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 web 3.0 的看法

9,781 阅读5分钟

作者:林冠宏 / 指尖下的幽灵。转载者,请: 务必标明出处。

掘金:juejin.im/user/178526…

博客:www.cnblogs.com/linguanh/

GitHub : github.com/af913337456…

出版的书籍:


久未动笔,略感生疏。写作这件事,应该保持一定的频繁度。

Web 3.0

web 是个英文,作名词的时候,是网络的意思。后面追加 X.0,可以理解为不同的网络版本,这里我认为它是用户使用的网络应用版本

和历史中的工业发展一样,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然后是现在的信息时代,这是从宏观的角度去看了。

回过来看看相对微观的互联网发展,于用户来说,从仅能进行读操作的门户网站到现在能进行读写操作的五花八门的应用,可见 web 的发展也是顺从前进规律的,前者被称为 web 1.0,后者是 web 2.0

现在 web 3.0 突然变得很热门,很多无论是圈内人还是普罗大众都多多少少的看到过这个词和相关介绍的文章,其实 web 3.0 在几年前,从区块链的 DApp 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以实体互联网产品的形态诞生了。至于为什么这么说,稍后我会加以解释。而现在渐渐让更多人知道,应该是发展必经的步骤。

通俗去看 web 3.0

我是一名开发人员,看过很多 web 3.0 的介绍文章。从我的角度出发,对于它最直观易懂的解读应该是下面这一段(选自某网络文章,PS: 原文有些偏激词已经被屏蔽了):

Web1.0为 “可读”(read);

Web2.0为 “可读+可写”(read+write);

Web3.0则是 “可读+可写+拥有”(read+write+own)。

举例说明:Web1.0以门户网站 yahoo、新浪为代表,它提供信息给用户;Web2.0则以博客、推特、微信、抖音为代表,它由用户产生内容;Web3.0则是产生的内容数据由用户拥有,而不是由平台控制。

下面补充说明下:

上面的内容的操作主体是使用网络的用户,可读的意思是,用户只能看平台提供的内容,不能修改或自己发布。可读+可写,即是用户既可以看,又可以自己编辑内容,比如我现在在掘金技术写作平台上,即能阅读技术文章,又能发布文章。但无论是还是读写兼备,作为用户的我,所能看到的内容、发布的内容,都是存储在平台,即软件的服务器里面的,如果平台服务器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数据不可逆丢失,那我发布的数据就没有了。

而最后的 Web3.0 多了个特点 own,意思就是无论是用户看到的,还是发布的内容都不存储在平台,而是由用户拥有。这里的 own 对于目前区块链技术来说,其实也是个半伪命题,我后面会解释到。

补充一个以数据存储的角度去看的 web 1~3.0 的特点:

web 1.0 与 web 2.0 数据中心话,存储在平台的服务器

web 3.0 数据去中心化,不受平台拥有,存储在某些去中心化的应用里面

Web 3.0 与区块链的关系

现阶段的区块链其实是 Web 3.0 的过渡真子集。如果我们以上面的 web 3.0 具备的特点来作为它的宏观标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它是符合 Web 3.0 范畴的。为什么呢?因为下面几点:

  1. 区块链本身具备去中心化属性,公链具备数据存储功能。应用数据存储在链节点里,满足去中心化特点;
  2. 用户的账户系统几乎全部基于钱bao地址,无线上注册登陆的步骤,能离线生成账户,完全由用户控制;
  3. 地址的所有权,在私钥中,而私钥在用户手上,不在平台。

纵观现有的 DApp,比较知名的一些都已经很多年了,比如DeFi领域的 UNISwapWallet 领域的 MetaMask 以及多功能账户系统领域的DAS,它们都满足了 Web 3.0 应用的特点,所以称它们为 Web 3.0 应用不过分。这也是我为什么前面说 Web 3.0 应用在几年前就已经诞生了。现在也一直在发展中,以厚积薄发的形式发展着。

前面为什么说,对于目前的区块链技术来说,上面的数据所有权说不掌握在平台是个半伪命题呢?

因为当前的区块链公链应用所具备的去中心化,并不是 100% 去中心化,拿老生常谈的 POW 和 POS 共识算法去看,前者具备 51% 节点攻击的可能性,而后者也具备节点权分独大的问题。虽然说随着全球的节点数量越多,这些个可能性都是越来越趋近 0% 的,但始终不会是 0%

相信未来会产生更完善的某技术,让 Web 3.0 的特点体现得更符合上面特点。

Web 3.0 未来的发展

具备 Web 3.0 的应用已经有了很多了,但是细分的领域种类,缺乏的依然还有很多。至于未来,肯定是越来越完善的了,终究是历史潮流,定律所向。

回过头来思考下 Web 3.0 应用的数据去中心化,仅受用户掌控,仅这两点,其实在现实中,目前是不现实的,我举个例子:某网民在某国社交DApp网络上发布了某不太妥当的内容,比如黄图。大家说该不该管,那肯定该管啊!

问题来了,怎么管,平台和网警删又删不了,只能他自己删。最后只能兴师动众找到这个人,要求他删掉,简中还不考虑种种成本与经过。

所以啊,真正的 web 3.0 应用大概率是不存在的,不然会乱套的。哪怕管不了用户,还管不了平台啊,让平台不开放网站,空有数据,无法展示其实也是鸡肋。

未来 web 3.0 的应用公司可能会受监管的形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