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定律并不完全准确,更好的解释是很多技能或领域,如果做过了一万小时左右的有效练习或者训练,就会成为该技能或领域的专家,这里重点是有效练习,即刻意练习。世界上没有天才,杰出的大师,专家都经过了大量的有效的练习。
将杰出人物和我们其他人区分开来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经过年复一年的练习,已经改变了大脑中的神经回路,以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
技能与心理表征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良性循环:你的技能越娴熟,创建的心理表征就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地练习,以磨炼技能。
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刻意练习”定义
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大量练习,通过创建“心理表征”来实现对事物的“预见”并做出下意识地解决动作。
“刻意练习”要点
1.目标要有明确合理针对性
2.制订具体计划达到目标
3.专注投入计划中
4.及时反馈并修正
5.遭遇瓶颈,利用不同方法求突破
6.保持动机
当我们准备学习一项新的技能的时候,要么自学,要么找一个培训班跟着老师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很好的掌握了这项技能,比如学习吉他,可以熟练的根据谱子演奏,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脱离老师和教学视频的教导,然后自己学习新的难度适中的曲子或者不停的演奏已经学会的曲子。
如此过了一年甚至几年,发现自己还是之前的水平,并没有像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的进步速度那样一直进步,这是因为没有继续更高难度的练习,而是一直熟练已经学会的技能,甚至会因为没有保证基本的练习量,而水平退步。所以如果想要提高某项技能的水平,就要一直保持刻意练习。
1.目标要有明确合理针对性
明确:制定的目标要是一个具体的能量化的东西,比如跑步十公里,练习弹奏曲子一百次等。
合理:目标的难度要刚好超出舒适区,又不会超出太远,让人望而却步,这样只要多加努力,即可实现目标。
针对:目标是针对某一项技能或者技能的某一个方面而制定的,比如针对跑步的距离,或者跑步的速度。
以跑步为例:本次以5分速跑步十公里,下次目标就可以是以5分速跑步11公里,或者以4.50速度跑步10公里
2.制订具体计划达到目标
有了目标,就要针对目标制定具体的计划,训练来达到这个目标。比如5分速突破到4.50,就需要针对跑步速度进行练习,比如间歇跑,爬坡跑等
3.专注投入计划中
刻意练习强调练习的专注度,当我们以十分专注的态度做一件事和一心多用做一件事的时候,效率和收获肯定是不一样的,刻意练习强调练习过程的专注度,如果你已经无法保持专注,那么就意味着这一次练习应该结束了。
4.及时反馈并修正
针对练习的结果,需要有及时的反馈,并根据反馈调整计划(增加强度或者调整方向),这里的反馈可以来自老师或者身边的朋友,同事,同学,总之任何可以给你反馈的人。
5.遭遇瓶颈,利用不同方法求突破
进步和提高的过程中总会遇到瓶颈,比如想提高跑步速度,用间歇跑进行训练,开始很有效,但是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无论怎么训练,都无法继续提高,这个时候,可能换一种训练方法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6.保持动机
刻意练习很多时候并不是那么有趣,保持动机也许是每个投入到有目的训练或者刻意练习中的人最终要面对的最大问题。
你要保持动机,要么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要么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
强化前行的理由:精心设置目标激励自己,或者找到团体组织互相交流鼓励,或者把自己的练习想办法让其他人看到,收获他人的鼓励和认可。
弱化停下的路由:我已经足够应付眼前的问题,我已经足够优秀了,我已经很努力了,当这样的想法出现在脑海中的时候,抬起头看看那些比你更优秀的人,他们在比你更努力的向前走。当游戏,小说诱惑你时,想想它们花费大量时间给你你短暂的快乐之外(当打游戏遇到坑比,还有持续的痛苦),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吗?
总结
刻意练习的任务难度要适中,能收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学习者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
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努力去复制杰出人物的成就,失败了就停下来思考为什么会失败。这样就可以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并不停的优化心理表征。
没有天才,或许有的人天生智力会高一些,空间思维、逻辑思维、想象力会好一些,但是这些只会在学习某项特定技能的初期给他们带来一定的优势,练习是决定某人在某个特定领域或行业中最终成就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如果基因在其中发挥作用,那么,它们的作用会慢慢消失。
研究发现,杰出的数学家,音乐家,国际象棋大师,他们的成就和智力、空间思维等等并不存在正向的关系,有时候甚至是反向的关系,因为先天上没有优势,让他们在刚开始学习某项技能的时候比那些智力高,空间思维好的人要慢一些,这迫使他们更加努力的进行训练和练习,并把这培养成了习惯,然后更多的练习让他们成为了专家、大师。
作为一名前端,就要保持学习,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多学习优秀框架的源码,参加开源,造轮子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