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是2022年9月8日,这两天已经已经完成了报名了。浙江地区,需要报名的要赶紧了。
继续把2014年的选择题部分总结一下。
第1题 结构化布线系统
结构化布线系统分为6个子系统:
- 工作区子系统
- 水平子系统:连接各个楼层接线间的配线架到工作区信息插座之间所安装的线缆系统。
- 管理子系统
- 干线(垂直)子系统
- 设备间子系统
- 建筑群子系统
其结构可以直接看图:
注意:本题在官方配套的《2013-2018年试题分析与精讲》里面的答案是B。
但是另一本书里看到的是选C。
我个人也倾向于选C。
第2题 商业智能
和之前写的这篇文章提到的数据挖掘看似有一些联系,但是他们侧重点不一样。
软考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 刷题-04 --2013年选择题经典题
所谓的商业智能,通常被理解为将组织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组织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
商业智能的实现涉及到硬件、软件、咨询服务及应用,是对商业信息搜集、管理和分析的过程。
目的是使企业的各级决策者获得知识或洞察力,促使他们做出对企业有利的决策。
一般由以下等部分组成:
- 数据仓库
- 联机分析处理
- 数据挖掘
- 数据备份和恢复
答案 B中的数据采集和数据清洗,和数据挖掘之间,不是完全并列的关系,所以不选。
第3题 集成平台
集成平台是一个支持复杂系统下信息系统开发、集成、系统运行的软件支撑环境。包括硬件、软件、软件工具和系统。基本功能包括:
- 通信服务 提供分布式环境下透明的同步、异步通信服务功能
- 信息集成服务 为应用提供透明的信息访问服务,实现异种数据库系统之间数据的交换、互操作、分布式数据管理和共享信息模型定义。
- 应用集成服务 通过高层次应用编程接口来实现对相应应用系统的访问,能够为应用提供数据交换和访问操作,使各种不同的系统能够相互工作。
- 二次开发工具 是集成平台提供的一组帮助用户开发特定应用程序的支持工具。
- 平台运行管理工具 是企业集成平台的运行管理和控制模块。
这里主要需要区分的就是信息集成和应用集成2类。
信息集成和数据和信息模型相关,实现各种数据库系统
之间的交互。
应用集成使不同的系统
之间能够交互。
第4题 结构化分析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就是自顶向下,逐层分解,把一个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再分解为若干个更小的问题。经过逐层分解,每个最低层的问题都是足够简单、容易解决的。结构化分析方法的核心是数据字典
,围绕这个核心,有3个层次的模型,分别是:
- 数据模型
- 功能模型
- 行为模型(也称为状态模型)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
- 使用E-R图表示数据模型
- 用DFD来表示功能模型
- 用状态图来表示行为模型。
注意:在很多题目中,会考,什么情况下用什么图,需要特别的总结一下。
在这篇文章里有写到过:
第5题 软件维护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软件需要维护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维护的原因的不同,可以将软件分为4种:
- 改正性维护:为了纠正错误
- 适应性维护:为了适应环境变化
- 完善性维护:为了适应新的功能和性能需要。
- 预防性维护: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
第6题 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本题容易选D
看到题目描述“赋值”,“引用过程”其实也可以判断一个数据从一个变量到一个变量,属于数据的流动性。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测试中的“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关于这个概念,在几本书中均未找到相关内容。但是在搜索引擎上找到了一些相关的解释。
第7题 单元测试
测试一个模块时,可能需要为该模块编写一个驱动模块和若干个桩模块。
- 驱动模块
接收用户的输入,并传递给被测试模块。
- 桩模块
它是被测模块调用的子模块。
顶层测试不需要驱动模块; 底层测试不需要桩模块。
第8题 活动图和状态图
又是一个涉及到图形的图。
4+1模型主要有:
- 逻辑视图:设计的对象模型
- 过程视图:捕捉设计的并发和同步特征
- 物理视图:描述软件到硬件的映射,反映了分布式特性
- 开发视图:描述了开发过程中,软件的静态组织结构
在面向对象设计方法中,用类图来表示类的内部行为和属性。采用状态图定义对象的内部行为
。
特别要注意,活动图和状态图,好像都有那么点“动态”的感觉。但是活动图专注于系统的动态视图。它对系统的功能建模特别重要,并强调对象间的控制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