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
我对模块的理解是,一个模块是实现一个特定功能的一组方法。在最开始的时候,js 只实现一些简单的功能,所以并没有模块的概念,但随着程序越来越复杂,代码的模块化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函数具有独立作用域的特点,最原始的写法是使用函数来作为模块,几个函数作为一个模块,但是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全局变量的污染,并且函数间没有联系。
后面提出了对象写法,通过将函数作为一个对象的方法来实现,这样解决了直接使用函数作为模块的一些缺点,但是这种办法会暴露所有的所有的模块成员,外部代码可以修改内部属性的值。
现在最常用的是立即执行函数的写法,通过利用闭包来实现模块私有作用域的建立,同时不会对全局作用域造成污染。
模块规范
js 中现在比较成熟的有四种模块加载方案。
第一种是 CommonJS 方案,它通过 require 来引入模块,通过 module.exports 定义模块的输出接口。这种模块加载方案是服务器端的解决方案,它是以同步的方式来引入模块的,因为在服务端文件都存储在本地磁盘,所以读取非常快,所以以同步的方式加载没有问题。但如果是在浏览器端,由于模块的加载是使用网络请求,因此使用异步加载的方式更加合适。
第二种是 AMD 方案,这种方案采用异步加载的方式来加载模块,模块的加载不影响后面语句的执行,所有依赖这个模块的语句都定义在一个回调函数里,等到加载完成后再执行回调函数。require.js 实现了 AMD 规范。
第三种是 CMD 方案,这种方案和 AMD 方案都是为了解决异步模块加载的问题,sea.js 实现了 CMD 规范。它和 require.js 的区别在于模块定义时对依赖的处理不同和对依赖模块的执行时机的处理不同。(1)AMD 推崇依赖前置,在定义模块的时候就要声明其依赖的模块。而 CMD 推崇就近依赖,只有在用到某个模块的时候再去 require。(2)AMD 在依赖模块加载完成后就直接执行依赖模块,依赖模块的执行顺序和我们书写的顺序不一定一致。而 CMD在依赖模块加载完成后并不执行,只是下载而已,等到所有的依赖模块都加载好后,进入回调函数逻辑,遇到 require 语句的时候才执行对应的模块,这样模块的执行顺序就和我们书写的顺序保持一致了。
第四种方案是 ES6 提出的方案,使用 import 和 export 的形式来导入导出模块。ES6 模块输出的是值的引用,JS 引擎对脚本静态分析的时候,遇到模块加载命令 import,就会生成一个只读引用。等到脚本真正执行时,再根据这个只读引用,到被加载的那个模块里面去取值。ES6 模块是编译时输出接口,ES6 模块不是对象,它的对外接口只是一种静态定义,在代码静态解析阶段就会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