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复杂世界的真实运作——读《斯坦福极简经济学》

4,667 阅读23分钟

蒂莫西.泰勒

center

一句话总结

本书从宏观及微观两个角度总结了一些经济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及运作方式。看完后虽然不会对经济有太深的了解,但是对这个世界的一些基本的运行规律会有自己的认知。通过这些理论知识,我们会知道“为什么美联储要加息”、“强势美元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等新闻中常见但听不懂的现象的底层逻辑。

脑图

center

详情

微观经济学 VS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可以从理论上解释为什么商品价格可能上涨,为什么公司可能雇佣或者解雇员工,但是他无法掌握宏观经济的议题,例如社会通胀或者失业。此外微观经济学没有讨论宏观经济政策。比如政府预算、预算赤字或者中央银行影响利率或者信用的行为。

第1章:人们卖弄的经济学原理只有50%是正确的

经济学家如何思考:对公共政策做出建议的经济学,大多只用到大学入门课程的程度

  • 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社会应该生产什么;应该如何生产;谁来消费所生产的东西
  • 经济学不是万能的,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经济现象并改变自由市场的缺陷。像经济学家去思考问题时应该跳出各个政府之间的意识形态之争,务实地去看待一些事情
  • 看不见的手:由英国哲学家亚当斯密(富国论)作者提出,意思是你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时可能对别人带来好处(比如你作为一个生产厂家,为了打败对手生产出质量更好的商品,消费者就会因此获益)

第2章:做自己最合适的事情,就有更好的生产力

分工:经济学的一部分,即是了解并分析市场经济每天所协调完成的丰功伟绩

  • 当今世界即使一个简单的商品也可能是由全球多个国家共同参与生产出来的,正如经济学教育家伦纳德.里德的文章《我,铅笔》说的一样,每个小小的铅笔都是经过全球各个国家分别制作其中一部分做出来的

第3章:市场均衡点并不代表人们对结果感到满意

供给与需求:知道每样东西的价格但是不知道其价值,这就是经济学家

  • 家庭与厂商这两个群体之间会经过三个市场: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 商品市场是由厂商提供商品,家庭消费;劳动力与资本市场是由家庭提供商品,厂商消费
center
  • 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商品的价格是由交换价值决定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其稀缺性有关系
    • 经济学中“水与钻石的的矛盾”:水很重要,能拯救生命,使用价值很大。钻石对于使用来说没啥用但是由于交换价值比水更大所以钻石比水价格贵
  •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 替代效应:某件商品价格上涨时,人们会拿其他商品代替他(比如咖啡价格涨了,人们就会喝茶)
    • 收入效应:价格上涨时,人们的固定工资无法支付更多的商品数量,所以买的就少
  • 一张图来表示价格与供给量的关系
center
  • 需求:是一条线,是波动的,是指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 需求量:是一个点,代表某个特定价格下,人们想得到该商品的特定数量
  • 供给:一条曲线,每种价格下厂商会生产多少数量
  • 供给量:是一个点,代表某个特定价格下厂商会生产多少数量
  • 均衡点:需求量与供给量持平,这个点的经济意义是价格与数量是有效率的,没有造成浪费
    • 价格高了,供给量会增高(厂家更愿意生产),但是需求量会下降(基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最终供给量与需求量会稳定在某个均衡点上
    • 需求或供给的改变,都会使均衡点发生位移,并且会改变整条曲线
    • 均衡点并不代表买卖双方对结果满意,卖家会说为啥这么便宜,买方会说咋这么贵

第4章: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有所取舍

价格下限与价格上限:价格管制的问题在于能否达成目标,或适得其反?

  • 价格管制会掩盖成本导致供需关系失衡:价格上限会造成供不应求;价格下限会造成供过于求
  • 一些名词:机会成本:比如你直接工作每年可以赚1w,那你上大学的成本除了学费生活费还需要 +4w。这 4w 就是机会成本

第5章:增加的生产成本可以转嫁给消费者吗?

弹性:思考供需与供给有无“弹性”这个基本观念,就可以对市场做出有凭有据的预测

  • 需求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 需求没有弹性的商品,弹性 < 1 比如粮食;需求有弹性的商品,弹性 >1 比如奢侈品
  • 供给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的百分比
    • 供给没有弹性的商品,弹性 <1 比如毕加索的名画,不管你出多少价格,供给就那么多了

第6章:你的薪水最终由你的产出决定

劳动力市场与工资:在每个人才市场,工资的均衡点是该市场的劳动力供给量相对于劳动力需求量而决定的

  • 你的薪资福利不是因为你的老板慷慨或者喜不喜欢你而决定的,也不是某个公平的标准决定的,追根到底,劳动力是一个市场,你的薪资及福利是由你的产出定出的价格

第7章:折现值是个很重要的概念

  • 折现值(PDV):把不同时间点发生的成本或效益拿过来直接比较的一种方式,指的是未来所要得到的款项,如果现在就回收能值多少钱
    • 简单理解:比如 100 存到银行你明年就能拿到 101(银行有利率)。那就说明明年的 101 = 今年的 100。这对衡量投资回报比很有用,某个公司投了 100W如果明年的收益是 101W 那就等于没赚钱

第8章:人一生积累财富的关键是什么?

四个关键指标:报酬率、风险、流动性、税负

  • 关于复利:文中说了复利的力量是很大的,比如你每年都把钱放到银行,明年把利息及本金继续放到银行,几十年后你会产生很高的回报
    • 但是我更倾向于刘润在《底层逻辑》书中对于复利的理解: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要指望复利去实现财富自由。要努力去实现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所谓:前期靠本金,后期靠复利
  • 所有的投资建议都在告诉你一个道理:必须要稳定地存钱,越早开始存越好
    • so:搞钱吧~~~

第9章:垄断的本质是对勤劳者课税

从完全竞争到垄断: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曾说:垄断的最大好处就是平静的生活

  • 任何企业在任何规模、产业下都会涉及到四种竞争关系:完全竞争 -> 垄断竞争 -> 寡头垄断 -> 垄断
  • 没有竞争的地方就有垄断,垄断是对勤劳者的课税,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懒惰者的支持——英国19世纪经济学家、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第10章:是大池塘里的小鱼还是小池塘里的大鱼

本章针对美国的一些反垄断案例介绍了现在界定企业是否涉及到垄断的界限不是完全清晰,比如微软(操作系统软件)被反垄断调查的时候就说自己在软件领域(包括游戏乱七八糟的所有软件)的一条小鱼

第11章:最佳的管制法也许就是解除管制

  • 市场竞争在公共事业中不易运作。因为公共事业一般会有很大的建设成本及比较低的运营成本。比如自来水厂家互相竞争,每个厂家都在居民楼下面铺设自己的水管,那这些厂家就都因为竞争成本过高而凉凉
  • 一些名词:
    • “管制俘虏”、“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人质情节”:被害者对犯罪者产生情感

第12章:主张绝对的零污染是不可行的

主张绝对的零污染是不理性的,也不可能。这意味着要停止大部分的经济活动。合理的政策目标是平衡生产效益与污染成本。换言之:让生产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彼此平衡。

  • “外部性”:经济学中的概念,指在直接卖家与买家之外有第三方直接收到这笔交易的影响。比如我买了一双鞋子,别人可能会受到生产鞋子厂家的污染。
    • 外部性可以是正面或者负面的:比如你邻居家在开 party,如果你喜欢他唱的歌曲,那这个 party 对你来说是正外部性的。反之则是负外部性的

第13章:自由市场并不保证会给发明者奖励

正外部性与技术:即使有法律保护,创新成功的公司也只能拿到新发明所产生价值的 30%-40%

  • 自由市场只能产生极少数的科学研究与创新。不要指望着企业有大量的科学研究:企业的第一要务是活下去,企业的优势是聚焦于短期内能产生有实质效益的应用技术。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还得 zf 投资才行。
  • 对国家来说,经济创新的最终目的不是要讨好创新者而是在一段时间内给创新者以“专属性”让他能持续获利,从而鼓励更多人参与创新,进而提高社会生活水平

第14章:缴税是用强迫的方式克服搭便车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私的属性,公共服务必须征税来建设,不然每个人都只想享受服务而不是割肉建设

  • 公共物品有两个重要的特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 非竞争性:商品本身不会因为用的人多了而变少,比如国防。(也就是说这玩意的边际成本为 0 )
    • 非排他性:卖家无法排除没有付钱的客户(比如你不能说这条路建设起来后就不让某个人走了)
  • 对于某些人从公共物品中获益,却没有付出相对合理的成本时,经济学家会把这种行为称为“搭便车”。缴税是 zf 强制避免搭便车行为的一种方式

第15章:社会福利计划是在援助与激励之间拔河

贫穷与福利计划:社会保障网不应该是令人难以起身的吊床,而应该是能缓冲你掉落下来的力道并且让你再弹上去。

  • 这就解释了国家的扶贫计划为什么坚持“授人以渔”而不是养闲人
  • 负所得税: 比如美国失业标准每人 3k,如果某个人想去工作,发现每个月薪资是 2.7k ,他就不想去工作了,这就是负所得税这会降低人的工作积极性。干了活缺比不干活拿钱少

第16章:什么样的收入不均程度算合理

收入不均的扩大,有20%是因为全球化对工资造成压力导致的。比如美国的低端劳动力必须要面对印度的低端劳动力直接竞争

第17章:品牌可以让消费者对质量比较放心

本章主要说了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完全与保险:信息不完全造成了保险市场难以解决的失衡问题

  • 保险行业面临的道德风险与逆风险
    • 道德风险:有了保险,人们就不太会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坏事发生。比如有盗窃险的公司就不会采购安保措施
    • 逆风险:容易失窃的公司才会买盗窃险
  • 国家提供公共设施的时候也会避免道德风险与逆风险,比如全体公民都要纳入医疗体系降低逆风险

第18章:谁能监督代理人?

结论:目前没有啥办法监督代理人,并且代理人制度常失灵。(我也不知道加这一章干鸡毛。。。。)

  • 代理人模型:代理人(干活的),委托人(老板)。在政治领域,代理人是政府,委托人是公民

第19章:人均 GDP 是一个有用的比较工具

人均 GDP 较高的经济体,很多方面都有较好的发展

  •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 GDP = 消费 + 投资 + 政府支出 + 出口 - 进口

第20章:为什么人们重视经济增长?

  • 经济增长会产生“复利效果”
  • 穷国是有机会赶上富国的。因为穷国有后发优势,但是追赶的这段时间不会太短并且穷国需要保持较高的 GDP 增长率
  • 生产力的三大驱动因素:
    • 实物资本增加:有更多的资本设备让员工使用
    • 更多的人力资本:员工有更多的经验并且接受更好的教育
    • 更好的技术:更有效率的生产方式。技术是一个广义术语,指的是可以改变产品的各种创新
    • PS: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大都依赖前两个因素,很少是技术驱动的

第21章:经济衰退,薪资很少会大幅下降

  • 劳动需求量下降时会导致失业,但是薪资很少会大幅下降。因为下降薪资后,尖端员工很容易发现在别的地方能快速找到工作因此会跳槽保持薪资稳定。并且下降薪资后企业认为会打击士气,因此企业经常遣散员工而不是降薪
  • 两种失业率:
    • 自然失业:任何产业的变动都会造成自然失业率,这是正常的(比如有人要退休,他就失业了)
    • 周期性失业:经济衰退期间,企业为了降本,会裁员。zf 应对周期性失业的常见政策:1. 财政政策:通过减税鼓励家庭与企业花钱或者政府直接增加支出 2. 货币政策:通过降息鼓励买房买车,促进相关厂商雇佣更多的人。但是这两种政策都是治标不治本,只能减缓周期性失业带来的冲击

第22章:通胀率走高会使市场运作不顺畅

温和的通货膨胀胜过过度补贴造成的通货紧缩

  • 衡量通货膨胀的方式:定义“一篮子”商品(这篮子商品的内容代表一个家庭在某段时间内的典型消费),然后计算购买这一篮子商品在不同时间段内需要花费的钱来衡量是否通胀了
  • 各种通胀指标(篮子里的商品):
    •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家庭实际购买的东西
    •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生产者购买一篮子(比如钢铁、石油等)需要的钱
    • 批发价格指数WPI:零售商的批发价格
    • CDP平减指数:包括GDP的每个项目

第23章:贸易顺差的真正意思是借钱给国外

  • 贸易顺差:出口大于进口。反之是贸易逆差。贸易逆差的另一种理解:一国从国外借钱,而且有国外的投资流入
  • 贸易的顺差与逆差说的不是商品的流向而是金钱的流向以及那边流向比较大
  • 国民储蓄与投资恒等式:金融资本的总供给量 = 金融资本的总需求量
  • 贸易逆差不一定是坏事,代表一个经济体向另一个经济体借钱去消费,但是借钱的经济体必须要有足够的偿还能力,如果未来没有偿还能力,那贸易逆差只会让这个经济体更差(注:是否可以解释美国连年贸易逆差,但是没有新的生产力造成增长乏力就拼命印美元去自己增长?)

第24章: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

  • 温习一下一些概念
    •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方向: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 GDP的计算方式:消费 + 投资 + 政府支出 + 出口 - 进口
  • 关于经济过程中是“供给创造需求”还是“需求创造供给”有以下几个观点
    • 萨伊定律(新古典学派):主张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
      • 理论支撑:这个观点认为在产品销售后,不管是产品的生产者还是生产者的供货商都是赚了钱的,所以促进增长
      • 无法解释的挑战:这个理论无法解释经济衰退,如果供给创造需求,那么那些失败的公司为什么会破产呢
    • 凯恩斯法则:主张需求创造其自身的供给
      • 理论支撑:大萧条时期,各个公司的生产能力、工人、实体资料、技术都没有下降,但是萧条还是出现了。说明新古典学派的说法是不对的。因此他认为大萧条时期是因为社会总需求变少了导致厂家的生产积极性不足
      • 无法解释的挑战:如果需求可以创造供给并能使经济持续增长,那么政府只需要每年持续加大直接投入就行了,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 两个观点的折中理论:实现经济增长,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短期政府可以通过一些货币及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扩大需求(比如大基建),长期还得提高工人的教育、研发新的技术等实现供给的提升

第25章: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短期现象

  • 菲利普斯曲线:来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他认为低失业率与低通胀率会满足一条曲线。即低通胀率与低失业率不会同时到来(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劳工们彻夜生产,会造成供大于求,这时候供给 > 需求,劳工们不会失业,工资可能因为失业率低而被推高,这时候就会引发通胀;相反经济下行,劳工们会失业,工资会很低,没人买东西,较少的钱追逐较多的商品,此时商品就卖不动了基本不会引起通胀)
    • center
  • 1968年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就跳出了菲利普斯的理论,大胆预测这条曲线不会一直成立。果然~~~ 弗里德曼的结论是正确的
  • 经济学界目前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是:短期经济采用凯恩斯理论(需求创造供给),长期经济采用新古典学派理论(供给产生需求)。目前经济学界仍在探讨 5-10 年间如何把这两种理论结合起来

第26章:政府的钱是怎么花的

政府的预算会影响宏观经济政策。总结来看,政府的预算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 可以实现经济增长,比如政府直接投资实体、投资到教育或新技术的研发
  • 解决失业问题
  • 降低通胀
  • 国际收支平衡

第27章:权衡性财政政策,知易行难

政府的财政政策分为两种:自发性与权衡性。这两种经济政策都是针对短期(凯恩斯学派)经济环境而言的,并不能解决经济周期性危机

  • 扩张性/宽松的财政政策:减税、增加支出,让更多的钱流入社会
  • 收缩性/紧缩的财政政策:增税、减少支出,降低社会的购买力
  • 自发性财政政策:政府不需要动用法律就能实现,比如税率是累加的,挣的越多税就越高。这样就能避免无限的钱涌到市场上造成通货膨胀。并且大家都挣钱的时候,社会福利(失业保险)等需要的就越少,国家也能减少支出
  • 权衡性财政政策:国家动用法律,或者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才能生效的。比如经济刺激法案等。权衡性财政政策有以下弊端:
    • 涉及到政府的审批等流程,反应很慢,时机容易延误
    • 会引起副作用,比如政府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代表政府要吸走很多钱用于投资,这可能会造成这些钱可能被外国赚走
    • 政治的本质:很难有政治家会在经济大萧条时果断地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差的时候花钱,经济好的时候节省)

第28章:美国积累负债的长期前景很糟糕

  • 财政赤字如果很高,就意味着政府借钱借了很多,这同时伴随着私人企业可以获得的钱变少(因为每年的总体财富量是一定的),这会导致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扩大生产或者研发新技术。不利于经济增加
  • 如果通过税收等方案去降低财政赤字,那政策不容易被推动并且作用不大

第29章:金钱对我们没有任何用处,除非把它花掉

  • 货币有三种功能定义:交易媒介、价值存储、记账单位
    • 交易媒介是指货币是法律规定可以交换任何代售的某样东西
    • 价值存储是指你暂时持有货币不会失去有效购买力
    • 记账单位是指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可以通过货币来衡量
  • 货币作用:货币充当了一种润滑剂的角色,避免了以物易物
  • 基于上述的功能定义,货币不一定是实体的东西,比如现在全世界大部分黄金都在美国的肯塔基州的诺克斯堡,人们目前只是持续记录哪一堆黄金归属谁(是法国还是德国),并不代表这堆黄金需要被来回搬运
  • 政府统计学家定义货币的方式:
    • M1:通货(硬币、钞票、旅行支票、个人支票账户),这些可以随时花,因为就在用户手边
    • M2:M1 + 储蓄账户。储蓄账户可以定义为活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某些安全的投资及小额存款),你无法直接花,但是可以花点手续费从 ATM 上取出来
  • 银行通过放款过程来创造货币(A 借钱买东西给了 B并支付利息,B拿到钱存到了银行并获得利息,银行把钱贷给了 C 并收取利息,社会上的钱越放越多)
  • 银行的放款过程会对社会的经济活动造成影响,比如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银行可能减少放款,这会导致社会上的钱少,需求不足,导致经济情况更差。所以货币政策也是宏观调控的一种方式。

第30章:中央银行既有权利,也有责任

  • 美联储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主宰全球:
    • 法定准备金
    • 贴现率
    • 公开市场操作(最常用):通过公开市场买卖债券,美联储卖出债券,银行就会买入,这会导致银行可以放贷的钱会变少;反之则会变多
  •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扮演着稳定金融系统的角色

第31章:你可以牵马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喝水

  • 实际利率 = 名义利率 - 通胀率。比如名义利率是 7%,通胀率是 3% 那么实际利率就是 4%。但是如果发生通货紧缩的时候,就会出现“负实际利率”,比如通胀率是 -3%,这时候实际利率就是 10%。这会导致贷款人承担了更多的利息,这对经济的损害极大
  •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并不能解决金融泡沫,因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是让银行有了更多的钱用以放贷,但是如果银行自己由于各种顾虑不放贷,那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也没啥用(这就是标题说的不能强迫他喝水的意思)

第32章:不用扩大贸易就很富裕的国家根本就找不到

  • 相似的商品在跨国贸易过程中会给国内生产厂家带来更激烈的竞争,而竞争有利于创新与低价
  • 国际贸易可以带来三种潜在的收益:
    • 绝对优势:比如沙特产石油,对比别的国家就是绝对优势
    • 比较优势:美国纺织对比墨西哥的纺织有比较优势,这些东西可以交给墨西哥去做,美国专心做计算机,这样的交换使两个国家都有更好的收益
    • 动态增益:
      • 较小国家可以利用规模收益扩大收益水平
      • 商品多样性对比
      • 促进产业化程度更高
      • 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流动

第33章:全球化的整体方向是提高全世界的生活水平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必将继续,原因有三个:

  • 通信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全球的经济链接更容易
  • 国际协议降低了贸易的法律障碍
  • 中国、印度、巴西等出口导向的经济体崛起

第34章:汇率波动会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干扰

  • 强势美元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便利本国消费者,损害本国出口商。

第35章:美元大幅贬值对美国并没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第36章:未来的经济不再是零和游戏

未来的经济将不再是固定成长式的零和游戏,而像是一种合作创业,如果每个国家在遍布全球的贸易、生产、技术与知识的网络中合作,那么大家便都能更快速地成长。 宏观经济学原理总结:

  • 宏观经济学的观点是总合的、由上而下的,它把整个经济视为一个大型有机体。
  •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 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的架构称作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组主要工具。前者是政府税收和支出的政策,包括政府预算和预算赤字;后者是指中央银行的政策,它会影响利率、借款与放款
  • 出口大于进口,该国就有贸易顺差;进口大于出口,该国则有贸易逆差。顺差与逆差探讨的是金钱的流向,以及向哪边的流动比较大
  • 凯恩斯法则(需求创造其自身的供给)注重短期几年内的经济周期,萨伊定律(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倾向于更注重长期
  • 使社会的总需求增加或购买力提高的政策,称作扩张性或宽松的财政政策,包括减税与增加支出;反之则为收缩性或紧缩的财政政策,包括增税或减少支出。

欢迎大家微信扫下面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趣code】,一起成长~

扫码_搜索联合传播样式-白色版.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