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会有一种习惯,越是对一件事情经验丰富,我们就越容易把事情想(做)得复杂,设计师也是如此,我们很容易过度思考,导致我们最终的解决方案很复杂。
这样看来好像我们是为了用户体验而想尽办法,但是最终会分散和混淆用户的意志力,反而让用户体验更糟糕。
怎样让我们在设计中做到“化繁为简”呢?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到一个定律“奥卡姆剃刀定律”。
在设计时,我们运用奥卡姆剃刀原则,剔除那些不必要的元素(视觉、交互、功能等),如果两个产品有相同功能时,奥卡姆剃刀的原则是建议选择更简单的。
因此我们在做设计时务必分析每个元素是否必要,在不影响整体功能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元素。
在如今强大的互联网时代和强大的设计工具下,设计师很容易忘乎所以,在设计时往往将简单的需求设计得非常复杂。
它们可能是一个很多功能和信息的网站,但是却很难使用和维护,有人认为我的网站设计就应该做得更多,它应该拥有更多的功能和信息,但实际上应该做得更少。
一旦出现这种想法时我们应该问自己,我们最开始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01|奥卡姆剃刀讲了什么
背景
十四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学者们忙于“辩论”(打嘴炮),把研究“似是而非”的东西当作智慧的象征。
例如:
五彩斑斓的黑是否存在
上帝的喷嚏是哈欠还是电闪雷鸣?
不是张三也不是李四的人本身是否存在?
在这些毫无意义的“口嗨”中,奥卡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奥卡姆觉得他们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由此他提出了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与我们中国哲学中的“大道至简”有异曲同工之妙
观点
奥卡姆剃刀的观点是“不要浪费较多的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简单点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拉丁文形式有以下几种: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这个观点:
相关观点
02|设计与奥卡姆剃刀定律
从三个解释奥卡姆剃刀的观点我们可以引申出设计中的一些方法:
如果一件事情可以用已有的“A”来解释,那么就不要再去发明“B”来解释这件事,新的这个解释可能存在漏洞。
拥有开阔的眼界你才会知道原来已经有了这么好的设计解决办法,而不是固步自封的“创新”。
如果已经有了一种很好的设计方案"A"或者是某一个功能的设计大家已经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那么我们在做同类设计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与之保持一致性,不要再去做设计“B”,因为新的设计“B”可能会比设计“A”更难用,然后最终导致这个设计是一个失败的设计。当然。如果你有成本能接受创新后的失败,那么也可以尝试,但最好的还是先选择设计“A”。
如果同一件事情有N种理论来解释,那最简单的便是正确的。
在设计一个功能的时候,如果我们设计了几种方案,或者在计时有几种交互方式方案,那么最简单的交互方式肯定是最好的。
能够N次做好的事情,就不要用N+1次来完成。
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为“降低复杂性的最好办法就是避免复杂”,如果一个交互或者是一个步骤,能用N次来解决,那么我们就一定不要让他用N加一次来解决这个事情。
03|奥卡姆剃刀的运用
剔除设计中不必要的元素,直至没有可以剔除的元素
第一刀,要斩在用户的需求当中。
当我们接到用户的需求时,用户会根据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提出很多的需求,有些是可以采纳的,有些却又是不可取的,用户并不会意识自己的对错,他们只会说我想要这些东西。
那匹马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但经典的例子还是可以一直举着:
一百多年前,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到处跑去问客户:“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更好的工具交通工具?”
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我要一匹更快的马”。
很多人听到这个答案后就跑到马场去选好的马匹配种,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但是福特并没有立马去马场,而是接着往下问。
福特:你为什么需要一匹更快的马?
客户:因为可以跑得更快!
福特:你为什么需要跑得更快?
客户: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更早地到达目的地!
然后福特发明了汽车,很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我们可以说这是剔除现象看本质,看清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做出的产品才会是好产品。
第二刀,要斩在产品经理的原型中。
UI设计师最忌讳的就是拿到原型就直接开始设计,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拿到原型的第一时间应该把刀直接架在原型上,反过来推动我们思考,什么东西是必须展示出来的,哪些直接去掉,哪些可以隐藏起来等等,又或者是哪些流程最好一步解决,哪些分开解决。总而言之,这一刀是让我们设计师在设计前对产品的原型有所思考。
第三刀,要斩在我们自己设计出的页面中。
正如前面所说的,越是经验丰富越容易将事情做复杂,有时候为了追求设计上的美感,或是完美的用户体验反而将设计做得复杂了,而这一刀的作用就是在我们完成设计后用来自我检查的,剔除我们设计中不必要的元素。
史蒂夫·乔布斯的极简主义
提起简单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苹果”,它的创始人斯史蒂夫·乔布斯就是一个极简主义者,乔布斯在会议中会问大家“我们下一步应该做的十件事情是什么? ”乔布斯会将大家的建议记下来,然后再删掉一些他认为愚蠢的,最后剩下最终确定的前十大“最应该做的事”。乔布斯会把最后七件全部都划掉,最后宣布只做前面三件事。
还有一个故事就是,在设计iPod时其中有一个设计方案是有可拆卸内存卡的插槽,乔布斯觉得它太复杂了所以没有选,第二个是转盘的设计代替按键的设计,转盘的转动可以让我们快速的下拉列表,而如果是按键找歌可能需要按几百次。
自从项目开始,乔布斯每天都投入其中。他最主要的要求就是“简化! ”他会浏览用户界面的每一个页面,并且会做严格的测试:如果要找某一首歌或者使用某项功能,按键次数不能超过三次,而且按键的过程要自然。如果他觉得导航不够清楚,或者需要按键三次以上,他就会非常生气。
当然还有后续iPhone、iPad、MacBook的设计也同样如此,乔布斯对于产品一生都在追求极简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