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转码,我在字节跳动这一年|2021 年中总结

2,349 阅读9分钟

虽说是年中总结,但是发现自己好像从来还没有总结过这一段转行经历,因此借这个机会,对过去几年做一个总结,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校招

2016 年的秋天,我跟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样,一边实习,一边参加秋招。因为准备不够充分,最终颗粒无收。

我读的是一个比较冷门的经管类专业,打算毕业后当一名产品经理。当时很流行一句话: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可见竞争相当激烈,校招现场简历最厚的那一摞不用看都知道是产品岗。虽然没有找到心仪的产品岗,但是接近一年的产品实习经验,加上身经数场紧张刺激的群面,我换了个赛道,总算是抓住了春招的尾巴,进入了一家二线大厂,做项目管理的工作。

17 年接近年底的时候,我愈发觉得现在的工作不是我想要的,但也不想回过头继续去做产品。当时之所以选择当一名产品经理,是因为我喜欢创造一些新东西。后来经历过实际的产品工作后,发现和我想象的有偏差。

经过一番思索,我决定转行设计。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大概心里还是想着成为一个纯粹的手艺人。设计对我来说是个新鲜有趣的方向。于是我开始搜集设计师岗位相关的信息,辗转于各个社区、招聘软件,总结出一份包含设计师分类、职业前景、薪资水平、日常工作情况等的表格,最终决定做 UI 设计师,还非常详细地制订了一份学习路线。

或许是这份学习路线里的技能清单包含了一些前端相关的内容,我转念一想,为什么不试试写代码呢,大学没有读计算机专业一直是我的遗憾,如果能趁着这个机会直接转行写代码,岂不是一件很酷的事。

决定转码

因为出身文科专业,当时身边都没有类似的先例,我甚至都没听说过“转码”这个词。所以为自己这个想法着实激动了一番,于是立马着手开始准备。当时在某乎搜索了很多前辈的转行经历,看完倍受鼓舞,于是给自己整理了一条学习路线,制订了学习计划,包括一些书单、视频、博客等。

那是一段艰苦的日子,白天上班,晚上一头扎进技术的海洋。一边迷茫着,一边焦虑着,一边又不敢停下学习的脚步。就这么自学了几个月,逐渐感到身心疲惫,于是下定决心打算脱产学习。然而就在辞职的第二周,我拿到了一个创业公司的 offer。

18 年的 5 月,我正式踏入前端的大门,成为了一名前端开发工程师。第一天上班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新奇和不可思议,我竟然真的当了程序员,坐在工位上写代码都很兴奋。

进入字节

到了 19 年下半年,出于对自己非科班出身的遗憾,我非常希望能够接受系统的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于是又一次萌生了考计算机研的想法。把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四件套都恶补了一遍。

2020 年上半年的时候,刚复工没多久,我又一次选择了裸辞。于是 4 月中旬的时候,我又成为了一名无业游民。当时告诉自己,冲一波大厂,不行的话就去考研。我甚至抽空还回学校看了一下房子,等这边房子到期就搬到学校里天天泡馆。

当时在学校看房的时候,临近黄昏,觉得这种处在人生转折点的迷茫感受很奇妙,于是随手拍了一张。

image.png

后来收到了字节的面试邀请,结局你们也知道,我通过了面试,顺利拿到了 offer。

字节的面试效率很高,不过我为了提高把握,每次约下一轮面试的时候都给自己预留了很长时间,然后在这段时间里疯狂学习。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及时总结输出学习成果,我当时也总结了许多专题文章。结果面试的时候发现面试官都看过我的文章,并且很少会重复问已经写过的知识点。

附上我当时写的一些文章吧:

异步编程相关:

事件循环:

性能优化:

HTTP:

浏览器渲染:

模块化:

当时还看了 Vue 源码,可惜时间原因,没有总结文章,现在发现很多都已经忘了。

工作在字节

刚来的时候,面对周围这么多厉害的同事,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些忐忑和焦虑。而且此前我是 Vue 技术栈,现在需要转到 React,有很多新东西要学。因为不在具体的业务线,不需要写业务代码,所以可施展的空间很大。我当时接手的第一个项目,就全程负责了前端代码和页面 UI 的重构。因为我是产品出身,当时的项目组没有产品的角色,所以我就自己上了。重新规划功能的组织方式、页面交互和样式,画原型,拉大家一起沟通评审、确定方案后,我就开始埋头开发了,最终也顺利上线,对于新的平台,用户反响也不错。

大概也是出于刚进来的不安,很想证明自己,所以就全身心投入到项目中,主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还记得当时我的组长告诉我,我的工作方式是部门内前所未有的,对我的表现也进行了鼓励。自然,那一年的绩效也不错。

除了业务开发,也开始造轮子了。刚开始是别人带着造,现在自己有了想法,自己主动造。从表单引擎、表格引擎到图表引擎和流程图。可能现阶段最需要做好的就是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

关于职场歧视

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放在这里或许有些不合时宜,但是回顾整个转行过程和从业经历,我还是很想说。

不可否认,这个行业女性比男性少,而我作为一名女性,恰好也是一个程序员,多多少少也经历过一些职场性别歧视。总有人因为你的性别对你进行一些或许无意或许有意的言语或行为伤害。

当时转行的时候,几乎听到的都是反对的声音,而这些反对的声音更多是出于一种刻板印象。有人说“程序员很辛苦,不适合女生”。但是只要不想躺平,多数行业都很辛苦,至少程序员薪水高一点。也有人说“写代码很难,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女生不适合”。但其实只要肯用心肯下功夫,谁都能胜任。

我转行后的第一份工作,平时大家一起讨论业务,只要有男程序员围过来讨论,都有好事者调侃“女生就是好,这么多人帮忙写代码”,虽然只是一句调侃,但是对我来说却是一种伤害,只有我最清楚自己是如何写下一行行代码,绞尽脑汁解决一个个难题的。

第二家公司,部门 leader,甚至大学时期的男性友人,总是觉得我是一个女生,不会一直写代码,以后肯定要转产品、转项目管理。

最过分的是,我辞职前,部门 leader 找我谈话,直言觉得女生逻辑思维不如男生。而我现在的组长夸奖我最多的就是我的逻辑思维很好。甚至我想进大厂,他都说因为我是女生,想要追求稳定才想进大厂。还直言女生迟早要为家庭让步,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人生可以有各种选择,我作为一个丁克族,早就决定只为自己而活,想进大厂只是想追求事业上的进步而已。

所以也想对每一位看到这篇文章的女生说,如果你也想转码或者别的什么事,只要不是生理上的限制,最不应该考虑的,就是自己的性别。打破别人的偏见或许很难,但是打破自己的思维局限却很简单,愿你我都前程似锦。

至未来的自己

现在又重新拾起学习这件事,每天都读一读技术文章,定期写一写博客。之前读了 React 核心开发者及 Redux 作者 Dan 的十年回顾,很受触动。或许我也应该学着与自己和解,什么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想做什么事、现在在做什么事、能不能做成这件事。另外就是,做事情的时候试着全身心沉浸其中,精益求精。

你要跳动吗

以上就是我这几年的一个匆匆掠影。最后也想说一句,我们团队缺人,所以,你你你你要跳动吗?

掘金年中主题活动 | 2021 我的半程成长之路征文活动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