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事件驱动引擎(RocketMQ-EventBridge)应用场景与技术解析

1,077 阅读24分钟

作者:罗静

在刚刚过去的 RocketMQ Summit 2022 全球开发者峰会上,我们对外正式开源了我们的新产品 RocketMQ-Eventbridge 事件驱动引擎。

RocketMQ 给人最大的印象一直是一个消息引擎。那什么是事件驱动引擎?为什么我们这次要推出事件驱动引擎这个产品?他有哪些应用场景,以及对应的技术方案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下,整篇文章包含三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一起看下什么是事件。

第二部分,和大家一起看看,事件有哪些不一样的“超能力”,使用这些“超能力”呢,我们又能干些什么?

第三部分,我们讲一下 RocketMQ 给出的关于事件的解决方案,也是我们这次开源的项目:RocketMQ-EventBridge。

什么是事件

大家自己可以先在脑袋里想一下,什么是事件?我们给事件下的一个定义是:

过去已经发生的事,尤其是比较重要的事。

A thing that happens, especially one of importance.

这个很好理解。比如说,昨天下午我做了一次核酸检测;今天上午又吃了一个冰激淋。这些都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但是,如果我再问:事件跟消息有什么区别?这个时候,大家是不是觉得事件这个定义,好像又不那么清晰?

刚才说的那些事件,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消息啊?如果,老张给我发送了一条短信,这个算是事件,还是消息啊?平常开发过程中,“什么时候使用消息,什么时候使用事件?”

不过,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典型的微服务。

1.png

一个微服务系统和外部系统的交互,可以简单分为两部分:一是接收外部请求(就是图中上面黄色的部分);二是是调用外部服务(就是图中下面绿色的部分)。

接收外部请求,我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提供 API,接收外部发过来的 Query 请求和 Commond 请求;另外一种是主动订阅外部 Command 消息。这两类操作,进入系统内部之后呢,我们常常还会,调用其他为微服务系统,一起协同处理,来完成一个具体的操作。当这些操作,使得系统状态发生改变时,就会产生事件。

这里呢,我们把从外部接收到的 Command 消息,和系统内部产生的事件,都称之为消息。

我们总结一下,消息和事件的关系是这样的:消息包含两部分,Command 消息和 Event 消息

1、看图中左半部分,Command 是外部系统发送给本系统的一条操作命令;

2、再看图中右半部分,Event 则是本系统收到 Command 操作请求,系统内部发生改变之后,随之而产生了事件;

2.png

所以,事件和消息是不同的,事件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特殊的消息。其特殊的点,主要在 4 个地方:

已发生、且不可变

事件,一定是“已发的”。“已发生”的代表什么呢?不可变的。我们不可能改变过去。这个特性非常重要,在我们处理事件、分析事件的时候,这就意味着,我们绝对可以相信这些事件,只要是收到的事件,一定是系统真实发生过的行为。而且是不可修改。

对比 Command 和 Query。Command 的中文是什么?命令。很显然,它是还没有发生的,只是表达了一种期望。我们知道“期望的”,不一定会成功发生。

比如:把厨房的灯打开、去按下门铃、转给 A 账户 10w……

这些都是 Commond,都是期望发生的行为。但是,最终有没有发生?并不知道。

Event 则是明确已经发生的事情。比如:厨房灯被打开了、有人按了门铃、A 账户收到了 10w……

再对比 Query,它则是查询系统当前状态的一种请求,比如:厨房的灯是打开着的、门铃正在响、查下账户显示余额 11w……

无期望的

这个怎么理解?事件是客观的描述一个事物的状态或属性值的变化,但对于如何处理事件本身并没有做任何期望。

相比之下,Commond 和 Query 则都是有期望的,他们希望系统做出改变或则返回结果,但是 Event 呢,它只是客观描述系统的一个变化。

我们看一个例子:交通信号灯,从绿灯变成红灯,事件本身并没有要求行人或汽车禁止通行,而是交通法规需要红绿灯,并赋予了其规则。

3.png

所以,系统一般不会定向的、单独向另外一个系统发送事件,而是统一的告诉“事件中心”,“事件中心”呢,那里面有各个系统上报上来的,各式各样的事件。系统会向事件中心说明:自己这个系统,会产生哪些事件呀,这些事件的格式是怎么样的呀。

别的系统如果感兴趣呢,就可以来主动订阅这些事件。真正赋予事件价值的,是事件消费者。事件消费者想看看,某个系统发生了什么变化呀?OK,那他就去订阅这些事件,所以事件是消费者驱动的。

这跟消息有什么区别呢?Commond 消息的发送和订阅,是双方约定好的,外人不知道,往往是以文档或代码的形式,大家按约定好的协议,发送和订阅消费,所以消息是生产者驱动的。

我们打个比喻,事件就像市场经济,商品被生产出来,具体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很大程度上看其消费者。我们能看到系统中各种各样的事件,就像橱窗里摆放了各种各样的商品。而 Commond 消息呢,有点像计划经济,一出生就带着很强的目的性,我就是要“分配”给谁消费。

天然有序

事件的第三个特性是:“天然有序”。含义:同一个实体,不能同时发生 A 又发生 B,必有先后关系;如果是,则这两个事件必属于不同的事件类型。

比如:针对同一个交通信号灯,不能既变成绿灯,又变成红灯,同一时刻,只能变成一种状态。

4.png

大家可能发现了一点,这里其实隐藏了事件的一个额外属性:因为天然有序,跟时间轴上的某一时刻强绑定,且不能同时发生,所以它一定是唯一的。

如果我们看到了两个内容一样的事件,那么一定是发生了两次,而且一次在前,一次在后。(这对于我们处理数据最终一致性、以及系统行为分析都很有价值:我们看到的,不光光是系统的一个最终结果,而是看到变成这个结果之前的,一系列中间过程)

具像化

事件的第四个特性是:“具象化”的。

事件会尽可能的把“案发现场”完整的记录下来,因为它也不知道消费者会如何使用它,所以它会做到尽量的详尽,比如:

●是由谁产生的事件?Subject

●是什么类型的事件?Type

●是谁发送的事件?Source

●事件的唯一性标志是什么?Id

●什么时候发生?Time

●事件的内容是什么?Data

●事件的内容有哪些信息?Dataschema

我们还是以交通信号灯举例子:

5.png

对比我们常见的消息,因为上下游一般是确定的,常常为了性能和传输效率,则会做到尽可能的精简,只要满足“计划经济”指定安排的消费者需求即可。

总结一下,事件上面的 4 个特性,是对事件巨大的一个属性加成,让事件拥有了跟普通消息不一样的“超能力”。使事件,常常被用到 4 个典型场景:事件通知、事件溯源、系统间集成和 CQRS。

6.png

下面让我们一个个展开,具体看看这些应用场景。

事件的典型应用场景

事件通知

事件通知是我们系统中很常见的一个场景。比如:用户下单事件通知给支付系统;用户付款事件通知给交易系统。

这里,让我们回到一开始信号灯那个例子。当交通信号灯,从红灯变成绿灯时,可能存在很多系统都需要这个信息。

方式 1:发送方主动调用,适配接收方

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是,我们依次 call 每个系统,并把信息传递出去。比如:信号灯系统,主动调用地图导航的 API 服务、调用交警中控的 API 服务,调用城市大脑的 API 服务,把红绿灯变化信号发送出去。

7.png

但我们都知道,这个设计非常糟糕。尤其当系统越来越多时,这无疑是灾难的,不仅开发成本高,而且其中一个系统出现问题,可能会 hang 住整个服务,则导致调用其他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方式 2:接收方主动订阅,适配发送方

一个很自然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将这些信息发送到中间消息服务 Broker,其他系统如果有需要,则主动去订阅这些消息即可。

8.png

这个时候,信号灯系统与其他系统并没有直接的调用依赖,交警中控服务、地图导航服务、城市大脑服务,只要按照约定的协议,去订阅信号灯的消息,并解析这些信息即可。

但是,这里同样存在一个问题:这个架构中,是以“信号灯”为中心。消费者需要理解发送者的业务领域,并主动添加适配层,(就是图中白色回旋镖部分),将消息转化为自己业务领域内的语言。但对于每一个微服务来说,他都希望都是高内聚低耦合的。

如果交警中控需要全国的信号灯数据,但是每个地域的消息格式又不一样,这就意味着,交警中控需要适配每一个地域的协议,做一层转换。而且万一后面变化了怎么办?想想就知道这个运维成本有多可怕。

9.png

那是否交警中控系统,可以要求全国所有红绿灯系统,都按同一种数据协议给到自己呢?不好意思,这些信号灯数据地图服务也在用,城市大脑也在用,不能更改。

方式 3:引入事件,Borker 根据接收方协议,进行灵活适配

但如果使用事件,就不一样了。因为事件是“无期望的”,“具像化的”,天然的保留了案发现场尽可能多的信息,且更加规范标准,对于消费者(也就是交警中空)来说,可以轻易将不同省份,收集上来的事件,轻易组装成,符合自己业务要求的格式。

10.png

而且,这一组装,是在中间层 Broker 发生的。对于交警中控来说,它只需要,按照自己业务领域的设计,提供一个接收事件的 API,然后其他事件,通过 Broker,主动投递到这个 API 上即可。从头到尾,对交警中控系统,没有一行适配外部业务的代码。

所以,这种方式有 3 个明显的优势:

1、只关注自己业务领域本身,不需要做适配外部的代码;

2、所有对系统的变更,收敛到 API,为唯一入口;同一个 API,可能既是用来接收事件的,也可能同时用于控制台操作;

3、因为事件是推送过来的,所以,也不需要像之前一样,引入一个 SDK,和 Broker 发生连接,获取消息,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

这样,我们一开始的图,就会变成这个样子:交通信号灯产生事件,投递到事件中心,其他需要这些事件的消费者,在事件中心订阅,再由事件中心,按照他们期望的事件格式,主动投递过去。

11.png

让我们再来回顾下整个过程:

12.png

第 1 幅图:一开始,我们通过强依赖的方式,让信号灯系统,主动将信息发送给各个系统。那这张图里,我们是以各个下游服务为中心,信号灯系统去适配各个下游服务。

第 2 幅图:后来,我们采用传统消息的方式,对调用链路进行了解耦,两边系统不再直接依赖了,但是依旧会存在业务上的依赖。消费者需要去理解生产者的消息格式,并在自己系统内部,进行转换适配。所以,这里其实是以生产者为中心。

第 3 幅图:最后,我们引入了事件通知的方式,对于这种方式,生产者和消费者,他们都只需要关注自己系统本身就可以了。生产者,生产什么样的事件,消费者,消费什么样的数据格式,都各自以自己的业务为中心,不需要为对方做适配。真正做到我们说的高内聚低耦合,实现彻底的完全解耦。

现在,回到我们一开始提到的典型微服务模型,对于有些场景,我们就可以变为下面这种方式:对微服务的变更操作,统一收敛到 API 操作入口,去掉 Commond 消息入口。收敛入口,对于我们维护微服务,保障系统稳定性,常常非常有好处的。

13.png

事件溯源

事件溯源是什么?事件溯源简单理解就是让系统回到过去任意时刻。那怎么样,才能让系统可以回到过去呢?很简单,首先系统所有发生的变化,都得以事件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回放事件的方式,回到过去任何一个时刻。

那为什么只有事件才能做这个事,其他普通消息不行呢?这个还是要回到我们刚才说的几个事件特性:已发生不可变的、天然有序且唯一的、而且是非常详细具体的,完整的记录了事件的案发现场。所以,对于事件溯源这个场景,事件可以说是系统的一等一的公民。

举个例子:比如说,如果我们能够完整地收集路上的各种事件信息,包括信号灯、车量、天气、拥堵路况等等,那么,我们就可以“穿越时间”,回到交通现场,重新做一次决策。比如,在智慧交通场景,当我们想去验证一个调度算法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回放当时发生的所有事件,来重现现场。

14.png

大家可能觉得这个很神奇,但是,其实我们平常一直有接触,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就是我们常用的代码版本-管理系统,比如:github。

这里有大家可能会问,如果一个系统积赞了很多事件,想重放是不是得很久?比如在一些交易场景,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事件,那应该怎么处理呢?这里呢,系统一般每天晚上都会打一份快照。如果系统意外宕机,想回到某一个时刻,就可以把前一天的快照取出,然后再重新跑下当天的事件,即可恢复。而白天呢,所有的事件都是在内存中进行处理,不会跟数据库交互,所以系统性能非常快,只有事件会落盘。

当然,事件溯源也不是适合所有场景,它有优点也有缺点,详细看上图。

系统间集成

刚才讲的第1个场景:事件通知,一般涉及到两个上下游团队的协作开发;讲的第 2 个场景:事件溯源,则一般是 1 个团队内的开发;但系统间集成,则往往面对的是三个业务团队的协作开发。这个怎么理解呢?

其实这个也很常见:比如公司里购买了 ERP 系统,同时也购买了外部考勤系统、外部营销系统服务等等。这些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都不是我们自己开发的,是而买来的。

15.png

如果我们想把 ERP 系统的人员信息,实时且自动同步到考勤系统中去怎么办?其实这个是有点麻烦的,因为这些都不是我们自己开发的。

1、我们不能修改 ERP 系统的代码,主动去调用考勤系统,把人员变更信息发送过去;

2、也不能修改考情系统的代码,主动去调用外部 ERP 系统的 API;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事件总线,借助 webhook 或则标准 API 等等方式,收集上游的 ERP 系统产生的人员变更事件,然后进行过滤和转换,推送到下游考勤系统中去,当然,这里也可以是内部自研服务。

所以,现在的研发模式变成了:事件中心管理了所有 SaaS 服务,包括内部自研系统产生的所有事件。然后呢,我们只需要在事件中心,寻找我们需要的事件,进行订阅,对 SaaS 服务和内部自研系统,进行简单服务编排,即可完成开发。

CQRS

CQRS 中的 C 代表 Command,Command 什么意思?就是明令,一般包含:Create/Update/Delete,Q 代表 Query,是指查询。所以 CQRS 本质是读写分离:所有的写操作,在图中左边的系统中完成,然后将系统因为 Command 产生变化的事件,同步到右边的查询系统。

16.png

这里同学可能有疑问,这跟数据库的读写分离有什么区别?数据库读写分离也是提供一个写的 DB,一个读的 DB,两边做同步。对吧…

那这里很大的一个区别是:对于数据库的读写分离,是以数据库为中心,两边的数据库是一模一样的,甚至数据的存储结构也是一模一样的。

但是对于 CQRS 的读写分离场景,是以业务为中心,两边存储的数据结构格式,往往是不一样的,甚至数据库都不是同一种。完全围绕各自的读写业务逻辑,设计最佳技术选型。对于写场景,为了保障事务,我们可能使用关系性数据库;对于读的场景,我们为了提高性能,我们可能会使用 Redis、HBase 等 Nosql 数据库。

当然 CQRS 也不是适合所有场景,他往往比较适合:

●希望同时满足高并发的写、高并发的读;

●写模型和读模型差别比较大时;

●读/写比非常高时;

我们刚才讲了事件的 4 个应用场景,但是,事件不是万能的,就像软件研发也没有银弹,有很多场景也并不适合-使用事件。包括:

  1. 强依赖 Response 的同步调用场景;

  2. 要求服务调用保持事务强一致性的场景。

RocketMQ 关于事件的解决方案

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首先,按照之前讲到的事件应用场景,我们整理下,如果我们做好事件驱动这块,我们的系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

17.png

第一,我们肯定得有一个事件标准,对吧…因为,事件不是给自己看的,也不是给他看的,而是给所有人看的。刚才,我们也讲到事件是无期望的,它没有明确的消费者,所有都是潜在的消费者,所以,我们得规范化事件的定义,让所有人都能看得懂,一目了然。

第二,我们得有一个事件中心,事件中心里面有所有系统,注册上来的各种事件,(这个跟消息不一样,我们没有消息中心,因为消息一般是定向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约定的,有点像计划经济,消息生产出来的时候,带着很强的目的性,是给谁谁消费的。而事件有点像市场经济,事件中心呢,)这个有点类似市场经济大卖场,玲琅满目,里面分类摆放了各种各样的事件,所有人即使不买,也都可以进来瞧一瞧,看一看,有哪些事件,可能是我需要的,那就可以买回去。

第三,我们得有一个事件格式,用来描述事件的具体内容。这相当于市场经济的一个买卖契约。生产者发送的事件格式是什么,得确定下来,不能总是变;消费者以什么格式接收事件也得确定下来,不然整个市场就乱套了。

第四,我们得给消费者一个,把投递事件到目标端的能力。并且投递前,可以对事件进行过滤和转换,让它可以适配目标端 API 接收参数的格式,我们把这个过程呢,统一叫做订阅规则。

第五,我们还得有一个存储事件的地方,就是最中间的事件总线。

事件标准

关于刚才提到的第一点事件标准,我们选取了 CNCF 旗下的开源项目 CloudEvents,目前已被广泛集成,算是一个事实上的标准。

18.png

它的协议也很简单,主要规范了 4 个必选字段:id,source、type、specversion;以及多个可选字段:subject、time、dataschema、datacontenttype和data。上图右边,我们有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可以看下,这里就不具体展开了。

另外,事件的传输也需要定义一种协议,方便不同系统之间的沟通,默认支持三种 HTTP 的传输方式:Binary Content Mode、Structured Content Mode 和 Batched Content Mode。通过 HTTP 的 Content-Type,就可以区分这三种不同的模式。其中前两种,都是传递单个事件;第三种则是传递批量事件。

19.png

事件 Schema

事件的 Schema,用来描述事件中有哪些属性、对应的含义、约束等等信息。目前我们选取了 Json Schema. 和 OpenAPI 3.0,根据事件的 Schema 描述,我们可以对事件进行合法性校验。,当然 Schema 本身的修改,也需要符合兼容性原则,这里不作具体展开。

事件过滤和转换

关于事件的过滤和转换,我们提供了 7 种事件过滤方式和 4 种事件转换方式,详细可以下图描述:

20.png

技术架构

我们 RocketMQ 围绕事件驱动推出的产品,叫做 EventBridge,也是我们这次要开源的新产品。

他的整个架构可以分为两部分:上面是我们的控制面、下面是我们的数据面。

21.png

控制面中最上面的 EventSource 是各个系统注册上来的事件源,这些事件可以通过 APIGateway 发送事件到事件总线,也可以通过配置的 EventSource,生成 SouceRuner,主动从我们的系统中,去拉取事件。事件到达事件总线 EventBus 之后,我们就可以配置订阅规则了 EventRule,在规则 EventRule 里我们设置了事件怎么过滤,以及投递到目标端前,做哪些转换。系统基于创建的规则会生成 TargetRunner,就可以将事件推送到指定的目标端。

那这里 SouceRuner 和 TargetRunner 是什么呢?我们具体能对接哪些上下游 Source 和 Target?

这些我们都可以在下面的 SourceRegister 和 TargetRegister 提前进行注册。

所以 EventBridge 的数据面是一个开放的架构,他定义了事件处理的SPI,底下可以有多种实现。比如,我们把 RocketMQ 的 HTTPConnector 注册到 EventBridge 中,那我们就可以把事件推送到 HTTP 服务端。

如果我们把 Kafka 的 JDBC Connector 注册到 EventBridge 中,我们就可以把事件推送到数据库。

当然,如果你的系统不是通用的像 HTTP/JDPC 等协议,也可以开发自己的 Connector,这样就能将事件实时同步到 EventBridge,或则接收来自 EventBridge 的事件。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有一些附加的运维能力,包括:事件追踪、事件回放、事件分析、事件归档。

RocketMQ-EventBridge 与云上

在所有开源的,与其他上下游系统做集成的 Connector 当中,我们有一个特殊的 Connector,叫:EventBridgeConnector,通过它可以方便的和阿里云云上的事件总线进行集成。这里有两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IDC 系统内部产生的事件,不仅可以用来做内部系统间的解耦,还可以实时同步到云上,驱动云上的一些计算服务,比如通过云上 Maxcompute 对内部产生的事件进行离线分析,或则驱动云上的图像识别服务,实时分析事件中标注的图片。

第二个场景是:如果 IDC 内部使用到了自建 MQ,我们同样可以通过 MQConnector 和 EventBridgeConnector,实时同步事件到云上,逐步将内部自建 MQ,迁移到云上MQ。

22.png

生态发展

关于 EventBridge 的未来方向,我们希望是在开源,构建一个支持多云架构的事件总线生态。这个怎么理解?简单来说,我们希望在不同云厂商之间,包括云厂商和内部 IDC 系统之间,可以通过事件,来打破围墙,实现互通。虽然,这几年云计算发展很快,但是对于一些特别大的客户来讲,有时候并不希望跟某家云厂商强绑定。这不光是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也是大客户一种降低风险的手段。所以,这个时候,如何在不同云厂商之间,包括云厂商系统和自己内部 IDC 系统之间,灵活的交互,甚至灵活的迁移,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诉求。

23.png

当然,实现这个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如果我们在进行企业架构设计的时候,是基于事件驱动架构进行设计开发——不同系统之间的交互,围绕事件展开,就会容易很多。

事件,在这里,就好比一种通用语言,通过这个通用语言,就可以实现和不同系统之间的沟通交流。比如:用 IDC 系统内部的事件,去驱动阿里云上服务;甚至用阿里云上的事件,去驱动 AWS 上的服务运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在和不同云厂商,不同 SaaS 系统服务商,进行系统间集成的时候,需要开发与之对应的连接器。

也欢迎大家,一起来共建 RocketMQ-EventBridge 的生态。

源码地址:

github.com/apache/rock…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钉钉群讨论(群号:44552972)

24.png

点击此处,进入 EventBridge 官网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