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云控?云控技术又是个啥?

868 阅读11分钟

前言

  云控概念起源于微信。早在15年、16年微商盛行的年代出现了群控。很多公司同时运营多个公众号,从公众号导入的大量流量急需沉淀。大量的个人或者企业从事微商商业,这些主体同时运营多个微信号,通过群的方式不断的运营,进而推广服务或者商品。还记得那时候的个人网店吗?到某个平台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上架不同的sku,然后通过群或者朋友圈进行售卖,进而获得返现收益。那是个微商盛行的年代!在那个年代相关概念被广泛提及例如私域流量、裂变、钩子等。需求端需求强烈,自然一些逆天改命的技术会出现。像自动群发消息、聊天生成器、朋友圈云控等功能应运而生。

  随着时代的更迭,抖音快手直播成为现在的消费主流,各类网红层出不穷。直播带货、舞蹈、唱歌、游戏等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流量明星。这也极大的刺激了大多数人去尝试。但在尝试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没流量、没播放量、没粉丝等。虽有一部分人聚焦内容本身,但这个时代也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自动点赞、关注评论、自动私信、自动回复;引流增加粉丝点赞曝光;自动定位推广区域范围增加销量、快速宣传店面或者产品;自动搜索行业对手通过给他的粉丝私信等一系列功能相继出现。在网红直播间,自动上架、实时评论互动、自动模拟用户抢单等功能也有大量的使用场景。

相关概念

云控、群控、私域流量、公域流量、裂变、钩子、精细化运营。

群控

  所谓群控,本质是通过使用多部真实手机或模拟多部手机,在手机中安装脚本软件来控制手机上的APP,修改手机软硬件信息,达到模拟人工使用APP的效果,其目的是通过自动化手段,最大化模拟真实用户的操作请求,以达到吸粉、引流、广告、薅羊毛等作弊目标。

云控

  群控分线控和云控,线控需要自己搭建服务器和实体手机。云控不需要自己搭建服务器和实体手机。云控不受数据线地域的限制,手机一般是使用模拟器,手机安装云控助手,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指令自动执行脚本,传输方面不如线控稳定。线控是在局域网内连线操作。云控每台手机都有自己独立的平台账号,一台手机相当于一个人。

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是相对于公域流量来说的。私域流量从字面意思理解。私域,代表的是个人/品牌私有,能够掌控的销售渠道,常见的渠道有个人微信,社群,小程序,公众号等等,这些渠道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反复触达用户。流量,代表的是用户。综合两者理解,私域流量就是在个人/品牌能够掌控的私有渠道内,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反复触达到的用户。

  关于私域流量的概念其实比较好理解,为什么这个概念突然火了呢,因为近几年淘宝,百度等公域平台获客成本不断提高,商家们发现以前那种缺流量了就去买流量的模式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但不买就没流量,就没生意,此时私域流量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私域流量都有哪些好处,为什么大家都在说这个概念,主要原因是做好私域运营,可以帮助商家降本提效。

  • 降本:可以通过私域这个自有渠道流量来低成本推广产品。
  • 提效:可以通过深度观察用户消费喜好,收集用户反馈,直接拿到用户真实需求对应匹配产品来提高运营效率。

个人理解私域流量最大的行业就是社区电商。

公域流量

  公域流量指商家直接入驻平台实现流量转换,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饿了么等,以及内容付费行业的喜马拉雅、知乎、得到等公域流量平台。 公域流量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相对容易获取。即使一个粉丝都没有,我们发的内容也有可能被分发给百万、千万级别的用户看到。
  2. 粘性差。我们很难二次、三次触达到这些流量。
  3. 稳定性差。

裂变

  裂变可以参考核裂变,中子轰击铀235原子灰放出中子,中子再去撞击其它铀235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指数级的增长。这里常说的裂变主要指裂变营销,它以传统的终端促销的加强为基础,整合了关系营销。这种裂变模式其实是指终端市场的裂变。

  裂变的核心要素包括:种子用户的选择、福利激励的设计、裂变玩法的参与设计、分享渠道的选择、分享引导的设计、落地页路径等。只有将上述各个环节的核心要素都通盘考虑,并做好各环节设计,才能保证裂变更好的落地。

裂变营销与传统营销存在两大不同之处:

强调分享

  和传统营销的广撒网不同,裂变营销通过老用户(或潜在客户)的分享行为带来新用户。这样成本更低、精准的获客效果更好。

后付奖励

  传统营销广告需要先向流量渠道支付广告费,并在渠道上进行广告展示,并且大多不对效果负责。

钩子

  裂变的本质是分享。通过用户的分享获利心理,实现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效果,达成企业拉新、涨粉、品牌曝光、销售转化等一系列的营销目的。而这个或者中的“利”就是所谓的钩子。

钩子通常有三种

现金钩子

  包括拉新奖励、消费返现、分享激励、任务激励等

实物钩子

  常见的包括做任务获得抽奖机会,这类物品的价值越大,吸引力越强。实际线下更适合这类奖励,因为它的视觉冲击力更强。务必要考虑清楚实物钩子的运输成本。

资料钩子

  我们经常看的报告、学习资料、文档、系列课等它们都是具有价值的。通过整理这些内容吸引用户也是不错的选择,我经历过的场景就是使用学习资料作为钩子来吸引用户,完成某项任务即会通过百度网盘的形式发送资料链接。

精细化运营

  精细化运营就是将渠道、用户行为等维度的数据分析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相结合,对用户展开针对性的运营活动,以达到运营目标的行为,这个运营目标可以是吸引更多的新用户、提升用户留存率、提高核心业务环节的转化率等。
  简言之,从流量角度看,精细化运营就是为了使流量价值最大化;从用户角度看,就是做千人千面的用户运营。

精细化运营特点:

  1. 注重用户细分,深入剖析用户,从用户行为、设备、渠道等维度对用户进行分析,得出尽可能完整的用户画像;
  2. 有效利用流量,区别于以往的粗放型管理,更加注重精确,注重用户留存和转化,充分挖掘现有流量的价值;
  3. 多元的数据分析角度,注重数据价值最大化。

相关技术

  一提到实现了某个云控功能,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比较高深。不过确实需要很强的理论以及经验基础,对越是复杂的app越依赖相关能力。提到云控技术就不得不提到Hook技术,实际上大部分的云控还是通过Hook技术来实现的。

什么是Hook?

  Hook又叫钩子函数,在系统没有调用该函数之前,钩子程序就先捕获该消息,钩子函数先得到控制权,这时钩子函数既可以加工处理(改变)该函数的执行行为,还可以强制结束消息的传递。简单来说,就是把系统的程序拉出来变成我们自己执行代码片段。

为什么要Hook?

  app官网提供功能较少或者有自己的定式逻辑,但这些逻辑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我们往往需要定制相关逻辑或者实现相关UI来达到我们的目的。通过Hook技术可以实现很多官方Api无法实现的功能。

常见的Hook框架有哪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实现某个功能没有必要从头开始,在了解它的基本原理之上灵活的运用工具更合适。

Frida

  广泛使用的框架,也是我用起来最爽的Hook框架。这个框架支持PC端通过终端使用,采用内部集成了JavaScript引擎,灵活经较高。我用了很长时间,但感受是不够稳定。我通常都是用它来做调研使用。

Xposed

  大名鼎鼎的Hook框架。以应用形式发布框架,更符合原生开发同学习惯。不需要PC端辅助,持久性强。但缺点就是每次修改之后需要重新启动设备才会生效。这个框架Hook Java层代码非常方便,但对Native层代码不是很友好。

cydia substrate-没用过

  这个框架可以针对java层和native层进行hook,多用于native层hook。由于独立性好,实现的功能可以封装在app里进行分发,常用于开发外挂辅助。但和xposed一样,每次编写代码需要重启手机生效,开发效率很低。

关于封号以及理解

  不论是个人微信亦或是企业微信或者是其它App,封号问题不可避免。谈谈我对运控技术使用的感受,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好的技术通过好的使用总体来说是对用户有益的,相反则是对用户的伤害。从第三方角度来看,这些平台更希望我们做的是服务好用户,而不是频繁的骚扰用户。针对微信平台的用法我们应该尽量做用户服务。做个性化的互动,做有效的触答。没必要频繁的打扰用户,因为打扰用户越多越可能导致用户方案甚至投诉。投诉多了的后果就是封号,或者频繁的功能受限,更严重的后果就是影响整个主体的使用。工具虽好但也要适度。

留给未来

  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流量的获取成本越来越高。在国内越来越多的流量集中在少数的几个平台上,流量实际越来越稀缺。如何用好私域流量,如何在公域流量中受益将会是现在以及未来仍需面对的重大问题。云控现在广泛应用在微信、头条、抖音、快手等平台,Copy From China的背景下海外产品是否也存在更大的空间呢?除了上述场景是否还会有其它的场景出现?关于云控的故事还远未结束...。

你是否对云控技术感兴趣呢?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闲坐说)并留言给我,我将视情况决定是否做些相关技术实战分享。感谢观看。 qrcode_for_gh_811aa7545ceb_258.jpg

参考

maimai.cn/article/det… zhuanlan.zhihu.com/p/36852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