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之网络相关5:TCP的长连接和短连接

581 阅读3分钟

这是我参与11月更文挑战的第16天,活动详情查看:2021最后一次更文挑战

TCP短连接

我们模拟一下TCP短连接的情况,clientserver发起连接请求,server接到请求,然后双方建立连接。clientserver发送请求,server回应client,然后一次读写就完成了,这时候双方任何一个都可以发起close操作,不过一般都是client先发起close操作。为什么呢?一般的server不会回复完client后立即关闭连接的,当然不排除有特殊的情况。从上面的描述来看,短连接一般只会在client/server间传递一次读写操作

TCP长连接

接下来我们再模拟一下长连接的情况,clientserver发起连接,server接受client连接,双方建立连接。clientserver完成一次读写之后,它们之间的连接并不会主动关闭,后续的读写操作会继续使用这个连接。

长连接短连接的操作过程

短连接的操作步骤是:
建立连接 -- 数据传输 -- 关闭连接···建立连接 -- 数据传输 -- 关闭连接

长连接的操作步骤是:
建立连接 -- 数据传输···(保持连接)···数据传输 -- 关闭连接

什么时候用长连接,什么时候用短连接?

长连接多用于操作频繁,点对点的通讯,而且连接数不能太多情况。每个TCP连接都需要三步握手,这需要时间,如果每个操作都是先连接,再操作的话,那么处理速度会降低很多,所以每个操作完后都不断开,次处理时直接发送数据包就OK了,不用建立TCP连接。例如:数据库的连接用长连接,如果用短连接频繁的通信会造成socket错误,而且频繁的socket创建也是对资源的浪费。

而像WEB网站的http服务一般都用短连接,因为长连接对于服务端来说会耗费一定的资源,而像WEB网站这么频繁的成千上万的用户,如果每个用户都占用一个连接的话,那可想而知吧。所以并发量大,但每个用户无需频繁操作情况下需用短连接。

长连接和短连接的优点和缺点

由上可以看出,长连接可以省去较多的TCP建立和关闭的操作,减少浪费,节约时间。对于频繁请求资源的客户来说,较适用长连接。不过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存活功能的探测周期太长,还有就是它只是探测TCP连接的存活,属于比较斯文的做法,遇到恶意的连接时,保活功能就不够使了。在长连接的应用场景下,client端一般不会主动关闭它们之间的连接,client与server之间的连接如果一直不关闭的话,会存在一个问题,随着客户端连接越来越多,server早晚有扛不住的时候,这时候server端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如关闭一些长时间没有读写事件发生的连接,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恶意连接导致server端服务端受损;如果条件再允许就可以以客户端机器为颗粒,限制每个客户端的最大长连接数,这样可以完全避免某个蛋疼的客户端连累后端服务。

短连接对于服务器来说管理较为简单,存在的连接都是有用的连接,不需要额外的控制手段。但如果客户端请求频繁,将在TCP的建立和关闭操作上浪费时间和宽度。

长连接和短连接的产生在于client和server采取的关闭策略,具体的应用场景采用具体的策略,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只有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