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8年9月17日,凌晨2点30分,杨霖家。
这是一间一百平左右的房子,三室一厅,圆形的岩板茶几上放着几个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和几包拆开的香烟,皮质的沙发已经起皮,还有几个窟窿,不知是被烟头烫的还是被戳破的。电视机已经许久没开,上面落了一层灰。三间卧室,两间已经成了杨霖的仓库,摆着一屋子的器械和书籍,他自己住的主卧除了一张比较大的办公桌和单人床,也和其他房间一样堆满了杂物。杨霖正在床上盖着一条纯白的毯子睡觉。
嗡~~~,嗡~~~,手机的震动声。
杨霖很快睁开了眼,拿起枕边的手机,上面来电显示是李杰。
“喂,小杰,怎么了。”杨霖问道。
“杨教授,这么晚打扰了,有一封邮件需要您看一下,是我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同学发来的,可能对咱研究的的课题有重大突破,我读完邮件之后就睡不着了,觉得有必要第一时间给您看一下。”能听出李杰的声音已经很克制了,但是还是掩盖不了他语气中的兴奋。杨霖曾经对李杰说过,只要是课题上的问题,哪怕只是疑问和想法,不管是什么时间,都要第一时间和他沟通,说不定就成为课题的突破点。
“好,你把邮件转发给我,我这就看一下。”
“已经发您了,我现在去整理下邮件里的资料,明天早上向您汇报。”
“嗯,辛苦了。”李杰那边也回应了一声,随后挂掉了电话。
杨霖扶着床沿下了床,虽然他已经习惯了多年不规律的休息习惯,但年龄的增长也让他越来越吃不消,站起身的时候甚至有时候会有些头晕。杨霖披上了一件外套,坐到了床边的办公桌,推开了桌子上放着的几本书,喝了一口凉水后打开了电脑。
197封未读邮件,早些时候还有学生给他发的申请表,最近的邮件除了广告就是工资单和研究所的一些无关紧要的通知,最后一封,是李杰的转发,来源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天体物理学实验室,发件人叫金智惠,还有英文名Abbe。
打开邮件,没有文本内容,只有一个压缩包附件,名字叫hawkeye_log,杨霖很清楚的知道这里面应该是霍克艾显微镜相关的日志文件,不过应该不是他们实验室的霍克艾。霍克艾显微镜全世界目前有6台,分别在几个大国的实验室、研究所或者大学中,用于原子级别的研究,每台价值数十亿美元,霍克艾的文件格式是用极其复杂的加密算法加密的,没有专用的解密工具是不可能还原原始图像的。
杨霖解压了压缩包,里面是200多张霍克艾观测的原子图像,并且他们是成对出现的。
“这是,所有元素的原子?”杨霖皱起了眉头,喝光了水杯里的水,将成对的图像分屏显示,方便进行对比。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200多对图像,杨霖看了整整5个小时,天已经亮了,他知道小杰为什么睡不着了,此刻杨霖眼睛布满血丝,闭上眼睛算是休息了五分钟,便站起身准备前往研究所。
2028年9月17日,早上8点55分,幻测研究室。
“杨教授,您来了。”小杰向进门的杨霖打招呼。
“小杰你已经来了啊,我以为你还在家整理资料。”
“没有,我怕打扰老婆孩子,把邮件转发给您之后就来研究所了,资料我刚刚整理完,等您吃完早饭,我向您汇报。”
“没事,边吃边说,不耽误。”杨霖拿起了来研究所路上买的包子和豆浆,看着小杰等待他的汇报。
“好,那我就把我得到的信息跟您说一下。”小杰打开了投影仪,投影了一个简单的文档,用激光笔在上面比划着。
“杨教授,我先说明下这些信息的来源,是来自于我读博期间认识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天体物理学专业的同学,现在是教授,名字叫Abbe,2017年7月19日第一次幻测现象发生之后,我跟她沟通过这件事,她当时的态度认为是霍克艾的偏差,并且也给出了她们学校之前出现的类似的问题,这件事我后来也跟您反映过。”
“嗯,这个我知道,你当时说你咨询过其他拥有霍克艾的研究所,给出的答案就是仪器偏差,我当时也是这么向上汇报的。”
“是的,后来第二次幻测事件,我也跟她进行了通信,她依然表示这不可能,并表示她不可能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研究,浪费学校的资源去做无意义的事,再之后我们就没有联系了,直到今天早上,我收到了这封邮件。”
杨霖点了点头,他很理解对方的态度。
“邮件里列出了霍克艾可观察的所有元素原子的幻测现象,共103种元素,我们以碳元素为例。”李杰打开了文档中标记为C_source和C_disappear的图片。
“这是我们实验室之前观测到的幻测图像。”说着李杰又打开了另外几张图片,这些图片杨霖再熟悉不过。
“经过图像对比,和图像上的参数校验,Abbe提供的碳元素幻测记录和我们的幻测记录完全一致。”李杰语气凝重了一些。
“然后我将剩余102对图片中的参数导入到了咱们研究所的霍克艾,经过反向推算,这些图片也确实取自霍克艾,没有任何造假的痕迹,表示这些图像都是真实的,所有的元素都发生了幻测事件,而且原子减少的数目也完全随机,和我们观测到的几次一样,3x10^12到5x10^18不等,具体数量我也做了表格,精确到个位数。”李杰打开了一个表格,里面是所有图片中元素原子幻测前的数量和幻测后的数量。
“还有我发现了一个规律,这些原子记录的幻测时间不同,我按照时间排序后,发现时间越靠后,原子数量消失的越多,当然样本数量太少,我仅做了记录和猜想。杨教授,时间有限,我的汇报主要就是这些,您怎么想。”李杰放下了手中的激光笔,向杨霖问道。
“小杰,你能联系上你的这位同学吗,我觉得我们有必要见一面,她可能会成为我们十几年来第一次的突破口。”杨霖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他知道,他想到的太危险,太不可思议,甚至有一点恐怖。
“好的,我来安排。”李杰听出了杨霖语气中的变化,没有再过问,直接答应了下来。
2028年10月21日,早上10点23分,省国际机场接机处。 今天风很大,秋意渐浓,接机处人不是很多,飞机10点25分降落,杨霖和李杰9点就到了接机处一起讨论今天见面的日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和金教授要讨论的问题。
几分钟后,机场广播里传出年轻女性的声音:UA774次航班将于3分钟后降落,请接机的旅客前往二楼第三接机口接机,感谢您的配合。广播重复了三次。又过了几分钟,第三接机口的大门缓缓打开,杨霖和李杰向里面望去,可以隐约看到零零散散的几个人往外面走。
“Abbe,这里。”李杰很容易就看到了金教授,用力向远处接机通道里的一位女性挥了挥手。
杨霖也第一时间看到了金智惠。金智惠在人群中并不是那么显眼,身高大约165,乌黑的头发自然地披在双肩,杨霖听李杰说过,金智慧是中韩混血,父亲是韩国人,母亲是中国人,高中毕业后便被送去美国攻读斯坦福大学,成绩优异,毕业之后留校跟随他们的教授继续进修,现在已经成为斯坦福的名誉教授。但是杨霖从金智慧的脸上看不出韩国人的特征,也看不出教授的特征,除了一丝丝松弛的双眼皮和几根极难发现的白头发,看起来可以说是非常年轻。金智惠穿着米色的风衣,里面似乎是一件淡蓝色的毛衣,搭配着白色的针织围巾。下半身是一条修身的黑色西裤和高跟鞋,对杨霖来说,这已经非常时尚了。
“杰,好久不见。”Abbe先向李杰打了招呼。
“杨教授,我向您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同学,金智惠,就是给您发邮件的Abbe。Abbe,这位是我的老师,杨霖教授。”杨霖从愣神中反应过来,伸手与金智慧握手。
“杨教授您好,您是我的长辈,叫我慧慧就好,十多年前我就读过您的论文,之前您在物理学术界发表的每篇文章我都看,深受启发。”慧慧点头客气道。
“您客气了,年龄上我是长辈,但学术上您可以当我的老师了,你给小杰发过邮件之后,我也看了好多你的好多论文,对比我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杨霖虽然不善与人交际,但是基本的礼貌还是有的。
“杨教授言重了,只可惜在之后的几年里,我很少再读到您的文章了,希望这次与您见面,能把这些年错过的给补上。”慧慧笑道。
“行了两位大教授,Abbe坐了十几个小时飞机,杨教授没吃早饭提前几个小时就来接机了,大家都辛苦了。我已经安排好了地方,咱们边吃边聊。”李杰对两人说道。
“好,边吃边聊。”杨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