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结构型-适配器模式(Adapter)

72 阅读3分钟

本文已参与「掘力星计划」,赢取创作大礼包,挑战创作激励金。
小知识,大挑战!本文正在参与“程序员必备小知识”创作活动。

image.png

image.png 其他设计模式介绍
创建型: 工厂方法 抽象工厂 原型
结构型: 适配器 桥接模式 组合模式 装饰模式 外观模式 享元模式 代理模式
行为型: 职责链 命令 解释器 迭代器 中介者 备忘录 状态模式 策略模式 模板方法 访问者

定义

把一个类的接口变换成客户端所期待的另一种接口,从而使原本接口不匹配而无法一起工作的两个类能够在一起工作。

该模式的主要优点如下。

  • 客户端通过适配器可以透明地调用目标接口。
  • 复用了现存的类,程序员不需要修改原有代码而重用现有的适配者类。
  • 将目标类和适配者类解耦,解决了目标类和适配者类接口不一致的问题。
  • 在很多业务场景中符合开闭原则。

其缺点是:

  • 适配器编写过程需要结合业务场景全面考虑,可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
  • 增加代码阅读难度,降低代码可读性,过多使用适配器会使系统代码变得凌乱。

UML

image.png 在上图中可以看出:

  • 冲突:Target期待调用Request方法,而Adaptee并没有(这就是所谓的不兼容了)。
  • 解决方案:为使Target能够使用Adaptee类里的SpecificRequest方法,故提供一个中间环节Adapter类 (继承Adaptee & 实现Target接口) ,把Adaptee的API与Target的API衔接起来(适配)。

Adapter与Adaptee是继承关系,这决定了这个适配器模式是类的

适配器模式(Adapter)包含以下主要角色。

  1. 目标(Target)接口:当前系统业务所期待的接口,它可以是抽象类或接口。
  2. 适配者(Adaptee)类:它是被访问和适配的现存组件库中的组件接口。
  3. 适配器(Adapter)类:它是一个转换器,通过继承或引用适配者的对象,把适配者接口转换成目标接口,让客户按目标接口的格式访问适配者。

举个例子

interface Target {
    //这是源类Adapteee没有的方法
    fun request()
}

open class Adaptee {
    //适配器Adapter继承自Adaptee,同时又实现了目标(Target)接口。
    fun specRequest() {}
}

class Adapter : Adaptee(), Target {
    //目标接口要求调用Request()这个方法名,但源类Adaptee没有方法Request()
    //因此适配器补充上这个方法名
    //但实际上Request()只是调用源类Adaptee的SpecificRequest()方法的内容
    //所以适配器只是将SpecificRequest()方法作了一层封装,封装成Target可以调用的Request()而已
    override fun request() {
        specRequest()
    }
}

fun main() {
    val ap: Target = Adapter()
    ap.request()
}

应用场景

适配器模式(Adapter)通常适用于以下场景。

  • 以前开发的系统存在满足新系统功能需求的类,但其接口同新系统的接口不一致。
  • 使用第三方提供的组件,但组件接口定义和自己要求的接口定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