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难觉,又是一年

2,407 阅读10分钟

人生苦短,不如养狗

作者:闲宇(原brucebat或Brucebat.Sun)

公众号:Brucebat的伪技术鱼塘

  这篇2022年的年终总结拖到了2023年开工第二周才开始动笔,当真是老拖延症了,哈哈哈。虽然新年已至,旧岁已除,但过去这一年的经历和感悟还是需要简单总结记录一下。(注意:以下内容无关技术,纯粹的个人随笔)

一、动荡的互联网,艰难的打工人

  本来想要先分享一下去年发生的一些事情作为开篇,但是想了想最大的事情其实还是席卷互联网的这场风暴,相比这场风暴来说其他事情就会显得不是那么重要,所以还是来谈一谈闲宇身处这场风暴时的一些体验。

  其实真要说这次互联网动荡的开始时间应该是在21年下半年,不过在2022年这场风暴变得更加强烈了。感谢万能的互联网,让相关不相关的人员都能深切地感受到这场风暴来得是多么的强烈,”寒冬“、”毕业“这些看起来就让人哆嗦的字眼遍布在了网络上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个暂时挺过这场风暴的幸存者,我可以较为肯定地表示作为打工人的我们无人可以幸免,只是时间长短问题(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说是幸存者是因为我所在的公司也进行了看起来规模不小的人员优化活动,一切来得那么突然、那么匆忙,当真是让人猝不及防。当时前脚正在和我讨论问题的小朋友(我带的组员)后脚就开始整理东西上交电脑,未写完文档、未提交的代码、未完成的工作一下子全部涌到我这里。虽然整个过程很匆忙,但是那天我们还是好好地完成了一次告别,并没有像歌里写的一样:“还没来得及说再见”。之后的时间里,作为留下来的幸存者,我接手着之前没有接触的业务,维护着未曾见过的代码和逻辑。每每遇到一个问题想要找个知情人的时候,一问基本上就是“人已经走了,我也不太清楚”,这就导致了为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需要不停去追溯和了解上下游整体的方案逻辑以及部分开发细节,工作量呈几何倍的增加。就是在这种极度残缺和混乱的情况下,我竟然摇摇晃晃地度过了人员优化后的困顿期,没有发生一次线上事故。说实话,真的很难,如果可以相同的经历还是不要让我体验第二次了(此处应该配一张”我真的太难了“,哈哈哈)。

  以上是作为一个幸存者的体验,很艰难也很痛苦,但是作为亲历者大概会比我更加艰难和痛苦吧(当然也有不少同学拿了满意的赔偿回家也是很开心的,祝福他们)。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也找过被优化的小朋友吃过一次饭,在吃饭时的闲聊中我一定程度上也能感受到那天收到这样一个通知时他内心的崩溃和难过。他说那天一起时人多还没有太大感受,但是到晚上夜深人静一个人独处时那种难过和迷茫的情绪涌上心头的感受,着实让人崩溃。听到他这样说,我只能无奈地张了张嘴,叹了一口气。不得不说,在这场风暴面前打工人显得是如此卑微和无奈。

二、内自省,改变思维模式

  在经历了这几年的互联网打工生活之后(尤其是经历去年的动荡之后),我时不时会进行一些反思,尝试改变自身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惯性思维。这些惯性思维的形成可能是来自于以往的所学所知,也有可能是来自于社会环境或者周边人群的公共认知。这些惯性思维在最开始时可以说是对我益处非常大,毕竟这些都是来自于前人或者他人的经验总结得来的,但是随着经历的越多,心中的疑惑和对职业生涯的不安也越来越多,这些惯性思维对于我的限制也变得越来越大。我开始反思这些惯性思维是否依然有效,依然能够支撑陪伴我走到最后。

专业技能只能满足工作需要吗?

  其实在一年前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个Web服务端开发的我所学所知只能运用于当前的工作当中吗?仔细思考一下,好像确实只能适用于当前的工作。虽然我能够吹牛皮说自己精熟常用中间件、数据库、企业开发框架,但是正经让我流畅地独立开发一个能够用于日常的小软件好像都做不到,比如去年我突发奇想想要开发一款小巧的Markdown编辑器(MacOS桌面应用程序)用于自己写博客使用,但是我发现作为一个Web服务端程序员,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都没有办法开发实现。我不由惊觉:我的知识体系中为什么缺失了这么一块拼图?

  仔细想一想,也不难理解。大部分服务端程序员的所知所学其实主要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工作为核心,坚持技术深度(内卷)八股文熟练度(面试) 两个基本点。对于技术的追捧已经完全迷住了我们的眼睛,完全忘记了更应该追寻的是如何完整、高效地完成一个让用户喜爱、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当然,闲宇并不是说追求技术深度不重要,相反追求技术深度很重要,因为只有明白这些工具背后使用的技术和对应的原理,我们才能更好的使用这些工具,甚至在必要时刻改造对应的工具来适配特定的业务场景。但是该说不说,有些时候我们去拓展自身的技术深度其实是为了内卷而不是为了更好地使用工具(有时我就是这样的,哈哈哈),再者说你的程序写得计算比花还好看也没有办法像李白的诗一样流传千古的。讲到这里大家应该不难发现,我的所学所知其实都是围绕着工作来开展的,这就导致出现上面所说的专业知识只能满足工作的情况(前端工程师这种情况应该会少不少)。除了专业知识的限制,我们的思维模式创造力也同样都被限制在工作场景,超脱工作场景之外普通人的奇思妙想可能都比我们这些“专业领域人员”要多得多。这也导致了我们这个群体普遍存在一种职业生涯无法长久的认知和焦虑。

  在深刻反省之后,我开始尝试接触一些其他领域(前端、产品、设计等等)的知识,尝试将目光从单纯地聚焦工作改变为平等关注工作和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和尝试实现一些简单的需求(比如写一个天气预报通知的服务,同时还能针对一些突发天气进行播报)。此时我去学习对应技能和知识时会非常地愉悦,因为我知道这种学习不单纯是为了工作需要,而是能够服务于自身生活的,相信大家应该也能感受到这种将自己的所学所知用于生活的快乐的。

我是否只能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针对前一个问题的拓展和延伸。在毕业之初,绝大部分人都选择了从事软件开发工程师,基本没有人回去思考是否有其他领域适合自己,因为我们有一种惯性思考:大家都是这么选的。感谢这一公共认知,至少毕业这几年我的工作相对顺遂稳定,薪资尚可。但是这同样带来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我们没有自己做过相对明确的思考,只是大家都是这么干的或者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我们就去做了。未来如何走?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大概都没有时间去好好思考一下。可能有同学要说,我未来要成为技术专家、架构师,但是仔细思考一下,这些目标真的是我们自己定的吗?难道不是市面这些标准的程序员晋升模版已经为我们制定好的吗?好吧,可能你是真的就在最初就已经想要成为一名技术专家,但是在成为技术专家之外,你难道不想成为一些其他角色?

  至少对于我来说,经过这几年的技术学习和博客分享之后,我渐渐发现我热爱上了这种将自己所学所得分享给别人的快乐,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会去兼职做一名讲师也说不定。除此以外,我也开始喜欢上了编写小作文的感受,说不定未来的某天我还会兼职成为一名三流网络写手,每天写着富婆爱上我的爽文也未可知。当然以上都是一些设想,未必会成为现实,但我们需要突破一些自己思维的限制,毕竟生活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有时候走出舒适圈你会看到另外一片美好的天地。

三、人生路长,未来可期

  上面的这些思考完全是基于个人观点和内心的不安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不喜勿喷。当然之所以出现这些不安分的思考除了有互联网不景气和“35岁失业”魔咒这两柄达摩克斯之剑外,还有就是如果这一辈子都是按照固定道路走完大致确实有点无聊,花一点时间追求一下自己喜欢的事情,闯一闯、拼一拼,说不定能够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风景。(当然,这个是我此时的想法,未来说不定就会打脸了,此处先标记一下,哈哈哈)

  诸位,人生路长,未来可期,可适当焦虑,但也要满怀希望勇往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