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1,317 阅读13分钟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前言

​ 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总是让我想到印度战神甘地,对于他当初的非暴力不合作观点印象深刻。而看这本书的契机毫无疑问是“沟通”这两个字,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人际交往无疑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人情关系复杂的中国。而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就是告诉你如何把话说的更好。简单理解就是把低情商容易让人反感的话转化思维变成高情商更容易让人理解并且听着舒服的话,如果用更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学习如何换位思考。

资源链接:

​ 资源还是比较好找的

链接: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App,操作更方便哦。 链接:pan.baidu.com/s/1bRuc5RGn… 提取码:9n15--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6的分享

推荐语

​ 语言是一门艺术,而学会如何更好的表达语言成为每一个人的必修课。非暴力沟通阐述了一个独特的沟通流程,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重点阐述非暴力沟通的魅力。非暴力不仅意味着对待他人非暴力,从这本书中,你能学会如何用非暴力来“爱自己”。

推荐程度

4星(满分五星),书中比较实用的部分是对于非暴力每一个内容沟通后面配套的练习,对于理解这本书作者的观点比较有用,同时也能更好的理解非暴力沟通的特点。

​ 这本书的案例虽然比较“套路”,但是却能十分简单的表达作者表达的观点。配合小朋友的插画整本书阅读起来十分的轻松和愉快。

内容概要

在推荐里面说明了,这本书核心的内容主要为下面的内容:

  • 观察:

    • 区分观察与评论
    • 区分观察与评论的要诀
  • 感受:

    • 区分感受与想法
    • 学会表达感受
  • 需要:

    • 学会表达需要
    • 学会倾听需要
    • 学会爱自己
  • 请求

    • 学会表达请求
    • 把握真实的需要

观察

​ 观察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义。而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观察什么是评论,比如“这个人很懒”就是一个典型的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而这种混淆视听很有可能带来误解,这也是为什么要首先要区分观察和评论,因为这是人在沟通中最容易犯的错误。

区分观察与评论

​ 区分观察与评论的重要方法是要杜绝对他人的“脸谱化”和“标签化”,推测他人想法和观察他人是两码事。这里按照书中的一个案例来介绍:"他太大方了",这明显是对于一个人的标签化,“出手阔绰”变成这个人标签,按照区分观察与评论的方式,转化为“他经常请别人吃饭(观察),我认为他是一个阔绰的人(评论)”这样一拆分之后,我们便能很清楚的分解出观察与评论,同时这样一拆分一看,我们能更加客观的看待一个人,因为经常请人吃饭并不一定意味着阔绰。但是我们常常因为简单思考无意中把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

区分观察与评论的要诀

​ 如果要加以区分,我认为观察与评论的区分的要诀如下:

  • 你的描述是否含有“副作用”

  • 先描述行为过程,再描述对于行为的看法

  • 三思而后行

​ 要满足上面的点似乎并不是十分容易的一件事情,因为沟通过程中往往没有短暂的思考时间,这需要小心的练习。

感受

​ 感受的正确与否决定了我们沟通能否充分满足他人的需要。

区分感受与想法

​ 感受往往意味着个人对于心情的描述,他具备丰富的情感色彩。而想法往往是对一件事情引发后果的“感悟”,所以感受与想法经常容易混为一谈。

​ 关于感受这部分的内容对个人的触动比较大,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并不习惯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于书中印象比较深的部分是作者询问一个大学生对于室友晚上听歌音量过大的感受,而大学生认为自己室友放歌音量太大对于周围的人影响不好,这里其实是“想法”而不是“感受”,正确的感受应该是:“你听歌的声音太大了,这吵到我睡不着觉,请问你可以稍微关小点声么”等等,这才是真切的表达感受,这一段也可以看到个人性格是对感受的表达影响最大的部分。

​ 感受的另一个方面是感同身受,有时候我们往往“自以为是”的感受别人的想法去安慰他人并且表达自己的感受,然而多数情况下这种做法反而更容易伤害到他人。我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替他人出谋划策的行为往往是不负责任的,因为这并没有区分感受与想法,我们并没有听到对方的真实需要。

学会表达感受

​ 学会表达感受,其实简单来看就是四个字:换位思考

​ 作者在书中阐述了对于不中听的话的四种行为:

  • 责备自己

  • 指责他人

  •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 很明显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多数情况下人会在第一点或者第二点止步,要么责备自己说错了话,要么责备他人不理解自己,然而很明显这仅仅是表达想法而不是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如何才算是表达感受呢?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冷静之后通常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会回想自己当初为何如此愤怒甚至会认为自己当时十分可笑。所以第三点基本是可以满足的,我们体会自己的感受和真实需要之后,让矛盾化解和重归于好,当我们正确阐述完自己的当时的心情感受和对于事情的想法之后,问题迎刃而解。

​ 然而最后一点才是至关重要的,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意味着跨出自己的视野,用照镜子的角度来双向的看待问题,“他在当时为什么会说那种话”,这是他真实的心情还是一时的气话,该不该各自冷静一下再去解决问题。换位带来的是更多的思考,我们越是尝试去感受他人的感受,我们越会发现问题并不是出在谁的身上,问题往往是出在沟通的方式身上。

​ 所以从各种案例来看,学会表达感受最重要的还是学会换位思考。

需要

​ 这一部分是《非暴力沟通》的核心部分,需要是沟通最为核心的部分,因为沟通多数情况下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就比如我们在无聊的时候用闲聊来打发时间,在犯困的时候想要睡觉,这些事最表层的需要,而有些时候,我们常常将自己最真实的需要压抑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 学会表达需要是最为重要的,和观察与评论一样,人很容易混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人有时候甚至会欺骗自己,很多时候我们的感受并没有贴切我们的需要,我们会借由其他的事情发泄我们的烦恼,我们常常将我们不喜欢的习惯强加给自己,比如有的人不喜欢做饭却又不得不做饭,这种自相矛盾不断的伤害自己的感受,当我们转变自己,改变自己的需要,我们会发现寻找更快的做菜方法,甚至偶尔买一些便利菜问题便迎刃而解,这才是真正的满足我们的内心需要,满足我们偶尔想要偷懒的心情(但请不要放纵)。

学会表达需要

​ 学会表达需要的要诀在于:询问自己内心最迫切的想法 需要有时候会和感受混为一谈,通常我们需要区分体会感受和体会需要。比如“我需要安静”从表面的意义来看是让他人安静一些,实际这明显不是表达自己的需要(更像是在发牢骚),因为这句话并没有清楚的表达需要,如果把这句话换为:“这里的环境噪音太大了,我需要换个安静的地方呆一呆”,这句话经过的细微的转换,询问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所以他的需要能准确的传达个他人而没有造成误解。

学会倾听需要

​ 在没有明白他人的需要之前,我们应该放下自己的脚步充分的倾听他人的需要。

​ 倾听需要我们猜测和感受他人的想法,体会他人的个人情感和需要,如果不能明白充分的感情需要,此时我们需要根据猜测和反馈,逐渐引导自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进行交流。

​ 学会倾听需要的核心在于:

  • 猜测与揣摩他人真实的意图。

  • 感受和体会他人隐藏的需要。

  • 如果无法推测,直接请求反馈

学会爱自己

​ 这个可能在最初看到的时候有些好奇,为什么需要和爱自己会扯上关系,后文通过解释因为自己的努力没有达成自己的目标的自信心受挫,这一块似乎又是《自控力》这本书提到的内容。人在受挫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不会越挫越勇,反而会因此堕落逃避而一蹶不振。所以爱自己自然就是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真实感受和需 要,抵消掉这种负面情绪,不再责备自己而是学会如何通过非暴力来宽恕自己,所以遇到挫折更应该原谅自己,重整旗鼓。

请求

​ 请求是非暴力沟通的最后一步,请求意味着我们理解了对方的需要或者想让对方理解我们的需要,请求同样也是不可知的,因为个人思想容易导致请求的曲解,这时候需要更多的思考请求的需要。

​ 请求和需要的关系是什么呢?请求意味着我们目标清晰的词语,我口渴了我需要水,请给我水喝可以明确的表达我们的需要,然而“我希望你能理解我”这种需要往往是很难传递的,因为他可能并不是实际的需要。这里在书中有一个具体的案例,讲述一个病床的老夫妇,丈夫病床上希望妻子的关怀,而妻子因为丈夫生病以及子女的不作为生气,两人深深陷入“假需要”陷阱,这种看似是请求实际上又根本对不到点上的情况十分常见。

学会表达请求

​ 那么如何学会表达请求呢,书中首先要求避免使用非确定性的词汇,比如渴望/希望/觉得等等一系列容易产生误解的词语,这种词汇需要竭力的避免。

​ 学会表达请求的另一个方式是请求帮助,适当的请求帮助可以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如果我们通过穷尽所有手段依然无法解决问题下,使用请求帮助是一个好方式,我们用诚恳的请求打动他人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当然别人拒绝帮助也应该正常对待)。

​ 表达请求有时候可以通过请求反馈的方式完成,我们“猜测”他人的请求有时候不能准确把握他人的需要甚至会导致偏离原有的想法,这时候通过请求反馈的方式可以更容易抓住对方的感受以及需要,请求反馈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也同样达到了换位思考的目的,让对方认可我们是在尽力的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 另外这部分内容的几个案例都十分有趣,值得仔细的推敲说话方式以及遇到沟通不顺的时候如何转化思路。

学会请求的方式:

  • 仔细斟酌每一个词汇是否具备多重含义,尽量使用准确词语。

  • 转化思路,用请求帮助的形式度过难关

  • 深切的感受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如果无法体会,适时请求反馈

把握真实的需要

​ 真实的需要往往是难以琢磨的,究竟何为真实的需要呢?

​ 真实的首先需要我们从观察开始,这里推荐看看**《战争与和平》**演员的表演,演员的表演是最容易锻炼我们看待人物的动作和表现来反映人物的心理的眼光的。

​ 真实需要其次需要根据评论来阐述我们的观点,这一部分较为主观,对于一个事件每一个都有是非标准,我们永远无法猜透别人的答案,所以这需要准确的评论来体会他人的需要。

​ 真实需要最终需要体会感受,体会感受意味着要体会当事人的心情,比如下雨了需要一把伞,天热了需要一杯可乐,感受有时候贴近人的本能,潜意识会伴随着这种真实的感受驱使大脑工作。

总结

观察评论,感受想法,体会需要,表达请求,这便是我对这本书的最终的理解。

每一个人有不同的性格,沟通对于有的人来说十分容易,对于有的人的来说却十分难以掌握技巧。这需要逼迫自己不断的训练。在沟通这个技能上面,生活无疑是最好的老师。

《非暴力沟通》的语言都十分的质朴但是十分的切入要点,当然也因为是书籍难免被人诟病理论高于实践而缺少意义。然而有什么技能是不需要实践可以学会的呢。现在社会的学习似乎陷入一种误区,看了代表会了,看了代表学了。然而不论看书也好学习也好,哪怕是学到书中的10%也好过一闪而过的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