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创作,共同成长!这是我参与「掘金日新计划 · 8 月更文挑战」的第6天,点击查看活动详情。
前言
本文为数据类型讲解的第三篇,主要介绍了浮点数类型是什么以及在内存中如何存储的,内容不多,实际上关于浮点数还有一些没有讲的知识,打算放到后面再单独讲,可以期待一下哦。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文章拙劣而纰漏难免,欢迎指正,希望于你有益。
浮点数类型
简介
什么是浮点数呀?简单来说就是有小数点浮动的数。
浮点类型能表示包括小数在内的更大范围的数。
计算机中表示方法:
一般记数法即第一列,指数记数法(计算机中的科学记数法)即第三列。
这里的e是10,e+数字就是10的几次幂。
浮点数类型有三种类型:float,double和long double
了解C标准的规定
C标准规定float(单精度)类型必须至少能表示小数点后6位有效数字且取值范围至少是10^-37~10^37,通常占用32位,其中8位用于表示指数的值和符号,剩下24位表示非指数部分及其符号。
C规定的另一种浮点类型为double(双精度)和float的最小取值范围相同,但它至少必须能表示10位有效数字。一般而言double占用64位而非32位,一些系统将多出来的32位全部用来表示非指数部分,增加了有效数字的位数(提高了精度),另一些系统把其中一些位分给了指数部分以容纳更大的指数,从而增加了可表示数的范围,无论哪种方法,double类型的值至少有13位有效数字。
long double至少与double的精度相同,一般都是比double精度要求更高。
表示形式
浮点型常量的表示形式比较多,比如-1.56E+12,2.87e-3。
e后面正号可以省略,可以没有小数点,如2E5,也可以没有指数部分,如19.28,但是不能同时没有小数点和指数部分。
可以省略小数部分,如100.,也可以省略整数部分,如.45,但是不能同时省略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
一些例子:3.1415,.666,89.,45e-10。
默认情况下编译器认为浮点型常量是double类型的精度,可以在浮点数后面加上f或F后缀改成float类型,如23.56f。
也可以加上l或L后缀改成long double类型,如12.5e5L。
打印
打印浮点数的时候,转换说明一般用%f说明打印十进制数的float,打印double、long double用%lf,如果支持C99标准的话可以有%e打印指数记数法的浮点数。
浮点数的存储
先看一个例子:
int main()
{
int n = 9;
float *pFloat = (float *)&n;
printf("n的值为:%d\n",n);
printf("*pFloat的值为:%f\n",*pFloat);
*pFloat = 9.0;
printf("num的值为:%d\n",n);
printf("*pFloat的值为:%f\n",*pFloat);
return 0;
}
结果会是你想的那样吗?
结果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这说明什么?如果整型和浮点型的变量的存储方式与读取方式一致的话,第一个*pFloat的值就是9,然而并不是,说明存储方式和读取方式确实不一样。
浮点数存储规则
num 和 *pFloat 在内存中明明是同一个数,为什么浮点数和整数的解读结果会差别这么大?
要理解这个结果,一定要搞懂浮点数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方法。
详细解读:
根据国际标准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协会) 754,任意一个二进制浮点数V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1)^S * M * 2^E
(-1)^S表示符号位,当S=0,V为正数;当S=1,V为负数。
M表示有效数字,大于等于1,小于2。
2^E表示指数位。
举例来说:
十进制的5.0,写成二进制是 101.0 ,相当于 1.01×2^2 。
那么,按照上面的格式,可以得出S=0,M=1.01,E=2。
十进制的9.5,写成二进制会是1001.101吗?
不是的,这跟位权有关。
1001.101实际上写成十进制是9.625。
9.5二进制直接就是1001.1
而浮点数并不一定能精确地存储,比如:
小数点后面无限延伸,无限接近但不相等,也就是只能近似逼近。
IEEE 754规定
对于32位的浮点数,最高的1位是符号位s,接着的8位是指数E,剩下的23位为有效数字M。
对于64位的浮点数,最高的1位是符号位S,接着的11位是指数E,剩下的52位为有效数字M。
IEEE 754对有效数字M和指数E,还有一些特别规定
前面说过, 1≤M<2 ,也就是说,M可以写成 1.xxxxxx 的形式,其中xxxxxx表示小数部分。
IEEE 754规定,在计算机内部保存M时,默认这个数的第一位总是1,因此可以被舍去,只保存后面的 xxxxxx部分。比如保存1.01的时候,只保存小数点后面的01,等到读取的时候,再把第一位的1加上去。这样做的目的,是节省1位有效数字。以32位浮点数为例,留给M只有23位, 将第一位的1舍去以后,等于可以保存24位有效数字。
至于指数E,情况就比较复杂。 首先,E为一个无符号整数(unsigned int) 这意味着,如果E为8位,它的取值范围为
0~255
;如果E为11位,它的取值范围为0~2047
。但是,我们知道,科学计数法中的E是可以出现负数的,所以IEEE 754规定,存入内存时E的真实值必须再加上一个中间数,对于8位的E,这个中间数是127;对于11位的E,这个中间数是1023。比如,2^10的E是10,所以保存成32位浮点数时,必须保存成10+127=137,即 10001001。
然后,指数E从内存中取出还可以再分成三种情况
(1)E不全为0或不全为1 ,这时,浮点数就采用下面的规则表示,即指数E的计算值减去127(或1023),得到真实值,再将有效数字M前加上第一位的1。
比如: 0.5(1/2)的二进制形式为0.1,由于规定正数部分必须为1,即将小数点右移1位,则为 1.0*2^(-1),其阶码为-1+127=126,表示为 01111110,而尾数1.0去掉整数部分为0,补齐0到23位00000000000000000000000,则其二进 制表示形式为:
0 0111111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E全为0 ,这时,浮点数的指数E等于1-127(或者1-1023)即为真实值, 有效数字M不再加上第一位的1,而是还原为0.xxxxxx的小数。这样做是为了表示±0,以及接近于0的很小的数字。
(3)E全为1, 这时,如果有效数字M全为0,表示±无穷大(正负取决于符号位s).
解释前面的题目
int main()
{
int n = 9;
float *pFloat = (float *)&n;
printf("n的值为:%d\n",n);
printf("*pFloat的值为:%f\n",*pFloat);
*pFloat = 9.0;
printf("num的值为:%d\n",n);
printf("*pFloat的值为:%f\n",*pFloat);
return 0;
}
下面,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 9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001还原成浮点数,就成了 0.000000 ?
首先,将其拆分,得到第一位符号位S=0,后面8位的指数 E=00000000 ,最后23位的有效数字M=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001。
由于指数E全为0,所以符合上一节的第二种情况。因此,浮点数V就写成:
V = (-1)^0 × 0.00000000000000000001001 × 2^(-126) = 1.001 × 2^(-126)
显然,V是一个很小的接近于0的正数,所以用十进制小数表示就是0.000000。
再看例题的第二部分。
请问浮点数9.0,如何用二进制表示?还原成十进制又是多少?
首先,浮点数9.0等于二进制的1001.0,即1.001×2^3。 那么,第一位的符号位s=0,有效数字M等于001后面再加20个0,凑满23位,指数E等于3+127=130,即10000010。
9.0 -> 1001.0 ->(-1)^01.0012^3 -> S=0, M=1.001,E=3+127=130
所以,写成二进制形式,应该是S+E+M,即这个32位的二进制数
01000001000100000000000000000000
还原成十进制,正是 1091567616 。
以上就是本文全部内容,感谢观看,你的支持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