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Java才懂的,基准测试JMH!

19,142 阅读3分钟

原创:小姐姐味道(微信公众号ID:xjjdog),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

最近在手写一个ID生成器,需要比较UUID和目前比较流行的 NanoID之间的速度差异,当然也要测一下根据规则自创的ID生成器。

这样的代码属于最基础的API,速度哪怕减上几纳秒,累加起来也是很可观的。关键是,我该如何评估ID的生成速度呢?

1. 如何统计性能?

常见的方法,是写一些统计代码。这些代码,穿插在我们的逻辑中,进行一些简单的计时运算。比如下面这几行: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logic
long cos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start;
System.out.println("Logic cost : " + cost);

这样的统计方式,用在业务代码里,哪怕是APM里,并不见得有什么问题。

可惜的是,这段代码的统计结果,并不见得一定准确。举个例子来说,JVM在执行时,会对一些代码块,或者一些频繁执行的逻辑,进行JIT编译和内联优化,在得到一个稳定的测试结果之前,需要先循环上上万次,进行预热。预热前和预热后的性能差别是非常大的。

另外,评估性能,有很多的指标。如果这些指标数据,每次都要手工去算的话,那肯定是枯燥乏味且低效的。

JMH(the Java Microbenchmark Harness) 就是这样一个能够做基准测试的工具。如果你通过我们一系列的工具,定位到了热点代码,要测试它的性能数据,评估改善情况,就可以交给JMH。它的测量精度非常高,最高可达到纳秒的级别。

JMH已经在JDK 12中被包含,其他版本的需要自行引入maven,坐标如下。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openjdk.jmh</groupId>
            <artifactId>jmh-core</artifactId>
            <version>1.23</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openjdk.jmh</groupId>
            <artifactId>jmh-generator-annprocess</artifactId>
            <version>1.23</version>
            <scope>provided</scope>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工具的使用。

2. 关键注解

JMH是一个jar包,它和单元测试框架JUnit非常的像,可以通过注解进行一些基础配置。这部分配置有很多是可以通过main方法的OptionsBuilder进行设置的。

image.png

上图是一个典型的JMH程序执行的内容。通过开启多个进程,多个线程,首先执行预热,然后执行迭代,最后汇总所有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在执行前后,还可以根据粒度处理一些前置和后置操作。

一个简单的代码如下:

@BenchmarkMode(Mode.Throughput)
@OutputTimeUnit(TimeUnit.MILLISECONDS)
@State(Scope.Thread)
@Warmup(iterations = 3, time = 1, timeUnit = TimeUnit.SECONDS)
@Measurement(iterations = 5, time = 1, timeUnit = TimeUnit.SECONDS)
@Fork(1)
@Threads(2)
public class BenchmarkTest {
    @Benchmark
    public long shift() {
        long t = 455565655225562L;
        long a = 0;
        for (int i = 0; i < 1000; i++) {
            a = t >> 30;
        }
        return a;
    }

    @Benchmark
    public long div() {
        long t = 455565655225562L;
        long a = 0;
        for (int i = 0; i < 1000; i++) {
            a = t / 1024 / 1024 / 1024;
        }
        return 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Options opts = new OptionsBuilder()
                .include(BenchmarkTest.class.getSimpleName())
                .resultFormat(ResultFormatType.JSON)
                .build();
        new Runner(opts).run();
    }
}

下面,我们逐一介绍一下比较关键的注解和参数。

@Warmup

样例。

@Warmup(
iterations = 5,
time = 1,
timeUnit = TimeUnit.SECONDS)

我们不止一次提到预热,warmup这个注解,可以用在类或者方法上,进行预热配置。可以看到,它有几个配置参数。

  • timeUnit:时间的单位,默认的单位是秒。
  • iterations:预热阶段的迭代数。
  • time:每次预热的时间。
  • batchSize:批处理大小,指定了每次操作调用几次方法。

上面的注解,意思是对代码预热总计5秒(迭代5次,每次一秒) 。预热过程的测试数据,是不记录测量结果的。

我们可以看一下它执行的效果:

# Warmup: 3 iterations, 1 s each
# Warmup Iteration   1: 0.281 ops/ns
# Warmup Iteration   2: 0.376 ops/ns
# Warmup Iteration   3: 0.483 ops/ns

一般来说,基准测试都是针对的比较小的、执行速度相对较快的代码块。这些代码有很大的可能被编译、内联,在编码的时候保持方法的精简,对JIT也是有好的。

说到预热,就不得不提一下在分布式环境下的服务预热。在对服务节点进行发布的时候,通常也会有预热过程,逐步放量到相应的服务节点,直到服务达到最优状态。如下图所示,负载均衡负责这个放量过程,一般是根据百分比进行放量。

image.png

@Measurement

样例如下。

@Measurement(
iterations = 5, 
time = 1, 
timeUnit = TimeUnit.SECONDS)

MeasurementWarmup的参数是一样的。不同于预热,它指的是真正的迭代次数。

我们能够从日志中看到这个执行过程:

# Measurement: 5 iterations, 1 s each
Iteration   1: 1646.000 ns/op
Iteration   2: 1243.000 ns/op
Iteration   3: 1273.000 ns/op
Iteration   4: 1395.000 ns/op
Iteration   5: 1423.000 ns/op

虽然经过预热之后,代码都能表现出它的最优状态,但一般和实际应用场景还是有些出入的。如果你的测试机器性能很高,或者你的测试机资源利用已经达到了极限,都会影响测试结果的数值。通常情况下,我都会在测试的时候,给机器充足的资源,保持一个稳定的环境。在分析结果的时候,也更加关注不同实现方式的性能差异,而不是测试数据本身。

@BenchmarkMode

此注解用来指定基准测试类型,对应Mode选项,用来修饰类和方法都可以。这里的value,是一个数组,可以配置多个统计维度。比如:

@BenchmarkMode({Throughput,Mode.AverageTime})。统计的就是吞吐量和平均执行时间两个指标。

所谓的模式,在JMH中,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 Throughput: 整体吞吐量,比如QPS,单位时间内的调用量等。
  • AverageTime: 平均耗时,指的是每次执行的平均时间。如果这个值很小不好辨认,可以把统计的单位时间调小一点。
  • SampleTime: 随机取样
  • SingleShotTime: 如果你想要测试仅仅一次的性能,比如第一次初始化花了多长时间,就可以使用这个参数,其实和传统的main方法没有什么区别。
  • All: 所有的指标,都算一遍,你可以设置成这个参数看下效果。

我们拿平均时间,看一下一个大体的执行结果:

Result "com.github.xjjdog.tuning.BenchmarkTest.shift":
  2.068 ±(99.9%) 0.038 ns/op [Average]
  (min, avg, max) = (2.059, 2.068, 2.083), stdev = 0.010
  CI (99.9%): [2.030, 2.106] (assumes normal distribution)

由于我们声明的时间单位是纳秒,本次shift方法的平均响应时间就是2.068纳秒。

我们也可以看下最终的耗时时间。

Benchmark            Mode  Cnt  Score   Error  Units
BenchmarkTest.div    avgt    5  2.072 ± 0.053  ns/op
BenchmarkTest.shift  avgt    5  2.068 ± 0.038  ns/op

由于是平均数,这里的Error值的是误差的意思(或者波动)。

可以看到,在衡量这些指标的时候,都有一个时间维度,它就是通过**@OutputTimeUnit**注解进行配置的。

这个就比较简单了,它指明了基准测试结果的时间类型。可用于类或者方法上。一般选择秒、毫秒、微秒,纳秒那是针对的速度非常快的方法。

举个例子,@BenchmarkMode(Mode.Throughput)@OutputTimeUnit(TimeUnit.MILLISECONDS)进行组合,代表的就是每毫秒的吞吐量。

如下面的关于吞吐量的结果,就是以毫秒计算的。

Benchmark             Mode  Cnt       Score       Error   Units
BenchmarkTest.div    thrpt    5  482999.685 ±  6415.832  ops/ms
BenchmarkTest.shift  thrpt    5  480599.263 ± 20752.609  ops/ms

OutputTimeUnit注解同样可以修饰类或者方法,通过更改时间级别,可以获取更加易读的结果。

@Fork

fork的值一般设置成1,表示只使用一个进程进行测试;如果这个数字大于1,表示会启用新的进程进行测试;但如果设置成0,程序依然会运行,不过这样是在用户的JVM进程上运行的,可以看下下面的提示,但不推荐这么做。

# Fork: N/A, test runs in the host VM
# *** WARNING: Non-forked runs may silently omit JVM options, mess up profilers, disable compiler hints, etc. ***
# *** WARNING: Use non-forked runs only for debugging purposes, not for actual performance runs. ***

那么fork到底是在进程还是线程环境里运行呢?我们追踪一下JMH的源码,发现每个fork进程是单独运行在Proccess进程里的,这样就可以做完全的环境隔离,避免交叉影响。它的输入输出流,通过Socket连接的模式,发送到我们的执行终端。

image.png

在这里分享一个小技巧。其实fork注解有一个参数叫做jvmArgsAppend,我们可以通过它传递一些JVM的参数。

@Fork(value = 3, jvmArgsAppend = {"-Xmx2048m", "-server", "-XX:+AggressiveOpts"})

在平常的测试中,也可以适当增加fork数,来减少测试的误差。

@Threads

fork是面向进程的,而Threads是面向线程的。指定了这个注解以后,将会开启并行测试。

如果配置了 Threads.MAX ,则使用和处理机器核数相同的线程数。

@Group

@Group注解只能加在方法上,用来把测试方法进行归类。如果你单个测试文件中方法比较多,或者需要将其归类,则可以使用这个注解。

与之关联的@GroupThreads注解,会在这个归类的基础上,再进行一些线程方面的设置。

@State

@State 指定了在类中变量的作用范围。它有三个取值。

@State 用于声明某个类是一个“状态”,可以用Scope 参数用来表示该状态的共享范围。这个注解必须加在类上,否则提示无法运行。

Scope有如下3种值:

  • Benchmark:表示变量的作用范围是某个基准测试类。
  • Thread:每个线程一份副本,如果配置了Threads注解,则每个Thread都拥有一份变量,它们互不影响。
  • Group:联系上面的@Group注解,在同一个Group里,将会共享同一个变量实例。

JMHSample04DefaultState测试文件中,演示了变量x的默认作用范围是Thread,关键代码如下:

@State(Scope.Thread)
public class JMHSample_04_DefaultState {
    double x = Math.PI;
    @Benchmark
    public void measure() {
        x++;
    }
}

@Setup和@TearDown

和单元测试框架JUnit类似,用于基准测试前的初始化动作, @TearDown 用于基准测试后的动作,来做一些全局的配置。

这两个注解,同样有一个Level值,标明了方法运行的时机,它有三个取值。

  • Trial:默认的级别。也就是Benchmark级别。
  • Iteration:每次迭代都会运行。
  • Invocation:每次方法调用都会运行,这个是粒度最细的。

@Param

@Param 注解只能修饰字段,用来测试不同的参数,对程序性能的影响。配合@State注解,可以同时制定这些参数的执行范围。

代码样例如下:

@BenchmarkMode(Mode.AverageTime)
@OutputTimeUnit(TimeUnit.NANOSECONDS)
@Warmup(iterations = 5, time = 1, timeUnit = TimeUnit.SECONDS)
@Measurement(iterations = 5, time = 1, timeUnit = TimeUnit.SECONDS)
@Fork(1)
@State(Scope.Benchmark)
public class JMHSample_27_Params {
    @Param({"1", "31", "65", "101", "103"})
    public int arg;
    @Param({"0", "1", "2", "4", "8", "16", "32"})
    public int certainty;
    @Benchmark
    public boolean bench() {
        return BigInteger.valueOf(arg).isProbablePrime(certaint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RunnerException {
        Options opt = new OptionsBuilder()
                .include(JMHSample_27_Params.class.getSimpleName())
//                .param("arg", "41", "42") // Use this to selectively constrain/override parameters
                .build();

        new Runner(opt).run();
    }
}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设置了非常多的参数,这些参数将执行多次,通常会运行很长时间。比如参数1 M个,参数2 N个,那么总共要执行M*N次。

下面是一个执行结果的截图。

image.png

@CompilerControl

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了。

Java中方法调用的开销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在调用量非常大的情况下。拿简单的getter/setter方法来说,这种方法在Java代码中大量存在。我们在访问的时候,就需要创建相应的栈帧,访问到需要的字段后,再弹出栈帧,恢复原程序的执行。

如果能够把这些对象的访问和操作,纳入到目标方法的调用范围之内,就少了一次方法调用,速度就能得到提升,这就是方法内联的概念。如图所示,代码经过JIT编译之后,效率会有大的提升。

image.png

这个注解可以用在类或者方法上,能够控制方法的编译行为,常用的有3种模式。

强制使用内联(INLINE),禁止使用内联(DONT_INLINE),甚至是禁止方法编译(EXCLUDE)等。

2.将结果图形化

使用JMH测试的结果,可以二次加工,进行图形化展示。结合图表数据,更加直观。通过运行时,指定输出的格式文件,即可获得相应格式的性能测试结果。

比如下面这行代码,就是指定输出JSON格式的数据。

Options opt = new OptionsBuilder()
    .resultFormat(ResultFormatType.JSON)
    .build();

JMH支持以下5种格式的结果:

  • TEXT 导出文本文件。
  • CSV 导出csv格式文件。
  • SCSV 导出scsv等格式的文件。
  • JSON 导出成json文件。
  • LATEX 导出到latex,一种基于ΤΕΧ的排版系统。

一般来说,我们导出成CSV文件,直接在Excel中操作,生成相应的图形就可以了。

image.png

另外介绍几个可以做图的工具:

JMH Visualizer 这里有一个开源的项目(jmh.morethan.io/) ,通过导出json文件,上传之后,可得到简单的统计结果。个人认为它的展示方式并不是很好。

jmh-visual-chart

相比较而言,下面这个工具(deepoove.com/jmh-visual-… ,就相对直观一些。

image.png

meta-chart

一个通用的在线图表生成器。 (www.meta-chart.com/),导出CSV文件后,…

image.png

像Jenkins等一些持续集成工具,也提供了相应的插件,用来直接显示这些测试结果。

END

这个工具非常好用,它使用确切的测试数据,来支持我们的分析结果。一般情况下,如果定位到热点代码,就需要使用基准测试工具进行专项优化,直到性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在我们的这个场景中,就发现使用NanoID,确实是比UUID要快上好多。

作者简介:小姐姐味道 (xjjdog),一个不允许程序员走弯路的公众号。聚焦基础架构和Linux。十年架构,日百亿流量,与你探讨高并发世界,给你不一样的味道。我的个人微信xjjdog0,欢迎添加好友,进一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