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app微前端介绍以及实现(附源码)

6,216 阅读5分钟

一、介绍

micro-app 是由京东零售 iPaaS 前端研发团队推出的一款微前端框架,它从组件化的思维,基于类 WebComponent 进行微前端的渲染,它旨在降低上手难度、提升工作效率,并且无关技术栈,也不和业务绑定,可以用于任何前端框架。

micro-app 已经在多个京东内部项目中投入使用并顺利发布上线,随着近半年的不断优化、测试、迭代,框架已趋于稳定,目前已对外开源。

二、微前端

微前端的概念是由 ThoughtWorks 在 2016 年提出的,它借鉴了微服务的架构理念,核心在于将一个庞大的前端应用拆分成多个独立灵活的小型应用,每个应用都可以独立开发、独立运行、独立部署,再将这些小型应用融合为一个完整的应用,或者将原本运行已久、没有关联的几个应用融合为一个应用。

微前端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

  • 随着迭代应用越来越庞大,难以维护。
  • 跨团队或跨部门协作开发项目导致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在很多公司都很常见,许多前端项目经过多年不断迭代或项目交接,技术架构早已落后,新接手的同学对于冗余的庞大项目无可奈何。微前端可以让我们跳出这个陷阱,减少新旧项目的耦合,提升项目扩展性,相比一整块的前端仓库,微前端架构下的前端仓库倾向于更小更简单。

微信图片_20221026114653.png

三、如何实现微前端

实现微前端方式有很多,我们这里列出两种最常用的方式:iframe 和微前端框架。

iframe 是在页面中创建一个独立的 window 窗口,它完全和自己所在的页面隔离,具有天然的样式和 JS 隔离特性,这也是实现微前端最简单、最稳定的方案。但也因为 iframe 每次都会初始化整个 window,一个 iframe 标签其实就是一个内嵌的浏览器窗口,所以也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性能不高、双滚动条、弹窗无法覆盖全局、刷新页面路由状态丢失,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 iframe 的渲染方式,无法很好的解决。

微前端框架也是最近几年新推出的一种微前端解决方案,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子应用的 JS、CSS 等静态资源加载到基座应用渲染,本质上这两个应用都是在同一个页面,只是渲染的区域不同,并通过一些手段防止多个应用之间的冲突。较早推出的比较有名的微前端框架是 single-spa,它主要负责渲染,即将多个独立的应用融合为一,功能相对较少,所以很多团队以它为基础进行封装,增加更多符合团队和业务的功能。比较出名且已经开源的有 qiankun,qiankun 在 single-spa 的基础上封装了很多强大的功能,比如样式隔离、JS 沙箱、htmlEntry,这些功能降低了微前端的接入难度。

四、micro-app 有什么优势?

single-spa 是通过监听 url change 事件,在路由变化时匹配到渲染的子应用并进行渲染,这个思路也是目前实现微前端的主流方式。同时 single-spa 要求子应用修改渲染逻辑并暴露出三个方法:bootstrap、mount、unmount,分别对应初始化、渲染和卸载,这也导致子应用需要对入口文件进行修改。因为 qiankun 是基于 single-spa 进行封装,所以这些特点也被 qiankun 继承下来,并且需要对 webpack 配置进行一些修改。

micro-app 并没有沿袭 single-spa 的思路,而是借鉴了 WebComponent 的思想,通过 CustomElement 结合自定义的 ShadowDom,将微前端封装成一个类 WebComponent 组件,从而实现微前端的组件化渲染。并且由于自定义 ShadowDom 的隔离特性,micro-app 不需要像 single-spa 和 qiankun 一样要求子应用修改渲染逻辑并暴露出方法,也不需要修改 webpack 配置,是目前市面上接入微前端成本最低的方案,并且提供了 js 沙箱、样式隔离、元素隔离、预加载、资源地址补全、插件系统、数据通信等一系列完善的功能。

微信图片_20221026114914.png micro-app 的特点:

  • 上手简单:使用方式类似 iframe
  • 侵入性低:对原代码几乎没有影响
  • 组件化:基于 webComponents 思想实现微前端
  • 功能丰富:JS 沙箱,样式隔离,预加载等
  • 轻量的体积:≈10kb (gzip)
  • 零依赖:不依赖于任何第三方库

五、如何使用 micro-app

5.1 主应用

  • 安装依赖
 npm i @micro-zoe/micro-app -S
  • 在 main.js 中引入依赖
import microApp from '@micro-zoe/micro-app'

microApp.start()

  • 在 app.vue 中使用 micro-app
<micro-app name="my-app" url="http://localhost:8085/"></micro-app>

5.2、子应用

更改vue配置,支持跨域

module.exports = defineConfig({
  transpileDependencies: true,
  lintOnSave: false, // 关闭eslint检测
  devServer: {
    port: 8085, // 这里的端口是必须和父应用配置的子应用端口一致
    headers: {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
  },
})

只需要上面这几个简单的步骤,我们就完成所有工作,实现了微前端,嵌入后的效果如下:

企业微信截图_16667565756034.png 以上可见,micro-app 的接入方式非常简单,侵入性很低,不会对原有代码造成影响。

当然上面的案例是非常基础和简单的,微前端在实际使用场景下非常复杂,不同的框架、构建工具都有可能产生冲突,具体详细的配置请参考官网文档。

六、参考

接入成本最低微前端框架:京东零售micro-app
微前端框架micro-app官网

七、源码

主应用
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