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一切主要是为了记录与总结。这一年的历程虽然很难,但它让我找到了一个为之奋斗的方向,以及曾经失去的一些东西,我想把它记录下来。同时也算是对一年来的总结,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这篇博客写得实在是难,本想把一年来的感受和苦难用文字去记录,但奈何再大的苦难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忘却。尽管这段历程很艰难,但如今是带着感恩的心态去书写,希望能一直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段历程。
自我介绍
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吧
- 双非二本
- 非科班
- 挂科,成绩一塌糊涂
- 没有任何竞赛经历或拿得出手的其他经历
- 大三第二学期才开始接触前端,此前对计算机完全零基础
学校是一个有着一本分数线的,但经常被误以为是三本的不知名二本院校。名字是xxxx学院,就看最后两个字,懂的都懂。大一刚进去的时候就听大三大四的师兄师姐说,学校要改名大学的口号喊了好几年了都没改,现在要到我们毕业了,依旧没有改。
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所以我是一名非科班,这个专业像其他偏传统一点的工科专业一样,对于普通双非院校来说,不考研的话基本没什么出路(当然在本科期间各种竞赛奖项、奖学金、项目经历一堆的大佬请忽略)
成绩差甚至还挂科。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挂的那一科成绩45,还是专业核心课,不是考试前没复习,而是认真复习了,结果成绩出来时看到的45,时至今日仍无法相信,只能说自己确实是属于比较笨的学生类型吧。成绩无论在班级还是专业里基本都是处于后半段的一个位置。
没有任何技术类的竞赛经历或奖项。毕竟是计算机行业的求职,其他没用的经历写上去没什么用,只会让面试官觉得你不专业。
我是从大三的第二学期才开始接触并学习前端的,此前几乎是零基础,就在大一的时候学了个C语言,此外没有接触过任何其他计算机方面的教程和知识。但是普通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C语言课程.....懂的都懂,基本都是在教你如何通过考试,而不是真正地在教你一门编程,再加上当时我学的也巨差,期末考了个64分,还是专门在考试前恶补的那种,自那以后就再没接触过C语言了,所以也忘得一干二净了。
在转码之前一直觉得C语言是最难的一门课程。
对,这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我,甚至都属于一个差等生的范畴。相信在看这篇文章的同学,起码也有七成以上的经历是比我优秀的吧?
从去年的三四月份开始自学前端,至今差不多一年(其实也不到一年),从今年二月开始准备面试,二月底开始投递简历,到现在三月底,只是拿了两三家广深的中小厂offer,拒了小厂,综合城市和未来发展考虑,暂时先选择了广州一家游戏公司10K+的offer。
算不上成功,但也不算失败吧。当然,比起大厂来说属实小巫见大巫了。
当然,一个双非二本的非科班,想要自学一年计算机就进大厂的研发岗属实难上加难了,毕竟竞争对手都是些985/211的本硕科班生。虽说如此,但并不想把这些当借口,所有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如果只是一味地拿自己的学校、学历和专业作为自己不成功的借口,只不过是在逃避,只不过是不想承认其实是自己不行。
虽然过去一年以来经历的苦难和挫折刻苦铭心,牺牲和付出的东西只有自己才知道有多少,但是同样也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有没有用尽全力去拼搏,只能说答案是没有的。
坎坷的前半年
当你选择重新开始一段新的历程,就意味着要重塑自己,去学习新的东西,去培养新的习惯,永远不要回头。
正式开始学习前端是大三第二学期开学之后,但是,并不是每天都有充裕的时间去学前端,原专业的课程也需要去兼顾,而且我的专业课程还不少。因为在大三第一学期的时候有5门专业选修课,我只选了2门,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是选满的,就我选的最少。但专业选修课是要修到一定学分的,这样我就不得不在这学期选比其他同学更多的选修课了。
要问我为什么这样选?问就是我第一学期是想搞硬件的,但选修课里硬件相关的课程很少,第二学期才比较多,于是就这样选了。可自己都没想到自己下学期会转行。
所以,我在这学期不仅要自学编程,还要上总计7门的专业必修+选修课,差不多是班上其他同学的两倍。基本上周一至周五有整整四天是去教室上课或做实验,晚上回宿舍之后才能打开电脑开始自学**,所以基本上是需要自己抽时间去自学的,而且也不得不牺牲娱乐时间和部分休息时间去获得更多的学习时间,所以在我一开始决定自学前端的时候,就把手机上的所有游戏,以及抖音等娱乐app都卸载了。眼不见,心不动,所以现在游戏+抖音对我来说基本没有任何诱惑力了。
在那一段时间里,基本是早7晚12的生活。我本人是属于那种比较笨的类型,稍微难一点的知识需要反复看或练很多次之后才能掌握。并且身边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请教,学习过程中几乎每天都会有数不清的问题,毕竟非科班出身,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这也不懂,那也不懂,只能靠在网上查阅资料一点一点地去解决**。有时候,遇到死活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经常会怀疑自己,怀疑自己是不是就是比别人笨,比别人差,不如别人,经常会焦虑到影响睡眠,但无论今天被虐得如何泣不成声,睡一觉明天醒来依然是条好汉,继续投入到学习中去。
此外,我也会通过一些社区、公众号和B站了解到了一些前端优秀博主/号主/up主,他们都有自己运营的一个前端交流群,于是就加了他们的微信,进了他们的群,有很多群氛围还是不错的,有人询问问题,很多人都会帮忙解决,所以我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也会去通过这种方式去解决。他们很多都是来自各大厂的大佬,加了不少微信,以后想跳槽到大厂的话,可以直接找他们内推,也算是先占个坑位了。总之,办法总比问题多,就看自己如何掌控了。
在前面几个月里,学习的进度很慢,巨慢。到六月份考试月+两门专业的课程设计,基本是没有时间去学前端,毕竟还是要花一定的时间在专业课程上,保证不挂科才是最重要的,自己也亲身体会过挂科后又要补考的痛苦。
让我有点意外的是,我竟还拿到了大三这学年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和三等奖学金,虽然这两个奖学金基本没什么含金量,但是从未想过自己在大学里拿的第一个奖学金,是在自学计算机还要兼顾专业课程的情况下拿到的。这也算是对自己的信心有了一定的增长吧。
学期结束后,本以为终于可以有较多的时间去自学了,但是!我们学校,我们学院,在7月初的时候放了暑假学生都离校之后才发了个通知:要求进行暑假实习!自行寻找和专业相关的实习!并在9月份之前实习时间达到5周以上!
当时在想:是不是上天不让我走这条路??对于这一件事,已不想描述太多,它也消耗了我挺长一段时间,具体就不细说了。
总而言之,前半年基本在磕磕碰碰,学学停停中度过,能尽力协调的都已经尽力了,最终真正花在自学前端上的时间连这半年的一半都不到。
艰难的寻找前端实习之路
在学了前端三大基础+一门框架之后,差不多是九月份左右,那时恰好是秋招旺季,金九银十,周围的人陆陆续续地参加了面试,收到了offer,牛逼的人甚至在七八月份就已经参加提前批拿到offer了,说不焦虑肯定是假的,但是我深知自己双非+非科班出身,也没有相关的实习经历,直接参加秋招,就是去当分母。于是就决定去寻找一份实习,给自己的简历添加一份对口的实习经历。所以我是全程没有参与秋招的,我也知道,秋招是最多企业和岗位的招聘时期,春招会少很多很多,但是没办法,问题需要一点点解决,直接秋招更多的可能是以惨败告终。
于是国庆之后,我来到了广州,开始了寻找前端实习的求职之路。
在这期间投递的主要是中小厂,一开始主要是通过boss上去投递。那时候的前端实习岗位不多,因为主要都是校招岗位。所以基本上广州的中小厂能投的都投了,结果等来的却是一堆的未读+已读未回复,连简历发送过去的机会都没有,同时也有不少简历发送过去没有回应的(八成是挂了)。
其中遇到最多的还得是需要长期实习的
这个倒还好理解,毕竟公司招进来一个短期实习生,既要教你做事,还要给你工资,教会了你又还要跑路😂
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对专业有硬性要求的公司
就这样,我的信心很快被消耗掉了一大半。当时几乎是每天带着焦虑的心态去刷面试题,背面经,最焦虑的时候连觉都没睡好。就这样持续了大概半个月左右,面了好几家公司之后,慢慢的有了面试的感觉,在面试的时候能更加从容地去应对了。
在十月底的时候,收到了两家中小厂的offer,选择了其中一家,但是等到入职要签实习协议时,发现必须强制实习至毕业,提前离职的话要交3000违约金(之前谈的时候只说了长期实习,并没有提到违约金的事,所以当时心想:实习生想跑路就跑路,于是就接了offer)
这我能忍?直接现场婉拒,回头走人。
由于之前另一家的offer我拒绝了,我回舔HR的时候他们已经找到人选了,所以我又回归到0 offer的状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到最后一刻,不要拒offer😭
后来在11月初的时候通过了一家中小厂的面试,拿到了offer,并等待入职,结果可能因为公司性质较为特殊的缘故吧(国企?央企?还是央企控股?这些方面了解的不多,毕竟我们搞开发对国企央企还是有点忌讳的,但实习的话问题不大,于是就接了offer),实习生入职都要背调,而且还要背调半个月,正式员工背调一个月及以上...最终在11月中旬才入职。
于是本计划10月底或11月初入职,到一月底过年离职,刚好差不多3个月左右,瞬间变成2个半月。
没错,我在还没入职的时候,就已经算好什么时候离职了。毕竟还得花时间准备春招的嘛。
公司上下班不打卡,这点感觉挺不错的,原规定9点半上班,但我除了第一天上班9点半去的以外,其他都是快10点才去到公司,因为9点半公司里也基本还没人。原规定7点下班,但是6点半左右陆陆续续就开始走人了。
实习期间的生活,基本没有加班,但是对于我来说这好像没什么区别,因为不加班意味着我有更多的时间回家去学习。但是mentor和其他后端那些加班其实也算多了。
尽管实习期间即使不加班,我也过着早6晚12的生活。
每天早上6点起床,然后看JS红宝书和阮一峰的ES6教程,看到9点左右出门,通勤路上还会利用坐地铁的时间去看几篇计算机网络的博客,补补计算机基础知识,10点前到公司。中午两小时午休,我会再抽出半小时看ES6教程和其它文档,下午一般都是6点半就可以走人,回家吃饭洗澡之后8点多,到12点有三个多小时的学习时间,于是就继续投入学习当中,到12点左右就睡觉。
那段时间是真够顶的,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还日均16小时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导致后期感觉有点吃不消,但最终也还是坚持下来了,要不是之前健身了一年多,恐怕后期真会出点问题。但现在回想起来有点后怕,还是保命要紧,人没了就没了,所以现在基本都有保证6个半小时的睡眠。
2个多月期间,除了在公司的项目,我还根据一些开源项目和教程搞了个后台管理项目,音乐小程序项目(完成一半),并且慢慢地开始写了几篇博客去总结沉淀了一些知识,此外还看完了JS红宝书和阮一峰的ES6教程。
虽然自己给这两个多月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导致整个人实习结束后都虚弱了很多,之前还有坚持一星期三至四次健身的,但实习之后至今,都没运动和健身过,所以现在的身体素质比起之前健身的时候是真的拉。但是,成长和收获还是不少的。尽管在公司的实习不如预期,但部门氛围和关系挺不错的,只是对于技术岗的应届生来说,国企央企事业单位这些可能真不是一个好选择,无论如何,感恩~
依旧是自我怀疑的春招
回家过了一个星期左右之后,便又马上回到广州,先是把之前没完成的小程序项目完成了,然后也花了一段时间搞了一些毕业设计。
在2月中旬的时候正式开始刷面试题,背面经,准备春招。
到2月底,3月初的时候才开始投递简历。这次投递我一开始就直奔中大厂,因为深知春招的HC很少,最怕的是有能力通过面试但人家招满了的情况,当然互联网巨头是没有投的,比如字节、腾讯、阿里、美团、京东这些,原因不说也显而易见:僧多粥少,都是一群985/211本硕科班生 或 海归的硕博成功人士 在神仙打架,我这个自学的二本非科班仔去当欢乐喜剧人吗?
说到春招,不得不吐槽一下,难道今年的春招真的就像脉脉上说的互联网寒冬吗...岗位巨少,可能连去年秋招的20%的都不到,之前从找实习开始,就不断地收藏在浏览器书签里的广州深圳的互联网公司(估计广深较OK的互联网公司都被我收集完了哈哈属实是人菜爱收集)已经堆积了很多,但是这其中七成左右是没有春招的...特别抑郁,其中有好几家我特别青睐的公司也没有春招,就有种修炼了一年,藏了一肚子知识,无处展示的感觉。所以说机遇这种东西确实是挺重要的,常说“越努力越幸运”,可能自己的努力程度还不够吧。
一开始只投递了几家中大厂,经过几天发现要么笔试挂,要么没回应之后,才慢慢地投递更多的简历,整个三月份,几乎每天都有投递一些简历,至今,前后投递了50家左右。投递方式有内推的都内推了,实在找不到内推的或没有内推机制的才值直接投递,内推的和直接投的各占一半左右吧。内推渠道有很多,其中牛客网、脉脉这两个是我觉得比较靠谱的主要渠道。
总共投递了50家公司左右,其中简历直接把我挂掉的就有20家了(挂我简历的这20家中内推的占了10几家)
能加入面试/笔试环节的也就只有10几家,剩余的那些投递了一个月了还没有回应,就是查状态还处于简历筛选环节的那种(个人觉得这种应该是大概率没有HC了然后没有及时更新官网)
说到这里,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直接挂我简历的不是那些中大厂,反而是那些中小厂。那些靠内推的中大厂基本都能加入笔试或面试环节,反而内推一些中小厂,直接把我简历挂了...
最终进入面试的其实也就只有几家,因为笔试也挂了好几家,挂的都是一些中大厂,都是挂在了算法题上...因为我是在前两个月的时候才开始刷力扣,而且是佛系的那种,因为自己知道,算法并不是能在短期内狂补就能提升的,所以几乎就是每天1-2道难度为easy的题目(对于一个菜鸡非科班来说,刚开始做的时候不敢相信这是easy),连中等的题目都很少做,所以最终就只是刷了50道左右,这顶多就能应付一些中小厂的算法题,大厂的话塞牙缝都不够,笔试都过不了。
所以,一开始投递的那些中大厂要么凉,要么无HC,要么没回应,一顿操作下来直接给自己来了个暴击。所以后半月是更多地集中在中小厂,面试机会也逐渐多了起来,并且有好几家进入到了终面拿到了offer。所以,建议大家一开始还是根据自己的段位去选择和自己较为匹配的企业来投递吧,不然就像我一样,信心很快就会被中大厂消耗得一干二净。
当然,也遇到过几家奇葩的公司,比如有一家中厂,在周日的上午不到10点直接打电话过来进行电话面试,而且打来根本没有介绍自己是谁,是哪个公司,要干嘛,我听它巴拉了几句之后,缓缓的吐出两句:你是哪家公司啊?你是要面试吗?
还有些公司,投递简历之后,二话不说立马自动给你发来一个测评链接,花了一小时左右做完之后,过几天看,简历挂了
有些更过分,让你花了几小时做完测评,做完笔试,结果官网上查看流程进度一直卡在那里,快一个月了,既不挂你,也未进入下一流程,就像在养鱼似的
当然,过分的肯定少不了刷KPI的,有一家公司的第一轮技术面,全程不到15分钟,问的问题我都能回答上来,结果挂了。我寻思着刷KPI好像一般都是上来直接扔你两道hard的算法题,给你做自闭,然后草草了事吧?我这个面试官不一样,很独特,很别致。
不管如何,最终也算拿到了几家广州和深圳的中小厂offer,最后暂时先选择了一家广州的offer,毕竟还是广州比较适合生活一点,消费水平和房价比起北上深友好太多了,深圳的话,除非能进中大厂,或者能拿10k+的offer,否则感觉对应届生不是很友好。
个人对第一份工作各方面因素占比大概是:背书>薪资>城市>工作强度。当然,是在确定行业的前提下哈。
人人都说刚毕业最好去中大厂,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一个中大厂的工作经历,就好比自带985/211学历光环一样,以后跳槽其他公司基本也可以要到一个可观的薪资。其次,中大厂也有相对较为完善的各项福利制度和培训机制,对于应届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快速地从一个学生的角色切换过来,迅速地获取工作经验提升工作能力,薪资的话,除了因为能力或学历相差大从而有差距外,基本都是批发价。其次,对于开发人员来说,也有规范的一个开发流程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习惯都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塑造。
有点跑题了,总而言之,以上差不多就是我一年历程的流水式记录。从一开始二月份的准备到三月份的面试,中间遭受过好几次打击,但必须得再次爬起来,反思不足之处,查缺补漏。虽说期间也曾焦虑地睡不好觉,但这也促使我能更加专注于面试准备的过程。
接下来的话更多的是自己一年来的一些感受和想法吧
我本可以选择走一条更安逸的道路
其实,在之前实习的那个公司,我的leader有很强的的意愿想要留我下来转正,毕竟我所在的小组成立不久,我的mentor其实都是在我几个月才进去的,所以leader想要扩大自己的小组团队。当我去和leader提离职的时候,和他以及另外一名实习生聊了一个多小时,更多的是他在给我们提供一些建议,但同时也一直在询问我有没有意愿留下来。所以,我本可以愉快地留下来,安稳地度过大四第二学期,不必像现在这样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去准备面试,参加春招,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花在毕业设计和论文上,但是,我拒绝了。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之前也提到了,国企央企或者类似该性质的企业,对于开发岗位的应届生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好选择,不太利于以后的发展。二是我觉得我一直在努力,必须去寻找更好的机会或平台,决不能就此安于现状。就算是失败了,也能从中获取很多经验和知识。
谈谈IT行业与传统行业的内卷
众所周知,IT行业的内卷程度一直是数一数二的,在转码之前,我当然知道这个行业会很卷,非常卷。但从来没想过会和原专业所属的行业的内卷差距如此大。直到我和一个室友聊天,了解到他的面试历程时(硬件开发方向),我惊呆了,他也惊呆了。
主要是从面试流程的角度去看待,先说我现在所处的IT开发岗位吧。了解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对于大厂,技术岗校招标准流程:内推、简历筛选、在线测评或笔试(部分企业内推可免笔试)、一面、二面、三面、HR面、offer,前三轮一般为技术面试,时间普遍半小时至一小时,整个周期一般情况下最快也需要一个月。对于一些SP+,或SP++的级别,可能连第五轮,第六轮面试都有,难度就不说了,都是神仙打架,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对手强到什么地步,学历卷,学校卷,项目经历卷,竞赛经历卷,就连实习经历也要卷你几下。
对于中厂,中小厂,小厂的话,流程可能会少一个技术面,基本上也都是要一轮笔试+两轮技术面+一轮HR面。
再来说一下我原专业吧,因为我没参加过原专业校招的任何面试,所以这里主要是以我的一个室友的面试经历来做参考,当然不同公司肯定会有所偏差。他一开始的时候参加了深圳某公司(规模有几千人)在学校里的宣讲会,他直接在现场投递的简历(硬件开发方向),有没有笔试不太记得了,就姑且算它有笔试吧,然后直接现场面试,全程半小时左右,几天后就收到了offer。对,没错,就一轮面试,而且他还和我说技术的问题都没问多少???听室友说班上或其他班也有人参加了这个公司的面试,流程也是这样并拿到了offer。
就暂且算这个公司特殊吧,他之后也参加了其他公司的面试,最多也都是一轮技术面+一轮HR面就没了,技术面也就半小时左右,没有在线coding,基本上也是一些八股文,并且公司都是有几千人的规模那种。
找回当初的自己
高中时期的我,要论最努力肯定不如很多人,但绝对算得上非常努力的行列了。除了高强度的学习之外,高中三年基本每天放学后回去操场跑个几圈,做做俯卧撑或引体向上,饮食始终保持均衡和健康,除了周末外基本不接触手机。虽然最终高考成绩不如人意,不过上了大学之后就已经释怀了。但是随着而去的还有自己的努力的意识和拼搏的毅力。上了大学之后,我开始放纵,开始抄作业,开始逃课,开始挂科,开始沉迷游戏,开始沉迷手机,开始每天吃外卖,开始不运动,开始迷失...
直到大三,觉得自己必须得做出改变,不能再这样颓废下去。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平凡而又意义非凡的一年历程,它最大的作用不是让我找到了一个薪资还算可观的工作,也不是找到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主要是让我找回了当初那个敢为目标拼搏奋斗的自己,敢为梦想付出一切的自己。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自我认识的过程,每一天对自我的认识都比昨天更加深刻,在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肯定会发现许许多多的个人缺陷,我们要做的就是就是不断努力,去弥补这些缺陷。
小时候,我以为兴趣爱好可以当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现这个想法太天真了。生活是生活,爱好是爱好,生活比理想残酷多了。还是乖乖丢掉兴趣爱好,向生活妥协吧。
但是如今我却又发现,小时候的初心是正确的,其实是我在不断成长,不断对社会有了认知之后,逐渐丢失了小时候的初心。
其实有时候很怀念以前的自己,有胆量,还很快乐,遗憾还比我少,相信的东西也比我多。
共勉
当我们遇到在某些领域有较大成就的人时,可能会感叹他天赋异禀。看似是对人的夸赞,但其实更多的是不尊重。
哪里来的那么多天赋呢?当你在睡懒觉,当你在玩游戏,当你在刷剧,当你在发呆,当你看不到人家的时候,人家已经在为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在奋斗了。天赋只出现在极少数人身上,你所看到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之人。最大的天赋就是拼命地努力。
我们总是想要以天赋没有别人好,学历差,专业不对口种种理由当做借口,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在逃避,从来没有想过去克服困难,逆风翻盘去打败所谓的“天赋比你好”的人。
你肯定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犯错,花很多的时间去做那些自己认为对的事,不过现实总是会打败你,不会让你一下子就登上山顶。但那些不曾将你毁灭的苦难,都会让你变得更强大,站得更高。时间可以证明一切,你所坚定不移的,在未来的某一天终将会毫无保留的回馈给你。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