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系列】都说柯里化,反柯里化 , 不会不知道吧

3,485

这是我参与8月更文挑战的第4天,活动详情查看:8月更文挑战

前言

柯里化偏函数都是函数式编程里面重要的概念,我们今天来来点不一样的 反柯里化

不过既然是反柯里化,就先了解一下其姊妹 柯里化和偏函数

柯里化 和偏函数

1.1 柯里化

维基百科上说道:

柯里化,英语:Currying,是把接受多个参数的函数变换成接受一个单一参数(最初函数的第一个参数)的函数,并且返回接受余下的参数而且返回结果的新函数的技术。

这个技术由 Christopher Strachey 以逻辑学家 Haskell Curry 命名的,尽管它是 Moses Schnfinkel 和 Gottlob Frege 发明的。

还是看个例子吧,比较直观:

function sum(a, b, c) {
  return a + b + c;
}

function currySum(a){
    return function (b){
        return function (c){
            return a + b + c;
        }
    }
}
sum(1,2,3) // 6
currySum(1)(2)(3) // 6

简单点说就两点:

  1. 多段传参

  2. 返回的函数,满足条件就是执行函数,返回结果

1.1.1 难点

通用的柯里化函数难点就是在于如何知道函数参数的长度, 常用的手段是:

  1. Function.prototype.length属性获取参数长度

    缺点嘛,rest参数是不计算在长度里面的

    下面的代码,获取的length是2就是最好的事实。

    function log(msg1, msg2, ...other){
        console.log(msg1, msg2, ...other);
    }
    
    console.log(log.length); // 2
    
  2. 柯里化的时候,显示的传入参数的长度

  3. 当然可以综合两者,一个函数默认值就ok了

    function curry(fn, length = fn.length){
        // ....
    }
    

1.1.2 占位符


柯里化后来多个一个占位符的概念,啥意思,就是,这个参数我先不传,后面再传入。

看个lodash官方的例子。

var abc = function(a, b, c) {
  return [a, b, c];
};
 
var curried = _.curry(abc);
// Curried with placeholders.
curried(1)(_, 3)(2);
// => [1, 2, 3]

至于实现嘛,高级版本lodash.curry,平民版本 JavaScript专题之函数柯里化

1.2 偏函数

和柯里化有相似之处,简单理解参数两次传递

  1. 第一次固定部分参数
  2. 第二次传入剩余参数

看个underscore官方的例子,这个例子也 出现了占位符,不过不影响理解。

var subtract = function(a, b) { return b - a; };
sub5 = _.partial(subtract, 5);
sub5(20);
=> 15

// Using a placeholder
subFrom20 = _.partial(subtract, _, 20);
subFrom20(5);
=> 15

至于实现, 高级版本 lodash.partial 以及underscore.partial, 贫民版本JavaScript专题之偏函数

到这里,偏函数的功能和bind有相似之处。

不过,这些都不是今天的重点,今天的重点是反柯里化。

反柯里化

2.1 概念

反柯里化是一种拿来主义,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用。

先看个例子: 我们常用来判断数据类型的Object.prototype.toString

function unCurry(fn) {
    return function (context) {
        return fn.apply(context, 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guments, 1));
    }
}

// 不使用反柯里化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  // [object Object]

// 反柯里化
const toString = unCurry(Object.prototype.toString);
toString({});        // [object Object]
toString(() => { }); // [object Function]
toString(1);         // [object Number]

2.2 实现

2.2.1 基础版本:简单好理解

function unCurry(fn) {
    return function (context) {
        return fn.apply(context, 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guments, 1));
    }
}

2.2.2 原型版本: 入侵 + 便利

Function.prototype.unCurry = function(){
    var self = this;
    return function(){
        return Function.prototype.call.apply(self, arguments);
    }
}

这个版本入侵了原型,我不喜欢。 便利性倒还是有的。
理解上的难点两个

  1. self = this
    self等于函数本身,这里就是暂存函数

  2. Function.prototype.call.apply(self, arguments)
    说起来费事,看下面的转换吧。

Function.prototype.call.apply(self, arguments)
==>
Function.prototype.call.bind(self)(arguments)
==>
self.call(arguments)
==>
self.call(arguments[0], arguments[1-n]) // arguments[0]就是self函数的上下文了

使用的话,也会略有变化

2.2.3 原型版本2

这个我不做解读,大家自行理解一波

Function.prototype.unCurry = function () {
    return this.call.bind(this);
};

借助ES6, 下面的代码是不是也可以呢?

Function.prototype.unCurry = function () {
    return (...args) => this.call(...args)
};

当前还有各种好玩的写法,更多详情可以参考# 柯里化&&反柯里化

2.3 使用场景

反柯里化是一种思路,其实现肯定是可以被其他方案替代的,但是多一种思路,就多一种手段

2.3.1 判断数据类型

上面的demo已经演示过了。

2.3.2 数组push(高级编程中的例子)

const push = unCurry(Array.prototype.push);
const arr = [1, 2, 3];
push(arr, 4, 5, 6);
console.log(arr);

2.3.3 复制数组

const clone = unCurry(Array.prototype.slice);

var a = [1,2,3];

var b = clone(a);

console.log("a==b", a === b);  // a==b false
console.log(a, b);  // [ 1, 2, 3 ] [ 1, 2, 3 ]

2.3.4 发送事件

    const dispatch = unCurry(EventTarget.prototype.dispatchEvent);

    window.addEventListener("event-x", (ev) => {
        console.log("event-x", ev.detail);  // event-x ok
    })

    dispatch(window, new CustomEvent("event-x", { detail: "ok" }));

详解JS函数柯里化

柯里化与反柯里化

JavaScript专题之偏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