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 入门笔记1:终端入门,apt的使用

900 阅读3分钟

本笔记包含:

  • 基本的终端命令和工具
  • 配置 apt 源(配源)
  • 使用 apt 配置 C++ 环境
  • 使用 apt 配置 Git 工具

基本的终端命令和工具

终端(terminal),是使用命令与系统进行交互的界面

快速启动按键是Ctrl+alt+t,直接启动时,终端默认在用户的家目录。

在Linux系统中,没有类似Windows的磁盘分区概念,而是只有一个根目录,所有其他目录都在这个根目录下,可以使用tree工具获得目录结构

image-20210613151526592.png

基本操作命令:

ls(list,列出当前目录或指定目录下的非隐藏文件)

ls还有一些常用参数,-a (列出包括隐藏文件在内的所有文件)、-l (以详细信息列表显示文件)等,也可以直接在ls 后面附加目录路径来显示对应路径下的内容。

使用-l 命令打印出的详细信息如下图:

image-20210613152248532.png

这里大致记录一下主要内容:

第一列是文件类型及权限信息,共有10个字母组成:

  • 第一个是文件类型,d指directory即目录,没有则是一般文件;
  • 从第二个字母开始每三个为一组,每组由rwx三个字母组成,分别代表:read(读)、write(写)、execute(运行),用于标记不同用户对该文件的权限。从左到右三组分别是指文件所有者(如第三列的baian)、文件所有者所属用户组(如第四列的baian)、所有用户。

第二列是该文件的硬链接数,硬链接其实和Windows中的快捷方式类似,但每一个“快捷方式”其实都是指向该文件,对“快捷方式”的任何修改都会作用于该文件。(软链接则是纯粹的快捷方式)

使用ls 显示指定目录的内容:ls [要显示的目录],如:ls /usr/bin

cd:移动到指定目录

可以通过cd在目录之间进行切换,如cd /usr/bin

切换到当前目录的上一级目录:cd ..

回家:cd ~

可以打印出当前目录的位置:pwd

image-20210613154405733.png

使用简单的文本编辑器:nano

使用nano可以创建或编辑各种文件,如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一个a.txt文件:nano a.txt

image-20210613154530550.png

最下面两行是操作说明,^表示Ctrl。

若保存,使用Ctrl+x退出,程序会询问是否保存

image-20210613154628474.png

摁下Y即可保存并退出。

配源

源(source)是Linux的软件仓库app store,所有我们所用Linux发行版提供的软件或工具都可以从源中下载到。

到源下载软件需要使用包管理器

包是Linux下管理软件或工具的单位,包管理器就是对包进行安装、卸载、升级以及依赖管理的工具。Ubuntu的包管理器叫apt。

配源是指对包管理器寻找包的地址进行配置(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直接下载境外官方服务器提供的资源是困难的),记录源的数据存储在 /etc/apt/sources.list中,我们直接使用nano对其进行编辑nano /etc/apt/sources.list

等进入文件后发现无法保存修改,是因为该文件不允许普通用户进行修改引起的。

image-20210613160149347.png

想要对该文件进行修改需要使用超级用户权限

sudo nano /etc/apt/sources.list

将us.archive.ubuntu全部改为mirrors.aliyun即可

image-20210613160725180.png 保存并退出,执行sudo apt update来更新本地apt数据库,该数据库中记录可以到哪里下载什么软件。

image-20210613161009449.png

配源完成。

使用apt配置c++开发环境

用apt配置环境很简单,c++这套工具很常用,所以Ubuntu直接提供了集成包

sudo ap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使用apt配置git工具

sudo apt install git

image-20210613161613860.png

打出的信息包括了需要安装的依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