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写的近体诗格律笔记

344 阅读13分钟

这是一位程序员写的近体诗格律入门笔记。

本笔记是2023年1月20日一口气边学边做的,后面大概率还会更新,以使之完善度更高。

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关注收藏评论,谢谢了。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形成的,它是讲究格律的诗体,所以我们又叫它格律诗

近体诗的格律好比是编程语言的语法,如果你想写近体诗,就要学会这套语法。

如果把作诗看成一种游戏,那格律就是游戏规则,不遵守游戏规则,那就输了。


对于近体诗的格律,最基础的是要掌握两点:平仄用韵

平仄规则

近体诗讲究平仄。

“不讲平仄,即非律诗”,这是毛主席说的。

简单来说,讲平仄,就是近体诗中每个字的声调是有讲究的。

平声与仄声

平声有两种:阴平和阳平,分别对应普通话的一声和三声。

仄声有三种:上、去、入。上和去分别对应普通话的三声和四声。

image-20230121095851999

入声读音短促,一发即收。

普通话里已经没有了入声,所以作为现代人,我们写诗就不考虑入声了。

注意,平仄与普通话声调的对应关系不是精确的,只是大体上的。因为古今读音有差别。

从四字成语说起

四字成语,有个规律,第一、三字可以不论,第二字和第四字的平仄总是相反的。

我们看一些例子:

image-20230121101852496

image-20230121102116178

image-20230121102006425

image-20230121102237825

不仅是成语,连人物排列,都讲究平仄。

初唐四杰:

image-20230121102424005

楷书四大家:

image-20230121102550173

起书名,也讲究平仄。

image-20230121102734532

总之,古代文化人,非常讲究平仄。


为什么平仄这么重要?

很简单,为了追求音律的美感。

诗句平仄排列的基本格式

诗要有诗意,必然也讲究平仄。 五言诗,相当于:

四字成语后面,再加一个字。

前面四个字仍然要遵循平仄相反的规则。

五言诗最基本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个是要背下来的,因为其他的各种格式(16种),都是从它推导出来的。记住这个,其他的格式你就不用死记硬背了。

要记住这个基本格式,还有个小技巧:

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平仄互反。

看一个符合最基本格式的诗《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还需要解释一下:

  • 第一句的第一个字,在古代属于入声字。

  • 第三句的第一个字,属于仄声,但在这里由于一三五不论(后面会讲),是可以的。

  • 第4句的第三个字,在古代属于入声字。

“对”和“粘”

前面提到了“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平仄互反。”

这种情况就叫

image-20230120181402615

但是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头两个字的平仄是相同的,这种情况叫做

image-20230120181652934

为了说清,还有介绍几个概念:出句对句

从一首诗的开始算起,每两句为一

每一联的上句为出句,下句为对句

image-20230120183302857

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必须

但是,还要注意,对和粘,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一般以第二个字来衡量是否对和粘。

押韵

绝句和律诗,都有押韵的要求:

  • 偶句(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单句(第一、三、五、七句)不用押韵。
  • 押韵的字必须为平声字。押仄声韵的诗极少,不考虑。

诗句平仄排列的其他格式

我们已经熟悉了基本格式,就可以推导其他格式了。因为前面提到,其他格式是从基本格式推导出来的。

推导的秘诀在于——基本格式的每一句都可以做首句

无论选择哪一句做为首句,整首诗仍然要符合对和粘的规则。

如果以平平仄仄平作为首句,我们来推导一下后面的三句的平仄排列。

第二句怎么推导?

  • 要求对,只能选: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要求押韵,必须以平声结尾,于是只能选:仄仄仄平平

第三句推导:

  • 要求粘,只能选仄仄平平仄,因为仄仄仄平平不能选了。

第四句推导:

  • 要求对和押韵,只能选平平仄仄平了。

于是最终的格式为: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仄格式的推导

绝句和律诗

符合格律,且只有四句的诗体叫绝句。

符合格律,且有八句的诗体叫律诗。

绝句又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

律诗又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简称五律和七律。

五绝的平仄格式推导

五绝的平仄格式推导,看前面的介绍已经足够了。

这里列出五绝的所有格式(共四种):

格式编号格式
第一种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格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种格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种格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绝的平仄格式推导

七绝的平仄格式,很容易从五绝的平仄格式扩展得到。具体讲就是,五言句子的前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平仄,要与五绝原句的前两个字的平仄相反。

回顾一下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变成七言诗就是这样: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绝的所有格式(共四种):

格式编号格式
第一种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种格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种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律的平仄格式推导

五律比五绝多了四句,平仄格式处理也很简单:

基于五绝把对和粘的规则继续往后扩展四句即可,这样就凑足了八句。

提示:第四句和第五句也要粘。

五律的所有格式(共四种):

格式编号格式
第一种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格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种格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种格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平仄格式推导

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和五律是对应的,只是相比五律,在每句诗的前面加了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平仄,要与五律原句的前两个字的平仄相反。

由此,得到七律的所有格式(共四种):

格式编号格式
第一种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种格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种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例外规则

如果每句诗都完全符合平仄格式,那作诗就太难了,于是古人也想出了一些例外规则,来降低写诗的难度,而又(尽量)不影响诗的音律之美。

前面提到“(《登鹳雀楼》)第三句的第一个字,属于仄声,但在这里由于一三五不论(后面会讲),是可以的。”

这个一三五不论就属于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则之一。

公认的例外规则有:

  • 一三五不论

    每句诗的第一、三、五个字,可平可仄。对于五言诗,则是一三不论。

  • 孤平拗救

    这是在一三五不论过头,产生孤平,所做的补救措施。孤平是指,除了韵脚的平声字,整句只剩下一个平声字。

  • 三四字互救

  • 对句相救

一三五不论

完整的说法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image-20230121130606651

每句诗的第一、三、五个字,可平可仄。对于五言诗,则是一三不论。

每句诗的第二、四、六个字,平仄需要符合对应的格式。

对于“欲穷千里目”这句诗,它本来对应的诗句格式为“平平平仄仄”。

但由于第一个字可平可仄的,所以使用字不算违反平仄规则。

孤平拗救

对于句式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一个字不论,那么就可能变成:仄平仄仄平。在云居除了韵脚字的平声,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且平被夹在两个仄之间,这就叫犯孤平

image-20230121132227487

“仄仄仄平平”,不算犯孤平,因为没有“两平加一仄”。

“仄仄平平仄”,不算犯孤平,因为这不是对句,对句是要求末字为平声字。

犯孤平是律诗的大忌。

如果在选字上,第一个字必须用仄声字才最好,那有没有办法补救呢?

有的,这个补救方法就叫孤平拗救

具体操作方式就是,把本该为仄声的第三个字,改成平声字,这样就增加了一个平声字,避免了孤平,这样句式就成了:仄平平仄平

image-20230121140711009

举例

岸帻
[宋] 陈与义

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
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
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
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闲吟。

整首诗的格式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提示:分析一首的格式,与对应诗体四种格式对比可知。

其中的“鸟鸣春更深”,对应的是平平仄仄平。这里第一个字用了仄声字,为了避免犯孤平,第三个字就改成了平声字


七言诗的情形

对于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个字不论,那么就可能变成:仄仄仄平仄仄平。同样是犯孤平。

把第五个字改成平声字,句式变成仄仄仄平平仄平,就给救回来了。

七言诗举例

咸阳城东楼
[唐]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阁、夕都是入声,平水韵可查。

整首诗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其中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对应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这里第三个字用了仄声字,为了避免犯孤平,第五个字就改成了平声字

三四字互救

对于句式平平平仄仄,第三字和第四字的平仄可互换。

七言诗,对应的句式则为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和第七字可互换。

这个规则用于这样的情形:

  • 对于五言诗,第四字本应用仄声,但作者在选字时,更想用平声。
  • 对于七言诗,第六字本应用仄声,但作者在选字时,更想用平声。

对句互救

对句互救,适用这一联句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对句第三字用了平声字,那么出句,不仅第一字可平可仄,而且第三字,第四字都可平可仄。

变成这样的句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极端情况下,出句可能全是仄声字。

也可以反古来看。如果出句第三、四字如果本该用平声字,却用了仄声字,可以在对句补救,补救办法是把本应为仄声的第三字改成平声字。

对于七律,对句互救,适用于这一联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句互救,变成这样的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五言诗举例

登乐游原
[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对应的平仄句式本应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对句的第三字,本应为仄声,实为平声,补救方法是,将出句第三字由平声改成仄声

当然也可以说:

出句的第三字,本应为平声,实为仄声,补救方法是,将第三字由仄声改成平声

具体是哪种情况,取决于作者实际遇到的问题。

七言诗举例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应的平仄句式本应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可以这么认为:出句的第六字(入声),本应为平声,实为仄声,补救方法是,将第五字由仄声改成平声

参考资料

诗词格律简捷入门 - 百度文库 (baidu.com)

用逻辑教会你律诗的格律(超简单) - 知乎 (zhi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