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生是一条蛇,它咬着自己的尾巴

415 阅读17分钟

1. Ouroboros(奥罗波若)

古埃及有一个图腾:一条咬住自己的尾巴的蛇。后来这个图腾广泛流传,渗透到印度教,古希腊,也出现在北欧神话中。其名为:Ouroboros。象征着宇宙循环,无始无终,开始即是结束,结束亦是开始。其实人生常常就是这样,任凭时间推移,生活却总在某个地方回到原点。

2. 风雨与屋檐

2018年4月在公司内网的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

有人问道:“什么时候你感到青春已逝?”
一人回答:“所谓青春已逝,大概就是当风雨来时,抬头一看,已无屋檐。低头一看,自己已成屋檐的时候吧。”

几天之后,组会上得知一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同事老孟即将离职”。

老孟是个全能,组内业务无一不精。他在入职一年后便迅速成长为组内骨干。

两年前我毕业入职以后,几经辗转来到这个组,那时开始就是老孟带我们做事。我们组年轻的同事很多,基本上都是同一时期入职的,老孟经常给我们拆借产品需求、做设计。也会帮我们出主意,帮我们和PM怼方案,帮我们处理线上问题,给我们的粗心大意擦屁股。

在组长眼里,老孟是骨干。在我们年轻同事看来,老孟就是大树,就是风雨中的屋檐。

他帮我们顶住了很多压力,长期以来,我们都很依赖他。虽然我们也经常半开玩笑地怪他做的太多了,导致我们自己没有得到锻炼。但是谁都不想没了老孟,不然我们可能更糟。

但这次是真的

3. 是沉溺,还是用技术寻找人生的意义

再谈一下我自己和我所处的部门,我不以偏概全,肯定并非整个鹅厂都是如此。我所在的团队经营着一个边缘业务,缺少用户,没有请求量。做的业务属于第三方支付行业。早在刚工作的时候,我就发现,在这里工作越久,就越来越离不开这个行业了,而这个行业安身立命之本、职业发展技能更多的倾向于业务逻辑上的一些套路,而非一些计算机、纯技术的东西。

常常自嘲“if else”程序员。但是很快我就自我安慰,工作紧张忙碌,也没时间留给自己思考人生。我去认真的学习行业知识,去看支付和金融的书籍。也去细心的钻研我们产品业务逻辑。只是每每“农闲时节”,心中总有块垒,难以消解。

我知道若说业务逻辑不重要,肯定有失偏颇。但业务逻辑真的只是纸老虎,并非难啃的硬骨头。我也不是鼓吹大家都转型去做基础架构,这又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不应该因为自己做产品,而非工程就妄自菲薄,做产品、业务也可以接触到、学习到技术。腾讯各BG壁垒森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肯定有优秀的,也有差的,但在我们这显然是后者。日常还在用着上个世纪的技术,不去革新。美其名曰:追求稳定、安全

春节红包每秒几十万笔交易,用户体验未曾衰减。其实很多时候,技术沉淀并不算差,只是不够新而已。

成吉思汗的骑兵,攻击速度与二十世纪的装甲部队相当;北宋的床弩,射程达一千五百米,与二十世纪的狙击步枪差不多;但这些仍不过是古代的骑兵与弓弩而已,不可能与现代力量抗衡。 ——《三体》

当然我并非鼓吹一味求新,马车不会有严重的交通事故,但它最终被汽车淘汰。17年底,18年初,我想试试换个环境,跳槽和内部转岗都尝试过。遗憾的是面试都没有过。我平时绩效还算可以,但我积累的业务经验对面试来说就完全没用了,因为不考这些,而我工作以来技术本身成长不够,并且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算法等知识自从毕业以来也像沙漏一样一点一点消散。所以面试写一两个比较基础的算法题的时候,我竟然也措手不及。

从那以后我备受打击,暂时没有了离职的想法。接下来上半年也比较忙,我又再次温柔地走向了那个良夜。沉湎于这样重复的日子中了,甚至有些享受。

回想起电影《海上钢琴师》,凝望久久,面对看不见的恐惧。舷梯之上,我转身回到了船上。

4.对不起,您呼叫的用户正忙……

前面都在争论技术,似乎会带偏新人。即使是程序员,职业生涯也不能只盯着技术,跨团队协作,沟通,推动,抗压这些软素质真的不是在JD上随便写写的。

在得知老孟要走的时候,当时部门有两个比较急的项目。项目A,老孟带我开了一次会以后,他便做了甩手掌柜。当然也不是狠心不管我,只是在随后的交接时间里,赶上了劳动节,况且老孟有没用完的年假要休。

彼时已是四月中,项目A的目标是6.1 开发完与其他部门联调。而项目B我也有任务,开发的deadline是5.30。

项目A,一下子变成了我主导,除了写代码还有很多其他事要做。与强势的上游部门沟通协调,写接口文档;梳理我们组的改动点,修改、新增哪些模块,从而完整串联起各个业务流程;最后与我们组下游的基础团队,提出我们的需求以满足这次的项目需要。

凡是你做过的项目,都是你的项目!

除了新项目本身呢,我还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我去年做过的项目,虽然没有新feature,但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日常维护工作和客诉工单需要处理,我白天时间几乎被这些杂事消耗掉了。

日常里,别人在企业微信里找我,我在忙别的事,没有及时回复,很快就会接到他的电话,有时刚放下电话,又接到下一个。因此晚上成了写代码的黄金时间,尽管每天回家很晚,回到家我还要开着VPN远程写代码,一两点睡觉变成家常便饭。周末几乎默认加班,我不是在公司,就是在家里远程。

五月份老孟走了,六月份开始。组里陆续来了新人,我成了一个实习生和一个毕业生的导师,除了平时的工作以外,还要抽时间去带他们熟悉工作,了解业务,分配任务等。

虽然那段时间成长很快,但也不得不说累成狗

按照鸡汤文的套路,你可能会想我的”虽然“和”但是“是不是写反了?

不!没有,是真的很累。

经常头晕,脑鸣。早上为了多睡会,就打车上班,有一次下了车突然头晕,蹲在地上。也有好几次开会的时候头晕,忍不住把头埋起来。

彼时,我给自己脑补了一段“锦绣前程”。比如好的绩效,调薪。领导对此也有暗示。这可能是我熬过那段日子的唯一稻草了。

5.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七月中,我开始琢磨重新找工作了。

因为leader和我沟通,我发现自己幻想破灭,没有什么锦绣前程。

突然信仰崩塌,如果这里没有技术成长,也没有个人发展,每天拼命加班做一些没有含量的工作,是为了什么呢?我本来就是想离开这,之前还自我催眠,如今幻想破灭,也是一个不错的契机。

生活莫名有趣:总是有人,在你认命、停滞不前、原地打转的时候,推你一把,逼你去奋斗。

几个重要项目接近尾声,白天工作。下班之后,我开始准备,复习。看面经,刷LeetCode,整理年初我面试过的那些题目。

深圳已经没有地方可去,我主要看北京的机会。几天之后我按捺不住,在拉勾网上投了头条。但结果一面还是挂掉了,虽然算法这次只考了一个大数相加,但可能是其他的问题,我回答的不好。“胜固可喜,败亦欣然” 这次我心态比半年前好了很多,没时间安慰自己,继续准备。继续刷LeetCode,然后整理头条这次的面试题。

同时我继续找机会。联系百度的朋友内推;在拉勾上又投了北京亚马逊;然后有两个猎头强烈安利我投了两个创业公司A和B。这时候是处于广撒网的状态,但是我发现两个问题。就是社招不比校招,面试需要在工作时间面试,而面试官的工作时间,我也在工作。另外就是我人在深圳,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接受全程的远程面试

在收到4个公司的面试邀请的时候,我没有继续投简历了,此时我开始酝酿一次北京之行。

七月底,我联系了这几家公司,各自协调了一下面试时间。

  • 7月29号,周日。我坐飞机去了北京,称家中有事,请了周一周二两天年假。
  • 7月30号,周一,上午在朝阳区面试北京亚马逊,下午去海淀区面试百度。
  • 7月31号, 周二,上午面试了公司A,下午面试了公司B。晚上10点的飞机返深。凌晨两点到家。
  • 8月 1号,周三,照常上班。

关于数据结构和算法题,我真是做了很多准备,年初那次就深知自己在这方面的退化。后来我随身写的一个小笔记本(不是电脑,是真的本子),没事的时候就在纸上手写一下链表逆置、合并链表啥的。在去北京的飞机上也是,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

目前我资历尚浅,还需要在大厂积累。我主要就是看亚马逊和百度的机会。一次性面完了三轮技术面。白纸上手写代码写了6道算法。最终百度当天就确认面试通过,我很高兴。当然也感谢给我内推的那个朋友。但亚马逊很遗憾,我没通过面试。也谈不上什么失落,我知道自己这两年技术进步有限,所以这些结果我都能接受,这不就是我要离开的原因么?

回到公司后,我开始焦急地等待着百度发正式offer,当时我想一旦收到offer,我就和组长去提离职了。但左等右等不到,偏偏这时候又赶上有个紧急的项目,没办法还是急急忙忙地去加班加点了。

我和深圳小伙伴的散伙饭都吃过了。问百度HR一直反馈在审批中。然后说HC紧张,让我继续等。这时候其实已经八月底了,我的心态已经崩了,你知道当一个人已经做好离职准备的时候,最后无法离职,是什么状态么?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我越来越焦虑,所以我开始再次找机会。这次我把目标放宽了,不限于北京了。

我又拾起放下了的书本和纸笔上路了。

  • 8月31号,周日。上午飞到上海,下午面试公司C。晚上飞回深圳,凌晨到家。
  • 9月1号,周一。照常上班。下午阿里通知说周二可以面试。我急忙订票,吃完晚饭,没去加班,回家收拾了一下东西,直接赶到机场。半夜里抵达杭州,住了一晚。
  • 9月2号,周二。上午和领导请假一天。面试阿里。晚上飞回深圳,凌晨到家。
  • 9月3号,周三。照常上班。

说巧不巧,9月2号。我在杭州机场准备返深的时候,收到了百度的正式offer。两天后,公司C也发了offer,薪水相当诱人,我自己都感觉我不值这个价钱。

不久后确认了一家的offer,突然感觉确认哪家已经不重要了。从七月到八月,再到九月。从思路到心路再到脚下的路。也可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辗转了这么多地方,这段时间的所有经历,我所走的每一步,仿佛超越了我离职的理由。过程本身的意义已经超过了过程的目的。我美其名曰“救赎之旅”。蓦然回首,我自己甚至都有点佩服我自己。当年那个说走就走的劲头还在,那个愣头愣脑的自己又回来了。

9月1号,凌晨到达杭州,在萧山机场附近住了旅店。当时不知道萧山属于杭州郊区,不在城里。第二天一早,提了请假单,估计谁都不知道彼时我已身在千里之外的杭州。由于中午之前要赶到城里,旅店老板介绍了一个车每天十点从旅店附近出发。当我坐在面包车上,伴着颠簸,看着一个个路标闪过。突然有种古代秀才进京赶考的感觉。

也许我不能“永远年轻”,但是仍然需要让自己“热泪盈眶”。

6.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前文说道我还有两个徒弟要带,一个毕业生一个实习生。时光回溯,8月份在焦急等待offer期间,我带着毕业生小伟加班做新项目。本来他也是和一般新人一样慢慢悠悠做事。项目期间基本是我先给他写好详细改动点的文档,然后我再去写我的代码,工作颇为繁重。

而这个月实习生也迎来考核末期,决定是否留用的offer。关于留用考核,实习生小A表现得很焦虑。光阴荏苒,恍惚之间,感觉自己回到了三年前,2015年,我来实习的日子。我也是一样的焦虑。我毕竟是过来人,我给他很多规划和建议,最后这段期间要怎么做,周报要汇报什么,平时要学什么。最后要做个PPT做汇报。他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我看了一下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我就让他增加了一些内容,把我们业务的几个主要流程用时序图表现出来,力求有准确且有大局观。修修改改,不知不觉到十二点,他可从没有加班到这么晚,不知道他那天有没有对我心生埋怨。

回头说一下8月份开始的项目,deadline是9.30。9月初,确认了新东家的offer之后,我开始陆续交接工作。彼时这个项目大体结构已经完成,剩下一些联调修复bug,以及一些偏重复性地改动,当然时间还很紧。小伟本来也在参与,然后我要把我这部分的工作也交接给他。

在得知我要离职的消息之后,他一脸懵逼,因为他要从打下手的角色转变到承担更多。工作的压力一下压到他身上。我当然还会继续帮助他,指导他,但更多地只能授之以渔了。我知道对于一个新人来说,这种事未免有些残酷,但是没办法。因为,我必须要走,而他则必须要成长起来!

看着他每天加班到很晚。看着他写代码,改bug,配合联调,被很多人在群里艾特。他加班的时候,希望我能在,即使在公司看看剧也好,因为他可以随时向我抛出问题。这一幕幕竟然都那么似曾相识。就在短短几个月前,就在老孟说他要离职的时候。

记得老孟离职之前有段时间,他休假,这期间有很多杂事,我处理地心烦,还有新项目的需求细节要和合作部门与团队勾兑,我从一个会议的旁观者,必须要转变为一场讨论的主导者,我要对我们已有的系统和要做的需求了解得十分清楚,另外面对合作部门的各个高级工程师的咄咄逼人,不能怂。我每天压力都很大,某天有个重要的会要开,早上我满怀焦虑地来到公司。突然看到老孟坐在座位上,我顿时舒了一口气,心里不慌了,原来是他休假结束了。

当然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几天之后,他真的走了。后面所有刀光剑影,都只剩我一个人面对。

现在小伟处于我曾经的状态,而我在不经意间变成老孟的角色。角色变换之间,我突然明白了那句话:

“所谓青春已逝,大概就是当风雨来时,抬头一看,已无屋檐。低头一看,自己已成屋檐的时候吧。”

7. 人生是一条蛇,它咬住自己的尾巴

来到新公司,之前所有的经历与资历都烟消云散。由于换了一个新的业务领域,很多之前积累的知识经验也都清零了。我又一次拥有了导师,我又一次变成了徒弟。我又一次变成菜鸟,又一次成为了屋檐之下躲避风雨之人。往事如烟,心若空杯,现在每天感觉都能进步,都有成长,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入职两个月后,新人要做一次分享,剖析一下我们的系统模块和业务流程。代码量很庞大,想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我挑了几个部分,做成PPT。临近分享日,导师又给加了几个部分,作为主要分享内容。这几部分是我之前的学习盲区,无奈周末加班加点去看代码、改PPT。那个周末,天空中的云忽然凝滞,时间再次倒退,仿似几个月前实习生被我逼着修改答辩PPT的场景,又仿似2015年我自己制作实习答辩PPT的场景。

从2015到2018,2018从春到冬。时间仿佛打了一个死结,让我的生活不停转圈。其实即使没有这么多变数,这么多抉择,人生也是在某个时刻原地打转,就像我在腾讯那两年,停滞不前。但不同的是,由于一些变数,一些抉择,这个圈不一样大了。一切的一切,看似循环往复,其实在循环背后某些东西也在悄然变化,而变化本身最终会导向好的或坏的结果,或许只能留到下一个轮回,才能得到答案。

人生是一条蛇,它咬住自己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