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446 阅读9分钟

管理者需要提高有效性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谁是管理者”,作者认为,一名知识工作者,只要其能够做决策,对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比能对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无论其是否有下属,都应该被认为是一名管理者。

而管理者需要提高“有效性”,不同于才能或是效率。有效性更看重的是“做正确的事”的能力。全书围绕如何提高有效性给出了一系列的方法,以此说明其核心观点,即:管理者需要提高有效性,并且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时间管理

需要正视的事实是,每一位管理者的时间,很大部分是被无贡献的事务浪费掉了,而组织规模越大,管理者可掌控的时间就越少,高级主管甚至只有1/4的时间可以用在有所贡献的事务上。所以想要提高有效性,就必须运用好整块的时间。于此同时,匀出沟通的时间也很重要,因为知识工作者必须了解别人对他贡献的期望,只有站在外部外部才能感知你的真实产出。

第一步:诊断自己的时间并减少无益工作

记录时间耗用的实际情形,找出非生产性和浪费时间的活动。作者强调必须在工作的“当时”立即记录,凭记忆补记往往是不准确的。基于对时间耗用的诊断,找出:

  1. 什么事情于最终的成果无助;
  2. 找出哪些活动可以由别人代为参加;
  3. 管理者对别人时间的浪费。 同时大刀阔斧的减少不必要的工作(不要高估自己地位的重要性)。

第二步:提高活动的效率

很多活动因为管理不善或机构的缺陷,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作者列举了几个例子:

  1. 缺乏制度和例行流程导致的时间浪费;
  2. 人员过多产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导致的浪费,尽量使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时间在1/10以下;
  3. 会议太多是组织不健全的表现,尽量使参加会议的时间占1/4以下;
  4. 信息传导没有完善例行流程导致的浪费。

第三步:统一安排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将可有管理者自由支配的零碎时间集中起来,比如:

  • 一周留一天在家工作;
  • 每天下午安排一段时间在家办公等。 集中起来的时间用来处理重要事务,而不是次要的工作。

重视贡献

作者强调,“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贡献”有三层含义:

  1. 直接成果;
  2. 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
  3. 培养与开发明天所需要的人才; 随着管理者职位的不同,这三项的比重也会产生变化,我们需要为适应新的角色而主动改变自己。

而重视贡献能帮助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有效性:

使专业人员的工作卓有成效

专业人员必须考虑到他的产出供什么人所用,以及用户如何使用。管理者应该把自己视为“产品”,关注对外部的真正影响,自己产出能为别人所用才是有效性的体现。相反,如果只关心自身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是不能称之为贡献的,也不会存在有效性。

正确的人际关系

注重贡献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真义所在,有效的人际关系有4项基本要求:

  1. 互相沟通:仅靠上对下的单向关系,沟通永远不可能成功。管理者应该有这样的沟通方式:(1)我们的组织和我,应该期望你有怎样的贡献呢?(2)我们该期望你做些什么? (3)如何才能使你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2. 团队合作:以强调贡献为出发点,能有助于横向的沟通,促成团队合作。各路英雄的合作,贵在自动自发,贵在能依据情势的逻辑和任务的需要,而非仅依赖正式的组织结构。
  3. 自我发展:重视贡献,能反过来让我们思考,应该学习什么知识和技能,才有助于对组织作出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
  4. 培养他人:重视贡献的管理者必然会同时启发他人寻求自我发展。我的理解是:身处在组织之中,基于任务需求设定的标准,一定是会与他人产生关系,当我们高标准要求自己时,他人也会收到激励。

有效的会议

要明确会议的目的,有所产出与贡献。重视贡献能使管理者的视线从“内部事务、内部工作和内部关系”,转移到“外部世界”,转移到组织的成果。从而使会议也能朝着有所贡献的方向上进行。

另外作者还提到了一点,作为会议的组织者,需要给参会人发言的空间,不要既主持会议,又高谈阔论。

发挥人的长处

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任务。一个人的卓越通常只能表现在某一个方面,最多也只能表现在个别几个方面,所以用人决策时不在于如何克服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长处。

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该因事设人,而不是因人设事:

  1. 因人设事会为了安插某人导致一大群人受连累;
  2. 人事的决策要凭公平和公正,否则会破坏好人的干劲;
  3. 能建立起第一流经营体系的管理者,通常不会与周围同事及下属保持过分亲密的关系。

一定要找出有条件做出突出贡献,并能起带头作用的人才,赋予他们领导人的地位。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管理者的任务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

用人的原则

不应该设计“常人”不可能胜任的职位,只有“让平凡人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事”的组织,才是好的组织。同时,职位的要求要严格,且涵盖要广,但这并不是招聘的标准,而是作为知识工作者日后发展的引导,应能成为他衡量自己、评估贡献的依据。

用人时的应该有的考虑:

  1. 哪方面的工作他确实做得很好;
  2. 因此,哪方面的工作他可能会做得更好;
  3. 为了充分发挥他的长处,他还应该再学习或获得哪些知识;
  4. 如果我有个儿子或女儿,我愿意让我的子女在他的指导下工作吗(需要注意人是否正直)。

同时,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用人时必须重视机会,而不是只抓存在的问题。有效性的每一面,都是“机会的开发,问题的消失”。而一个没有突出表现的人,尤其是一个没有突出表现的主管,应该无情地调职,这是管理者的职责。

如何管理上司

向上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协助上司发挥其所长,是促进管理者最有效的最好方法。

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我们应该发掘机会,不要被客观条件限制,思考到底能做些什么。同时要了解自己的工作习惯,配合自己的习惯而行动。顺应自己的个性特点,注重绩效有成果,从而发展出自己的工作方式。

要事优先

管理者越是想做出重大的贡献,越是需要有更长的“整块时间”。在一段时间内只集中(本人及组织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做好一件事。

摆脱昨天

而要做到专心一志,首先是要摆脱已经不在有价值的过去,避免“昨天的成功”所带来的持续影响,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项新的业务时,也一定要线删除一项原有的业务。

关于先后次序的思考

  1. 如果按压力来决定优先次序,结果必将牺牲许多重大的要务;
  2. 除非我们能将一件任务转化为组织的行为,否则任何任务都无法完成;
  3. 所谓“暂行缓办”,实际就是“永远不办”;
  4. 事事都办,但均浅尝辄止,皆大欢喜但结果却会一事无成。

优先级原则

  1. 重将来而不重过去;
  2. 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
  3. 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
  4. 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容易。

有效决策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决策,他们重视的,时分辨什么问题为例行性的,什么问题为战略性的。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最费时的不是决策本身,而是决策的推行。

决策的五个要素

  1. 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是经常性的,则通过建立规则或原则来解决;
  2. 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边界条件);
  3. 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才是如何折中);
  4. 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贯彻的行动;
  5. 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个人见解和决策的关系

决策的过程往往是从本人的见解开始的,往往很容易不假思索地去寻找符合他自己内心结论的事实。有效的决策人通常必先假定传统的衡量方法并非适当的衡量方法,好的决策,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从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判断中选择。

反面意见的运用

要重视反面意见,唯有反面意见,才能保护决策者不致沦为组织的俘虏。而反面意见本身,也正是决策所需的“另一方案”,同时反面意见可以激发想象力,使管理者可以以全新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

终极问题: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一项决策?

  • 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
  • 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

思维导图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