗意外风险。
而生命更多的延伸,对我而言,来自于向外输出。成就他人,即成就自我。
全文完。
码字不易,如果你还想继续看我写的东西,就关注我吧(记得加星标🌟哦),顺便给个赞👍或点一下在看,你的支持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公众号|沐洒(ID:musama2018) 关注我,带你学点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