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管理与性能优化 | 青训营笔记

41 阅读8分钟

这是我参与「第五届青训营 」伴学笔记创作活动的第 4 天

一、本堂课重点内容:

  • 自动内存管理

  • Go 内存管理及优化

  • 编译器和静态分析

  • Go 编译器优化

二、详细知识点介绍:

自动内存管理

基本概念

  • 自动内存管理:由程序语言的运行时系统管理动态内存
  • 避免手动内存管理,专注于实现业务逻辑
  • 保证内存使用的正确性安全性: double-free problem, use-after-free problem
  • 三个任务

    • 为新对象分配空间
    • 找到存活对象
    • 回收死亡对象的内存空间
  • 概念

    Mutator: 业务线程,分配新对象,修改对象指向关系

    Collector: GC 线程,找到存活对象,回收死亡对象的内存空间

    Serial GC: 只有一个 collector

    Parallel GC: 并行 GC,支持多个 collectors 同时回收的 GC 算法

    Concurrent GC: 并发 GC,支持 mutator(s) 和 collector(s) 同时执行的 GC 算法

  • 评价GC算法

    • 安全性:不能回收存活的对象(基本要求)

    • 吞吐率:1 - (GC时间)/程序执行总时间

    • 暂停时间

    • 内存开销

追踪垃圾回收

  • Tracing garbage collection: 追踪垃圾回收

    • 被回收的条件:不可达对象

    • 过程

      • 标记根对象 (GC roots): 静态变量、全局变量、常量、线程栈等

      • 标记:找到所有可达对象

      • 清理:回收所有不可达对象占据的内存空间

        • Copying GC: 将存活对象从一块内存空间复制到另外一块内存空间,原先的空间可以直接进行对象分配
        • Mark-sweep GC: 将死亡对象所在内存块标记为可分配,使用 free list 管理可分配的空间
        • Mark-compact GC: 将存活对象复制到同一块内存区域的开头

引用计数

  • 每个对象都有一个与之关联的引用数目
  • 对象存活的条件:当且仅当引用数大于 0
  • 优点

    • 内存管理的操作被平摊到程序运行中:指针传递的过程中进行引用计数的增减
    • 不需要了解 runtime 的细节:因为不需要标记 GC roots,因此不需要知道哪里是全局变量、线程栈等
  • 缺点

    • 开销大,因为对象可能会被多线程访问,对引用计数的修改需要原子****操作保证原子性和可见性
    • 无法回收环形数据结构
    • 每个对象都引入额外存储空间存储引用计数
    • 虽然引用计数的操作被平摊到程序运行过程中,但是回收大的数据结构依然可能引发暂停

Go 内存管理及优化

Go 内存管理

  • TCMalloc: TC is short for thread caching
  • 目标:为对象在 heap 上分配内存
  • 提前将内存分块

    • 调用系统调用 mmap() 向 OS 申请一大块内存,例如 4 MB
    • 先将内存划分成大块,例如 8 KB,称作 mspan
    • 再将大块继续划分成特定大小的小块,用于对象分配
    • noscan mspan: 分配不包含指针的对象 —— GC 不需要扫描
    • scan mspan: 分配包含指针的对象 —— GC 需要扫描
  • 对象分配:根据对象的大小,选择最合适的块返回

  • 内存缓存

    • Go 内存管理构成了多级缓存机制,从 OS 分配得的内存被内存管理回收后,也不会立刻归还给 OS,而是在 Go runtime 内部先缓存起来,从而避免频繁向 OS 申请内存。

Go 内存管理的问题

mspan, mcache 和 mcentral 构成了内存管理的多级缓存机制。

  • 对象分配是非常高频的操作:每秒分配 GB 级别的内存
  • 小对象分配占大多数,因此优化小对象分配是关键

编译器和静态分析

  • 静态分析:不执行代码,推导程序的行为,分析程序的性质。
  • 控制流:程序的执行流程
  • 数据流:数据在控制流上的传递

  • 通过分析控制流和数据流,我们可以知道更多关于程序的性质(properties) ,这些事实可以帮助我们做编译优化。

  • Intra-procedural analysis: 函数内分析:在函数内进行控制流和数据流的分析

  • Inter-procedural analysis: 函数间分析:除了函数内的分析,还需要考虑跨函数的数据流和控制流,例如参数传递,函数返回值等

Go 编译器优化

目的

  • 用户无感知,重新编译即可获得性能收益
  • 通用的优化手段

现状

  • 采用的优化较少
  • 追求编译时间短,因此没有进行复杂的代码分析和优化

思路

  • 面向后端长期执行的任务
  • 用适当增加编译时间换取更高性能的代码

函数内联

  • 定义:将被调用函数的函数体的副本替换到调用位置上,同时重写代码以反映参数的绑定
  • 优点

    • 消除调用开销
    • 将过程间分析的问题转换为过程内分析,帮助其他分析
  • 缺点

    • 函数体变大
    • 编译生成的 Go 镜像文件变大
  • 函数内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向优化,即多内联,会提升性能
  • 采取一定的策略决定是否内联

    • 调用和被调用函数的规模
  • Go 内联的限制

    • 语言特性:interface, defer 等等,限制了内联优化
    • 内联策略非常保守
  • 字节跳动的优化方案

    • 修改了内联策略,让更多函数被内联
    • 增加了其他优化的机会:逃逸分析
  • 开销

    • Go 镜像大小略有增加
    • 编译时间增加
    • 运行时栈扩展开销增加

逃逸分析

  • 定义:分析代码中指针的动态作用域,即指针在何处可以被访问
  • 大致思路

    • 从对象分配处出发,沿着控制流,观察数据流。若发现指针 p 在当前作用域 s:

      • 作为参数传递给其他函数;
      • 传递给全局变量;
      • 传递给其他的 goroutine;
      • 传递给已逃逸的指针指向的对象;
    • 则指针 p 逃逸出 s,反之则没有逃逸出 s.

  • 优化:未逃逸出当前函数的指针指向的对象可以在栈上分配

    • 对象在栈上分配和回收很快:移动 sp 即可完成内存的分配和回收;
    • 减少在堆上分配对象,降低 GC 负担。

三、课后个人总结:

  1. 业务层优化:针对特定场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容易获得较大性能收益。

  2. 语言运行时优化:解决更通用的性能问题;考虑更多场景;Tradeoffs。

  3. 在进行运行时优化时需要保证接口稳定的前提下改进实现。

  4. 追踪垃圾回收:回收不可达对象

  5. 引用计数:每个对象都有一个与之关联的引用数目,当且仅当引用数大于 0 对象存活

  • 优点
    • 内存管理的操作被平摊到程序运行中:指针传递的过程中进行引用计数的增减
    • 不需要了解 runtime 的细节:因为不需要标记 GC roots,因此不需要知道哪里是全局> 变量、线程栈等
  • 缺点
    • 开销大,因为对象可能会被多线程访问,对引用计数的修改需要原子****操作保证> 原子性和可见性
    • 无法回收环形数据结构
    • 每个对象都引入额外存储空间存储引用计数
    • 虽然引用计数的操作被平摊到程序运行过程中,但是回收大的数据结构依然可能引发暂停
  1. Generational GC(分代 GC):Young generation(年轻代)、Old generation(老年代)

  2. Go 内存管理

  • 目标:为对象在 heap 上分配内存
  • 提前将内存分块
  • 对象分配:根据对象的大小,选择最合适的块返回
  • 内存缓存
  1. 同原先调用 mallocgc() 进行对象分配的方式相比,balanced GC 缩短了对象分配的路径,减少了对象分配执行的指令数目,降低 CPU 使用

  2. 为什么我们需要在编译器优化中进行静态代码分析?

  • 通过分析控制流和数据流,我们可以知道更多关于程序的性质(properties) ,这些事实可以帮助我们做编译优化。
  • 例如上面的程序。我们通过分析数据流和控制流,知道这个程序始终返回 4。编译器可以根据这个结果做出优化。
  • Intra-procedural analysis: 函数内分析:在函数内进行控制流和数据流的分析
  • Inter-procedural analysis: 函数间分析:除了函数内的分析,还需要考虑跨函数的数据流和控制流,例如参数传递,函数返回值等
  1. 函数内联:将被调用函数的函数体的副本替换到调用位置上,同时重写代码以反映参数的绑定
  • 优点
    • 消除调用开销
    • 将过程间分析的问题转换为过程内分析,帮助其他分析
  • 缺点
    • 函数体变大
    • 编译生成的 Go 镜像文件变大
  1. 逃逸分析:分析代码中指针的动态作用域,即指针在何处可以被访问。未逃逸出当前函数的指针指向的对象可以在栈上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