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脚踏,星空如龙” —— 22年总结

2,335 阅读21分钟

「回顾2022,展望2023,我正在参与2022年终总结征文大赛活动

回顾“22年”,展望未来

掌声雷动,随着灯光打到他的脚下,全场肃然起敬。一声问候:“亲爱的天津理工大学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他开始了慷慨激昂的演讲。

有幸在刚踏入大学的时候,听到了此次演讲。主题是:

image-20221209111521885


两个特别的朋友

念念不忘

“所以我回过头来,为什么我对我高考三年,常常念念不忘?就是因为我坚持了!” —— 俞敏洪

当听到这句话时,真的很有感触。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因为我也经历过两次复读

  • 第一次复读是初三的我,是一个暮气沉沉、胸无点墨的网瘾少年,整天通宵达旦的泡网吧打游戏。中考连县里最差的高中都没考上。本就出生在偏远的小县城里,再加上年少无知,不知天高地厚。想和几个打游戏的伙计,一起去外面打工挣钱。甚至还认为来日方长、未来可期,打游戏又怎样?不读书又如何?

image-20221203202402972

  • 第二次复读是高三的我,是一个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整天和朋友喝酒泡吧“做网红”。第一次高考名次差不多17万名(同年理科实际考试人数约22万),有这个结果也不足为奇了。而这一次,并没有心比天高,对家人和自己只有问心有愧与无尽的自责。

image-20221203204532838

因为这两个原因,我有了两个奇特的朋友:初复和高复。它们为我之后的人生提供了无尽的思考,成为了我一生的好朋友。对它们也常常会念念不忘!

眼光

“我就意识比较坚定,我跟我母亲说我一定要考第三年。她说可以考第三年,但是第三年是你的最后一年。我们家都是农民,考不上,我也不希望你考成个神经病。我马上提出了第二个要求,第三年我坚决不干任何农活,我坚决不干任何家务,如果说我没考上,我可以干一辈子农活,一辈子的家务。第二天我母亲就不让我干任何农活、任何家务。这叫做什么?有眼光的母亲。” —— 俞敏洪

听到这里时,我想起了我的姐姐。她比我大 10 岁,大人们总说长姐如母,我本来没有什么感觉。直到我回看过去,与她共同生活的5年。我才真正意义的了解到了什么是长姐如母、什么是家人。

当我沉迷电脑游戏、没考上高中时,我只是一颗石子。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提前步入社会,二是去读很差的中职院校。而她不顾的我的极力反对,替我做了第三个选择:让我换一个环境,在她的身边,陪我复读初三。那时,她也不过是个刚毕业,备战面试找工作的大学生。

这一年,虽说路途曲折,但在她的陪伴下,我成功戒掉了网瘾,考上了高中。她也如愿做了一名人民教师。

这一切,仿佛都在雨后春笋般的变得好起来。在我的设想里,我读完高中三年,我应该会考上不错的大学。

image-20221204062755478

可终究是狂妄自大,作茧自缚了。因为自己贪玩,再一次名落孙山。

在高考失利后,填报志愿时,看着志愿书上几百所高校,上千个专业,却没有几个可以供我选择。这一刻,我真的体会到了“足够优秀,才有选择的权利”。真的感受到了一种惭愧的感觉,觉得自己对不起所有人。在与她多次的彻夜长谈后。坚定了我复读的决心。开启了我的高复生活。

先说高复结果:这是我的第二次高考,名次4.2万(同年理科实际考试人数约21万),最终仅高出一本线 11 分。虽说这并不是耀眼的成绩,但也问心无愧,对得起所有人这一年的付出。可谓是“九死其尤未悔”。

image-20221204065923882

很多人说这是逆袭,但其实并不是从铜变成了金子,也没有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只不过是用一年的时间,补了高中三年80%的坑,吃完了365天的苦。这一年从零开始,学的有多痛苦、压力有多大、面对了多少孤独。可能只有自己知道吧!

她总是能在我绝境的时候拉我一把,救我于水火之中。这叫做什么?有眼光的姐姐。

image-20221204161205829

收获与思考

里面过多的细节,就不多描述了,感兴趣jym的可以留言交流。下面我来说说我这两次经历,给我带来的诸多思考与收获吧!


  1. 成功的踏入了大学,进入了更广阔的世界,梦开始的地方。

    这是最直接的,毕竟对于起点不高的孩子来说。多读书真的能够改变命运。也是改变命运最简单的方式,没有之一

image-20221204075351602


  1. 收获亲情、友情

    以前不懂事,总是因为很小的事情,和家人大吵大闹。长大后,才知道父母为了维持一个家庭需要做出多少努力。我们更像是朋友。会有很多的沟通交流。会尽量把好脾气留给家人,这也是成年人的思维逻辑嘛~

    image-20221204170102985

    结识了互相陪伴六年的朋友。虽说见面不再那么频繁,但他是绝对的哥们~

    image-20221204163522497


  1. 学习并不是一时的,而是需要持续的投入的

    在第一次复读考上高中后。以为高中会很简单,应该随便学学,也能考上大学。毕竟复读一年就考上了高中是吧。可是,在这背后,是多么缺乏认识自我能力啊,是多么的异想天开。以为学习就是随便学几个大招方法,拿一段时间打硬仗就行了。就这样,又在一次很小的成功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导致了第二次复读。

    而当我第二次复读考上大学后。我再也不相信大人所说的”现在就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大学再玩吧....“之类的话。我很明白,到了大学诱惑其实更多。刚上大学时,发现一下子多了大量自由安排的时间,自己都觉得有点恐慌。 其实四年的时间轻易的就会被挥霍掉,我不想到了毕业才发现自己学无所成。

    于是在这种恐慌之下,我开始有意地安排阶段性目标,不断的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勉励自己持续地去学习。


  1. 有过两次不寻常的经历,大学还要这样吗?

    因为这两次经历,与我一届的同学,大多都比我小2岁。

    当我看到有的同学成天在宿舍打游戏混日子时,我常常会问自己,大学还这样过,是不是又重蹈初中的覆辙了呢?

    当我看到有的朋友各种烂醉,无脑恋爱时,我常常会问自己,大学还这样,会不会变回当初那个没得选的自己呢?

    所以,我一直都很庆幸拥有这两个不寻常的朋友。与它们一起经历过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形形色色的事物。让我的心智趋向成熟。


这就是有眼光的家人,让我结交到了两个特别念念不忘的朋友!它们给我的收获与思考,远不如此!

还大学生呢!这不**吗?

萌新

你要去寻求那些能够改变你的思想,能够提高你的境界,能够提升你的研究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够提升你的做人做事水平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无论如何要想办法去认识。我在大三大四做的最好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是我当我听了这个老师的课,觉得这个老师特别有思想以后,我一定会千方百计跑到这个老师家里去拜访这个老师,让他认出来,让他知道我是一个好学的人,你自然就会从跟这些老师的打交道的过程中间,你就能够学到东西了。” —— 俞敏洪

都说大学生活和大学前的生活有着天差地别,老师也是如此。没有孰优孰劣,只是他们的侧重点不太一样。

我们都听过鲍叔知人的故事,可是“知人”何其难,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认识理解他人的优势,将其放置在合理的位置以发挥其价值。这让我想起现在的专业课老师。且先不谈她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对于她知人识人的能力,就已经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老师。

她鼓励我们与她交流,了解学生的能力,给其自由发挥的空间,加速学生的成长。她不仅启蒙了我的专业语言,也让我意识到了,大学之大,大为何解!

因为经常同她聊天,我总是很积极乐观。每次都能从她简单而不煽情的话语中,感受到向上的斗志!


“还有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学长、同学” —— 俞敏洪

先说学长学姐,第一次离家2000km远,激动过后,心里多多少少有些害怕。

可是在那边遇到了许多富有同情心、而又目光敏锐的学长学姐。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成功的从高中进入大学。适应了大学的生活。

再谈谈室友同学,他们聪明、求知欲强,我们相互鼓励、取长补短、一起成长。在高质量完成学校课程的前提下,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增强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image-20221208172400495

成长

假期,正是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机。

就这样,大一上学期结束,各地疫情席卷重来。

天津也不例外,从国内首例奥密克戎,到日增三百。从延期三月,到自愿返校。我的大一生活就结束了。

但是,在这长达八个月的“假期”,更加自由的时间里,并没有游戏人生,也没有躺平摆烂!

先是参加了师兄的Java培训计划,让我初识技术,憧憬未来。

随后是FWF工作室的三次面试,让我以榜为样,探索技术。

最后是入营字节跳动第四届青训营,让我认识不足,持续学习。

虽然不是什么特别耀眼的成绩,但也收获了很多阶段性成果,得到了阶段性的肯定,毕竟:

失败可能并不是成功之母,但成功确实是成功之母,一次次小的成功,才能换来更大的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还收获了许多不以山海为远的志合者~

image-20221208194712328

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也让自己有了许多思考。

思考

  1. 为什么会挂科?

image-20221208201633428

刚刚提到的,我和室友朋友们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课程的前提下....,其实心里是很心虚的,他们确实是高质量的完成了考试,而我...很恨呐👿👿

最近世界杯听到的一个段子:有些比赛40分钟就已经结束了,可是xx队伍却要煎熬90分钟才能结束

是啊,有些课期中就挂了,却要煎熬到所有考试都结束!!!

譬如挂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它是一门尔雅课堂的课程,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将线上课程学习完成,才有线上考试的权利。

而我,就是那为数不多的没有权利考试的学生。。。

很狠的挂了一科,真的恨啊!!!不恨别人,只恨自己。这样的课程为什么会挂科呢?

在伤心绝望后,反思了这件事。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

  • 我有一种羊大哈的性格,做事情总是不着急,总想着没到DDL,还有时间🕙🕙
  • 然后就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学自己的习去了。过了DDL,才想起还有些事情没做。可是这时,已经晚了

当然,也可能是我这苦*大学生,心理真的不健康吧!!!😭😭😭

挂的这一科,虽然让我错失了评优的机会,但它却给我狠狠的上了一课:

  • 自己的事情要多上心一点,事情不要总是等到DDL才做
  • 不算太晚的发现了自己一个严重的问题,还有机会改正

这也许就是大学的意义吧,让我们尽可能在大学这个小社会,把一些错误犯完。当真正进入大社会,不至于犯更多的错


  1. 软实力真的不重要吗?

我可能和大多数朋友一样,想着好好学技术,到四年后,技术能怎么怎么样... 能写出什么什么样的代码... 做过多么多么牛的项目...

当然,这确实没错,毕竟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嘛~

但是,在这之外,就没有很重要,而且可能更重要的能力了吗?

”我们真的懂学习吗?过去18年,我们的学习都只在教一种能力,就是解题能力。解题能力重要吗?当然重要,可问题是,真实的世界当中,解题能力有那么重要吗?真实的工作当中,一个团队需要那么多解题的人吗?在刚才的故事里边,我们看到有许许多多其他的能力和解题能力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他们是:信息检索能力、提问能力、社交能力、演讲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资源交换能力,察言观色的能力,影响力,领导力,判断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独处的能力、亲和力、吸引力、采纳别人意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等等。人的能力至少有100种,但我们过去的18年却只关心其中一种,不荒谬吗?“ —— 朱昊鲲

我想,鲲哥已经给了我答案。但更重要的是,在真实的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验证这个答案

回看三次FWF的三次面试,我认为最大的收获,不是得到了阶段性的肯定,也不是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而是让我接受了一个观点:在技术之外,软实力也尤为重要

我在面试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临场应变的能力有待提升。

回看青训营的项目,发现自己的信息检索能力、领导力、资源整合的能力有待提升。


  1. 一味追求项目,不注重内在提升真的好吗?

从进入技术的大门,一直在做项目。虽说不是什么大项目,但是也一直在做。

那时候的一个观点是:做很多项目,就能会很多技术。也能速成许多技术。

虽说在其中也确实收获了许多,可随着自己的成长,也刷新了自己的认知。

项目确实重要,面试时也需要。可哪怕是面试,也越来越喜欢追问底层、探讨原理、内功修养

做完项目、或者中途放弃掉的项目,最后总有一种空虚的感觉。

当初速成能简单使用的技术,也不再想花时间去系统的学习。最后感觉肚子里什么也没有留下。

在这段一直做项目的时间里,发现自己总有些急于求成,有些心浮气躁,还有些好高骛远...


改变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 俞敏洪

没有一味追求技术栈方向,开始注重底层能力。

了解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

我相信这些都是实地,当我踏上它们的时候,会有一种仰望星空的感觉。

哪怕在目前阶段的收获,感觉可能并没有那么多。

也没有一味的追求技术,也有在提升自己的软实力。

进入院科协、老乡会工作。组织活动、聚餐。与朋友们共同交流,交换意见和想法。

不局限与同龄人、同辈间,敢于和前辈、老师、家人、身边平凡的英雄们交流。

坚持写作,锻炼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image-20221209123057440

在学长的鼓励下,与朋友一起策划并推进工作室举办的一次比赛。虽然没有办得理想,但也得到了应有的锻炼。


”只要你愿意每天都付出努力,并且你努力的方向是对的,那么你的进步,一定就会比别人快“ —— 俞敏洪

不再眼低手高,也不再急于求成。

持续的学习,有规律的学习。保证每天都有进步,减少空想和焦虑。

制定的计划,尽量贴合实际情况,把阶段目标、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都定得小一点

拿我某天的日计划举例:

  1. 补物理课并且写上周的作业
  2. 下午上物理课别睡着了
  3. 看一篇文章发一个沸点
  4. 把昨天的算法题解写出来
  5. 甚至是,中午吃一道想吃的菜
  6. 喝完一瓶1.5L的水
  7. 。。。。。

如果我发现今天的目标有些拖沓,没有完成今天的计划。那明天的计划会定得再小一点。如果还没完成,那会更小。

这样过完一天,让自己每天保持一种完成感。真的不要小看这些很容易完成的目标,如果能完成一项项的小计划,真的能很大程度减少空想和焦虑

当然,近期疫情,提前返乡,很是浮躁。也希望借此文,来勉励自己,继续之前的学习节奏。因为我相信我努力的方向是对的。


“生命由不由我们去做主?也许不一定,因为基因其实决定了我们很多人生命的长的,有的人他就是有长寿基因的 ...... 当然我相信只要你努力,生命长短你还是能做一部分的主的。比如说到现在为止,已经深刻的意识到了,在我头脑保持清醒的情况之下,我一定要保持身体健康。” —— 俞敏洪

因为在家里呆了长达八个月的“假期”,每天都久坐在电脑前

大二返校的时候,踢五分钟球,就喘得要死🐶🐶这时候,真的体会到了身体的重要性,再加上需要体育考试。然后在好兄弟们的带领下:

  • 学会了游泳,并且尝试了一口气游完1KM,但是游得很慢~
  • 学会了投篮,至少考试成绩应该还不错,但是投得很不准~
  • 跑完了半马(21KM),拿了三块奖牌(真的狠狠的好看了!!!),但是自己只跑了17KM~

真的可以多多运动,运动出汗的感觉真的很好~~

大方脚踏,星空如龙

”我们今天的题目是:不确定的人生,确定的方向。为什么说不确定的人生?请问你知道你的30岁会是怎么样的?40岁会怎样,50岁会怎样的,你能知道吗?没有任何人能知道。我20岁的时候,我认为我一辈子没有女生会跟我谈恋爱,但是到后来照样结婚,照样生孩子,照样有了自己的事业。同时,照样努力的让我结婚的那个女人爱上我。即使在我到了28岁的时候,我依然觉得自己这辈子可能会是个碌碌无为的人,但是后来有了新东方,从15个学生就发展到了300万学生的当量。你从来不知道你的人生会发生什么,人生是有太多的东西,你是不可预料的。未来你可能会变得更好,你可能会变得更糟,变得更糟,你会怎么样?能够反败为胜,再继续变得更好。这就是你人生要思考的全部主题。“ —— 俞敏洪

我们没法预测未来会怎么样,但是不妨碍我们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而从我儿时成为电脑高手的美好理想,到填报志愿时非计算机专业不选的雄心壮志。我想,我的心里已经有了方向,并且是一个愿与之努力,持续奋斗的方向。

不管未来好坏与否,都不由我们自己来评论,得由别人来评价。而我们要做的,是走好现在的每一步。毕竟李宗盛老师说的好啊:“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那陪我一起来看看,我会如何走完2023年的路

既然是大学生,那么首要目标肯定是学习呐!📖📖📖

在学习上:

  1. 处理完学校的课程,完成学校下发的任务
  2. 继续完成基本数据结构的学习,开始算法的每日练习
  3. Java进阶技术栈的入门学习:微服务、缓存、中间件。。。
  4. 巩固Java基础以及JVM的学习
  5. 鏖战八股文、面经、准备模拟面试
  6. 继续翻翻书不难团的书(这半年来偷得最懒的事情~~~嘿嘿嘿)

这算是一个年计划吧,希望自己不要很狼狈,立完了学习的flag🚩,对生活也要有所期待呐!😷🥗🥪

在生活上:

  1. 与家人保持联系,少给家人添乱~
  2. 疫情形式好转,去见见世界~
  3. 与好兄弟们一起看看校外的世界~

”看尽人情冷暖,还我少年之志“。体验生活的苦,继续朝着目标努力。当然,也不能把身体落下了!⚽🏀🥅

在运动上:

  1. 世界杯看得腿痒痒了,想踢球呐~
  2. 学会并且练习往返上篮,考试需要~
  3. 继续学习游泳,争取考一个深水证~
  4. 希望今年能独立跑完半马,并且多跑几次~

这算是第一次把年计划写在纸上,也以此勉励自己。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热爱生活,保持健康,持续学习。

虽然不知道有没有好高骛远,心手不合一。也可能有很多观点想法认知是错误的。

但是没关系,我相信自己会不断成长、不断改变,甚至是颠覆我现在的认知。现在错一点又如何呢?

毕竟我落落大方,脚踏实地的在我这不确定的人生中走寻,相信你我都能人人如龙的仰望确定方向的星空。


最后,愿与君共勉,与神同行。再见时,你我都安好!😁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就是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你的任何一个努力必须是你亲自动脑、亲自动手、亲自思考、亲自尝试才能带来的结果。仰望远方的星空时,不要忘了,只有远方的那个理想和你的生命的期待,以及你想到未来你的生命,可以走到那个地步的时候,内心产生的激情,内心产生的那种快乐和遐想,才能够带你走向更远的地方。“ —— 俞敏洪

“我相信,我们的同学们一定能够做到,我今天的演讲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俞老师话音刚落,声振林木,全场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