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年轻人的“精神支柱”在哪里?

706 阅读5分钟

年轻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不管是何种形式,它都会成为你依旧热爱生活的支柱。

回想我的整个过往,前期游戏成为我的支柱,我可以很仔细研究打法攻略,思考每次操作,复盘团战,总结原因,只要你对一个东西有目标想去追求它,那么它一定会成为你的精神支柱,至少你的精神是丰富的,每天都有自己想去做的事情,也可以说,就是要找到你感兴趣的事情。当然这个途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也或者在途中会觉得没有意思,但这是一件很正常事情,人生就是这样,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你觉得没有意思之后,继续寻找下一个,你依旧可以活着很充实。这里要说明一点,就是物质基础才能决定你有权利选择!

在我对游戏没有多大兴趣时候,我尝试阅读书籍,我发现原来在学校厌恶的读书和我理解的读书完全不一样,一切变得有趣起来。比如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人类简史等等,每一次阅读都是跟作者的一次沟通,对世界的一次认识。你可以发现,有些问题不止你一个人遇到过,你所有的焦虑、困惑,前人也都碰到过,并且都进行了深度剖析,让你从最底层明白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很多问题就这样有了答案。当我体验到这样一种感觉,我瞬间就被深深的吸引了,开始了痴迷式的阅读,想弄明白很多问题的底层逻辑,我把这种感觉称之为求知欲,这更像是人的一种本能。

阅读不仅仅是寻找答案,更是打开大脑思考的大门。当你看到一本书中出现的专有名词,或者出现你不了解的东西的时候,往往这种求知欲会使得你继续阅读更多书籍,而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思考,因为多个信息涌入你的大脑,你需要做验证、关联、联系,转化成自己思维能够理解的事物,在根据这些事物进行抽象,从而得出本质。

阅读不仅仅是进行思考,更是一种经验的方法论。比如哪个场景下使用数据结构更为高效,往往我们可以转化成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来看,图书馆摆放书籍根据分类,可以很高效的进行搜索。如果你理解树形结构,其实就很好的联系到这个现实中的这个例子,再比如计算机中的并发,你可以观察医院是怎么并发的,医生如何解决并发的,他会预约排号,来一个看一个,看完一个叫你去检查,而不是傻傻的一直等待。所以你会发现所谓的数据结构其实就是对生活场景的总结抽象,这些抽象则是凝结的方法论。我们再看的广一些,在遍历树形结构时候,通常有两种做法,广度优先和深度优先,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前期我们可以广度优先,比如都接触一下前端、后端、运维、dba、美工等等,然后找到一个你喜欢的进行深度优先。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方法论其实就是一种思维,你可以任意的推论到任何场景中进行验证,也可以以此,继续形成新的方法论。

阅读不仅仅是学习方法论,更是眺望世界的望远镜。当你阅读越多,认识到的世界也全面,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开始变多,会采用论证的方法去看待信息。例如某个新闻出现,你不会马上认为这是真的,你会进行考证。现代媒体总想着吸引眼球,而信息的质量实在堪忧,这让我感到厌恶,从而使得我不得不寻找高质量的信息源,我认为这是一种发展倒退的现象。看看抖音、快手、微博里的信息,今天哪个娱乐明星(不包括真正的艺术家)怎么样,明天谁又上了热搜,可见年轻人的精神匮乏程度,这些资本控制着人的精神获取源,不断的对你灌输质量堪忧的信息,相比阅读书籍,作者通过大量的考证、编排、整理,信息质量就高很多,那么阅读时的产生的精神养料也会很充足。对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高品质的慢下来就显得尤为稀缺,而这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而不是快餐式的被资本消费。

对于工程类工作不仅仅是要阅读技术书籍,更多的也要阅读社科、金融、文学等书籍,因为技术只是小小的一部分,提升认知也是很重要的,认知更像一种加速度,能够帮助你快速的学习,让你获得指数级的成长。

在工地搬砖的原子

2021年6月11日 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