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在 深入理解 Web3(一)——解决什么问题?和 深入理解 Web3(二)—— 问题解决之门已打开 中一直坚持的理念:Web3 最需要解决的是 Web2 中数据与平台绑定的问题,实现数据与平台的分离。
数据与平台分离是什么意思
数据与平台分离更确切的描述是用户通过平台生产数据,但数据的控制权不在平台而在用户本身。这样平台无法不经过用户的许可去删除、修改、出售、使用用户的数据,同时平台的消逝也不会导致用户生产的数据消失。
这样对用户来说带来了两个好处:
- 用户的数据可以永久(理论上)保存
- 平台需要持续不断的优化服务来留住用户
第一个好处很好理解,现在互联网 Web 页面的平均生存周期也就100天左右,很多内容因为平台倒闭、删除等原因过一阵子就打不开了。如果实现了数据和平台分离,平台没有了对数据的控制权,这个问题自然得以解决。
第二个好处需要举个例子:微信大家都有,但是不管怎么样,总会有一群人对微信不满意,不想使用微信。但现在微信这个体量,不用不行,用户只能吐槽自己不爽的功能,该用还得用。如果数据和平台分离,那么用户的社交网络数据自然也就不由微信把控了,这样将会涌现出无数的基于用户已有社交网络的产品,大家选自己喜欢的用就行,反正我 A 产品、B 产品都读的是你这个数据,只是用户体验不一样。再也不存在用户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开始收割用户的事情了,哪怕一个独立开发者,也拥有跟微信一样的数据,随时对微信发起挑战。(这也是我对 Web3 着迷的原因,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感受到这一个改动背后给整个网络带来的巨大的冲击,以及这种机制的魅力?)
现有的实现方式
那么,如何实现数据与平台的分离?
目前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将数据保存在区块链上。本来区块链的提出,是为了保证数据的不可篡改和伪造,解决社会的信任问题。但是区块链这个技术有个特点就是数据要在所有节点上都备份一份,而且删不掉也改不掉。因此采用区块链去保存数据,自然就实现了数据与平台的脱离,平台根本没办法去删除、修改用户的数据。通过对区块链上数据格式的设计,也可以很方便的改造成数据的使用、出售需要用户验证。
所以目前, Web3 的应用,都是通过区块链技术保存数据。
而为了宣传和营销,提出了去中心化这个概念。实际上要真说去中心化,早期的 P2P 下载,已经是去中心化了,最后还不是没做起来。去不去中心化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机制,实现用户对数据的完全掌控力。
区块链只是一种选择,且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通过区块链技术,确实解决了 Web2 的问题。但是区块链提出来是为了解决信任问题,不是为 Web3 创造的,所以弊端也很多。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在所有节点都需要备份。
现在比特币备份已经600G 了,每个月还在以5~10G 的量增长。这还只是交易数据。
要是抖音这么玩,没几个节点可以做得到。那只要把这几个节点控制了,不还是回到平台与数据绑定了嘛。
所以我们看到目前的 Web3,还是围绕着交易、文字做文章,最多私有链搞一搞多媒体存储(话说私有链太搞笑了哈哈哈,简直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
我们应该怎么做
回过头来从用户的角度看我们的问题,我们真的需要用区块链的方式去保存全部的数据吗?实际上对单个用户来说,网络上的数据99.99999999....% 都是没用的。我真正在乎的,是我创造的数据和我想要的数据,我只需要保存跟我有关的数据。所以,我们应该有一种机制,可以实现个人存储自己的数据,包括自己创造的和觉得对自己有价值的(而不是全部的数据)。想用我数据的平台,主动来跟我商量,告诉我什么时候愿意以什么样的代价怎么使用我的数据。
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数据交换协议
这么看来,我们需要每个人保存好归属于自己的数据,实现个人数据的”去中心化“保存,并通过一种新的协议接入网络。而 Web3 应用,按照新约定的协议,从接入网络的数据中,获取被用户授权的数据。在用户通过平台生产数据的时候,也根据协议的约定,将数据按创作者的意愿进行存储。
结论
或许我们是时候先回到没有互联网的单机时代,构建一个新的互联网世界。只是在这个新的世界,数据再也不是随便 Ctrl-C/Ctrl-V 的了,数据之间的交换,哪怕一个比特,都需要数据拥有者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