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查坦人

158 阅读2分钟

在蒙古国北部距库苏古尔省首府木伦市270公里以北的查干淖尔苏木,居住着一群说西部利亚突厥语的部落。他们自称为杜克哈人,蒙古国人称他们为查坦人(意味拥有驯鹿的人),大部分学者把这群人当做图瓦人的一个分支。他们以传统的驯鹿养殖业为生。2010年统计有282个查坦人。在苏联时期,二战造成的食物短缺,害怕驯鹿被公有化没收,很多生活在图瓦共和国的杜克哈人越境来到了蒙古国。蒙古国政府一再遣返了逃来的查坦人。直到1956年蒙古国才开始给这些人国籍和居住许可。和他们为邻的杜尔哈德蒙古人把他们称做Уигар/维吾尔/回鹘。 他们和布里亚特共和国的索约特人语言最接近。

查坦人生活在蒙古北部的苔原上,这个民族已经有三千年的驯鹿传统。在他们的游牧生活中,鹿不是一种被饲养的资源,不是用来被豢养、猎杀、充饥的牲畜,而是生命的一部分。每个查坦人出生的时候,都会拥有一头自己的守护驯鹿。当他们遇到疾病和危难时,查坦人相信,连接着他们生命之流的守护驯鹿会替他们承担痛苦。

为了守护好驯鹿,查坦人的所有生活都围绕着它们而进行。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打猎、放牧,到了冬天,还要长途跋涉,带领驯鹿寻找可供食用的地衣。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驯鹿有可能会离开主人,故意走散,这些连接着每个查坦人灵魂的驯鹿便就此消失在茫茫苔原中——正如它们主人的命运一样。

如今,这个拥有三千年游牧历史的民族正渐渐走向消亡。驯鹿的数量越来越少,牧民的生活环境也日益恶劣。部落中的小孩子不得不离开驯鹿,去远方的学校上学,虽然他们天真地表示,自己还要回到驯鹿的身边。但即使回归,势单力薄的他们也无力挽救这个驯鹿民族的消逝。

查坦人(Tsaatan)。 “Tsaatan”这个名字起源于单词“tsaa”,意为“驯鹿”;“tan”的意思是“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