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的低代码与零代码,到底有什么区别

341 阅读5分钟

       自14年Forrester提出低代码/零代码概念后,可视化编程真正走入各大厂商的布局中,16年开始,国内的低代码可视化平台相继发布,正式步入商业化领域,但一直不温不火,直到18年Gartner基于低代码/零代码的概念提出了aPAAS/iPAAS理念,并正式应用于IT服务领域,加上政策利好,国家扶持数字经济、软件产业发展,资本相继入局,至此才迎来行业高速成长期。

01 概念理解

没有低代码平台之前都是纯代码开发(Pro Code),每一个功能都需要编写代码,如果业务变更,就需要变更相应的逻辑、不停修改,代码的体量会不断升高,沟通成本、协作效率都会出现各种问题。

因此,零代码和低代码开始兴起。那它们的区别又在哪里?

■零代码(No Code)广义上指通过可视化的页面进行拖拉拽组合配置搭建,无需编写代码即可实现软件功能。

■低代码(Low Code)广义上指通过编写少量代码,通过高度可视化IDE(集成开发环境)配置即可完成软件功能。

简而言之,低代码和零代码平台的区别,即是否要求开发者具备编程的能力。

不过无论是零代码还是低代码,都是一种实现快速迭代的方式,并不是一种技术或理论。那应该如何理解低代码与零代码平台?在此之前我们还需要理解两个概念。

iPAAS/Integration Platform as a Service

集成平台即服务。

Gartner将其定义为“促进开发、执行和集成流治理同任何本地(on-premises)以及基于云的流程、服务、应用和数据连接的一套云服务,可以在独立的或者多个交叉的组织中进行。

aPAAS/Application Platform as a Service

应用程序平台即服务。

Gartner对其所下的定义是:“基于PaaS(平台即服务)的一种解决方案,支持应用程序在云端的开发、 部署和运行,提供软件开发中的基础工具给用户,包括数据对象、权限管理、用户界面等。”

简而言之,iPAAS是aPAAS的运行基础,为其提供了基于云原生能力的基座,是落地低代码与零代码平台的应用理论及基础架构,如图:

02 用户行业分布及场景价值分析

低代码平台应用主要客户包括B端企业业务人员、研发人员,其中企业以大中型企业、政府/协会、科研机构、系统集成商居多,行业客户以互联网、专业服务、零售、金融、制造和教育行业居多,客户案例场景包括项目流程管理、CRM、采销流程管控、财务一体化、企业行政管理、工业数字化生产等。

零代码平台应用的主要客户包括科研人员、业务人员、IT管理员、个体,其中企业以细分领域的行业为主,包括零售、家装、教育、营销公司等,场景主要涉及自定义商城、整装全案设计、推广活动系统、营销创意编辑。

按照行业客户属性及场景分类,低代码平台更适用于KA大客的全案业务,零代码平台更适用于行业框架稳固的细分领域。

根据Gartner研究表明,低代码与零代码整体行业产值平均增速超40%,预测到2025年整体规模可达471亿美元,预计平均增长超70%。

03 案例分析与落地实践

接下来,我们分别对低代码平台与零代码平台的案例进行剖析:

案例一

某Top10超大型地产企业拥有商业、文化、地产、金融四大产业,是中国标杆商业综合体之一,惟客数据就数字化升级与该企业达成合作,期间通过数据中台落地及低代码的能力,帮助企业在价值场景、数据资产、数据治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升级与改造。

在建设过程中,低代码平台通过业务编排驱动数据承载,再由数据驱动业务组件,形成低代码平台的能力,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升级及改造,垂直式降低企业开发成本,提升资源管理效率。

案例二

某Top50头部地产企业就数字化商城、康养等业务。在数字化商城中,零代码提供的页面装修、表单引擎、模板引擎、自定义活动等零代码的能力,只需要通过托拉拽,就能实现在千人千面、一码多端、个性化售卖、营销活动快速落地等方面的提升,无需依赖开发人员,以数据驱动高效客户经营。

根据以上两个典型集团客户的不同业务体系,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低代码还是零代码,在企业数字化改造中都能起到拉通数据孤岛、赋能行业标准、加快产品迭代的能力,更好地帮助企业解决数字化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04 对两者未来的一些看法

首先,从宏观角度出发,国家在政策、税收等多领域对数字化升级改造、软件行业进行大力扶持,现有企业数字化需求存量及增量市场规模表现强健,红利期较长,容易出现寡头效应。

其次,在数字化升级改造中基于商业目标的低代码和零代码平台,会成为主流资本争夺的对象,不过两者技术壁垒相对薄弱,在实际落地中场景、生态、行业、案例、运营缺一不可。

最后,不论使用低代码或零代码构建产品服务生态,都有效解决了烟囱林立的数据乱象,统一了数据口径,加速了产品商业化验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