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大顶堆和小顶堆
- 大顶堆: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
- 小顶堆:每个结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
堆排序的基本思想是:
将待排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此时,整个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顶的根节点。将其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此时末尾就为最大值。然后将剩余n-1个元素重新构造成一个堆,这样会得到n个元素的次小值,
算法原理
构造大顶堆
首先,将一个数组(二叉树),调整成一个大顶堆。该树满足左右子树是一个大顶堆。
- 当前节点(下标i)为
temp=arr[i]=arr[0]
- 第一循环取子左节点
k=2*i+1=1
,与右子节点k+1
比较,如果右子节点>左子节点,k++
; - 如果
arr[k]
>temp
,则arr[i]=arr[k]
,i=k
;否则,则表示当前树已经大顶堆,退出循环。 - 继续循环取左子节点
k=2*k+1
,重复以上1-3。 - 循环结束(
k>=length
),arr[i]=temp
第一轮循环
第二轮循环
接着退出循环
代码如下:
/**
* 将一个数组(二叉树),调整成一个大顶堆
* @param {number[]} arr 待调整数组
* @param {number} i 非叶子节点索引
* @param {number} length 数组长度
*/
function adjustHeap(arr, i, length) {
let temp = arr[i]
// 开始调整, k = i * 2 + 1 k指向i的左子节点
for (let k = i * 2 + 1; k < length; k = k * 2 + 1) {
if(k+1 < length && arr[k] < arr[k+1]) { // 左子节点 < 右子节点
k++ // 指向右子节点
}
if (arr[k] > temp) { // 子节点大于父节点
arr[i] = arr[k]
i = k // i指向k,继续循环比较
} else {
break
}
}
// for循环结束后,已i为父节点的树的最大值,放到了最顶
arr[i] = temp
}
堆排序
- 先n个元素的无序序列,构建成大顶堆。建立最大堆时是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length/2-1)开始从下往上调整的。
- 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 交换过后可能不再满足大顶堆的条件,所以需要将剩下的n-1个元素重新构建成大顶堆(从堆顶元素开始即可)。
- 重复第二步、第三步直到整个数组排序完成。
/**
* 堆排序
* @param {number[]} arr
*/
function heapSort(arr) {
// 将无序序列构建成一个大顶堆。建立最大堆时是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从下往上调整的
for (let i = ~~(arr.length / 2 - 1); i >= 0; i--) {
adjustHeap(arr, i, arr.length)
}
// 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for (let j = arr.length - 1; j >=0; j--) {
let temp = arr[j]
arr[j] = arr[0]
arr[0] = temp
// 交换过后可能不再满足大顶堆的条件,所以需要将剩下的n-1个元素重新构建成大顶堆
adjustHeap(arr, 0,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