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一线研发管理之殇

2,377 阅读7分钟

《人月神话》出版已经四十余年了,而它讲述的内容是是一次五十多年的一个大型软件实践。

那还是一个属于PC软件的时代,无数的大型软件可以按图索骥,衍生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和规范。

但那也是中国软件行业在泥潭挣扎的年代。

沉淀不足

1995年,比尔盖茨访问中国,在招待会上,有当时的中国软件行业领袖们,王选,求伯君,王志东。 王选是两院院士,开发出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并随后创立了北大方正。 求伯君的故事则更为知名,一己之力开发出了初代wps,随后创立金山。 王志东开发出了第一代的汉字操作系统,创立了四方利通,在互联网时代,创立了新浪。

他们与比尔盖茨的会面,不禁让媒体们发问,谁会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

30年后再看,金山的市值,仅微软的1%不到。早年起步的用友,金蝶没能成为中国的SaleForce,WPS也没能成为中国的Office。

软件行业的困境,一方面是小微用户无法负担的起正版费用,一方面也是因为付的起费用的用户,不喜欢被改变。

在当时,愿意付费的用户,只有企业和政府。而这些都是傲慢的客户,他们更倾向于让开发商去为他们定制流程,而不太愿意接受软件现有的流程来反推企业内部的流程改革。 这对软件开发商来讲是致命的,因为本身软件需要靠卖license才能无限扩张,降低成本。而如果做定制化,那本质上是在卖劳动力。

软件行业的不可持续,带来了一个自身的问题,就是缺乏资深的管理人才。

而后不过十几年,开始了随后轰轰烈烈的互联网浪潮。

一部分公司的创始人,开始认识到快速扩张的团队十分缺乏专业的、具有国际性视野的人才来建设公司团队,于是开始聘请职业经理人。

比如网易聘请的黎景辉,盛大聘请的唐骏,阿里聘请的卫哲等。但是这些职业经理人很快水土不服,先后出局。较为夸张的是丁磊和黎景辉的冲突,严重到了黎景辉给一线员工发纸质信控诉丁磊,上班甚至带着保镖的地步。

外部管理人才水土不服,内部人才沉淀较少。数十年来,除了华为沉淀出了一套著名的IPD流程,似乎在人才沉淀,软件工程建设,理论建设上都有所不足。 在我经历的公司中,管理者的手段一般都是四条金律“定目标,搭班子,跟过程,拿结果”,这是常年做业务沉淀下来的一套方法。

技术人员难以管理

今年2月份,一个前meta华裔工程师在Tiktok工作一年之后,发表了了一篇文章'5 crazy things about working for Tiktok(why we quit our PM and engineering jobs)' 文中总结了tiktok和自己工作过的企业在研发上的不同:

 1. 不写单测,并且合并代码不需要审批。但却非常有效,没有重大宕机事故。
 2. 小会少,大会多,会拉一堆人开会
 3. 组织结构极度扁平
 4. 流程简单,不重视文档,但是执行力很高
 5. 竞争激烈,可能因为技术人员其实不够

我们可以提炼管理中的其中几个点:

 1. 责任不清晰
 2. 结果导向
 3. 流程简单

这种情况,我认为并不少见,这是互联网快速扩张带来的必然结果。我们耳熟能详的公司,大多都是在2013年前后发力。而谷歌,meta这一类PC互联网的巨头,早在2000年初甚至90年代就名满天下了。

我认为一个公司的管理体系,即使是技术体系,也与其商业模式和成功经验是有很大关系的。google的管理模式被奉为神话,但是很难说是google商业上的成功带来了革命性的管理,还是因为革命性的管理带来了商业上的成功。 我们只是可以清晰的看到,那些没有学习google的公司,也有很多取得也商业上的成功。

华为的前高管李玉琢在书中曾经评价广为流传的《华为基本法》,是宣传效应远大于实际效果,华为的成功依旧是商业策略的成功,不是基本法的成功。

中国互联网的浪潮,远比其他地区凶狠。现在依旧矗立的巨头,都是在尸山血海中厮杀出来。在这个期间,人起到的作用,远远大于技术起到的作用。因为技术的建设和沉淀是缓慢的,它可以作为后发优势,很难作为先发优势。

美团的创始人之一王慧文称,在美团开展外卖业务时,由于技术的不足,甚至是客户下单之后,需要美团的客服人员再电话通知商家。

在这种运行模式之下,也确实很难效仿国外大企业的现有制度。因此,这位工程师总结的几个点,一方面是不足,另一方面却也是这些公司的成功经验。

对于人的依赖,使得各大更强调一线员工的能动性。

这就是各大互联网公司喜欢谈的'onwer意识',即使是在meta,也会以'impact'作为升职指标。

Onwer意识是责任不清的一种进阶说法,是在责任不清的基础上加了一个正向的结果引导。

以我经历的公司看,即使是大厂,有很多团队中是没有OKR,没有敏捷,全作坊式运转的,这都是责任不清和流程缺失的表现。

明确的职责和流程,对于一线工程师来讲,自然是非常受欢迎的。但也不可避免的带来责任边界的皮球问题。即使是微软,Google这样的公司,也免不了这种因为责任边界带来的派系林立和部门隔阂。

去年12月份,google的rust审核团队就因为此类问题集体辞职。

与其他岗位相比,技术人员是一个特殊的工种,特殊在它无法通过某项指标来衡量个人价值。这是所有创造性工作岗位的通病。

为什么当裁员发生时,考勤当成不二的工具。为什么当晋升时,五花八门的黑话都出现在了PPT里?

原因都在于此。

技术本身的价值是可以衡量的,除了核心的算法,架构,其他方面的功罪具体到人就有点不太好衡量价值。

对公司来讲,管理的维度是在产品或者业务维度上的,衡量一个产品是否需要被剪掉,主要参考在它的成本和收益。

对于营销,市场人员这些收益部门来说,衡量价值有非常直观的数据,是可以具体到个人的。

而对于研发这种成本部门来讲,很难有直观的数据。当成果难以衡量,指标又含糊不清时,唯一清晰且硬性的指标,就只有考勤了。

这种难以衡量,带来的另一个副作用,就是研发人员的面试和薪资,成为一种相对模糊的玄学。也因此,部分企业会加重对一些硬性条件的要求,比如学历,大厂经验等,因为他们往往付得起更高的薪水,希望物有所值。

总结

目前诸如tiktok这样的管理是否是一条合理之路,是很难论断的一个事情。

但现在一线员工和一线管理者,都有苦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