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框架-不变的基建 | 青训营笔记

32 阅读3分钟

这是我参与「第五届青训营 」伴学笔记创作活动的第 13 天

1. 微服务架构介绍

1.1 系统架构演变历史

为什么系统架构需要严禁?

  • 互联网的爆炸性发展
  • 硬件设施的快速发展
  • 需求复杂性的多样化
  • 开发人员的急剧增加
  • 计算机理论及技术的发展

单体架构

  • 优势:性能最高 冗余小
  • 劣势:debug困难 模块相互影响 模块分工、开发流程

垂直应用架构:按照业务线垂直划分

  • 优势:业务独立开发维护
  • 劣势:不同业务存在冗余、每个业务还是单体

分布式架构:抽出业务无关的公共模块

  • 优势:业务无关的独立服务
  • 劣势:服务模块bug可导致全站瘫痪、调用关系复杂、不同服务冗余

SOA架构:面向服务

  • 优势:服务注册
  • 劣势:整个系统设计是中心化的、需要从上至下设计、重构困难

微服务架构:彻底的服务化

  • 优势:开发效率、业务独立设计、自上而下、故障隔离
  • 劣势:治理、运维难度、观测挑战、安全性、分布式系统

1.2 微服务架构概述

微服务架构概述.png

1.3 微服务架构核心要素

服务治理: 服务注册、服务发现、负载均衡、扩缩容、流量治理、稳定性治理
可观测性: 日志采集、日志分析、监控打点、监控大盘、异常报警、链路追踪
安全: 身份验证、认证授权、访问令牌、审计、传输加密、黑产攻击

2. 微服务架构原理及特征

2.1 基本概念

服务(service):
一组具有相同逻辑的运行实体。
实例(instance):
一个服务中,每个运行实体即为一个实例。
实例与进程的关系: 实例与进程之间没有必然对应关系,可以一个 实例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进程(反之不常见)
集群(cluster):
通常指服务内部的逻辑划分,包含多个实例。
常见的实例承载形式:
进程、VM、k8s pod.....
有状态/无状态服务:
服务的实例是否存储了可持久化的数据 (例如磁盘文件)。

服务间通信: 对于单体服务。不同模块通信只是简单的函数调用。对于微服务。服务间通信意味着网络传输。

2.2 服务注册及发现

问题: 在代码层面如何调用一个目标服务的地址(ip:port)?

client:=grpc.NewClient("10.23.45.57:8080")
  • 本地DNS存在缓存,导致延时
  • 负载均衡配置
  • 不支持服务实例的探活检查
  • 域名无法配置端口

解决思路: 新增一个统一的服务注册中心,用于存储服务到服务实例的映射。

2.3 流量特征

  • 统一网关入口
  • 内网通信多数采用RPC
  • 网状调用链路

流量检测.png

3. 核心服务治理功能

3.1 服务发布

概念: 服务发布,即指让一个服务升级运行新的代码的过程。
服务发布的难点:

  • 服务不可用
  • 服务抖动
  • 服务回滚

服务发布.png

蓝绿部署

蓝绿部署.png

3.2 流量治理

在微服务架构下,我们可以基于地区、集群、实例、请求等维度,对端到端的路由路径

流量治理.png

3.3 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负责分配请求在每个下游实例上的分布。
常见的LB策略

  • Round Robin
  • Random
  • Ring Hash
  • Least Request

负载均衡.png

3.4 稳定性治理

线上服务总是会出现问题的,这与程序的正确性无关。

  • 网络攻击
  • 流量突增
  • 机房断电
  • 光纤被挖
  • 机器故障
  • 网络故障
  • 机房空调故障

方法:限流、熔断、过载保护、降级

4. 字节跳动服务治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