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romise那些事系列(1)

92 阅读3分钟

「这是我参与2022首次更文挑战的第8天,活动详情查看:2022首次更文挑战」。

上一篇写了同步和异步,也提到了回调函数,异步编程需要通过回调函数来完成。

一、回调函数

在日常项目工作中一定有需要多次异步请求到结果后在执行的代码,比如

function f1(f2){
            console.log(1)
        }
        function f2(f3){
            console.log(2)
        }
        function f3(){
            console.log(3)
        }
        f1(f2(f3()))

这段代码的输出结果是:3 2 1

二、Promise

有人要问了,回调函数已经可以实现我们需求了,为什么后面还出现了Promise呢? 答:回调函数会造成“回调地狱”,也就是我们有很多个回调函数后,代码的逻辑性很难梳理。 最初Promise是由社区提出和实现,后来ES6将它写进了语言标注,统一了用法。

1.Promise是什么呢?

从官方的解释上来看,Promise是个对象,但是它有两个不同于对象的特点:

  1. Promise的状态不受外界的影响。它有三种状态:pending(进行中)、fulfilled(已完成)、rejected(已失效)。只有异步操作的结果可以决定Promise对象当前是哪种状态,一旦状态确定就再也无法改变。
  2. Promise对象的状态改变后,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这个结果。Promise对象的状态改变只有两种可能:从pending变成fulfilled或者从pending变成rejected。这就与事件的执行不一致了,事件的特点是,一旦错过了执行结果,再去监听结果,是得不到结果的。

Promise对象解决了回调函数带来了“回调地狱”的缺点,避免了蹭蹭嵌套。同时它也带来了其他缺点,比如: 1. 无法取消Promise,一旦新建它就会立即执行,无法中途取消。 2. 如果不设置回调函数(then),Promise内部抛出的错误,不会反馈到外部。 3. 当Promise对象处于pending状态时,无法得知目前进行进度。

2. Promise的基本使用

ES6规定,Promise对象是一个构造函数,用来生成promise实例。

    le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一些代码
      if(/*异步代码执行成功*/){
        resolve(value)
      }else{
        reject(error)
      }
    })

Promise给构造对象接收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这里resolvereject

  • resolve函数,将Promise对象状态从pending变成resolved(为了方便记忆,这里将用resolved代替fulfilled),在异步操作成功时调用,并将异步操作成功的结果作为参数传递出去。
  • reject函数,将Promise对象状态从pending变成rejected,在异步操作时调用,将异步操作报出的错误作为参数传递出去。

Promise实例生成之后,可以使用thien方法执行resolved状态和rejected状态的返回函数,也就是上面说的操作成功和失败的结果传递出去。

    promise.then(value=>{
      //成功
    },error=>{
      //失败
    })

下一篇详细讲述Promise.thien()方法。下一篇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