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专硕考研经验分享

1,088 阅读12分钟

前言(?)

2023年考研结束,笔者受人之托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所谓的考研经验。

笔者本科在华科数统学院,决定跨考计算机前算是对计算机编程掌握了不少知识,不过和408都没有关系。最终以初试391分,复试快寄了的程度上岸。

回想起去年12月份疫情放开,各大社交平台都有一众叫着考研延期的人,不过笔者那个时候已经快绷不住了,只想着快快考完春招得了。不过最终考研没有延期,各大考场都分划了阳性考场供考前一周阳性的同学考试,而笔者在很幸运没有感染过疫情的情况下上了正常考场,考了一个不错的成绩。

2023年是华科改考408第二年,由于去年改考408是第一年,大家都很“默契地”没有报华科,所以华科计算机、软件和网安分别有了335、320、335的复试分数线。今年大家回过味来了,一窝蜂地涌了过来,倒也正常。而恰巧不巧,华科计院研究生由于抽审不合格,名额惨遭削减(不过武大好像也)。而软件学院虽然名声不显,但是前两年分数线却一降再降,甚至来到了320这样堪称有手就行的程度,所以被公众号狠狠地引了一波流。因此在疫情放开之前,华科计算机的正面Buff应该是这样的————408改考第二年必炸,华科计算机缩招必炸,软件引流必炸。

不过最后由于疫情影响,今年华科计算机、软件和网安的分数线为345、350和345,并没有给人一种很震撼的感觉。这主要有以下原因:

  • 华科计算机政治卡了60分线,380、390的本校生亦有被刷的案例,假如划55分的线的话,计算机方向全体分数线应该都能加5-10分
  • 华科复录比是1:1.5,一般学校可能是1:1.2的,甚至有1:1等额录取的,所以多出来的部分(据说主要是为了捞本校生)会让分数线更低
  • 然后就是典中典大家都阳了,实际上笔者的很多同学确实受此影响很大。在成绩出来后也有人看着今年的高分调侃说带伙都是CPU超频去了

不过,软院由于被引流,终于!成功地超越了计院的分数!!但是24届考研应该就会回归正常了,毕竟华科的软件工程第五轮学科评比都没送过去参加,属于是放养了。

听说软院羊导很多,笔者早已心存向往。可惜之前考虑到23年考研软件被引流,要是给引到跟计院一个水平总觉得亏大发了,所以由于再三之下还是报考了计院,今年这个结果还是有所预料的。

考研行程安排

24h时间安排

按理说,

  • 上午7点起床洗漱吃饭,8点-12点学习;
  • 中午12点-2点吃饭睡觉;
  • 下午2点-6点学习,6点-8点吃饭休息;
  • 晚上8点-10点学习,11点熄灯

4+4+2=10,一天10h的有效学习时间,至少8h的有效睡眠时间,完美的作息表!假如按这张作息表严格执行,还有什么学校考不上了?!

然而笔者一次也没遵守过。

笔者前期作息尚能8点起床吃个早饭,坚持一日三餐,顿顿不落,晚上到点就闭眼,绝对不熬夜。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不过一天也最多学习6h,一般也就4h-5h左右。

而在后期,笔者作息时间就回归了常态,因为7点、12点和5点半是所有学生共同的饭点,笔者不想排队就只能提前半小时去食堂。假如按时吃早饭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一旦睡到上午9点-10点起床,在距离中餐11点半的饭点仅不到2h的情况下,笔者一般选择吃几个面包等到11点半。而事实上,由于有三个已经找好出路的舍友,加上笔者有意靠刷手机放松,笔者晚上睡觉的时间也推迟到了0点-1点。所以笔者后期的作息大概是这样的:

  • 上午9点-10点起床洗漱,背单词或者刷会儿简单的题
  • 11点半吃饭,休息到1点多开始下午的学习
  • 下午2点-5点学习,5点-7点吃饭休息
  • 晚上7点-10点学习,10点-凌晨1点是emo+幻想+放松时间

这么算下来零零碎碎也有了一天6h左右的有效学习时间。虽然与网络上各大平台分享的8h-10h学习计划有所冲突,但笔者切实感受到自己一天的精力完全撑不起来6h以上的高强度思考,所以只能选择这种“自由”的作息表。

笔者并非想宣称网络上所谓的4-5点起床背单词,11点睡觉的作息表是一眼假的东西。笔者一直相信,作息表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由于笔者有点嗜睡,而且白天精神不佳,晚上精力百倍,不得已才有了这种作息。提供笔者的作息表只是为了告诉大家作息表的多样性不会妨碍你上岸,不必因自己不怎么健康的作息表而感到焦虑。不过笔者还是倡导大家要有健康的作息!

3-12月份安排

笔者从3月份开始准备考研,也就是大三下刚开学。

3-7月份(大三下)

众所周知,大三下各个学校安排不同,但基本上算是最忙的一个学期了,可能有各种实习、专业课签到和期末考阻止你24h泡图书馆。所以笔者这个学期学地比较放松,打算只过完数学+408第一轮预习就够了。实际上由于408计组的难度超乎笔者的想象,不得已把第一遍计组放到暑假进行。

7-9月份(暑假)

狠狠地开卷!不过笔者只过完了二轮数学,因为第一轮408计组花了1个月左右,所以第二轮408也只完成了一半。

9-10月份(大四上)

笔者打算国庆节后就开始做真题和试卷,所以这段时期主要放在第二轮408上,只做了一本打基础的660给自己数学增加点信息。

10-12月份(大四上)

做数学+408+英一(考英二,刷英一)真题,政治开始刷一个小程序(事实证明还是刷肖秀荣的1000题靠谱)。做试卷的快乐是刷书无法获得的,一旦开始刷试卷就再也回不去了。看着自己从80->100->120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12月份中旬开背英语作文和肖四肖八,顺便每天随机做一套卷子维持手感。然后上考场。(在此略过最后两周emo感想800字不谈)

学科安排

数学

数学笔者一轮复习只看了一本《张宇高数30讲》,这本书打基础倒是够了。仅这本书而言,高数部分主要在讲解一元积分,多元积分只是提了几嘴;线代部分最简单,不过本来线代就是最简单的;概率论部分中规中矩,没什么好评价的。

只是这本书给笔者留下了一个错误的印象,以为高数主要考察一元积分的证明和计算,概率论主要考察条件概率什么的。而事实上,在10月份开始做试卷后,所有的试卷几乎都是满面的多元积分计算题,高数有各种求体积、侧面积,概率论基本就逮着多元概率分布狠狠地考,一度让笔者emo。

当然,这种题自然也达不到数学分析和概率论的难度,基本就是套了层多元积分的皮,本质是还是在考察一元积分的化简和计算,只是对于笔者这种完全不会数学的人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

二轮复习自然选择了《张宇1000题》,很难,笔者一天硬着头皮做个20-30道题就做不动了,做了快3个月。在此期间,笔者的保研舍友充分展示了在数学上的天赋,狠狠地拷打了笔者一番。后面笔者刷完后又找了本《李永乐660》做做找回了一点点信心,因为有个120+的数学大佬说只要660的正确率达到70%-80%就说明二轮复习得不错。

不过后面笔者重看了一下1000题,有些就是不会,鲨了笔者也做不出。

三轮复习就开始嗯刷试卷了,由于试卷的特殊属性,笔者基本是看考研群的群友发了什么试卷的PDF就做什么试卷的。什么张八李四李六合工大都做过,第一遍做也就堪堪80分,不过问题不是很大,笔者想起了一些机构会说的“两个月狂提40分!”的口号,看着逼乎上各路大神吹水130+轻轻松松,一套一套做下来,到了考前几周,也都能做到130-140了(不包括20年及之后的数学)。

总结一下数学,那就是刷多元积分,抛开线性代数不谈,高数和概率论起码80分都在多元积分里,而线代太丢人了,连笔者高等代数完全没学明白的都觉得简单。当然,也得一步一个脚印来刷,只是不必过分追求一元积分的解题技巧,笔者后期绝大部分时间就在那里背第一/二型曲线/面积分公式和微分方程公式。

408(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网络)

网络上已经有很多这四门课的建议学习顺序了,无非数据结构先行,操作系统跟上,然后计算机组成原理垫底,而计算机网络和前三门虽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还是相对独立的,什么时候看都行。

参考书只有天勤和王道,笔者用的22年考研的电子版,不过这种知识时效性不强,无所谓的。同样的网络建议,天勤打基础,王道提高,再想高就找教科书看。

第一轮预习,除了数据结构外,笔者这段时期基本上是对题目完全不懂的,做一题错一题,就看着答案嗯背,不过背了过几天也忘了,只能说完全没学过是这样的。与其说408是工科最难的统考科目,其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文综,有一点逻辑推理,但不多,主要还是背。

第二轮复习,开始刷王道,王道编的确实不错,不过笔者大多数情况仍然是做一题错一题。就嗯背,408难的部分就在于一个内存地址转换,说难不难,就是很琐碎。而且,考虑到提分的难度,由于这一块内容算是408里少有的逻辑推理部分了,只要记下来了就不会忘,而真正琐碎的系统I/O部分,不仅综合了计组和操作系统的各种规范、器部件名称及功能,而且一点逻辑性也没有,甚至考察重点也没有,反而更难复习。假如把内存地址转换搞懂,100+应该就不成问题,但是想要120+,那就需要博览群书,而且收益很小。

第三轮复习开刷真题,这时候文综的感觉就愈加明显了。真题不过10+套,408也没有什么好的模拟卷,只能慢慢刷,注意保留最新的真题卷的初体验(考前做一下,基本就这个分了)。第一遍也就100+左右,做到第二遍就130+了,很难把握自己的真实水平。这种时候也只能多找参考书,I/O部分推荐袁春风,计网推荐自顶向下,其他的看王道就够了,王道里没有的大概率在书上哪个角落里出现了也记不住。

英语二和政治

考的平均分,正常准备就行,没有成功经验。本院有位英语一考了87分的神人,笔者看她像看外国/星人一样。

结语(?)

总结,笔者的考研过程不是很努力,但是取得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分数,主要在于数学运气好来到了130+,本来笔者预计最多125左右,其余的倒是正常水平。所以大家正常努力,总是考得上的(?)

我要说,华科歧视双非、歧视外校,不要来华科卷力求求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