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专有云和专属云的认识

185 阅读4分钟

云计算领域持续发展,各种云计算相关技术形态趋于成熟,为企业上云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靠基座。但根据调查显示,政务、金融、传统工业在上云的过程中,偏爱非公有云的方式,选择公有云的企业以泛互联网为主。之所以产生这么的调查结果,也尽令人感到意外,“专有“的概念在这类行业的观念中尤为重要。 同时上云企业不只是关注到云计算有更好的弹性伸缩、更简介的操作体验和更优质的服务质量;也关注到了上面面临的顾虑。总结下来分别四点:安全、合规、性能、IT成本。 • 在安全方面,上云企事业单位因数据主权、平台稳定运行等方面都会面临到这样那样的安全问题,如何保障上云企业的安全需求,是云服务商需要解决的头号难题,对于能够共享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企业担心这些资源的调度出现问题,涉及安全。 • 在合规方面,上云企事业单位有面临各行各业的合规监管,这些监管可能来自不同部门,不同的需求,如何在上云的过程中,保障企业依旧合规,这是一个难题,是旧的稳态向新的稳态演进的绊脚石。 • 在性能方面,上云企事业单位对使用的云平台是否经历过大规模的实践验证非常在意,他们希望部署的云平台不只是实现了虚拟化,二是能够集成运营、运维、集成与被集成等等方面都很成熟的一套管理系统,有道是系统是组织管理的延续。 • 在IT成本方面,目前我们可以看到,上云大户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软开中心,不同企事业单位的IT成本纷纷增大,如何实现简单运维,如何在上云后减轻IT成本,也是企事业单位担心的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这四大顾虑可以引申出企事业单位上云的两大刚需:一是拥有高可用的云服务架构且完全管理现有资源;二是对企业自身数据管理的安全性需求。这里的两大刚需,恰好是上云企事业单位对云平台搭建的需求和数据层面的需求,包括但不限于云平台的高可用性、大规模验证、行业监管、数据驻留、数据安全脱敏等。正是这些顾虑和需求,促进了专有云的这种云形态的兴起。 专有云形态的兴起不是平白无故,不是云服务商炮制的热点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我国云市场的新需求促进产生的,是随着我国云市场用云主体的变化产生的。 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下称“中国信通院“)举办的2021混合云大会的专有云分论坛演讲中可以发现,中国信通院对专有云领域尤为关注。目前,各个云厂商对专有云的认知并不完全相同,而中国信通院与阿里云、腾讯云牵头,各个20余家云厂商参与,给出了专有云的定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专有云是云计算服务提供机构为客户构建的资源独享和弹性按需的云计算系统。而在专有云的具体实现上,不同的云服务厂商根据自身既有云服务业务模式的优势,提出了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基于公有云的实现是通过对公有云上资源的物理隔离或整合一体机的形势,对公有云进行延伸,实现公有云的专有化部署,即为专用模式。基于私有云的实现是通过提升平台性能,不断迭代升级组件,让私有云使用的框架和组件都是经受过大规模实践验证的,拥有了公有云的业务体验,即为自建模式。具体的模式划分及区别,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自建模式即为私有云的延伸,其中也就包括了阿里云的专有云解决方案、腾讯云的腾讯专有云TCE等产品;专用模式则可以理解为公有云的延伸,亚马逊的Outposts、阿里云云盒、腾讯云CDC、有孚网络专有云等等就属于专用模式。 无独有偶,随着国内专有云市场的崛起,也有一波波新的类似专有云的形态出现,如主权云、国资云等,都是离不开一个核心的问题——数据主权! 简单总结,专有云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应运而出,对此各种云服务商都提出了自己的专有云解决方案,大体可以分为两类:自建模式和专用模式。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会有新的模式出现,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