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小团队管理实践

2,732 阅读17分钟

前端小团队管理实践

为什么要做管理?

我原本是奋战在促销业务上的一线前端开发同学,每天为各种大促忙的焦头烂额。恰逢组织架构调整,用户增长的技术团队收敛合并成一个大团队,前端也跟着合并。需要有人带领三四个前端同学来支撑这块业务。

组织需要我,咱得上呀!带头组建了4人小团队,很快用户增长部分又合并了一波业务进来,加上原有业务的功能扩展,多个项目需要并行,人手又不够了,前端团队必须跟上业务的脚步也逐渐扩张到11人。我自己的管理之路就从这里开始了。

说说搭建团队之人才招聘

紧俏的前端人才

前端一直是个比较紧俏的岗位,招聘工作相对困难,到底又多难呢?我在BOSS直聘上 联系了一千多位人选,最终面试通过的只有一位,面试整个流程耗时超过一个月,千分之一的转化率,很可惜通过的那位最后还拒绝offer,放鸽子了。

最后的总结出,一定要严格筛选简历,宁可0转化,也不要化太多时间去聊那些可能性不高的人选,会浪费很多时间。

转化率最高的还是拉之前的老朋友入伙走内推。

线上招聘的话术小技巧

虽然转化率很低,有些小技巧还是值得分享,比如不能上去就开启直男模式,HI 请问找工作吗?或者使用平台默认的招呼语, 这样很容易一句话把天聊死。

我采用的方式是 ,编辑一段介绍公司和岗位的话术先发送去自我介绍下,一定要着重强调团队特色,当前规模、发展空间、福利待遇这些吸引人的描述,还得特别说明下,可以先相互简单了解下,不需要走正式面试流程,不耽误对方太多时间。

使用精心编辑这段介绍语,拿到简历的概率能增长3倍以上, 比各种say hello要好用的多。

外包的招聘渠道

应对短期内的业务爆发,外包途径的招聘效率高很多,省去了太多找简历的成本。公司一般都对口多个外包供应商,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多方联系,跟供应商的接口人打好关系,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招聘岗位对应的未来规划,规划中有多少潜在的HC需要介绍清楚,激发合作方的积极性。

面试的时间点

前端招聘,往往能力不错的人选都在同时面试多家公司,经常时间冲突,今天不面,明天人家就去其他公司了,早上不面,下午简历就没了,这种事情时有发生。

在这块没有什么高深的技巧,白天,晚上,周末,节日全天候开放面试,做面试需要随时待命,有好简历。放下手上工作,提到最高优先级去做。

招聘中的抢人技巧

当候选人手上有多个offer,难以抉择时(怎么知道多个offer,得高频沟通跟进),可以主动出击再联系一下候选人,重新强调下自己团队的特色,以及对该岗位的厚望,更诚恳的邀请加入。希望候选人再考虑下,并给他一个风险提示,如果考虑太久,很可能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说说搭建团队之团队文化

新人过来后需要了解的东西特别多,如何快速了解到这个团队当前最核心的要求,快速融入这个团队,我认为团队文化特别重要,定下一两个关键词胜过百篇文档

在团队成立初期,我定下了 "守信" "利他" 两个精神,做了文档说明,组织了培训,并且在日常交流分享中像,口头禅一样经常挂在嘴边

所有的工作都围绕 这两个精神展开,所有的失误也都对标这两个词, 总结反省。

在团队大多人已经度过试用期,团队相对稳定后,我又提出了 "活动" "学习" 两个氛围,进一步提升团队文化。

怎么做好活动氛围?

互联网企业大多节奏快,压力大,没有一个好的团队氛围,整天精神都是紧绷的,就谈不上团队凝聚力,团队也不会稳定。

所以搞活动其实很重要,但是真正能把活动做好的其实很少,现在短视频平台上有特别多,讽刺公司强制搞活动的搞笑视频,在激烈的抗议这种社会现象。

我自己的实践是,办活动是为了放松,放松就要彻底,我们的活动有一下特色

  • 挑选多数人喜爱的项目
  • 我们团队征集了 羽毛球 KTV 狼人杀 小烧烤夜啤酒 爬山 拜佛等多种活动主题,通过多次尝试,发现拜佛+旅游才是大家最喜欢的方式,而且家属也非常支持,会主动参加到活动中。因为有家属,我们最活跃的一次活动参与度超过了130%。
  • 自愿参加,从不要求全员到齐,鼓励小范围组团
  • 要凑齐所有人的时间其实挺难,而且往往没有哪个主题是所有人都喜欢的,只有大多数人喜欢的而已。真心做大家喜欢的活动,一定不需要全员到齐,小范围才能组织出更高的频次。搞活动就像日常朋友之间聊天吹牛一样,不是一年来一两次吹破天的大聚会,最重要的是时长有交流,及时缓解紧张,促进团队友谊,频次最重要,规模不重要,我们的活动频次每月超过了1次,这还不算经常有人请客喝奶茶。
  • 活动时间选在下班时间,不占用公司资源
  • 有些大活动是可以占用工作时间的,挑一个下午大家都出去,leader讲讲话,大家大吃一顿,再去唱个歌,感觉该有的都有了,但是这种活动真正受欢迎吗?我觉得这不是最好的形式,第一大家工作本来就很辛苦了,不想在活动时还听到工作的话题,哪怕工作引出的段子,二来当参与人很多时,本身就无法统一喜好,大家只是机械的按照流程在角色扮演。
  • 我们的做法是完全不占用公司资源,大家玩的时候好好的去玩,不要有任何流程化的东西,大家玩的开心了,精神状态好了,团队友谊培养起来了,公司就是最大的受益方,很多时候不需要明显的提出来。
  • 我们团队很多同事私交很多,上班相互打趣,下班一起休闲,工作上也经常互助,我很喜欢这个团队。

怎么做学习氛围?

对于一个技术团队而言,学习的主要性,不言而喻。从毕业到工作之间是有知识断层的,我们一上岗就需要紧张的学习,项目中用到的技术超纲了又需要学习,换一个环境技术栈完全不同了,又得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快速成长。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立足这个行业,对个人如此对团队也是如此。

重要性都明白,关键的形式怎么来?

你有没有遇到过,有些团队在周会月会上,不限主题的轮流分享,然后轮着轮着就中断了呢?形式简单,持续困难,主题分散,落地无声,价值平平。

我的感受是分享不能太发散,咱得有个策划人,有个好导演,人人可以都是演员,但不会都是导演,有个好导演,有个策划,演员才会越来越多。大家都来当导演,这戏就乱套了,乱了就拍不下去了。

我自己的实践是,leader自己当导演,从实际工作出发,配合代码CR的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炼出分享的主题,找最适合的人去研究,去分享这些主题,团队推选一个专门负责分享的首席学习官,来配合leader。

把这个人培养起来,以后的分享就全权交给TA,分享取得的成绩也算TA的绩效,多劳多得很重要,不能让雷锋吃亏。

如何解决开头难的问题?

技术团队,很多同学是比较内向,不爱出境的,这很普遍。要请得动别人,那可不止三顾茅庐,有时真得四顾,五顾才行。

开始不要要求太高,直接尬聊都行,总结出问题,加以优化,培养下一位选手,慢慢的水平就会越来越好,贵在坚持。

组织分享的形式

一开始都是在会议室在现场分享,但后来会议室实在是太紧张了,提前一周都订不到。索性就直接放弃了,我们采用钉钉群直播的形式,每一期只需要一位分享嘉宾和一位主持人开启直播即可,其他人都在线上参与,人再多也没怕,还能直播回放。

实践下来着实好用。 模式轻了,频次才能上来,量攒足了才能升华。

我们从去年10月份开始至今5个月不到时间,已经留下了19场的分享视频回放。平均每月4场,每周一场,实际的次数是超过的这个数字的,有些没有录下来。

说说团队管理之项目管理

进度管理

leader在项目管理上,比单个PM的关注范围更大,需要同时关注很多个项目的并行进展。而前端leader因为前端岗位的本身比较偏向平行部门,几乎每个人都在负责不同的产品,对接不同的合作团队,因此前端leader相对业务线的leader范围还要再大上不少。

这么多的项目并行要如何保障每个项目的进展顺利,及时把控住风险,这并不容易。

一开始我用的是公司内部的任务管理系统,实践下来,在过程节点的把控上不给力,时间是单一的只有计划时间,啥时联调,啥时提测体现不出来,并且只能指定给一个人,这不便于多人协同开发。

升级为teambition自建项目空间去做管理,功能层面好用了很多,可以多人参与同一个项目,项目可以拆分为多个子任务,有多个时间节点可设置,也有甘特图可以直观的体现出,资源冲突和需求吞吐量不均的问题。

但是实践下来,系统层面是没问题了,人的层面却很难及时更新teambition的进度,太细化了反而很难养成习惯。

一旦某个项目出问题,那同学自己忙着加班去了,心态上很着急根本顾不上更新teambition。

就好像代码的版本跟文档的版本总是会发生不同步的情况,反反复复,屡禁不止。

现在我总结出 关注加班+每周功能预演的土办法,teambition上完成了,那不一定真的完成了,很有可能还停在最后一公里,而预演可以更早更直观的发现问题和风险。

另外出现加班的项目也不一定全是项目时间太紧,很可能是过程中某个模块开发耗时太久,遇到卡壳或者评估不足的问题了。

通过这种方式尽早发现问题,协调人手帮忙,主动提供给同学帮助,这可比所有的项目管理软件好用多了。

而比方法更重要的是出现问题后跟当事人一起分析总结,根结的原因,避免又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人才梯队

切实有效的方法有了,但是说起来简单,真要是盯着10个人的加班情况,10个人的产品验收,外加代码CR,leader很可能已经眼花缭,乱顾此失彼了,所以得找帮手呀。

我根据业务的关联性,优选了3位同学做分管的PM,后来因业务变化缩减为2位。把自己的项目管理经验逐渐传授给他们,一旦出来问题,我不找当事人,先跟小PM们分析总结,我相信他两的能力提升了,项目自然不会出问题。

现在这两位同学已经能独立搞定很多事情,保障在我休假期间项目还能顺顺利利的,真感谢他们!

向上管理

我们团队要配合后端一起完成需求开发,不同的是,后台项目的需求来源是多源的,虽然一大半是PD团队产出的需求,但也有些是后端团队产出的需求,并非所有的需求都能对应到PD同学。

这种情况在一个阶段时间内,内心的优先级就产生矛盾了,拎不清哪个是最优先的,资源紧张时还想要鱼和熊掌兼得,结果是惨痛的。所以跨团队的优先级必须经常保持统一,涉及到多个团队leader的问题,要拉到一起对焦,不要怕麻烦,不要自作主张非常重要。

项目在没做之前就要保障一个统一的预期结果。不要还没开始就输了。

说说团队管理之绩效打分

慎重处理低绩效

这是一个很纠结的话题,每到绩效打分的时候,都是leader们掉头发的时候,生怕遇到个刺头玉石俱焚。一旦出现问题真的很可怕。

我的建议是一定要高频沟通,尤其是对表现不好的同学,我在管理中发现很多同学,出现了些小问题,如果过几天再来提这个事,肯定会被否认。

人总是有意无意的选择性忘记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尤其是不太严重的问题。等到半年打绩效的时候 全忘了, 而这时leader如果只是含糊的指出哪方面不好,没有具体的事例,没有准确的数据,对方很容易想偏,内心充满委屈甚至怨恨。

所以出现问题一定要在当时就总结出原因,是这个人哪方面还做得不好,最好记录清楚当时的情形相关数据。

说人不好一定要有理有据,这比晋升要提供哪些材料还重要。曾经发生过的多次管理事故,也都有一个共同点,leader指出的问题,对方不认可。

另一种情况大家在项目上支撑都不错,没有明显的问题,只是一些同学表现不突出而已,也要多沟通,多鼓励,让同学知道自己的需要提升的地方。表现不佳的同学比那些优异的同学更需要关心,优秀同学在助推leader上升,掉队的同学很可能一招把leader带走。

高绩效的评比

再说说表现好的同学,如何评价? 我的标准是 能力强,正能量,项目做得好是基础,有哪些方面突破自我的小范围,给业务带来附加价值,给团队做了贡献,帮助到了自己以外的人和事,把这些贡献的数据统计清楚,给出价值评估,团队通晒看谁的价值更大,做到透明公开。一旦我发现有潜力的好苗子,我会引导他们撰写工作总结的文档,把平生工作中做得好的小事情,记录下来,做好数据统计,还得和自己的职业规划挂钩,leader要像个星探一样到处去挖局潜在的明星。

不追求绝对公平

绩效打分,不是学校考试,每道题对了错了都清清楚楚,一分不差,需要综合考虑人的潜力,业务发展的需要,合作方的评价等等,很多综合因素,如果遇到能力很接近的两位同学,要给出其中一个差评,这是很折磨人的。结果不一定绝对公平,

一定要把这个道理给大家讲清楚。不要去追求绝对公平,多安抚帮助开导受伤的同学,不要钻这个牛角尖。

说说团队管理之自我角色转变

重心的转变,从靠自己到靠他人

从开发到leader形式上没有太大变化也还是要经常关注技术,经常写代码,但是重心变了,以前得靠自己的一行行代码来体现价值,现在得依赖人,通过团队来完成最核心事情,如果还是万事靠自己,一切都亲力亲为,那样肯定会game over的。

从靠自己到靠别人这个思想的转别,要落到日常行为上是挺漫长的一个过程,需要在具体事务中慢慢锻炼,遇到团队问题可以用沟通解决的一定不要自己动手,动手自己干了,团队就没成长了。时间要多花在培养人上,减少四处救火,不必经常撸起袖子。

做leader写代码的时间少了会不会焦虑?

我认为不会,写代码的时间的确少了,还得坚持写代码,坚持帮助他人解决实际发生的技术问题,技术是没有丢的,反而更加聚焦核心问题,从常规小问题中解脱出来了。有精力做更重要的事情。

做leader的烦恼太多,性价比不高,还不如写代码怎么办?

短期看的确是这样,开发只需要保证自己那块小业务没问题就行,同级别做开发待遇高出leader的案例不少。

做leader,团队的任何人的问题都是leader的问题,操的心比之前多的去了,但是反过来想,心里承受能力的潜力是巨大的,是可以不断锻炼提升的,最终远远超过之前,十倍成长,百倍成长有空间的。

对个人的成长更有帮助,管理是很深的学问,也是非常通用的学问,是可以终身收益的历练。

说说团队管理之团队提升

我认为管理是为了不管,一个优秀的leader应该把管理成本降到最低,把更多精力放在团队成长上,团队的成长源自每个人的成长,管理的水平应该是,如何用更短的时间提升人的能力,发挥人的价值。研发工程的复杂度越来越高,逐年攀升,靠孤胆英雄单挑boss的案例,凤毛菱角,以单个人有限的精力已经很难做出特色了,做出价值了。

组队打boss,合作干大事,才是主流方向。而如何定制技术创新的主题,组织多人协作,一起落地拿结果,才是最能发挥leader价值的事情,我们团队已经走上了这条路,希望以后能越走越顺,越走越远, 到时再做个专题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