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toB 工具型领域前端人才的春天

8,137 阅读9分钟

标题拗口,摊开一下: ​

在以「面向 B 端收费的网页工具型产品」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中,前端工程师会越来越吃香,尤以白板画布为工作台的设计类产品,文字写作知识管理的文档类产品、生产页面大屏的搭建类产品、视频创作加工的音视频类产品、产研流程管理的团队协作类产品等为代表的领域中,B 类工具型产品的前端人才的春天已经到来。 ​

什么是工具

QQ 是聊天工具,Foxmail 是邮件收发工具,Photoshop 是设计工具,Redmine 则是项目管理工具,无论是什么工具,从前他们都跟前端关系不太大,就算是有网页版,也以展示和简单的交互为主,这个工具所在的部门,不会去养一个每个月要支出上百万的几十人的前端团队。 ​

但是今天,工具生态更新飞快,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在 Web 网页中(浏览器)完成,无论是工具本身,还是工具后台,都有大量的交互页面,需要靠前端工程师勤劳的双手,一行行代码敲出来,以美观的样式舒适便捷的交互,展示在它的用户面前。 ​

过往的工具形态多是桌面软件包,而今天,浏览器的能力越大,前端的跨端语言和方案越成熟,能在前端完成的工作就越多,进而,能写业务或能共建技术的前端高手就越稀缺,恰恰是网页工具类产品,很吃前端资源。 ​

光鲜的工具

17 年前的 Google Gmail 和 16 年前的 Google Maps 的 Web 网页版面世后不久,就成为「邮箱」和 「地图」领域的王炸产品,一直到今天,它们依然坐在王位,而与 Google Maps 同年推出的百度网页地图,时至今日,也依然坐在国内网页地图的头把交椅,像邮箱和地图这种工具型产品一旦形成「垄断」优势,就会长成一棵常青树。 ​

顺便提一嘴,Gmail/Maps 的 AJAX 应用(前后端分离),也有意无意的加速了「前端工程师」这个新职业的诞生,而这个职业,今天正在重构更多工具的 Web 形态。

同样是 17 年前,杭州阿拉丁E 都市,也上线了更为超前的 3 维城市地图,几乎把整个杭州都搬到了线上: image.png 这可是至少 15 年前,那时候没有 Vue 也没有 React,在兼容 IE6 的年代中,用原生 JS 一行行手写出来的「富交互 Web 应用」,我初到杭州,挑小区租房子,都是通过这个网站,非常方便。 ​

可以把它视为一个真实都市的虚拟版,到后面,公交地铁生活圈,里面应有尽有,只是遗憾这么超前的应用,并没有活到今天,而我的师兄,从 E 都市跳动阿里后,则靠着在 E 都市练就的硬核 JS 编程能力,一路嗖嗖晋升到了 P8,拿到很不错的职业回报。 ​

工具型 Web 软件,技术壁垒与商业定位,做好了就是持续辉煌,否则就是曾经光鲜,但是流水的工具产品,铁打的工具人才,换到哪里都是稀缺人才。 ​

而工具型人才,一定需要趁手的技术栈,在工具领域,Vue 技术栈就是兼顾了成本与效率的合适选项,本周六有一场 Vue 的技术专场直播,大家可以免费参加,扫码即可,如果二维码生效,请加微信 zaoeva 邀请即可:

报名链接:www.huodongxing.com/go/tl33

image.png

融资的工具

聊聊近的,有哪些取得关注的 Web 工具产品融资事件呢?

以设计设计类产品为例:
  • 2010 年「Figma」开始秘密开发,2015 年推出,先后融资 3 亿多美元,估值 100 亿美元
  • 2013 年澳大利亚「Canva」推出,先后融资了 4 亿多美元,估值 400 亿美元
  • 2015 年「蓝湖」推出,先后融资 8 亿多人民币,目前前端也有近 100 人
  • 2018 年厦门电商店铺方案服务商「欢乐逛」孵化的「稿定设计」,目前前端有 100 多人

当然还有刚拿投资的即时设计,以及成都摹客设计、北京墨刀等等,设计类的工具产品仍在厮杀,但初步跑出来的公司,已经有了很不错的盈利能力。 ​

我们要关注的是像蓝湖这样,在设计师群体中有一定影响力,但距离 Figma 还有明显技术差距的公司,都已有近百号前端,同理稿定之于 Canva,这些产品里面,极大的消耗前端工程师的资源,而如我们所知,资深的前端工程师和技术专家,相较于这个市场的需求,是极其稀缺,注意我的用词是「极其」。 ​

同时要注意,并非只有面向静态图片的编辑才叫做设计类产品,面向视频的编辑同样成立,而这个功能也在 Canva 上悄然上线。 ​

既然蓝湖/Figma 可以一定程度取代 Photoshop,那么随着浏览器中各种能力的提升及宽带的上下行速度的突破, 像衣服版型/家装效果的搭配设计、音乐创作、工业作品的 3D 设计建模的诸多领域中的各种设计软件(比如 Adobe Premiere、SolidWorks) 又何尝不能被取代呢?

设计类工具如此,文档类产品亦如此,项目管理工具亦如此,过去单机安装的工具,终会走向 Web 化。

用惯了 Word/Excel,我们仿佛习惯了优盘/云盘传来传去,本地文件名字(副本...副本副本)的改来改去,从使用体验和传播效率上,尤其是在特定组织/公司内部从资产平台上,文档的管理是非常头疼的事情,所幸,Web 侧的文档工具开始遍地开花。 ​

像我们耳闻能详的 Google Docs、石墨文档、腾讯文档、金山文档、语雀、飞书...,但论功能与体验,文档是「高研发成本」型的产品,目前在大公司里面的生存概率更高,通过大公司孵化成功的概率也更高,一旦大公司下水,把文档能力面向全网开放,诸多文档类创业公司就会面临完全不在一个量级的技术碾压,这是文档的技术属性决定的。 ​

设计类的用户是跨行业的跨工种的,从微信海报到视频创意,覆盖面很广,而文档工具的用户群更是全行业全工种的,只要一个组织里面需要知识流动、需要流程沉淀,基于权限管理的私有文档平台就是刚性需求,适用于任何一个人,从 CTO 到市场的销售。 ​

而工程类 B 端产品,则有非常强的工种属性,无论是低代码搭建、还是代码管理、还是服务器运维管理...,这里面通常是一个公司「研发硬资产」的硬成本项,从服务器到工程师,都非常昂贵,如何最大程度降低研发成本和提高研发效率,是几十年以来,各个公司都在追求的目标,直到今天,也并没有跑出非常理想的结果,研发依然是很多公司的瓶颈资源,依然是很多产品的性能、安全在质量侧难以做好保障的被吐槽的群体,所以这里面也蕴含着大量的机会。 ​

比如 2010 年成立的 Atlassian,旗下推出的有团队工作计划和项目管理软件 JIRA,团队文档管理软件 Confluence,团队间实时通讯工具 HipChat,团队开发代码共享工具 Bitbucket,也并购了 项目管理服务商 Trello,于 2015 年上市,市值达到 50 多亿美元,而如今市值已经到了千亿美元的量级。 ​

而国内的 ONES 成立于 2015 年,专注在研发管理产品,贯穿了软件研发的全生命周期,2020 年,ONES 收购了国内知名团队协作工具 Tower,业务版图拓展至项目管理,在 2021 年,连续经历 B1、B2、C 三轮融资,融资背后是资本的看好,更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刚需。 ​

工具的挑战

效率效率效率,开发效率是最大痛点。B 端市场个性化需求较多,管理诉求较强,需要大量的流程需要串联,而与这些流程交互,势必需要增加更多的页面来进行承载,以表单为例,巨量的表单开发非常消耗前端工程师的资源,而这一点,会严重拖慢项目组交付产品的周期,以此来做创新,通常以低代码搭建入手,而低代码搭建,又是一个新的研发成本较高的领域,无论是直接改善生产力,还是直接改善生产力工具,都任重道远。 ​

体验体验体验,往往 B 端领域中的专业产品经理是稀少的,需要 Ta 懂流程、懂交互、懂用户、懂研发,要求太高了,同时有相当多高技术难度的前端功能需要攻坚,比如在线文档的文本编辑器、表格、设计工具的画布管理...,任何一个领域要吃透,都要一个技术专家花至少一两年的时间,所以这一类的工具在使用体验上,往往有诸多的不好用不能用。

效率与体验,效率可以堆人,而体验不能,一个是生产力本身是瓶颈,一个是产品质量体验的瓶颈,对于一个 B 端工具产品,有着极高的要求,从而对于工程师也有着极高的要求,而在这个领域,尤其是在国内,前端人才的储备严重不足,职业的黄金机会,也都蕴含在高高的技术壁垒。 ​

这些技术壁垒随着开源社区的推进和工程师素质的提升,正在逐步解冻,之后便是这一群人的春天。 ​

创作、协同、流程涉及的笔记软件、设计软件、编辑器、项目管理、项目软件、消息软件,最终产研流程化、流程产品化、产品数据化、数据智能化。

如下是写本文之前,大概调研了一些工具:

image.png

后记,本文纯主观观点,查证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一些地方也就是靠已经掌握的信息和经验推敲,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