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ack 原理系列六: 彻底理解 Webpack 运行时

4,751 阅读16分钟

全文 5000 字,深度剖析 Webpack 运行时的内容、结构与生成原理,欢迎点赞关注。写作不易,未经作者同意,禁止任何形式转载!!!

背景

在上一篇文章 有点难的 webpack 知识点:Chunk 分包规则详解 中,我们详细讲解了 Webpack 默认的分包规则,以及一部分 seal 阶段的执行逻辑,现在我们将按 Webpack 的执行流程,继续往下深度分析实现原理,具体内容包括:

  • Webpack 的构建产物包含那些内容?产物如何支持诸如模块化、异步加载、HMR 特性?
  • 何谓运行时?Webpack 构建过程中如何收集运行时依赖?如何将运行时与业务代码合并输出到 bundle

实际上,本文及前面几篇原理性质的文章,可能并不能马上解决你在业务中可能正在面临的现实问题,但放到更长的时间维度,这些文章所呈现的知识、思维、思辨过程可能能够长远地给到你:

  • 分析、理解复杂开源代码的能力
  • 理解 Webpack 架构及实现细节,下次遇到问题的时候能根据表象迅速定位到根源
  • 理解 Webpack 为 hooks、loader 提供的上下文,能够更通畅地理解其它开源组件,甚至能够自如地实现自己的组件

所以,希望感兴趣的同学能够坚持,我后续还会输出很多关于 Webpack 实现原理的文章!如果你恰好也想提升自己在 Webpack 方面的知识储备,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

编译产物分析

为了正常、正确运行业务项目,Webpack 需要将开发者编写的业务代码以及支撑、调配这些业务代码的运行时一并打包到产物(bundle)中,以建筑作类比的话,业务代码相当于砖瓦水泥,是看得见摸得着能直接感知的逻辑;运行时相当于掩埋在砖瓦之下的钢筋地基,通常不会关注但决定了整座建筑的功能、质量。

大多数 Webpack 特性都需要特定钢筋地基才能跑起来,比如说:

  • 异步按需加载
  • HMR
  • WASM
  • Module Federation

下面先从最简单的示例开始,逐步展开了解各个特性下的 Webpack 运行时代码。

基本结构

先从一个最简单的示例开始,对于下面的代码结构:

// a.js
export default 'a module';

// index.js
import name from './a'
console.log(name)

使用如下配置:

module.exports = {
  entry: "./src/index",
  mode: "development",
  devtool: false,
  output: {
    filename: "[name].js",
    path: path.join(__dirname, "./dist"),
  },
};

配置的内容比较简单,就不展开讲了,直接看编译生成的结果:

虽然看起来很非主流,但细心分析还是能拆解出代码脉络的,bundle 整体由一个 IIFE 包裹,里面的内容从上到下依次为:

  • __webpack_modules__ 对象,包含了除入口外的所有模块,示例中即 a.js 模块
  • __webpack_module_cache__ 对象,用于存储被引用过的模块
  • __webpack_require__ 函数,实现模块引用(require) 逻辑
  • __webpack_require__.d ,工具函数,实现将模块导出的内容附加的模块对象上
  • __webpack_require__.o ,工具函数,判断对象属性用
  • __webpack_require__.r ,工具函数,在 ESM 模式下声明 ESM 模块标识
  • 最后的 IIFE,对应 entry 模块即上述示例的 index.js ,用于启动整个应用

这几个 __webpack_ 开头奇奇怪怪的函数可以统称为 Webpack 运行时代码,作用如前面所说的是搭起整个业务项目的骨架,就上述简单示例所罗列出来的几个函数、对象而言,它们协作构建起一个简单的模块化体系从而实现 ES Module 规范所声明的模块化特性。

上述示例中最终的函数是 __webpack_require__,它实现了模块间引用功能,核心代码:

function __webpack_require__(moduleId) {
    /******/ // 如果模块被引用过
    /******/ var cachedModule = __webpack_module_cache__[moduleId];
    /******/ if (cachedModule !== undefined) {
      /******/ return cachedModule.exports;
      /******/
    }
    /******/ // Create a new module (and put it into the cache)
    /******/ var module = (__webpack_module_cache__[moduleId] = {
      /******/ // no module.id needed
      /******/ // no module.loaded needed
      /******/ exports: {},
      /******/
    });
    /******/
    /******/ // Execute the module function
    /******/ __webpack_modules__[moduleId](
      module,
      module.exports,
      __webpack_require__
    );
    /******/
    /******/ // Return the exports of the module
    /******/ return module.exports;
    /******/
  }

从代码可以推测出,它的功能:

  • 根据 moduleId 参数找到对应的模块代码,执行并返回结果
  • 如果 moduleId 对应的模块被引用过,则直接返回存储在 __webpack_module_cache__ 缓存对象中的导出内容,避免重复执行

其中,业务模块代码被存储在 bundle 最开始的 __webpack_modules__ 变量中,内容如:

var __webpack_modules__ = {
    "./src/a.js": (
        __unused_webpack_module,
        __webpack_exports__,
        __webpack_require__
      ) => {
        // ...​
      },
  };

结合 __webpack_require__ 函数与 __webpack_modules__ 变量就可以正确地引用到代码模块,例如上例生成代码最后面的IIFE:

(() => {
    /*!**********************!*\
  !*** ./src/index.js ***!
  \**********************/
    /* harmony import */ var _a__WEBPACK_IMPORTED_MODULE_0__ =
      __webpack_require__(/*! ./a */ "./src/a.js");

    console.log(_a__WEBPACK_IMPORTED_MODULE_0__.name);
  })();

这几个函数、对象构成了 Webpack 运行时最基本的能力 —— 模块化,它们的生成规则与原理我们放到文章第二节《实现原理》再讲,下面我们继续看看异步模块加载、模块热更新场景下对应的运行时内容。

异步模块加载

我们来看个简单的异步模块加载示例:

// ./src/a.js
export default "module-a"

// ./src/index.js
import('./a').then(console.log)

Webpack 配置跟上例相似:

module.exports = {
  entry: "./src/index",
  mode: "development",
  devtool: false,
  output: {
    filename: "[name].js",
    path: path.join(__dirname, "./dist"),
  },
};

生成的代码太长,就不贴了,相比于最开始的基本结构示例所示的模块化功能,使用异步模块加载特性时,会额外增加如下运行时:

  • __webpack_require__.e :逻辑上包裹了一层中间件模式与 promise.all ,用于异步加载多个模块
  • __webpack_require__.f :供 __webpack_require__.e 使用的中间件对象,例如使用 Module Federation 特性时就需要在这里注册中间件以修改 e 函数的执行逻辑
  • __webpack_require__.u :用于拼接异步模块名称的函数
  • __webpack_require__.l :基于 JSONP 实现的异步模块加载函数
  • __webpack_require__.p :当前文件的完整 URL,可用于计算异步模块的实际 URL

建议读者运行示例对比实际生成代码,感受它们的具体功能。这几个运行时模块构建起 Webpack 异步加载能力,其中最核心的是 __webpack_require__.e 函数,它的代码很简单:

__webpack_require__.f = {};
/******/    // This file contains only the entry chunk.
/******/    // The chunk loading function for additional chunks
/******/    __webpack_require__.e = (chunkId) => {
/******/      return Promise.all(Object.keys(__webpack_require__.f).reduce((promises, key) => {
/******/        __webpack_require__.f[key](chunkId, promises);
/******/        return promises;
/******/      }, []));
/******/    };

从代码看,只是实现了一套基于 __webpack_require__.f 的中间件模式,以及用 Promise.all 实现并行处理,实际加载工作由 __webpack_require__.f.j__webpack_require__.l 实现,分开来看两个函数:

/******/  __webpack_require__.f.j = (chunkId, promises) => {
/******/        // JSONP chunk loading for javascript
/******/        var installedChunkData = __webpack_require__.o(installedChunks, chunkId) ? installedChunks[chunkId] : undefined;
/******/        if(installedChunkData !== 0) { // 0 means "already installed".
/******/    
/******/          // a Promise means "currently loading".
/******/          if(installedChunkData) {
/******/            promises.push(installedChunkData[2]);
/******/          } else {
/******/            if(true) { // all chunks have JS
/******/              // ...
/******/              // start chunk loading
/******/              var url = __webpack_require__.p + __webpack_require__.u(chunkId);
/******/              // create error before stack unwound to get useful stacktrace later
/******/              var error = new Error();
/******/              var loadingEnded = ...;
/******/              __webpack_require__.l(url, loadingEnded, "chunk-" + chunkId, chunkId);
/******/            } else installedChunks[chunkId] = 0;
/******/          }
/******/        }
/******/    };

__webpack_require__.f.j 实现了异步 chunk 路径的拼接、缓存、异常处理三个方面的逻辑,而 __webpack_require__.l 函数:

/******/    var inProgress = {};
/******/    // data-webpack is not used as build has no uniqueName
/******/    // loadScript function to load a script via script tag
/******/    __webpack_require__.l = (url, done, key, chunkId) => {
/******/      if(inProgress[url]) { inProgress[url].push(done); return; }
/******/      var script, needAttach;
/******/      if(key !== undefined) {
/******/        var script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
/******/        /​/ ...
/******/      }
/******/      //​ ...
/******/      inProgress[url] = [done];
/******/      var onScriptComplete = (prev, event) => {
/******/        //​ ...
/******/      }
/******/      ;
/******/      var timeout = setTimeout(onScriptComplete.bind(null, undefined, { type: 'timeout', target: script }), 120000);
/******/      script.onerror = onScriptComplete.bind(null, script.onerror);
/******/      script.onload = onScriptComplete.bind(null, script.onload);
/******/      needAttach && document.head.appendChild(script);
/******/    };

__webpack_require__.l 中通过 script 实现异步 chunk 内容的加载与执行。

e + l + f.j 三个运行时函数支撑起 Webpack 异步模块运行的能力,落到实际用法上只需要调用 e 函数即可完成异步模块加载、运行,例如上例对应生成的 entry 内容:

/*!**********************!*\
  !*** ./src/index.js ***!
  \**********************/
__webpack_require__.e(/*! import() */ "src_a_js").then(__webpack_require__.bind(__webpack_require__, /*! ./a */ "./src/a.js"))

模块热更新

模块热更新 —— HMR 是一个能显著提高开发效率的能力,它能够在模块代码出现变化的时候,单独编译该模块并将最新的编译结果传送到浏览器,浏览器再用新的模块代码替换掉旧的代码,从而实现模块级别的代码热替换能力。落到最终体验上,开发者启动 Webpack 后,编写、修改代码的过程中不需要手动刷新浏览器页面,所有变更能够实时同步呈现到页面中。

实现上,HMR 的实现链路很长也比较有意思,我们后续会单开一篇文章讨论,本文主要关注 HMR 特性所带入运行时代码。启动 HMR 能力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配置项:

module.exports = {
  entry: "./src/index",
  mode: "development",
  devtool: false,
  output: {
    filename: "[name].js",
    path: path.join(__dirname, "./dist"),
  },
  // 简单起见,这里使用 HtmlWebpackPlugin 插件自动生成作为 host 的 html 文件
  plugins: [
    new HtmlWebpackPlugin({
      title: "Hot Module Replacement",
    }),
  ],
  // 配置 devServer 属性,启动 HMR
  devServer: {
    contentBase: "./dist",
    hot: true,
    writeToDisk: true,
  },

按照上述配置,使用命令 webpack serve --hot-only 启动 Webpack,就可以在 dist 文件夹找到产物:

相比于前面两个示例,HMR 所产生运行时代码达到 1.5w+ 行,简直可以用炸裂来形容。主要的运行时内容有:

  • 支持 HMR 所需要用到的 webpack-dev-serverwebpack/hot/xxxquerystring 等框架,这一部分占了大部分代码
  • __webpack_require__.l :与异步模块加载一样,基于 JSONP 实现的异步模块加载函数
  • __webpack_require__.e :与异步模块加载一样
  • __webpack_require__.f :与异步模块加载一样
  • __webpack_require__.hmrF: 用于拼接热更新模块 url 的函数
  • webpack/runtime/hot :这不是单个对象或函数,而是包含了一堆实现模块替换的方法

可以看到, HMR 运行时是上面异步模块加载运行时的超集,而异步模块加载的运行时又是第一个基本示例运行时的超集,层层叠加。在 HMR 中包含了:

  • 模块化能力
  • 异步模块加载能力 —— 实现变更模块的异步加载
  • 热替换能力 —— 用拉取到的新模块替换掉旧的模块,并触发热更新事件

内容过多,我们放到下次专门开一篇文章聊聊 HMR。

实现原理

仔细阅读上述三个示例,相信读者应该已经模模糊糊捕捉到一些重要规则:

  • 除了业务代码外,bundle 中还必须包含运行时代码才能正常运行
  • 运行时的具体内容由业务代码,确切地说由业务代码所使用到的特性决定,例如使用到异步加载时需要打包 __webpack_require__.e 函数,那么这里面必然有一个运行时依赖收集的过程
  • 开发者编写的业务代码会被包裹进恰当的运行时函数中,实现整体协调

落到 Webpack 源码实现上,运行时的生成逻辑可以划分为两个步骤:

  1. 依赖收集:遍历业务代码模块收集模块的特性依赖,从而确定整个项目对 Webpack runtime 的依赖列表
  2. 生成:合并 runtime 的依赖列表,打包到最终输出的 bundle

两个步骤都发生在打包阶段,即 Webpack(v5) 源码的 compilation.seal 函数中:

上图是我总结的 Webpack 知识图谱的一部分,可关注公众号【Tecvan】 回复【1】获取线上地址

注意上图,进入 runtime 处理环节时 Webpack 已经解析得出 ModuleDependencyGraphChunkGraph 关系,也就意味着此时已经可以计算出:

  • 需要输出那些 chunk
  • 每个 chunk 包含那些 module,以及每个 module 的内容
  • chunkchunk 之间的父子依赖关系

对 bundle、module、chunk 关系这几个概念还不太清晰的同学,建议扩展阅读:

基于这些信息,接下来首先需要收集运行时依赖。

依赖收集

Webpack runtime 的依赖概念上很像 Vue 的依赖,都是用来表达模块对其它模块存在依附关系,只是实现方法上 Vue 基于动态、在运行过程中收集,而 Webpack 则基于静态代码分析的方式收集依赖。实现逻辑大致为:

运行时依赖的计算逻辑集中在 compilation.processRuntimeRequirements 函数,代码上包含三次循环:

  • 第一次循环遍历所有 module,收集所有 module 的 runtime 依赖
  • 第二次循环遍历所有 chunk,将 chunk 下所有 module 的 runtime 统一收录到 chunk
  • 第三次循环遍历所有 runtime chunk,收集其对应的子 chunk 下所有 runtime 依赖,之后遍历所有依赖并发布 runtimeRequirementInTree 钩子,(主要是) RuntimePlugin 插件订阅该钩子并根据依赖类型创建对应的 RuntimeModule 子类实例

下面我们展开聊聊细节。

第一次循环:收集模块依赖

在打包(seal)阶段,完成 ChunkGraph 的构建之后,Webpack 会紧接着调用 codeGeneration 函数遍历 module 数组,调用它们的 module.codeGeneration 函数执行模块转译,模块转译结果如:

其中,sources 属性为模块经过转译后的结果;而 runtimeRequirements 则是基于 AST 计算出来的,为运行该模块时所需要用到的运行时,计算过程与本文主题无关,挖个坑下一回我们再继续讲。

所有模块转译完毕后,开始调用 compilation.processRuntimeRequirements 进入第一重循环,将上述转译结果的 runtimeRequirements 记录到 ChunkGraph 对象中。

第二次循环:整合 chunk 依赖

第一次循环针对 module 收集依赖,第二次循环则遍历 chunk 数组,收集将其对应所有 module 的 runtime 依赖,例如:

示例图中,module a 包含两个运行时依赖;module b 包含一个运行时依赖,则经过第二次循环整合后,对应的 chunk 会包含两个模块对应的三个运行时依赖。

第三次循环:依赖标识转 RuntimeModule 对象

源码中,第三次循环的代码最少但逻辑最复杂,大致上执行三个操作:

  • 遍历所有 runtime chunk,收集其所有子 chunk 的 runtime 依赖
  • 为该 runtime chunk 下的所有依赖发布 runtimeRequirementInTree 钩子
  • RuntimePlugin 监听钩子,并根据 runtime 依赖的标识信息创建对应的 RuntimeModule 子类对象,并将对象加入到 ModuleDepedencyGraphChunkGraph 体系中管理

至此,runtime 依赖完成了从 module 内容解析,到收集,到创建依赖对应的 Module 子类,再将 Module 加入到 ModuleDepedencyGraph /ChunkGraph 体系的全流程,业务代码及运行时代码对应的模块依赖关系图完全 ready,可以准备进入下一阶段 —— 生成最终产物。

但在继续讲解产物逻辑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解决两个问题:

  • 何谓 runtime chunk?与普通 chunk 是什么关系
  • 何谓 RuntimeModule?与普通 Module 有什么区别

总结:Chunk 与 Runtime Chunk

在上一篇文章 有点难的 webpack 知识点:Chunk 分包规则详解 我尝试完整地讲解 Webpack 默认分包规则,回顾一下在三种特定的情况下,Webpack 会创建新的 chunk

  • 每个 entry 项都会对应生成一个 chunk 对象,称之为 initial chunk
  • 每个异步模块都会对应生成一个 chunk 对象,称之为 async chunk
  • Webpack 5 之后,如果 entry 配置中包含 runtime 值,则在 entry 之外再增加一个专门容纳 runtime 的 chunk 对象,此时可以称之为 runtime chunk

默认情况下 initial chunk 通常包含运行该 entry 所需要的所有 runtime 代码,但 webpack 5 之后出现的第三条规则打破了这一限制,允许开发者将 runtime 从 initial chunk 中剥离出来独立为一个多 entry 间可共享的 runtime chunk

类似的,异步模块对应 runtime 代码大部分都被包含在对应的引用者身上,比如说:

// a.js
export default 'a-module'

// index.js
// 异步引入 a 模块
import('./a').then(console.log)

在这个示例中,index 异步引入 a 模块,那么按默认分配规则会产生两个 chunk:入口文件 index 对应的 initial chunk、异步模块 a 对应的 async chunk。此时从 ChunkGraph 的角度看 chunk[index]chunk[a] 的父级,运行时代码会被打入 chunk[index],站在浏览器的角度,运行 chunk[a] 之前必须先运行 chunk[index] ,两者形成明显的父子关系。

总结:RuntimeModule 体系

在最开始阅读 Webpack 源码的时候,我就觉得很奇怪,Module 是 Webpack 资源管理的基本单位,但 Module 底下总共衍生出了 54 个子类,且大部分为 Module => RuntimeModule => xxxRuntimeModule 的继承关系:

有点难的 webpack 知识点:Dependency Graph 深度解析 一文中我们聊到模块依赖关系图的生成过程及作用,但篇文章的内容是围绕业务代码展开的,用到的大多是 NormalModule 。到 seal 函数收集运行时的过程中,RuntimePlugin 还会为运行时依赖一一创建对应的 RuntimeModule 子类,例如:

  • 模块化实现中依赖 __webpack_require__.r ,则对应创建 MakeNamespaceObjectRuntimeModule 对象
  • ESM 依赖 __webpack_require__.o ,则对应创建 HasOwnPropertyRuntimeModule 对象
  • 异步模块加载依赖 __webpack_require__.e,则对应创建 EnsureChunkRuntimeModule 对象
  • 等等

所以可以推导出所有 RuntimeModule 结尾的类型与特定的运行时功能一一对应,收集依赖的结果就是在业务代码之外创建出一堆支撑性质的 RuntimeModule 子类,这些子类对象随后被加入 ModuleDependencyGraph ,并入整个模块依赖体系中。

资源合并生成

经过上面的运行时依赖收集过程后,bundle 所需要的所有内容都就绪了,接着就可以准备写出到文件中,即下图核心流程中的生成(emit)阶段:

我的另一篇 [万字总结] 一文吃透 Webpack 核心原理 对这一块有比较细致的讲解,这里从运行时的视角再简单聊一下代码流程:

  • 调用 compilation.createChunkAssets ,遍历 chunks 将 chunk 对应的所有 module,包括业务模块、运行时模块全部合并成一个资源(Source 子类)对象
  • 调用 compilation.emitAsset 将资源对象挂载到 compilation.assets 属性中
  • 调用 compiler.emitAssets 将 assets 全部写到 FileSystem
  • 发布 compiler.hooks.done 钩子
  • 运行结束

挖坑

Webpack 真的很复杂,每次信心满满写出一个主题的内容之后都会发现更多新的坑点,比如本文可以衍生出来的关注点:

  • 除了 NormalModule 与 RuntimeModule 体系外,其他的 Module 子类分别起什么作用?
  • 单个 Module 的内容转译过程是怎么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具体是怎么计算出 runtime 依赖的?
  • 除了记录 module、chunk 的 runtimeRequirements 之外,ChunkGraph 还起什么作用?

慢慢挖坑,慢慢填坑吧。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务必点赞关注转发来一波。

往期文章