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寒草 🌿
无限未来,无限创造,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 ➕ 点赞,与我一同成长吧~
加我微信:hancao97,邀你进群,一起学习交流,成为更优秀的工程师~
时光易逝,又是一个秋冬春夏
大家好,我是寒草,一个从业两年的前端工程师,从 2020 年暑期毕业开始工作到现在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就在去年我写了这样一篇文章:我与前端有场约会🌟 | 工作一周年经验总结,而随着我工作年限的变长,我对于前端,对于工程师行业,对于职业发展的思考也逐渐发生着变化,于是就有了现在这篇文章,我也希望在将来的每一年我都可以输出这样一篇文章,少聊些技术,多和大家说一说我的经历,我的经验。
我看过很多文章,从标题开始就及其的抓人眼球:
- 《把我的经验全给你,这是全部的力量了》
- 《让你少走弯路的xx条经验》
无论是阅读还是点赞互动都是十分可观,但是我还是希望保持我的风格,把这种文章写的“矫情”一点,比如本文标题叫作:《将我的全部经验随炙热的夏风赠予每一位工程师🌟》,就感觉很有我的风格,但是谁想要大夏天的风啊,都要把人蒸熟了(笑)。如果我入职开始工作的那一天正式农历十五,有一轮皎洁的月,我甚至可以把文章的标题起做:《我寄经验与明月,随风直到你的心》了。
此处引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但是不巧,我入职的时候也没怎么挑日子,但大体上是个闷热的日子,北京的夏天嘛,就是这样平淡且枯燥。
感觉闲扯的东西有点多了,本篇的主要内容从此处正式开始,也先感谢各位读者愿意与我一同开启接下来的阅读之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又是一个秋冬春夏了,时间过得好快啊
寒草呈献,愿我们走过的路,芬芳绚烂
写本文之前,我看了一遍去年的那篇文章,怎么说呢,就一个字:青涩。就如我现在一样青涩(笑),而本文也一如去年的格式,分为工作经历和经验分享两部分,即后文中的:旅程篇和思辨篇。
旅程篇
如果大家不好奇我的旅程,可以直接跳至思辨篇
我 2020 年中旬开始工作,到现在两年时间,先简要回顾一下:
工作第一年
关于工作参与的项目或者业务相关内容就不过多介绍,毕竟安全公司~
- 毕业后,先去一个紧急且质量奇差的项目进行救火行动
代码质量差,而且 bug 特别多,部分功能缺失,居然还提测了,他们拉我去帮忙疯狂的改bug
- 之后去了一个规模较大的组里进行项目维护和内部平台建设
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重构了一个模块,还自己搞了个代码模板化和文档可视化,并发布到了平台。再之后负责了主线项目的安全运营大模块,那段时间统一了接口,打通了用户中心,通知中心,还在模块需求不明的情况下反向推动产品需求落地,带着测试确立测试用例,拉着服务端各种搞事情。那段时间还拿到了集团的季度质量之星,大体就是 20000 行代码总共只出了五六个 bug 吧,也拿到了工作以来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 A 绩效。
- 然后带着一个同学一起做冬奥会定制项目
那段时间,我们组的领导离职,我就完全扮演着项目前端负责人的角色,负责着近十个微应用的需求跟进与开发,当然,项目最后的结果还是很顺利的。
工作第二年
大家可以看出我的第二年,其实迷茫是大于满足的,在写第二年的工作内容的时候我也是极其痛苦的。
- 被一个领导拉走,去了数据平台组
维护一些平台项目,也进行了一波重构。在这里接触了 grpc,graphql 等技术,印象中还遇到了两坨屎山...痛不欲生。但是在这段时间,没有做到什么让自己很满足的事情。
- 又双叒叕被拉走,甚至换了个办公地
过了两三个月,从来广营被拉到了西直门办公,我再一次换了组,但是在这里几个月的时间里,貌似也没做什么让我自己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 再一次换组,参与一个年轻的项目
从新开始,年轻的项目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组件及场景的抽离,需求的设计,UI交互的统一...所以在这里几个月的时间基本也是经常加班,但总算是找回了一些2021年上半年的感觉(对做的事情有一些自我认可的感觉)。
开源 & 写作 & 自我追求
从 2021 年初,我开始写作,也认识了很多很多优秀的工程师,虽然其中有些人已经退圈了,我也对他们保持祝福。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也创作了近 100 篇文章,关注者也已经上千,虽然我最近已经很少在自己的群里互动,但是大家的支持还是让我幸福满满(要不我去发个红包?🧧)。
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也分享了各种各样我写的插件和工具:
- fe-file-rename
- text-game-maker
- invalid-code-remover
- markdown-format
- let-s-refactor
- project-spell-checker
- ...
然而,写作并无法满足现在的我了,我还想去做更多事:
- 当一个up主
- 发布自己的产品
- ...
ps:up主在做了,但是没人看,自己的产品在设计了,一定能成(不要给自己立 flag 啊!)。
我想作为一个前端工程师,最幸福,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用户用到自己的产品,而我现在已经对大家用到我自己设计且自己开发的产品而迫不及待了。
加油哦,寒草!
旅程的结语
这两年在工作上我也算是经历了一丢丢的起起落落,虽然不是职级上的,而是自我认同层面上的。但是之前年终和大领导聊天的时候,也说过类似的问题,起起落落是所有人都会经历的,而如何做一些自我认可,产线认可的事情,并让团队看见的事也是一门学问。
我也算是一个不做自己认可的事情,不做有挑战的事情会感到无比空虚无比痛苦的人,每当做自己不认可的事情,就会感觉自己心里有个小人在泥沼中挣扎呐喊,于是乎我也无比发散的在社区寻找成就感与满足感。而我也希望在旅程的结语这个段落为大家带来一句心里话:
新的时代,人们不应被既有观念束缚住自己的价值,不断地追求自我实现,询问自己内心的声音,人生难得一次,祝福大家活出自己的样子。
可能大家会觉得,今年的文章不如去年那篇充满力量和朝气,但是属于我们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呢!人的梦想,是不会终结的!(一脸中二,哈哈哈)
思辨篇
去年的工作一周年中文章:我与前端有场约会🌟 | 工作一周年经验总结,我已经写了很多关于工作中处理事情的方法,但是自己的心得与思考也会变多,于是这一次,我就简单列举几个问题,并说一说我的想法。而我这一次的经验总结也会引用更多的经典,以及使用更多的例子来方便大家理解。
如何处理低潮
低潮期应该所有人都会遇到,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我也无数次想过要不换个地方,去寻找更有价值的事业,但是这似乎和逃避并无区别,虽然大多数的时候逃避可耻但是有用,但是并不应该使其成为第一选择。我记得今年年初还在掘金创作者的聚会上提出我极其的迷茫,当时掘金的产品经理张少壮前辈也给出一些回答与鼓励。
他是前端转行的产品经理,曾经也是奇舞团的一员。所以在前端这个领域也算是我的前辈。
但是低潮可能有很多原因导致:
- 公司前景渺茫,那就不跟着低潮了,润吧
- 个人找不到意义与方向,那么思考如何做对产品对产线更有意义的事情,跳脱出自己的一小片天地,在更高的视角去思考问题,积极的去参与到团队的未来发展方向中去
最主要的还是自己要调整好心态,自信且时刻做好迎接挑战的架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在老人出海前,已经八十多天没补到鱼了,这无疑是巨大的低潮。而当他在出海后遇到了一条巨大的鱼,这时抽筋的双手,年迈的身体,大鱼血腥味吸引来的鲨鱼群都是他的对手,虽然最后这次老人只带回来了大鱼的鱼骨,但是 18 英尺长的鱼骨却证明了自己并让他的精神无比富足。
所以:挫折与失败是注定存在,请时刻保持斗志。
代码与架构整洁
大家应该经常听到这句话:“面试开火箭,入职拧螺丝。”,其实前端作为一种工程师,如何解决工程问题一定是最重要的。我举一个例子,但是不一定准确: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摩天大楼,比如上海中心大厦,在建这种高楼的时候,我们一定是需要最强的工程师,让他足够的安全牢固以抵御高空凛冽的风。然而,其实这个世界上最多的还是较低高度的建筑,基本都十分普通,我们大多数人的全部职业生涯可能从事的都是这样的工作。而这些平平无奇的建筑们却实际组成了我们一座又一座城市,我们这些互联网行业的计算机工程师也是这样,大多数人所做的都是普通的页面,普通的应用,但是现在的互联网也是由他们组成的。
所以,作为一个工程师,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烧制好一块又一块的砖头,将其堆砌在指定的位置。而是需要思考,我们怎么去堆砌这些砖头才会让建筑更加牢固,怎么去设计这个建筑的架构才会让其更加节约材料。这就是为什么我坚定的认为:代码与架构整洁对互联网工程师们极其重要。毕竟到了公司里面可能没有什么造上海中心大厦这种“火箭”的机会,更多的还是盖盖互联网的居民楼,以及我在公司也结识了很多外包同学,其中大多数通过转正的都是代码可读性好,对整洁度,可维护性有一定追求的人。
而关于如何提升这方面能力,一方面是读书,我推荐:
- 《代码整洁之道》
-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设计》
- 《代码大全2》
- 《架构整洁之道》
以上也是我推荐的阅读顺序,毕竟《架构整洁之道》在阅读之前还是最好有一段时间的编码经验。
还有一部分就是在编码的过程中多思考了。
费曼学习法&鼓励写作
查理·芒格的“大猩猩理论”:一个聪明人进入一个有大猩猩的房间,解释他的想法是什么,而那个大猩猩只是坐在那里吃它的香蕉。结束这段谈话后,那个解释的人出来时一定变得更聪明了。
大多数人的智力差距不大,但是学习力却差距较大,而造成如此差异的便是学习方法。在此介绍一种深入学习的方法,即费曼学习法,费曼学习法分为四步:
- 明确目标:提出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
- 以教促学:将自己学到的内容写下来或者教给别人
- 化整为零:纠正自己的错误并将内容拆分为一个个基础知识
- 总结提炼:提炼核心内容
像程序员们热衷于写博客就是一种实践费曼学习法的方式,以及大家如何在面试刷题的时候不妨在学习之后对问题进行语言上的复述或者总结分享给别人,这绝对是加深印象的一种方式。
突然想起一件事,在各位上学的时候是不是都是学霸给学习稍差的人讲题,这一方面让请教者学会了知识点,另一方面让学霸对知识点加深印象,这居然是双赢。
计算机基础
随着从业年限边长,我也越发觉得计算机基础的重要,当然,我也并不觉得前端工程师需要对各种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了如指掌,其中很多高手和普通的开发者的差距在实现一个方法时可能就会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对于计算机基础的掌握也会一定程度上提高职业生涯的上限,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四个分别为:
- 算法
- 数据结构
- 计算机网络
- 编译原理
紧急性&重要性
众所周知,打工人的工作是做不完的,而需要我们处理的事情其实是有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的区分的,判断事情的紧急程度,并确定自己的执行顺序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基础能力。我继续给大家举例子:
你和你的朋友去吃烤肉,上面放了两片肉,两片肉都已经熟了,但是有一片已经快烤焦了,这时候来选先夹哪一片。肯定要选那片快烤焦的,毕竟那一片肉更加紧急,你的犹豫可能断送它作为烤肉的职业生涯。
什么样的吃货才会举出这样的例子...
学会使用工具
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区别是什么?请大家大声的回答我!
齐声:使用并制造工具!
在我们工作过程中,效率是重中之重,而使用工具对于你来说主要是让你的工作更加爽快(当然,对于老板来说就是提高了效率)。我们日常工作可以借助工具以进行:
- 问题的记录
- 需求的梳理
- 架构的设计
- 编码体验的优化
- ...
以及,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免不了处理琐碎重复的事情,而创造工具可以帮助你或者你的团队更加智能简单的解决问题,比如形形色色的 vscode 插件和 chrome 插件对你有极大的帮助,当然也可以尝试写一些 node 或者 bash 脚本以解决重复作业的问题。
讲个故事类比一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原始人团队要去进行打猎,突然有一个英勇的战士掏出了一个石头和木棍组成的武器,那么他就变成了团队的焦点人物。
前端的价值
最近,我们公司的前端研发中心从研发管理委员会移到了产品管理委员会,这很能体现一个问题:前端的价值就是产品。以技术视角推动产品迭代进步并稳定上线一直是前端工程师的使命,我之前还看过关于玉伯的采访。
采访中有个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作为前端工程师,该如何突破自己的瓶颈?
他是这样回答的:跳出前端角色的束缚,为产品提供更大价值。
我记得应该是,就算我记错了,我这文章也必定不会被如此大的人物看到,无伤大雅~
虽然我可能记忆有问题,但是这种思想我是无比认同的,技术是我们求学过程中孜孜以求的东西,但是技术最终还是需要在业务(产品)上体现价值。想想最初为何从事前端,初心除了工资高以外一定还是那份别人用到你的产品的成就感。
而前端也确实依然是一份可以谈及浪漫主义的工作,眼看着自己的代码变成产品,交到客户手里,也眼看着它越来越好,其实还是很幸福的。
产品思维
这个我要讨论的点是紧跟上个问题的,我们有提出建议并让产品不断变好的职责,参考各位在需求评审过程中对产品经历的口吐莲花(笑)。
今年我也有看过《About Face:产品设计精髓4》以及《统一用例方法:UML与敏捷需求实践》,这两本书我也推荐给大家,可以当作“课外读物”。
当我们用产品思维去思考我们产品的定位,产品的交互模式,产品的需求,并不断地给产品以反馈,陪伴产品成长,那么一定可以在项目的开发迭代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记住:不要被前端工程师的角色束缚住自己。
裁员潮下的未来互联网
瞎叨叨,本段落全是个人见解,欢迎与我进行讨论。
今年是很难的一年,我今年有个同学年初被裁后被迫继承家业,我还有个同学年初被裁后玩了半年的游戏...
我们其实可以通过很多过去发生的事情去推演未来的走势,比如过去发生过的英国到处掠夺殖民地以及各种各样的世界大战,促成这些的原因只有一个:资源。而裁员为什么发生,资本流入互联网的资源变少了,而历史上都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把蛋糕做大。所以,如果我们想要逆转这股潮流,办法很简单,继续把互联网的蛋糕做大。
但是如今互联网已经渗透入各位的衣食住行,甚至是精神世界,我们如何去做大蛋糕?
在我眼里,传统互联网行业在现在这个时代需要为基础产业赋能,更多的创新涌入以及开阔海外市场,所以我还是比较看好产业互联网的。
各个大厂都在努力的抢占用户的时间,且大家时间都是固定的,所以你方唱罢我登场并不是一个做大蛋糕的方案。
产业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生态,对各个垂直产业的产业链和内部的价值链进行重塑和改造,从而形成的互联网生态和形态。产业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将互联网的创新应用成果深化于国家经济、科技、军事、民生等各项经济社会领域中,最终提升国家的生产力。
厚重的故事书,希望有写着我的那一页
从第一个人类开始仰望星空,故事便开始了。而属于我们程序员这个群体的故事却从上个世纪才刚刚开始,追求卓越,敲下的每一行代码都期望着改变世界,如今时代的快速发展也和这个群体密不可分。现在时代的接力棒到了我们手里,我们又会留下怎样的故事,我也不知道,但是唯有一直前行。
就在今日,我再一次,听着歌,望着天,驶向了火红的云,像极了去年的今天。
✨✨✨✨✨✨✨✨✨✨✨✨✨✨✨
肩上风儿温润
眼中星辰散落
梦中大海无际
旅途音符跃动
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
愿诸君一路前行,从不孤独
引用&修改自:
- 鲁迅先生《文序跋集》《月界旅行》
✨✨✨✨✨✨✨✨✨✨✨✨✨✨✨
感谢阅读,欢迎各位加我微信:hancao97,与我一起交流成长。
-To Be Continued && Hello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