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皮实的人

3,791 阅读9分钟

曾在微博上,看到经纬中国创始人张颖发了一条关于“免疫力”的微博,很有意思。他说:

同一列车为何有人感染,有人却好好的?有距离原因,还有个重要原因是身体免疫力。这次疫情,免疫力差,无论感染或重症,都是首当其冲。身体健康的关键,是你免疫力有多好。

  有人可以穿睡衣看电视,自我隔离一个月、三个月;有人隔离一个星期,就发现银行卡付房贷告急。这是每个人不同的财务免疫力。 

有人被领导批了一上午,但下午依然乐呵呵工作;有人只是别人给了一个脸色,就玻璃心碎了一地。这是不同人的情绪免疫力。    

疫情之后,我们更应该想想如何提升自己的综合免疫力

情绪免疫力,用我们那的土话解释就是皮实,心大,经得起折腾、扛得住击打。想到这些特质,很多好像跟自己的人生经历都有相似之处。

被误解很正常,坚持做好自己

在我的求学生涯中,一直是一个平平无奇的角色,智力也是一般。初中时我在班级中学习成绩一直是中等,性格特征属于胆小怕事、老实巴交的学生,但是有时候又抵挡不住玩的诱惑,会做一些违规违纪的事情,所以在老师的心目中,我从来都不属于优秀学子那一类,可是在我的内心深处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优秀的追求。

现在我都还记得很清晰,那个时候课间的十分钟休息时间,我都会利用起来,要么背诵课程,要么记忆单词。虽然自己的智力一般,没有领悟到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但是我的毅力却是惊人,即使用最笨的办法也一定要把知识点记住,这样也勉强跟上了班级的学习节奏。

在学校我属于那种默默刻苦学习,成绩却一直平平不出彩的学生。再加上偶尔还会犯点小错误,在老师心中就把我划到了不会有大出息的那一类学生中。

记得在初二的一次期中考试,我的数学成绩考了满分,也是全班唯一的满分。在数学课堂上,我以为老师走进教室会有一番表扬的话,结果老师说出的话却让我大吃了一惊。我记得大概的意思就是:“有些同学,不要以为我不知道,考试的时候抄别人的拿高分有意义吗?”,那个年纪的我还非常单纯,虽然老师没有明确说是谁,但是我依然感觉到了蔑视的目光和不信任。

那个年纪的我还没有反驳老师的能力,当然抱怨和不满是有一点,但是对我却没有产生太多的干扰。因为自己习惯了不被关注,对于老师的批评和误解也不会过于敏感,但是这件事更重要的是让当时的我明白了:“老师不一定是对的,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在整个中学生涯中自己依然坚持刻苦的学习,并且始终也没有成为最优秀的那些学生,但是最终还是考上了自己理想中的高中。

失败不可怕,放弃才可怕

如果说我的人生有失败的大事,那高考落榜一定排在其中。

那年高考结束,我其实预感到不会太好,但是却没有想到能差到如此地步,连二本线都没有够到。出分数的那天晚上,父母亲也陪在我身边,知道分数的那一刻还是有一种落到万丈深渊的感觉,我难掩悲伤的奔向外面,父母亲也跟着跑出去了,后面把我拉回到家里。

那一晚家里的氛围都非常的低落,本就贫穷的家,再加上落榜的打击,其实父母亲也很难想出合适的语言来安慰我。既然结果已存定局,路还是要继续往前走。

当时我想过要不就上一个三本学校,自己再继续努力争取在大学期间升到本科,再扳回一城,但是三本的费用,比正常的本科要高2-3倍,在当时那个家庭环境是没有那个经济能力可以支撑的。后面自己想过要不就去广州打工,但是瞬间我就会失望到泪流满面,因为我心底不甘心就这么放弃。

其实那个时候我更多考虑了对家庭的影响,主要就是家里过于贫穷,又由于自己没考好,我就更不敢向家里提过多的要求。后来母亲还是过来询问了我的意见:“愿不愿意再复读一年,没事我们就再多辛苦一年吧!”,也许就是这么一句话,又重新让命运多给了我一次机会。

我重新踏上了复读的征程,这个时候我内心所有的焦躁和不安全部都放下了。我住在了学校,一个月甚至两个月才回家一次,这个时候才发现高中三年的积累已经很深厚,高考失败的原因更多是过于急躁的心态引起了发挥的失常。复读这一年我丢掉了高中焦躁的学习心态,主要对高中三年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没有了那么大的学习压力,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成果也越来越好了。第二次高考,自己正常发挥,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现在我回头去看看,很多人生的关键决策,可以想到更清楚看得更长远。可是当时在那个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有的只是一份不服输的精神和不甘放弃的态度,也许选择错误会让自己付出更多的代价,但是不影响自己对人生的追求,也许是命运眷顾,最终给予了自己更好的选择。

不着急,有实力终会被看到

如果说工作这些年,自己有所收获和进步,那么进步最大的时间点也就在这两年。

我是去年元旦后,进入了现在的公司。至于为什么要换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觉得上一家外企,已经看不到发展的希望和前景,自己也没有得到大的成长,自己和公司的前进道路之间已经有了较大的偏差。

来到这家公司,我的初衷就很明确了:

  1. 自己一定要有所成长,不能日复一日,做重复性的工作
  2. 要有一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个人的成长和公司的认可要达到一致
  3. 自己一定要在一个垂直的业务领域,成为专家级别的人物

当时的愿景很美好,但是现实却给了我很大一巴掌。所谓的成长和成就,都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获得的,人生需要经历一些磨练和坎坷,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2021年磨难的经历:

  1. 团队Leader和我的性格差异巨大,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很不一样,再加上我初来乍到,对业务和技术还不熟练,造成了Leader对我能力和态度的双层否定。
  2. 刚接手的项目,引起了一次生产事故,对业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团队Leader让我完全担责,我向部门经理和CTO进行事故回溯,面对周边的一切质疑,我进行了一次非常紧张的汇报,也没有在部门经理和CTO心中留下好的印象。

一个技术人员在面对Leader、部门经理、CTO都对你形成了不好的印象时,你在这家公司的职业生涯基本就到头了。此时的我才刚进公司不到一年,离职换工作太频繁不好,不离职那我未来该如何前行?

这就是逆境和磨难,当时内心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你在成长吗?这家公司还有你学习的方向和前进的地方吗?你已经够优秀了吗?”

这几个问题仿佛一下就打开了我的心结,这样的逆境不就是在锻炼我,皮不皮实不就是这个时候才能证明。公司的业务和技术我还没有吃透,我还有学习和成长的空间,所以我决定面对这次挑战。

接下来的日子我做了:

  1. 把团队所有涉及的项目代码全部吃透,变成自己的理解,并输出文档。
  2. Leader交给我的事情,从业务和技术的视角都思考一遍,不放过任何漏洞。
  3. 把自己想到的业务发展方向和改进点,尽量都记录下来,能够让自己掌握业务的发展。

2021年飞速过去了,但是我真的成长了。那个对我反感的Leader,在后面一次又一次的任务中,被我的进步给惊艳到了。2022年公司高层换了,我的Leader也要走了,临走前他向公司新来的领导举荐了我,而我现在成为了团队的Leader。

总结

一个人皮不皮实,主要在于看他面对困难和逆境时候的心态和抉择。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有本经典的书叫做《钝感力》,说的就是这种皮实的智慧。

啥是钝感力呢?简单来说,“钝感”二字和“敏感”相对。在渡边淳一看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现代人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而钝感虽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烦恼,也不气馁。

人能否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才能,有益的钝感力也很重要。钝感力给人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各界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种绝妙的钝感力。

比尔·盖茨有句名言:“在做成功一件事情前,是没有人在意你的感受的。”虽然残酷,但这就是现实,愿我们都能活得皮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