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系统中副本可用性和一致性协议,中心化副本控制协议详细解析

248 阅读8分钟

这是我参与8月更文挑战的第29天,活动详情查看:8月更文挑战

基本概念

  • 副本控制协议:
    • 按特定的协议流程控制副本数据的读写行为
    • 使得副本满足一定的可用性和一致性要求的分布式协议
  • 副本控制协议要具有一定的对抗异常状态的容错能力,从而使得系统具有一定的可用性,同时副本控制协议要能提供一定的一致性级别
  • 根据CAP原理,要设计一种满足强一致性,且出现在任何网络异常时都可用的副本协议是不可能的.因此,实际中的副本协议总是在可用性,一致性与性能等各要素之间按照具体的需求折中
  • 副本控制协议可以分为两大类:
    • 中心化副本控制协议
    • 去中心化副本控制协议

中心化副本控制协议

  • 中心化副本控制协议的基本思路:
    • 有一个中心节点协调副本数据的更新,维护副本之间的一致性
  • 中心化副本控制协议的优点:
    • 协议相对较为简单,所有的副本相关的控制交由中心节点完成
    • 并发控制将由中心节点完成,从而使得一个分布式并发控制问题,简化为一个单机并发控制问题
      • 并发控制: 多个节点同时需要修改副本数据时,需要解决“写写”,“读写”等并发冲突.单机系统上常用加锁等方式进行并发控制
      • 分布式并发控制: 通常也是使用加锁实现分布式并发控制,但是如果没有中心节点统一进行锁管理,就需要完全分布式化的锁系统,会使得协议非常复杂
  • 中心化副本控制协议的缺点:
    • 系统的可用心依赖于中心化节点
    • 当中心节点异常或者与中心节点通信中断时,系统将失去某些服务,通常至少会失去更新服务
    • 所以中心化副本控制协议会存在一定的停服务时间

primary-secondary协议

  • primary-secondary类型的协议:
    • 副本被分为两大类
    • 有且仅有一个副本作为primary副本,除primary以外的副本都作为secondary副本
    • 维护primary副本的节点作为中心节点.中心节点负责维护数据的更新,并发控制,协调副本的一致性
  • primary-secondary类型的协议要解决四大类问题:
    • 数据更新流程
    • 数据读取方式
    • primary副本的确定和切换
    • 数据同步reconcile
数据更新流程
  • 数据更新都由primary节点协调完成
  • 外部节点将更新操作发给primary节点
  • primary节点进行并发控制,也就是确定并发更新操作的先后顺序
  • primary节点将更新操作发送给secondary节点
  • primary根据secondary节点的完成情况决定更新是否成功并将结果返回给外部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工程实践中,如果由primary直接同时发送给其余N个副本数据,则每个secondary的更新吞吐受限于primary总的出口网络带宽,最大为primary网络出口带宽的1N\frac{1}{N}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用接力的方式同步数据: primary将更新发送给第一个secondary副本,第一个secondary副本发送给第二个secondary副本,依次类推
数据读取方式
  • 数据读取方式与一致性高度相关:
    • 如果只需要最终一致性,则读取任何副本都可以满足要求
    • 如果需要会话一致性,则可以为副本设置版本号,每次更新递增版本号,用户读取副本时验证版本号,从而保证用户读到的数据在会话范围内单调递增
  • 使用primary-secondary实现强一致性比较困难:
    • 由于数据的更新流程都是由primary控制的 ,primary副本上的数据一定是最新的,所以如果始终只读primary副本的数据,可以实现强一致性
    • 如果只读primary副本,则secondary副本将不提供读服务
    • 工程实践中,如果副本不与机器绑定,而是按照数据段为单位维护副本,仅有primary副本提供读服务在很多场景下并不会造成机器资源浪费
  • 将副本分散到集群中,假设primary也是随机确定的,那么每台机器上都有一些数据的primary副本,也有另一些数据段的secondary副本,从而某台服务器实际都提供读写服务:
    • primary节点控制secondary节点的可用性
    • primary更新某个secondary副本不成功时 ,primary将该secondary副本标记为不可用,从而用户不再读取该不可用副本
    • 不可用的secondary副本可以继续尝试与primary同步数据,当与primary完成数据同步后 ,primary可以将副本标记为可用
      • 这种方式使得所有的可用的副本,无论是primary还是secondary都是可读的
      • 并且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内,某secondary副本要么更新到与primary一致的最新状态,要么被标记为不可用,从而符合较高的一致性要求
      • 这种方式依赖于一个中心元数据管理系统,用于记录哪些副本可用,哪些副本不可用.通过降低系统的可用性来提高系统的一致性
primary副本的确定与切换
  • primary-secondary类型的协议中的另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副本
  • 在原primary副本所在机器出现宕机等异常时,需要有某种机制切换primary副本,使得某个secondary副本成为新的primary副本
  • primary-secondary类型的分布式系统中,哪个副本是primary这样的信息属于元信息,由专门的元数据服务器维护
  • 执行更新操作时,首先查询元数据服务器获取副本的primary信息,从而进一步执行更新流程
  • primary-backup类副本协议的最大缺点就是由于primary切换带来的一定的停服时间:
    • 分布式系统中可靠的发现节点异常是需要一定的探测时间的
    • 这样的探测时间通常是10秒级别.意味着一旦primary异常,最多需要10秒级别的发现时间,系统才能开始primary切换
    • 10秒的时间内,由于没有primary, 系统不能提供更新服务.如果系统只能读primary副本,则这段时间内不能提供读服务
数据同步
  • 不一致的secondary副本需要与primary进行同步reconcile
  • secondary不一致的形式有三种:
    • 由于网络分化等异常 ,secondary上的数据落后于primary上的数据
    • 在某些协议下 ,secondary上的数据可能是脏数据, 需要被丢弃
      • 脏数据: 由于primary没有进行更新操作,而secondary副本上反而进行多余的修改操作,从而造成secondary副本数据错误
    • secondary是一个新增加的副本,完全没有数据,需要从其余副本上拷贝数据
  • secondary数据落后:
    • 回放primary上的操作日志,通常是redo日志,从而追上primary的更新进度
  • secondary脏数据:
    • 较好的做法是设计的分布式协议不产生脏数据
    • 如果协议一定有产生脏数据的的可能,则应该使得产生脏数据的概率降到非常低的情况,从而一旦发生脏数据的情况可以直接丢弃脏数据的副本,这样也相当于副本没有脏数据
    • 也可以设计基于undo日志的方式从而可以删除脏数据
  • secondary副本完全没有数据:
    • 直接拷贝primary副本的数据,这种方法比回放日志追更新进度的方法要快得多
    • 拷贝数据时primary副本需要能够继续提供更新服务,这就要求primary副本支持快照snapshot功能:
      • 对某一刻的副本数据形成快照,然后拷贝快照,拷贝完成后使用回放日志的方式追快照形成后的更新操作

去中心化副本控制协议

  • 去中心化副本控制协议没有中心节点,协议中所有的节点都是完全对等的,节点之间通过平等协商达到一致.因而去中心化协议没有因为中心化节点异常而带来的停服务问题
  • 去中心化协议的最大的缺点:
    • 协议过程通常比较复杂
    • 当去中心化协议需要实现强一致性时,协议流程变得复杂且不容易理解
  • 由于流程的复杂,去中心化协议的效率或者性能一般较中心化协议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