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 2 阅读理解(八)之 new Vue() 发生了什么

998 阅读3分钟

携手创作,共同成长!这是我参与「掘金日新计划 · 8 月更文挑战」的第20天,点击查看活动详情

new Vue() 发生了什么

不管是在脚手架创建的 Vue 单页应用里面,还是通过 CDN 等方式直接在 JavaScript 中使用,首先都是要创建一个 Vue 实例。

new Vue() 的过程中,执行的其实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之前定义的 Vue.prototype._init

Vue.prototype._init = function (options?: Record<string, any>) {
  const vm: Component = this
  vm._uid = uid++

  vm._isVue = true
  vm.__v_skip = true
  // Vue 2.7 新增
  vm._scope = new EffectScope(true)
  // 配置合并
  if (options && options._isComponent) {
    initInternalComponent(vm, options as any)
  } else {
    vm.$options = mergeOptions(
      resolveConstructorOptions(vm.constructor as any),
      options || {},
      vm
    )
  }

  if (__DEV__) {
    initProxy(vm)
  } else {
    vm._renderProxy = vm
  }

  vm._self = vm
  initLifecycle(vm)
  initEvents(vm)
  initRender(vm)
  callHook(vm, 'beforeCreate', undefined, false /* setContext */)
  initInjections(vm) // resolve injections before data/props
  initState(vm)
  initProvide(vm) // resolve provide after data/props
  callHook(vm, 'created')

  if (vm.$options.el) {
    vm.$mount(vm.$options.el)
  }
}

注:上面的代码省略掉了 性能分析的部分。

这几个部分其实很好理解:

  1. 首先是设置实例的基础属性,比如 uid,Vue组件标识,自身引用等
  2. 合并 options 配置项,这里会区分该实例是不是一个内部组件(keep-alive ,translation 等),调用不同的合并策略
  3. 配置实例的 _renderProxy 属性,开发环境下会判断是否有 Proxy 方法,主要用来解析和提示 Render 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4. initLifecycle:定义当前实例的父组件、子组件等实例属性、定义当前实例的监听器依赖属性 _watcher、定义当前实例的生命周期标志 _isMounted
  5. initEvents:根据父组件配置的事件来注册实例的 _events,并判断是否有生命周期的监听函数
  6. initRender:定义组件实例渲染相关的信息:
  • _vnode,_staticTrees,$vnode,$slots,$scopedSlots 虚拟dom属性
  • _c,$createElement 元素创建方法
  • 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定义 listenerslisteners,attrs 为只读状态,在执行 set 操作时报错(开发环境)
  1. callHook(vm, 'beforeCreate'):触发 beforeCreate,执行对应的钩子函数

  2. initInjections:初始化注入数据,

    这一步会暂时关闭 observer 方法的数据响应化处理,并且遍历上层组件的 provide 数据来进行赋值,然后通过 defineReactive 来代理到实例上保证直接访问。这期间会校验上层组件的 provide 数据中是否有 inject 依赖的数据,没有则抛出错误。最后会重新开启 observer 的数据处理

  3. initState:这一步就是处理数据、方法和监听器等

    1. initProps:这里会校验组件 props 配置,避免使用 key, ref, slot 这样的保留字段;并根据父组件配置的值设置相应 prop,只有当从父组件配置中获取的 prop 的值为 undefined 的时候才会使用组件props配置的默认值
    2. initSetup:这是 2.7 新增的配置,在 setup 返回的是函数的时候,会直接将组件的 render 属性配置为该返回函数,所以 setup 返回的 render 函数优先级高于 template;而如果返回值是对象,则会判断是否属于 VNode,属于则报错,不属于则对返回值进行 Ref 响应式处理
    3. initMethods:这里只是简单校验 methods 中的方法名是否合法或者与 props 配置冲突,然后将方法绑定到实例上
    4. initData:这里会判断是否有 data 配置,没有的话则会默认生成一个空对象来进行响应式处理;有的话则校验是否是一个函数,并获取函数返回值,然后遍历返回值中的对象的 key 与上文的 props、methods 对比,避免重复声明;最后将其每个属性代理到实例的 _data 上,并将其响应化
    5. initComputed:初始化当前实例的计算属性,并且遍历该配置对象来为每个 key 创建一个 lazy 状态的 Watcher 实例,并且也会将其代理到实例上以便直接访问。这里一样会校验配置对象的key是否与其他几个配置重复
    6. initWatch:这里就是简单的处理 watch 配置,之后利用实例的 $watch 来设置属性监听
  4. initProvide:这里就是处理该组件的下级组件注入数据,如果是函数的话则会重新将内部的 this 指向当前实例

  5. callHook(vm, 'created'):触发 created,执行对应的钩子函数

  6. mount(mount(options.el):判断组件的挂载元素,执行 VNode、dom 等构建方法,并更新到 el 对应的dom节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