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太多多才多艺的程序员了,画漫画的,弹钢琴的,摄影的.....不带任何吹嘘的意思,我们程序员中斜杠青年的比例应该最多了。
对于程序员来说,健身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第二爱好(第一爱好,难道不是🐟吗?),不仅能让我们放松一天的工作,还能让我们在接下来的一天,更有精力去学习。可能很多朋友还会选择乐器作为第二爱好,但是个人惨痛的失败经历告诉我,并不是对每个人都合适。
刚毕业的时候选择了电吉他,那时候下班会弹 1 - 2 个小时,因为是初学者,一直比较枯燥的练习基本功,并且吉他没有想象的那么速成,导致我各种腰疼肩膀疼,身心俱疲。后来我想开,直接放弃了,专职撸铁。而今天,我也想说服你,加入进来。
可能有人难以想象,是什么支撑着那些健身的朋友,在健身房面对着冰冷的杠铃、哑铃一个多小时的?其实锻炼没那么无聊,相反还挺有趣的呢。
如果你认真的进行训练,身体会释放出内啡肽、脑啡肽,它们可以给我们带来快感,让我们心情愉悦,甚至可以匹敌性爱(不是我说的,施瓦辛格说的)。这种感觉用语言描述的话,叫做「泵感」。
如果你进入了泵感,会感觉到你的肌肉非常大,你就是健身房最让人羡慕的那个人,你就是能举起无敌大重量的人,如果你恰巧在练腿,你可能发现腿上的肌肉在涨,血管都爆出来了,摸着你自己的腿,它滚烫着,连铁链都能熔断。蹬一下地都会发生 9 级 大地震,你就是 Super Man!!!(当然了这都是想象的,总之是形容这种感觉很美好)。
泵感也不是每次都出现,以过去的经验,是需要一定的专心致志才行。如果今天在锻炼前没有很疲惫,并且自己今天练习的动作比较熟悉,重量也够你喝一壶的,那一般都能享受到泵感带来的快乐。
可能有人在健身,心情却变差了,啥泵感呀,什么也没有!就觉得上面说的不对,其实不然,因为很可能是你在健身的同时,还在节食,这时候可能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太少了(米饭、馒头、面包等),而我们的大脑本来是需要碳水化合物来供能的,没有能量,大脑肯定不干了,并且也没法正常合成可以让我们感到快乐的物质(某种氨基酸)。减肥少吃碳水没错呢,但是一定要适度。
有些瘦子可能觉得自己不需要健身,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代谢也会越来越慢,要是你不运动,就算你依然是现在食量,没有多吃,也会变胖。我相信你肯定听过结婚会发福这个说法,它从某个方面讲是很有道理的呢。也不是没有办法避免这一点,运动就可以避免我们成为大腹便便的油腻男。
健身的好处不仅体现在上面说的训练过程中,它还能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平和。仔细的回想一下,你可能会发现,在生活中呀,我们冲别人发脾气的时候,往往不是因为一件事,而是很多事情的累积,在那一瞬间爆发了。
作为一个成年人,生活都不容易,每天都在遇到各种糟心事,但是我们不能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把什么都挂在脸上,也只能把这些悲伤自己藏起来,该和别人开玩笑还是开玩笑,该和别人打招呼还是打招呼。
假如我们在平常中不寻找一个可以发泄的口子,那些小情绪就会在我们体内堆积,有些朋友可能就慢慢变得悲观、厌世,有些朋友就变得容易暴怒,可能别人批评他一句就开始生气,就和人家吵起来了。
宣泄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外出旅游、吃好吃的、参加社交活动,但是最方便的就是锻炼身体了,心情不好了,楼下跑上一圈去?其实参加社交活动也非常好,可以让你认识很多新朋友,你可能会发现,世界上优秀的人太多了,你还会发现,世界没了谁,也不会停止转动。
要想健身练得好,必须节制饮食,保持自律,不然真的莫得效果,这个过程坚持下来,慢慢的,就会让我们更自信、更坦然。我其实是很自卑的人,很患得患失,很害羞。现在健身 8 个月了,虽然体型变化不明显(不过我自己照镜子感觉很好),但是我真的越来自信了,并且觉得越来越目中无人,觉得自己最🐮🍺。额......这应该健身给我带来的好处,没错吧。
不想去健身,很多时候不能怪大家,不是大家不想去健身,有些人是因为加班,有些人是怕自己练得不对,反而对身体有害。
对于怕加班这件事,我一般不会加班,一到 6 点我就是下班态势了,什么也不会干。我也有点觉得不好意思的,但是我的领导太好了,只重结果,不在乎形式(划线掉了,这样某人就不能以这个为把柄取笑我了,但是也有可能永远注意不到这里哈哈 ~ )。我也就先这样吧。我真的从心底里同情那些加班工作的人,真的太累了。我认为加班是大罪,因为只有我们好好的利用下班时间学习,才能变得更厉害,才能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低层次的加班,对公司也不好,对我们自己也不好。
另外有些就是怕练错了,好多男生女生不想去健身是因为怕斜方肌练大。其实有什么呢,我发现很多健美选手的斜方肌依然很大,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刻意训练这块肌肉。还有些朋友怕腰练粗呢,你们觉得真的很简单吗 😂
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如果你练肩、背,斜方肌会痛,没必要太在意。有很多背部动作,比如俯身划船,他们本身就会练到斜方肌,是没法避免的。
并且在刚开始的时候,就算你的动作对了,但是因为目标肌群的力量太小了,为了完成这个动作,难免会从别的地方募集力量。只要你重量不要上太大,好好的学习动作,等你训练了一段时间,就自然而然的发现这个问题消失了。
各位千万不要因为练一次觉得难就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
健身界有很多谣言,也阻挡了一部分人的步伐,比如:发力感找不到就是练得不对。这是教练很常用的哄小白的话术了。
可是呢,我们来举个例子,像杠铃推胸,它本身就是一个复合动作,肯定不能把 100 % 的力量转移到胸部,肩膀代偿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相对而言,器械的就会练的比较孤立一点。但是就算那样,你要是想找特别明显的发力感,也要小重量才行。
但是!大重量才是增肌的关键,用大重量是很难找到那么明显的发力感的,把发力感和训练效果挂钩是没有任何依据的,它可能只是为了证明,你用小重量做的动作的时候,做对了。这个事情对初学者来说很有用。不过如果我们学会了动作,慢慢上重量了,这个的参考价值就变为 0 了。只要把动作做对,放心的去搞吧!
还有朋友会觉得练了某个部位,第二天不酸痛就是没效果,其实酸痛感也和训练效果没半毛钱关系。有这种观念的人一般是不经常运动的朋友。随着训练频率的增加,我们肌肉的耐力、承受力变得越来越好,酸痛感一般也不会出现了。
还有呢,深蹲废膝盖,硬拉废腰,固定器械好还是自由器械好,还有很多谣言...... 我就不一一解释了,其实这些东西很好破解,我们不需要去看网上的观点,只要我们自己去健身,自己去认真感受,很多谣言都会不攻自破,千万不要因为这些貌似很吓人的话而阻挡了你去健身的第一步。
无论如何,先把车开起来,再想路怎么走呢。当你迈出第一步,你可能会发现,原来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