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也看了一些掘金小伙伴们写的年中总结,有亲述学习成长的、有事业有成的、有幸福爱情的、有温暖亲情的,尤其是呢些幸福爱情的小伙伴,说真的,我也被酸到了。。。。,真是羡慕,还带一点点嫉妒,为什么呢?下面我会慢慢讲到~
说真的,每一篇都写得非常非常棒,文采也是相当出色,本来不是特别想写年中总结的,毕竟自己的文采水平也限,怎么好意思跟前面那些优秀的文章比呢,但是,毕竟自己即将走过人生的1/3,总是时不时会有一些冲动,想分享一些什么,对我来说,可能下面的总结与其说是半年总结,更应该像是我整个个人成长的过程和总结趴,不敢说这些东西有多好,但还是希望和更多小伙伴们一起探讨,一起成长,一起收获~
事业
谈到事业,可能我跟很多小伙伴都不太一样趴,每个重要阶段的经历都让我历历在目。
国企
由于家教的原因,爸妈都是非常传统的人,他们一直给我灌输的思想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当时,在大学,一直只顾着读书,没有想太多,加上大学就入了党,然后,家人都说你是个党员,去国企一定不会吃亏,所以,也就一门心思去了一家国企,由于做的类似网管的工作,有设备坏了修设备,晚上做数据备份,刚开始感觉还学到点东西,但是,没多久我就厌倦了这样每天重复无聊的工作,但没想到这确实我成长最快的一段经历,因为不甘于现状的我开启了爱因斯坦当时在小邮局的状态:白天工作,晚上思考。
经常听长辈说:哪怕是扫地的,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我觉得既然他们一直说,那一定有它的道理,所以,我就开始思考了:扫地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呢?当时就觉得可能是自己思想高度不够,所以,看不出价值,于是,就想着用哲学和心理学的思想去理解扫地这件事,的确是有了一点收获!
-
从人自身思考为什么要去做扫地这件事?
我们为什么要去扫地?为了自身健康,这就符合马斯洛的安全需求这个层次。马斯洛的7次需求模型是否具备普适性?这就是下面我要说的!
-
如何去验证一项经验的普适性?
回想我们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都经历了这几个阶段:
- 吃饱睡足:刚生下来,会哇哇大哭,因为饿了,顽皮折腾累了,自然就想睡觉,这都是我们正常的生理需求。
- 无知影响健康:小时候什么都不懂,对很多东西好奇,比如,用嘴巴乱啃看上去好吃的玩具,发现玩具不能吃,吃了拉肚子,以后就长记性了,这类亚子的东西不能吃,这就是安全需求。
- 结交朋友:长大上幼儿园了,身边多出来好多小朋友,有些小朋友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有些则自己独处,可能我就是后者吧,不太喜欢跟别人沟通,: (。所以,归属和爱的需求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强烈。
- 学习成长:到了真正读书的阶段,学习成绩变成主要的衡量一个人好坏的标准,每位同学都想出了好多办法来提高学习成绩,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经过长时间努力,始终不能提高成绩的,开始从其他渠道获得重视,比如,游戏,于是,这时候大家都有了自尊的需要。
- 巩固认知:当我们在某一方面得到别人的认可,我们就会不自觉地强化它,试图用这些被认可的经验去解决更多问题,比如,用学习英语的方式去学数学,解决不了的,找原因,去总结,再归纳,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就是认知的需求。
- 懂的越多,不懂的也越多:当我们发现懂的东西越来越多,不懂的也越来越多,发现自己原来知识体系只适用于某个领域,比如,计算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能只是适用于计算机领域,不能用于解决感情问题,不能解决交际问题。于是,开始思考我们到底形成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可以解决更多领域的问题呢?开始有了知识/思维审美的需求。
- 完美人格:当你真正领会一个通用思维,可以解决各种领域的问题,那么,就离自我实现和超越不远了,可以真正实现更多的自我价值。
生理需求 -> 安全需求 -> 归属和爱的需求 -> 自尊需求 -> 认知需求 -> 审美需求 -> 自我实现和超越,这就是马斯洛的各个需求层次,后者依赖前者,但是,你会发现关于归属和爱,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不然也就不会有自闭症儿童了。说明马斯洛理论有一定局限性。
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解释,我们发现要验证一条理论或者知识是否正确,我们一定要在得出理论后,去用更多的事实案例去验证它,让它变得通用、让它变得可信!这也是我写文章的逻辑,保证了理论知识的严谨性和正确性!
-
那么,自我实现怎么去做?
说到马斯洛理论中的自我实现,我自然就会问自己上面的问题,怎么实现自我?自然我就会想到乔布斯,为什么iPhone在诺基亚盛行的时代可以做起来?自我实现之前的需求,我们很自然地可以感受到,但是,之后的呢?
所以,总结iPhone的案例,我们会发现需求是可以刺激的。乔大神聪明将iPhone和诺基亚手机在发布会上做了对比,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两者差异:iPhone操作更简洁、丝滑、流畅、屏幕更大!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拉开了触屏时代的序幕。
在看看支付宝和银行转账的对比、云计算和单机时代的对比,无不体现出对比刺激的人们的需求。所以,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对比可以让我们产生更多的需求!
说完需求,我们目的还是要解决需求,所以,我就快速整理了通常我们解决需求的思考方式:
见异思迁:就是我们可以看一下类似的产品或方案,有的话,能否可以借鉴一下思路。比如,在思考mysql同步es方案的时候,能不能借鉴mysql自身的主从同步思想。
扭转乾坤:就是能不能看下自己的需求中的某个环节已经有了解决方案,能不能把问题转换为以这个解决方案为目标的需求。比如,我要实现分布式数据同步功能,在负载均衡方面已经有了很多lb的算法:roundrobin、参数取模等等,那么,我们在设计并发同步这个环节的时候,能不能借用这些算法将同步数据打散。
逻辑推导: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利用三段论去推导解决方案,这个也是最耗时的。
上面的3中思维方式,效率从上到下是依次下降的,所以,大家可以从上到下一个个尝试。
所以,在这家国企的经历让我总结出了4点:
- 我们的需求很大部分是可以根据马斯路需求层次理论推导出来的。
- 要验证一条理论或者知识是否正确,我们一定要在得出理论后,用更多的事实案例去验证它,让它变得通用、让它变得可信。
- 对比让我们产生更多的需求,这就是自驱力的来源,产生需求 -> 解决需求 -> 再产生需求 -> 解决需求。
- 解决需求的3种思路:见异思迁、扭转乾坤、逻辑推导。
创业
初识
在国企工作的那段时间,后来在国外digg上讨论技术问题的时候,偶然认识了美国Yahoo,之后去Google的研发Leader(现在在AirBnb),他有非常多的想法,也有团队,于是,在Skype上发生了下面的对话:
小白的我:Hi, I feel u understand more technologies!But so many questions u said too simple!
Yahoo大佬:k(ok), please say your question
小白的我:why zookeeper use so many queues?
Yahoo大佬:u know zk's senario? we use zk to coordinate more res(resource) in yahoo. we have 1 million reqeust to process in our nodes. so throughput must.
小白的我:陷入沉思。。。。。
有没有发现,对话中他使用了一些谈不上缩写的单词,这还是少的,在之后一起共事后,更多的出现了我看不懂的哩语:k(ok/know)、g(good)、h(hi)。。。。,啊啊啊啊!!!!我要崩溃了!!!
后面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是用Skype互相交流想法,呢时候,他自己在Yahoo兼职创业,正好看到美国的Facebook慢慢做起来了,他也想搞社交,国内的,所以,趁当时校内还没做起来,他问我:how do u think about social network p(platform)? together?于是,我就加入当时只有10个人的团队,包括了财务、技术、产品(技术兼职)、运营(技术兼职)。
奋斗
做社交
很快我们用了当时很火的Discuz,基于它改写了一个社交网站Hoogr,我负责网站的新闻模块,所以,做了爬虫,抓取新浪、sohu的新闻。网站上线后,Yahoo老哥就拉着大家在各种bbs论坛上发帖推广,什么55bbs等类似的论坛,2个月时间,一下子注册用户数达到了50w,当时,每天观察alexa排名,访问曲线是这样的:
团队成员都很兴奋,如火如荼地新增更多功能,当时,Yahoo老哥想法就是要做大一统的平台,包含搜索、社交、新闻、论坛,的确,短期内用户增长很快,但是,社交网站毕竟是烧钱的,很快,我们自己的资金就不够了。
做代购
所以,我开始考虑自给自足,做电商,当时,抄groupon,卖奢侈品,说是抄,其实是用做自己的电商平台,页面样式抄groupon。结果大家满怀信心,又到各种论坛推广,结果并不理想,我们的平台面向华人的,所以,想通过美国华人代购的模式,将奢侈品带回国内,可惜,好像时机不对,在国内论推广时,好像大家的兴趣都不高,最终,没做起来,团队成员开始纷纷离开,但是,当时还是小白的我,说实话,没啥资本,也就一直没离开,最后,只剩下我和另一个开发,不过,技术还有有很大的成长,因此,Yahoo老哥就跟我商量入伙,一起干,我就傻傻地答应了。开始招人,重新组建技术团队。后面又招了2个应届生,维持网站。
做微博
在维系那个代购平台期间,我还参与开发了一个类似twitter的微博产品,不过是Yahoo老哥说是给Yahoo做的,PS: 我猜当时twitter还没🔥,Yahoo怕做不起来,于是,他就想了一个让我们代劳的办法,结果,产品完成上线后,效果还不错,Yahoo把我们的产品集成到了他们的平台,成为了他们首页的Feed。不知道对我来说,这算不算是一个成功?!
不过最后,为了生计吧,我还是没有坚持下来,2年后离开了团队。PS: 因为合伙后,我就不拿工资了。。。
不过呢位老哥技术是真的好,所以,之后Yahoo把Zookeeper收了之后,就是由他负责zk的技术团队了!不过很有意思,他在之后离开了Yahoo,去了Google,不过没过多久又回Yahoo了,他跟我说,Google太累了,并不是网上传说的20%自主时间,哈哈哈哈,回Yahoo做Leader,可以让自己做更多的副业,他也是爱折腾的人,哈哈哈!PS:人家可是保送的清华、后留学MIT,成为MIT硕士!他老婆是他介绍进Yahoo的,不过,现在聊天的时候,他说他去AirBnb了~
中厂/大厂
创业失败后,去了两家二线互联网公司和一家一线互联网公司,走到现在,我感觉自己的性格原因,可能变成了混得较差的专家了,哈哈哈哈哈。
不过我想大家可能对像阿里这样的大厂的职级标准及如何达到标准很感兴趣,我就自己的理解简单分享一下吧,不对的,大家可以随时指正:
职级 | 模型 | 如何做到 |
---|---|---|
P6 | 能够独立负责并完成一个或两个完整项目,能够识别并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 工作中利用我上面总结的解决需求的思维方式多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P7 | 能够独立负责一个完整业务域的所有系统,制定所负责域的整体技术规划,带领小团队完成技术演进,并能领导技术攻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解决问题,对所负责业务域产生影响 | 将上面的产生需求 -> 解决需求 -> 再产生需求 -> 解决需求这种思维方式用在抽象出来的某个业务域中,对比相关业务域模型的差异,驱动需求,完成目标 |
P8 | 能够独立负责跨域的多个系统,制定所负责系统的整体技术规划,带领团队完成技术演进,培养优秀人才,对部门的决策产生影响 | 自己要上升一个维度,之前我上面总结的思维方式用在项目中,这时候,就要上面的产生需求 -> 解决需求 -> 再产生需求 -> 解决需求思维方式用在抽象出来的跨域经验中,对比相关跨域模型的差异,驱动需求,完成目标 |
P9 | 能够独立负责跨团队,跨部门的整体项目规划,对公司产生较大的技术和业务影响 | 再上升一个维度,将上面的产生需求 -> 解决需求 -> 再产生需求 -> 解决需求思维方式用在抽象出来的整体业务(全链路)模型中,对比相关整体业务模型的差异,驱动需求,完成目标 |
P10 | 这个就到了行业层面的要求了,可以看看呢些重大开源产品的大佬们 | 再上升一个维度,将上面的产生需求 -> 解决需求 -> 再产生需求 -> 解决需求思维方式用在抽象出来的行业经验中,对比不同行业的差异,驱动需求,完成目标 |
面试
作为技术面试官,我也面过不下上百位同学,很多同学确实很优秀,在这里我还是给到大家3点建议:
-
不建议用八股文或者思维导图的方式学习知识和技能,因为这种方式强调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和原因,只要面试官一问就可以把你逼到墙角,因为面试看重的是过程
-
多去实践,哪怕现在没有大型项目的实践机会,也可以用现有的项目模拟创造机会,让自己切身体会一下技术的作用和价值
-
面试官经常会问你一个很模糊或者笼统的问题,其实,不是他们傻,而是他们要考察你把模糊问题清晰化的能力,可以参考我上面总结的思维方式来训练和培养,这是高P必须具备的能力
再次尝试创业
在创业失败后,去一家二线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期间,自己还写了BP(商业计划书),竟然得到了创新工场的融资面谈机会,当时开心极了。
但是,最后,还是因为他们希望我去北京,我当时团队在上海,所以,就放弃了,非常可惜!
在去年,我又尝试创业,又一次拿到了融资的机会:
这不是普通的宠物领域的项目,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不敢冒险了,在对方愿意投资几十万的前提下,我又纠结了,因为投资人说必须全职投入,没有离职创业的勇气了,最后,害。。。,挺后悔的!
感谢和收获
不过在今年5月,上了掘金专栏作者排行榜,真心很感谢掘金的认可,这也是我相信掘金一定会做得更好的原因,一起努力,让自己成长,让掘友们成长!
总结
最后,希望给大家两点建议:
- 事业上:可以把文章重心放在国企那段,真的是很重要的收获,但是,我的收获不只这些,如果还有年终总结,我一起分享给大家!
小伙伴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都会详细回复的~
也希望我的文章对大家有很大的帮助,沉下心来,多修炼内功,让自己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