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的双向口在FPGA的设计应用中使用及其广泛,如I2C接口中的SDA,3线制的SPI接口中的数据线,传统控制总线中的数据总线,以及内存的访问DDR3/DDR4的数据总线等都是双向访问的。双向访问涉及到的概念比较多,如三态的概念,高阻的概念,输入、输出引脚合并,输入输出分时复用等概念,因此初学者往往比较迷惑,觉得无所适从,本文从底层基本原理入手,揭示双向口的机理,并用Verilog程序开发为例一步步引导大家如何使用双向口(inout)的使用与开发。
-
双向口涉及的基本模型
- 三态门
为了描述方便,这里给两个命名tri0和tri1(tri是三态门(tri-state的缩略写法,其实在Verilog语法中有两个模型与之对应,分别为bufif0,bufif1。图1,2中的oe在传统的三总线结构中,通常对应OE(读)或WE(写)。
-
-
- tri0
-
bufif0是三态门模型,其例化格式如下:
bufif0 tri0 (out, in, oe); //tri0是bufif0的例化名。 在这两个模型中,oe端决定输出的形态,在tri0的模型中,如果oe为’0’, out就得到out0(out0是FPGA内部逻辑产生的值)的值,最终输出到端口PAD上。如果 oe为’1’,此时三态门的输出为高阻状态,在Verilog 描述中用’Z’表示,即三态门与外界是断开状态。 bufif1是另一种三态门模型,其例化格式如下:
bufif1 tri1 (out, in, oe); //tri1是bufif1的例化名。 在这两个模型中,oe端决定输出的形态,在tri1的模型中,如果oe为’1’, out就得到out0(out0是FPGA内部逻辑产生的值)的值,最终输出到端口PAD上。如果 oe为’0’,此时三态门的输出为高阻状态,在Verilog 描述中用’Z’表示,即三态门与外界是断开状态。
- 输入、输出在双向口合并
FPGA的I/O基本上都支持双向数据操作,但是由于对外输出端口只有一个,因此需要在端口处合并。 输出流向从FPGA内部逻辑out0–>out–>PAD;输入流向PAD–>in–>FPGA 内部逻辑。 由于PAD 共享输入、输出。一般在推拉驱动模型中,三态门的输出能力相对较强,考虑到如果接到FPGA外部器件有同样的接口,应该严格控制他们的时序关系,以免发生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