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M 和 DOM
- 从今天开始 我们就开始学习使用 JS 去操作 浏览器 和 页面中的 HTML 元素
BOM 的概念和常用 API
-
BOM(Browser Object Model): 浏览器对象模型
- 其实就是操作浏览器的一些能力
-
我们可以操作哪些内容?
- 获取浏览器的相关信息(窗口大小)
- 操作浏览器进行页面的跳转
- 获取当前浏览器地址栏的信息
- 操作浏览器的滚动条
- 浏览器的信息(浏览器的版本)
- 让浏览器出现一个弹出框(alert/prompt/confirm)
- ...
-
BOM 的核心就是 window 对象
-
window 是浏览器内置的一个对象, 里面包含着操作浏览器的方法
获取浏览器窗口的尺寸
-
innerHeight 和 innerWidth
- 作用: 获取浏览器窗口的高度和宽度(包含滚动条)
- 语法:
window.innerHeight; window.innerWidth
浏览器的弹出层
-
confirm
-
有一个询问信息和两个按钮
- 点击确定返回 true
- 点击取消返回 false
-
-
alert
-
prompt
浏览器的地址信息
- 在 window 中 有一个对象叫做 location, 他是专门用来存储浏览器地址栏内的信息
location.href
- location.href 专门存储浏览器地址栏内 url 地址的信息
- 语法:
var url = window.location.href
- 我们也可以给这个属性赋值, 这样就会跳转到我们复制的地址了
window.location.href = 'https://www.baidu.com'
location.reload
- location.reload 会重新加载页面, 相当于刷新
- 注意: 不要写在全局内, 否则浏览器会一直刷新
window.location.reload()
浏览器的历史记录
- window 中有一个对象叫做 history 他专门用来存储历史记录信息
history.back
- history.back 用来回退历史纪录的, 就是回到前一个页面, 相当于浏览器左上角的 ← 按钮
- 注意: 我们需要有上一条记录, 不然就一直在这个页面 不会回退
window.history.back()
history.forward
- history.forward 是去到下一个历史记录里面, 也就是去到下一个页面, 就相当于 浏览器左上角的 → 按钮
- 注意: 前提是我们之前有过回退操作, 不然的话我们现在就是在最后一个页面, 没有下一个
window.history.forward()
浏览器的版本信息(了解)
- window 中的 navigator 可以获取到浏览器的信息
浏览器的 onload 事件
- 该事件会在页面所有资源加载完毕后执行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
console.log('页面已经加载完毕')
}
- 在浏览器中, 把 JS 写在 head 中, JS 在加载时 DOM 还没加载完, 可能会导致获取 DOM 时出现问题, 但是如果把代码放在 onload 事件中, 则不会出现问题
- 如果把 JS 写在 body 底部, 则写不写 onload 都一样
浏览器的 onscroll 事件
- 当浏览器的滚动条滚动时会触发该事件, 或者鼠标滚轮滚动时触发
window.onscroll = function () {
console.log('浏览器滚动了')
}
浏览器的滚动距离
-
浏览器的内容可以滚动, 那么我们就可以获取到浏览器滚动的距离
-
但是需要思考一个问题
- 浏览器真的滚动了吗?
- 其实浏览器没有滚动, 一直在那里, 滚动的是浏览器的页面
- 所以说:
其实浏览器没动, 只不过页面向上走了
-
所以这个已经不能单纯的算是浏览器的内容了, 而是我们页面的内容
-
所以不再是使用 window 对象了, 而是使用 document 对象
scrollTop
-
获取的事页面向上滚动的距离
-
两种方式
document.body.scrollTop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
window.onscroll = function () {
console.log(document.body.scrollTop)
console.log(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
-
区别
-
IE 浏览器(了解)
- 没有
DOCTYPE
声明的时候, 用这两个都行 - 有
DOCTYPE
声明的时候, 只能用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 没有
-
Chorme 和 FireFox
- 没有
DOCTYPE
声明的时候, 用document.body.scrollTop
- 有
DOCTYPE
声明的时候, 用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 没有
-
Safari
- 两个都不用, 使用一个单独的方法
window.pageYOffset
- 两个都不用, 使用一个单独的方法
-
scrollLeft
-
获取页面向左滚动的距离
document.body.scrollLeft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Left
window.onscroll = function () {
console.log(document.body.scrollLeft)
console.log(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Left)
}
-
区别
- 参考 scrollTop
浏览器的本地存储
-
localStorage
- 浏览器本地存储, 持久存储, 一旦存储永久存在
- 只能存基础数据类型(一般为字符串), 不能存储复杂数据类型
- 可以跨页面通讯
// 增 window.localStorage.setItem(key, value) // 删 window.localStorage.removeItem(key) // 清除 window.localStorage.clear() /** * 查 * 有 ---> 返回对应的 value * 没有 ---> 返回 Null */ window.localStorage.getItem(key)
-
sessionStorage
- 浏览器的本地存储, 临时存储, 关闭浏览器以后, 存储内容自动消失
- 想要跨页面通讯, 必须是从本页面跳转的才可以
// 增 window.sessionStorage.setItem(key, value) // 删 window.sessionStorage.removeItem(key) // 清除 window.sessionStorage.clear() /** * 查 * 有 ---> 返回对应的 value * 没有 ---> 返回 Null */ window.sessionStorage.getItem(key)
-
cookie
-
只能存储字符串, 有固定格式
- key=value; key2=value2; key3=value3
-
存储大小有限制
- 4KB左右
-
存储有时效性
- 默认是会话级别时效, 但是可以手动设置过期时间
-
操作必须依赖服务器
- 本地打开的也页面时不能操作 cookie
- 要求页面必须在服务器打开
-
跟随前后端请求自动携带
- 只要 cookie 空间中有内容的时候
- 会在该页面和后端交互的过程中自动携带
-
前后端操作
- 前端可以使用 JS 来操作
- 任意一个后端语言都可以操作
-
存储依赖域名
- 哪一个域名存储, 那一个域名使用
- 不能跨域名通讯
-
// 设置 cookie
document.cookie = 'a=100'
// 设置一条带有过期时间的 cookie
var time = new Date()
document.cookie = 'a=100;expires=' + time
// 设置一条 30s 以后过期的 cookie
var time = new Date()
time.setTime(time.getTime() - 1000 * 60 * 60 * 8 + 1000 * 30)
document.cookie = 'a=100;expires=' + time
// 获取 cookie
document.cookie
本地存储的区别 (面试必问)
-
出现时间
- cookie: 有 JS 就有了
- storage: H5 出现后才有
-
存储大小
- cookie: 4k 左右
- storage: 20MB 左右
-
前后端交互
- cookie: 会随着当前页面的请求自动携带
- storage: 不会跟随请求自动携带
-
前后端操作
- cookie: 前后端语言都可以操作
- storage: 只能前端 JS 操作
-
过期时间
- cookie: 默认是会话, 可以手动设置过期时间
- storage: 不能手动设置
-
localStorage 和 sessionStorage 的区别
-
过期时间
- localStorage: 永久存储, 除非手动清除
- sessionStorage: 临时存储
-
跨页面通讯
- localStorage: 直接跨页面通讯
- sessionStorage: 只能是当前窗口跳转的页面才可以通讯
-
共同点
- 只能存储字符串, 不能存储复杂数据类型
- 存储其他数据类型的时候, 获取回来的也是 字符串类型
-
DOM 的基本概念及操作
-
DOM(Document Object Model): 文档对象模型
-
其实就是操作 html 中的标签的一些能力
-
我们可以操作哪些内容
- 获取一个元素
- 移除一个元素
- 创建一个元素
- 向页面中添加一个元素
- 给元素绑定一些事件
- 获取元素的属性
- 给元素添加一些 css 样式
- ...
-
DOM 的核心对象就是 document 对象
-
document 对象是浏览器内置的一个对象, 里面存储这专门用来操作元素的各种方法
-
DOM: 页面中的标签, 我们通过 JS 获取到以后, 就把这个对象叫做 DOM 对象
获取非常规元素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
- document.head
- document.body
// 1. html
var htmlEle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
console.log(htmlEle)
// 2. head
var headEle = document.head
console.log(headEle)
// 3. body
var bodyEle = document.body
console.log(bodyEle)
获取常规元素
- 通过 JS 代码来获取页面中的标签, 获取后我们就可以操作这些标签
getElementById
- getElementById 是通过标签的 ID 名称来获取标签的
- 因为页面中的 ID 是唯一的, 所以获取到的就是一个元素
<body>
<div id="box"></div>
<script>
var box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ox')
console.log(box) // 页面中 ID 为 box 的标签
</script>
</body>
getElementsByClassName
- getElementsByClassName 是通过标签的 class 名称来获取标签的
- 因为页面中可能会有多个元素的 class 名称一样, 所以获取到的是一组元素
- 哪怕页面中只有一个, 获取到的也是一组元素, 只不过这一组元素只有一个 DOM 元素
<body>
<div calss="box"></div>
<script>
var box = 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box')
console.log(box) // [<div></div>]
console.log(box[0]) // <div></div>
</script>
</body>
- 注意!!! getElementsByClassName 是一组长得很像数组的数据解构, 但它不是数组, 我们叫这种数据结构为:
伪数组
- 这一组数据也是按照索引排列的, 所以我们想要准确的拿到这个 div, 需要用索引来获取
getElementsByTagName
- getElementsByTagName 是通过标签的 标签名称 来获取标签饿
- 因为页面中可能有多个元素的标签名称一样, 所以获取到的是一组元素
- 哪怕只有一个这个标签名, 获取到的也是一组数据, 只不过一组数据中只有一个 DOM 元素
<body>
<div></div>
<script>
var box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div')
console.log(box) // [<div></div>]
console.log(box[0]) // <div></div>
</script>
</body>
- 和 getElementsByClassName 一样, 获取到的是一个长得很像数组的元素
- 必须要用索引才能准确地到 DOM 元素
querySelector
- querySelector 是按照选择器的方式来获取元素
- 也就是说, 按照我们写 css 的时候的选择器来获取
- 这个方法只能获取到一个元素, 并且是页面中第一个满足条件的元素
console.log(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 获取页面中第一个 div 元素
console.log(document.querySelector('.box')) // 获取页面中第一个 有 box 类名的元素
console.log(document.querySelector('#box')) // 获取页面中第一个 id 名为 box 的元素
querySelectorAll
- querySelectorAll 是按照选择器的方式来获取元素
- 这个方法能获取到所有满足条件的元素, 以一个伪数组的形式返回
console.log(document.querySelectAll('div')) // 获取页面中的所有的 div 元素
console.log(document.querySelectAll('.div')) // 获取页面中的所有的 类名为 box 的元素
- 获取到的是一组数据, 也是需要用索引来获取到准确的每一个 DOM 元素
操作属性
- 我们获取到元素后, 可以直接操作 DOM的属性, 然后直接把效果展示在页面上
innerHTML
- 获取元素内部的 HTML 解构
<div>
<p>
<span>hello</span>
</p>
</div>
var 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div.innerHTML) // <p><span>hello</span></p>
- 设置元素内部的 HTML 解构
<div></div>
var 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div.innerHTML = '<p><span>hello</span></p>'
innerText
- 获取元素内部的文本(只能获取到文本, 获取不到 html 标签)
<div>
<p>
<span>hello</span>
</p>
</div>
var 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div.innerHTML) // hello
- 设置元素内部的 HTML 解构
<div></div>
var 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div.innerHTML = '<p><span>hello</span></p>'
- 会把 '
hello
' 当作一段文本出现在 div 元素内, 而不会吧 p 解析成标签
getAttribute
- 获取元素的某个属性(包括自定义属性)
<div a="100" class="box"></div>
var 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div.getAttribute('a')) // 100
console.log(div.getAttribute('calss')) // box
setAttribute
- 给元素设置的一个属性(包括自定义属性)
<div></div>
var 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div.setAttribute('a', 100))
console.log(div.setAttribute('calss', box))
removeAttribute
- 直接移出元素的某个属性
<div a="100" class="box"></div>
var 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div.removeAttribute('calss'))
H5 自定义属性
- 在 H5 自定义属性中
data-
表示该属性是一个自定义属性 data-
以后的内容才是属性名=
后面的内容才叫做属性值- 每一个元素身上天生自带一个属性, 叫做 dataset, 是一个类似对象的数据结构
- 内部记录的是该元素身上所有
data-
开头的自定义属性 - 对于该元素 H5 自定义属性的操作, 就是对这个数据结构的操作(对象操作语法)
<div data-a="100" class="box"></div>
var o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 增
oDiv.dataset.age = 18
// 删
delete oDiv.dataset.a
// 查
console.log(oDiv.dataset.age)
style
- 专门用来个元素添加 css 样式的
- 添加的都是行内样式
<div></div>
var 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div.style.width = '100px'
div.style.hright = '100px'
div.style.backgroundColor = 'pink'
className
- 专门用来操作元素的 类名
<div class='box'></div>
var 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div.className) // box
div.calssName = 'ceshi'
console.log(div.calssName) // ceshi
- 在设置的时候, 不管之前有没有类名, 都会全部被设置的值覆盖
DOM (下)
- DOM 树就是我们 html 结构中一个一个的节点构成的
- 不光我们的标签是一个节点, 我们写的文本内容也是一个节点, 注释, 包括空格都是节点
DOM 节点
-
DOM 节点我们一般分为常用的三大类 元素节点 / 文本节点 / 属性节点
-
如何区分三种节点类型
- 比如我们在获取元素的时候, 通过各种方法获取到的我们叫做元素节点(标签节点)
- 我们标签里面写的文字 就是文本节点
- 写在标签上的属性, 就是属性节点
-
元素节点
- 通过 getElementBy... 获取到的都是元素节点
-
属性节点
- 通过 getAttribute 获取到的就是元素的属性节点
-
文本节点
- 通过 innerText 获取到的就是元素的文本节点
获取节点
childNodes: 获取某一节点下 所有的子一级 节点
<div>
<p>hello</p>
</div>;
var p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pDiv.childNodes);
/**
* NodeList(3) [text, p, text]
*
* 0 : text
* 1 : p
* 2 : text
* length : 3
*/
- 拿到的是一个伪数组, 里面有三个节点
- 一个 text: 从
<div> 一直到 <p>
中间有一个换行和一堆空格, 这是第一个节点, 是一个文本节点 - 一个 p: 这个就是 p 标签, 他是第二个节点, 这是一个元素节点
- 又一个 text: 从
</div> 一直到 </p>
中间有一个换行和一堆空格, 这是第一个节点, 是一个文本节点
children: 获取某一节点下所有的子一级 元素节点
<div>
<p>hello</p>
</div>;
var p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pDiv.children);
/**
* HTMLCollection(1) [p]
*
* 0 : p
* length : 1
*/
- 因为 children 只要元素节点 所以就只拿到了 div 下边的唯一一个 元素节点, 也就是 p
- 虽然获取到的只有一个, 但也是一个 伪数组
firstChild: 获取某一节点下子一级的 第一个节点
<div>
<p>hello</p>
</div>;
var p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pDiv.firstChild);
// #text
- 这个是只获取第一个节点, 所以不再是伪数组了
- 根据标签结构我们可以得知, 第一个节点是从
<div> 一直到 <p>
的那个换行和空格, 是个文本节点
lastChild: 获取某一节点下子一级的 最后一个节点
<div>
<p>hello</p>
</div>;
var p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pDiv.lastChild);
// #text
- 这个是只获取最后一个节点, 所以不再是伪数组了
- 根据标签结构我们可以得知, 第一个节点是从
</div> 一直到 </p>
的那个换行和空格, 是个文本节点
firstElementChild: 获取某一节点下子一级的 第一个元素节点
<div>
<p>hello</p>
</div>;
var p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pDiv.firstElementChild);
// #text
- 这个是只获取第一个节点, 所以不再是伪数组了
- 获取的是第一个元素节点, 所以是 p 标签
lastElementChild: 获取某一节点下子一级的 最后一个元素节点
<div>
<p>hello</p>
</div>;
var p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pDiv.lastElementChild);
// #text
- 这个是只获取最后一个节点, 所以不再是伪数组了
- 获取的是最后一个元素节点, 所以是 p 标签
nextSibling: 获取某一个节点的 下一个兄弟节点
<ul>
<li id="a">hello</li>
<li id="b">world</li>
<li id="c">!!!</li>
</ul>;
var oLi = document.querySelector("#b");
console.log(oLi.nextSubling); // #text
- 只获取一个节点,不在是伪数组
- 获取的是
id="b"
这个li
的下一个兄弟节点 - 因为
id="b"
的下一个节点,是两个li
标签之间的换行和空格,所以是一个文本节点
previousSibling: 获取某一个节点的 上一个兄弟节点
<ul>
<li id="a">hello</li>
<li id="b">world</li>
<li id="c">!!!</li>
</ul>;
var oLi = document.querySelector("#b");
console.log(oLi.previousSibling); // #text
- 只获取一个节点,不在是伪数组
- 获取的是
id="b"
这个li
的上一个兄弟节点 - 因为
id="b"
的上一个节点,是两个li
标签之间的换行和空格,所以是一个文本节点
nextElementSibling 获取某一个节点的 下一个元素节点
<ul>
<li id="a">hello</li>
<li id="b">world</li>
<li id="c">!!!</li>
</ul>;
var oLi = document.querySelector("#b");
console.log(oLi.nextElementSubling); // <li id="c">!!!</li>
- 只获取一个节点,不在是伪数组
- 获取的是
id="b"
这个li
的下一个兄弟元素节点 - 因为
id="b"
的下一个节点,是id="c" 的 li
, 所以应该打印 li
previousElementSibling 获取某一个节点的 上一个元素节点
<ul>
<li id="a">hello</li>
<li id="b">world</li>
<li id="c">!!!</li>
</ul>;
var oLi = document.querySelector("#b");
console.log(oLi.previousElementSibling); // <li id="a">hello</li>
- 只获取一个节点,不在是伪数组
- 获取的是
id="b"
这个li
的上一个兄弟元素节点 - 因为
id="b"
的上一个节点,是id="a" 的 li
, 所以应该打印 li
parentNode: 获取某一个节点的 父节点
<ul>
<li id="a">hello</li>
<li id="b">world</li>
<li id="c">!!!</li>
</ul>;
var oLi = document.querySelector("#b");
console.log(oLi.parentNode); // <ul>...</ul>
- 只获取一个节点,不在是伪数组
- 获取的是当前这个
li
的父元素节点 - 因为这个
li
的父亲就是ul
,所以获取到的就是ul
,是一个元素节点
attributes: 获取某一个 元素节点 的所有 属性节点
<ul>
<li id="a" a="100" test="test">
hello
</li>
</ul>;
var oLi = document.querySelector("#a");
console.log(oLi.attributes); // NamedNodeMap {0: id, 1: a, 2: test, id: id, a: a, test: test, length: 3}
- 获取该元素的所有属性, 也是一个伪数组
- 这个 li 有三个属性
id; a; test
, 所以就获取到了这三个
节点属性
后续案例依照这段代码打印
<body>
<ul test="我是 ul 的一个属性">
<li>hello</li>
</ul>
<script>
// 先获取 ul
var oUl = document.querySelector("ul");
// 获取到 ul 下的第一个子元素节点,是一个元素节点
var eleNode = oUl.firstElementChild;
// 获取到 ul 的属性节点组合,因为是个组合,我们要拿到节点的话要用索引
var attrNode = oUl.attributes[0];
// 获取到 ul 下的第一个子节点,是一个文本节点
var textNode = oUl.firstChild;
</script>
</body>
nodeType 获取节点类型, 用数字表示
console.log(eleNode.nodeType); // 1 ***> 元素节点
console.log(attrNode.nodeType); // 2 ***> 属性节点
console.log(textNode.nodeType); // 3 ***> 文本节点
nodeType === 1
就表示该节点是一个 元素节点nodeType === 2
就表示该节点是一个 属性节点nodeType === 3
就表示该节点是一个 文本节点
nodeName 获取节点的节点名称
console.log(eleNode.nodeName); // LI
console.log(attrNode.nodeName); // test
console.log(textNode.nodeName); // #text
- 元素节点的 nodeName 就是 大写标签名
- 属性节点的 nodeName 就是 属性名
- 文本节点的 nodeName 就是 #text
nodeValue 获取节点的值
console.log(eleNode.nodeValue); // null
console.log(attrNode.nodeValue); // 自定义的属性值, 在上述代码中 是: `我是 ul 的一个属性`
console.log(textNode.nodeValue); // 换行 + 空格
- 元素节点 没有 nodeValue
- 属性节点的 nodeValue 就是 属性值
- 文本节点的 nodeValue 就是 文本内容
- | nodeType | nodeName | nodeValue |
---|---|---|---|
元素节点 | 1 | 大写标签名 | null |
属性节点 | 2 | 属性名 | 属性值 |
文本节点 | 3 | #text | 文本内容 |
操纵 DOM 节点
常规意义上的操作 DOM 节点无非就是 增删改查(CRUD) 注意, 在增加节点前, 我们应该先有一个节点, 所以应该是 1. 创建 2. 向页面中增加一个节点 3. 删除页面中的某一个节点 4. 修改页面中的某一个节点 5. 获取页面中的某一个节点
创建节点
- createElement 创建一个元素节点
var oDiv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console.log(oDiv) // <div></div>
- createTextNode 创建一个文本节点
var oDiv = document.createTextNode('我是一个文本节点~啦啦啦啦啦')
console.log(oDiv) // 我是一个文本节点~啦啦啦啦啦
向页面中加入一个节点
-
appendChild: 向一个元素节点的末尾追加一个节点
- 语法:
父节点.appendChild(要插入的子节点)
- 语法:
var oDiv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var oText = document.createTextNode('我是一个文本节点~啦啦啦啦啦')
// 向 oDiv 中追加一个文本节点
oDiv.appendChild(oText)
console.log(oDiv)
-
insertBefore: 向一个元素节点前插入一个节点
- 语法:
父节点.insertBefore(要插入的节点, 插入在哪一个节点的前面)
- 注意点: insertBefore 的第二个参数不是可选项是必选项, 传递正常节点时代表:
插入在哪一个节点的前面
, 如果传递的是 null, 则表示插入到父节点的 末尾
- 语法:
<div>
<p>我是一个 p 标签</p>
</div>
var o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var oP = oDiv.querySelector('p')
// 创建一个元素节点
var oSpan = document.createElement('span')
// 将这个元素节点添加到 div 下的 p 的前面
oDiv.insertBefore(oSpan, oP)
console.log(oDiv)
/**
* <div>
* <span></span>
* <p>我是一个 p 标签</p>
* </div>
*/
删除页面中的某一个节点
-
removeChild: 移出某一节点下的某一个节点
- 语法:
父节点.removeChild(要移除的子节点)
- 语法:
<div>
<p>我是一个 p 标签</p>
</div>
var o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var oP = oDiv.querySelector('p')
oDiv.removeChild(oP)
console.log(oDiv) // <div></div>
修改页面中的某一个节点
-
replaceChild: 将页面中的某一个节点替换掉
- 语法:
父节点.replaceChild(新节点, 旧节点)
- 语法:
<div>
<p>我是一个 p 标签</p>
</div>
var o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var oP = oDiv.querySelector('p')
// 创建一个 span 节点
var oSpan = document.createElement('span')
// 向 span 元素中加点文字
oSpan.innerHTML = '我是新创建的 span 标签'
// 用创建的 span 标签替换原先 div 下的 p 标签
oDiv.replaceChild(oSpan, oP)
console.log(oDiv)
/*
<div>
<span>我是新创建的 span 标签</span>
</div>
*/
克隆页面中的某一个节点
-
cloneNode: 把该节点复制一份一摸一样的
-
语法:
节点.cloneNode(参数)
- 默认是false, 表示不克隆后代节点
- 选填是 true, 表示克隆后代节点
-
<div>
<p>我是一个 p 标签</p>
</div>
var o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var oP = oDiv.querySelector('p')
// 克隆节点
var cloneDiv = oDiv.cloneNode()
var cloneDiv1 = oDiv.cloneNode(true)
console.log(cloneDiv)
console.log(cloneDiv1)
获取元素的非行内样式
- 操作 DOM 的时候 经常会操作元素的 CSS 样式, 所以我们免不了需要获取元素的样式
- 元素.style.xxx 的方式也只能获取到元素的 行内样式
div {
width: 100px;
}
<div style="height: 100px"></div>
var o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oDiv.style.height) // 100px
console.log(oDiv.style.width) // ''
- 所以我们要想获取元素的 非行内样式, 就需要使用
getComputedStyle 和 currentStyle
- 这两个方法作用是一样的, 只不过一个是在 非 IE 浏览器, 一个在 IE 浏览器
getComputedStyle (非IE使用)
- 语法:
window.getComputedStyle(元素).要获取的属性
div {
width: 100px;
}
<div style="height: 100px"></div>
var o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window.getComputedSTYLE(oDiv).width) // 100px
console.log(window.getComputedSTYLE(oDiv).height) // 100px
currentStyle (IE使用)
- 语法:
元素.currentStyle.要获取的属性
div {
width: 100px;
}
<div style="height: 100px"></div>
var o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console.log(oDiv.currentStyle.width) // 100px
console.log(oDiv.currentStyle.height) // 100px
获取元素偏移量
就是元素在页面上相对于参考父级的左边和上边的距离
offsetParent
- 获取元素的偏移量参考父级
- 其实就是假设你要给一个元素 绝对定位 的时候
- 它是根据谁来进行定位的, 那么这个元素的偏移量参考父级就是谁
offsetLeft / offsetTop
-
获取的事元素左边的偏移量和上边的偏移量
- offsetLeft 该元素相对于参考父级的左侧偏移量
- offsetTop 该元素相对于参考父级的上侧偏移量
获取元素尺寸
获取元素的占地面积
offsetWidth 和 offsetHeight
- offsetWidth: 获取元素内容 + padding + border 的宽度
- offsetHeight: 获取元素内容 + padding + border 的高度
clientWidth 和 clientHeight
- clientWidth 获取元素内容 + padding 的宽度
- clientHeight 获取元素内容 + padding 的高度
注意
-
获取到的尺寸是没有单位的数字
-
当元素在页面中不占位置的时候, 获取到的是 0
display: none
元素在页面不占位visibility: hidden
元素在页面占位
获取浏览器窗口尺寸
可视区域的尺寸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Width: 浏览器可视窗口的宽度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Height: 浏览器可视窗口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