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层功能
1.定义了基于逻辑地址
2.链接不同的媒介类型
3.选择数据通过网络的最佳路径
二、IP数据格式
1.协议字段
编辑
IP数据包格式(分为20字节的固定部分,表示每个ip数据包必须包含的部分,和40字节的可变长部分)
-
版本号(4bit):指IP协议版本。并且通信双方使用的版本必须一致,目前我们使用的是IPv4,表示为0100 十进制 是4
-
首部长度(4):IP数据包的包头长度(不包括数据)
-
优先级与服务类型(8):该字段用于表示数据包的优先级和服务类型。通过在数据包中划分一定的优先级,服务类型定义了如何处理数据一般没有使用
-
总长度(16):IP数据包的总长度,最长为 65535 字节,包括包头和数据。
-
标识符(16):该字段用于表示IP数据包的标识符。当IP对上层数据进行分片时,它将给所有的分片数据分配一组编号,然后将这些编号放入标识符字段中,保证分片不会被错误地重组。标识符字段用于标志一个数据包,以便接收节点可以重组被分片的数据包
-
标志(3):和标识符一起传递,指示不可以被分片或者最后一个分片是否发出(完整)
-
段偏移量(13):一个数据包需要分片,指明这个分片举例原始数据开始的位置,作用重组数据
-
TTL(time to live)生命周期(8):可以防止一个数据包在网络中无限循环的转发下去,每经过一个路由器 -1,当TTL的值为0时,该数据包将被丢弃 0-255
-
协议号(8):封装的上层哪个协议,ICMP:1 TCP:6 UDP:17
-
首部校验和(16):这个字段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不包括数据部分。这是因为数据报每经过一次路由器,都要重新计算一下首部校验和(因为,一些字段如生存时间、标志、片偏移等可能发生变化)
-
源地址(32):源ip地址,表示发送端的IP地址
-
目标地址(32):目标ip地址,表示接收端的IP地址
-
可选项:选项字段根据实际情况可变长,可以和IP一起使用的选项有多个。例如,可以输入创建该数据包的时间等。在可选项之后,就是上层数据
注:根据实际情况可变长,例如创建时间等 上层数据
2.PC1和PC2通信
- PC1先查看arp缓存表中是否有PC2的表项。
- 没有表项会发送arp广播,查询192.168.1.2的mac地址
- arp到达交换机,交换机会转发广播,所有机器都收到arp广播,但是只有PC2会回复,
- PC2回复的是arp的报文,交换机无法分析,直接穿过。
- PC1收到PC2的回复得到PC2的mac地址,完成数据封装。
- 发送数据帧到交换机
三、ICMP协议介绍
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是IP协议的辅助协议
ICMP协议用来在网络设备间传递各种差错和控制信息,对于收集各种网络信息、诊断和排除各种网络故障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icmp作用:检测网络的双向联通性。
功能:Ping
Ping是网络设备、Windows、Unix和Linux平台上的一个命令,其实是一个小巧而实用的应用程序,该应用基于ICMP协议。 Ping常用于探测到达目的节点的网络可达性。
tracert 经过多个路由(追踪)
1.ping 的 格式:
ping 空格 [选项]
IP地址 -l 指定数据包的 大小
编辑
-t 一直ping 可以用ctrl+c退出
编辑
-w 超时等待时间
编辑
-n 指定ping 几次
编辑
排错思路,当你的 服务出了问题,网络
ping
- ping 自己 127.0.0.1 硬件
- 看双方地址是否有问题
- 看网关是否有问题
- 防火墙策略是否有问题( 配合 找网络工程师)
四、ARP协议介绍
1.什么是arp协议
ARP协议是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通过解析IP地址得到MAC地址的,是一个在网络协议包中极其重要的网络传输协议,它与网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TCP/IP分层结构中,把ARP划分为网络层,为什么呢,因为在网络层看来,源主机与目标主机是通过IP地址进行识别的,而所有的数据传输又依赖网卡底层硬件,即链路层,那么就需要将这些IP地址转换为链路层可以识别的东西,在所有的链路中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寻址机制,如在以太网中使用MAC地址进行寻址,以标识不同的主机,那么就需要有一个协议将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由此就出现了ARP协议,所有ARP协议在网络层被应用,它是网络层与链路层连接的重要枢纽,每当有一个数据要发送的时候都需要在通过ARP协议将IP地址转换成MAC地址,在IP层及其以上的层次看来,他们只标识IP地址,从不跟硬件打交道。
作用:
- 检测IP地址冲突
- 将IP地址转化成mac地址
2.ARP协议如何工作的
- PC1想和PC2通信,由于没有mac地址所以无法发送书就包。
- 先去看arp表项,arp在初始状态时
- PC1就会发送arp广播,同一网段的用户就会收到arp广播,但是只有PC2回复
- PC1根据PC2的回复将PC2的mac地址和IP地址填入自己的arp表中
- 下次再次通信,直接封装数据包,不需要在发送arp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